登陆注册
8925600000011

第11章 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11)

这些文件的措辞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回复到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状况,即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强化对城市企业单位使用农民工的限制,强调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根本办法是“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和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此相应,浙江省政府于此期间也下发了一系列相类似的文件。根据中央和省政府的精神要求,杭州市也加强了对农民工的限制,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和措施。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于此期间同样下发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或与农民工有关的文件,举其要者,计有:

1989年4月,市政府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招工和清理压缩计划外用工的通知》(杭政〔1989〕23号);1990年4月,市劳动局发出《关于严格控制职工人数和清理压缩计划外用工的通知》(杭劳计〔1990〕86号);199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3号令,颁布《杭州市外来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针对此“规定”的有关内容,市劳动局又分别于同年的8月和9月发出《关于发放外来临时工栀务工许可证枛的通知》(杭劳计〔1990〕164号)和《关于栀杭州市外来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枛若干问题的解释》(杭劳计〔1990〕181号);1990年10月,市政府发出《关于做好当前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1990〕13号);1991年10月,市劳动局发出《关于正确掌握企业招工条件的通知》(杭劳计〔1991〕288号);等等。所有这些文件的核心精神,一是加强对所谓的“计划外用工”的清退压缩,其中主要针对的是已经进城的农民工;二是加强对从农村招工的限制。而后者又包含了几项具体措施,一是规定可以招用农民工的企业、行业、工种,同时规定:“用工单位需要使用农民工的,应尽可能在本市市区城镇范围内招用,确需使用外来临时工的,应在杭州市所辖县(市)范围内招用。”(《杭州市外来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从而基本上堵上了农民工跨地区进入杭州的渠道。

二是从手续程序上强化对企业招用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控制,如建立《务工许可证》制度。三是着眼于社会稳定和治安需要,杭州市政府分别于1989年4月和1992年5月批转了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报告》和《关于切实加强外来暂住人员管理工作的报告》,强化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社会治安管理,其中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对外来农民工的登记管理。

在政府的这一系列紧缩限制举措之下,在1989-1992年期间,杭州农民工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甚至减缩的状态之中。下面几个数字可以反映出这一基本情形:如上所述,1988年,全杭州市全民所有制企业中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计划外用工为81131人,到1991年,这一数字下降为53672人,1992年稍有上升,也仅56747人;1988年,杭州市区共有农民合同工人约130000余人,到1992年,杭州市区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总数为96000余人。还有两个数字也可反映出这一阶段乃是农民工流动的紧缩停滞时期:1988年,杭州市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劳动力的人数为19.25万,到1992年,这一数字则下降到了12.73万。

3.1993-2000:规范流动、平稳扩张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轮高潮,经济体制加速向市场经济转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开始全面铺开,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加速。经济体制的转轨、经济增长的加速,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创造了机会,同时,国家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控制和区别对待,但鉴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改变了前一阶段那种严格限制的政策取向,而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的发展于是开始走出上一阶段的紧缩、徘徊、停滞,而进入了又一个上升扩张时期;并且,值得指出的是,尽管集中体现在春运时期的“民工潮”于此时开始出现,但是,由于国家政府的有效规范、引导和管理,兼之经过多年起起伏伏的流动,农民工外出打工过程中的盲目成分本身也在降低,因此,这一阶段的上升扩张基本上可以说是平稳的。

就杭州而言,总体上,这一阶段农民工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首先,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热潮带动了杭州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其中,尤以非公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这一点和整个浙江的情形基本一致。非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国有、集体经济部门不再是农民工就业的唯一部门,非公经济部门迅速显示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强大需求和吸纳能力,并逐步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这一趋势,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的第二年就明显显示出来了。据统计,1993年,全市国有经济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比上年增长3.6%(市区为5.0%),全市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比上年增长8.2%(市区则下降了13.3%),而全市“其他经济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则比上年增长111.3%(市区为97.9%)。当然,这时,在绝对量上,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所使用的农村劳动力的总数还要远大于“其他经济单位”所使用的数量,但是,到2000年,“其他经济单位”所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就反过来远远超过了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所使用的农村劳动力的总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其他经济单位”并非非公经济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包括了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而这些经济成分并不是非公经济中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各种调查表明,真正农民工集中的非公经济部门乃是迅速发展中的“城镇私营个体经济”,只不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部门使用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由于种种原因迄今还没有正式纳入统计指标。

其次,如果说,在前两个阶段,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农村的推力,那么,从这个阶段开始,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差别的再次拉大),城市的拉力开始真正大规模地显示出来。正是在这种拉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之下,才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同时,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拉力和推力,作为我国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所生发的客观力量,彰显出农民工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合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的,是顺应现代化的潮流的,从而也使政府(以及有关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农民工进城的潮流并不是一味人为地阻止所能奏效的。当然,对于在各种配套制度上尚未完全走出传统体制的、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城市来说,“民工潮”的突然涌现确实造成了各种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政府不能无所作为,一味放任,但这时政府的作为或者说应对方式也不复是一味消极的严控限制,而是规范疏导、宏观调控,目的是使农民工流动有序化。这一阶段,中央政府为规范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促使流动的有序化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其中重要的如:1993年劳动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栀再就业工程枛和栀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城乡协调就业计划”第一期工程枛的通知》;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农村富裕劳动力流动就业工作的意见》等。与此相应,浙江省和杭州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引导。

就杭州市而言,除了转发中央和省的文件之外,自己出台的较重要的文件有:1995年9月,市劳动局出台(1995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管理的实施意见》;1996年9月,市人民政府发布第104号令,颁布《杭州市招用外来劳动力管理规定》;1999年3月,市劳动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员务工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等。所有这些文件有几点共同的基本精神或者说特点。第一是,一方面,它们没有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区别对待,如《杭州市招用外来劳动力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外来劳动力时,要遵守“先本市后外地,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1996年市劳动局还发出通知明确公布了不准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和工种;但另一方面,这些文件中再也没有出现要“严格限制”或“清退”农民工的字眼。第二是,它们建构起了一套管理和调控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制度,包括《外出就业登记卡》制度、《外来人员就业证》制度、向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征收管理资金的制度以及主要由公安部门执行的以《暂住证》为中心的暂住人口管理制度等。第三是,它们在强调管理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服务,包括就业信息、技能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公开时刻

    公开时刻

    本书从传播者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与效果分析,传播环境与传播控制分析等几大方面把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传播案例,阐释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对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方面做出正面评价。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热门推荐
  • The Flag-Raising

    The Flag-Rais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最好的保险推销员

    做最好的保险推销员

    没有谁生来就是一个很棒的推销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靠推销保险来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公司传授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永不服输的心态、顽强的斗志,非凡的智慧。
  • 首席男神太难追

    首席男神太难追

    男神,真的是天界上的男神仙。当然,男神无论位于何界,身为何种身份,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星。于是,众多苍蝇围着男神,加剧了她追夫之路的艰险。上一世,她厚着脸皮追了男神整整九百年,男神一个眼神都不给她。于是,她就只好扑倒,强吻,直接霸王硬上弓……本以为在这些攻势下,男神会是手到擒来成为自己的翁中之鸟,谁知半路出了好几茬幺蛾子……好吧,她追男神之路路漫漫,还需修远兮;这一世,同样也因着自己的厚脸皮,同男神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本以为近水楼台可以先得男神的,但是,半路又出了几个幺蛾子,于是男神因着帮自己受罚一同被罚下凡世……当然,这并不能阻止她追男神的步伐,于是,成为霸道总裁的男神,她该如何扑倒呢?男神太难追,但是在她坚持不懈下,终于成功扑倒追到男神后,才惊奇地发现男神不仅傲娇,还腹黑,这些屌丝女追男神的戏码,根本都是男神自己导出来的。卧槽,知道真相的她,眼泪掉下来。……(本文慢热,温馨宠文,欢迎入坑!!)
  • 阎王强宠:杠上冰山地狱王

    阎王强宠:杠上冰山地狱王

    被渣前任害得身死魂穿,谁知第二命还没睁开双眼就再“死”一次!她死皮白赖地赖在幽冥界不肯走,与那俊逸的冰山地狱王做了笔交易,从此这凡间界,任她驰骋,任她嚣张狂横!当她成为这凡间界的主人,以为自此完成了梦想,成为天下至强者,再无人能欺压,却猛然发现,自始自终,她都在他的手掌心,翻不了天!
  • 金牌杀手:废材小姐要逆天

    金牌杀手:废材小姐要逆天

    她,24世纪金牌杀手,却穿越成为夏家人人可欺的大小姐夏暮涵。一朝醒来,天赋卓绝,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她如何从卑微走到权利的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神秘高贵,却为她一人愿倾尽天下。某日,某女看着某男的手,咬牙说道:“我要休夫!”某男淡定的抓来一只小包子,包子可怜兮兮的望着她:“娘亲,你不要我了吗?”(本文男强女强,1v1绝宠,不喜勿喷)
  • 花季雨季

    花季雨季

    那年的16岁。“你要她就不能从事这份工作!”最后,他选择离去。“原谅我的自私。”一句话,让她16岁的天空,变得灰暗。那年17岁。“我依然爱着你。”让她心中的希望燃起。“没有你我很幸福。”一句话,让她17岁的花季变成雨季。19岁那年“我永远在你身边。”她冷笑着“但我并不爱你。”16岁的伤痛,17岁的雨季,19岁的冷然。如果你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和你,只是曾经。
  • 红线姻缘之红线

    红线姻缘之红线

    一根红线,注定了多少人的命运,也埋葬了多少人的爱情!而她一直男儿身示人,一朝得召,却成了后位人选?!是从?还是与命运抗争?请看红线如何抉择。。。。。。
  • 秘术之太平道

    秘术之太平道

    汉灵帝末年,南华仙人传张角三卷太平要术,普救世人,率众起义,与此同时皇甫嵩盗用鬼玺发号施令,致使太平道教众被鬼军屠戮殆尽,霸业成空。千年之后,一个有着阴阳眼的少年从爷爷的手中莫名其妙地接下了太平要术的残书,走进了那个血雨腥风的鬼怪世界,找寻着太平道的前世今生。
  • 穿越梦境遇见你

    穿越梦境遇见你

    22世纪的梁泊是军营中最有威严的教官,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是训练训练训练,那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枯燥生活。21世纪的莫离是军营中最得人心的教官,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是不停的训练。只是莫离从未想象过自己的生活会像电视剧一样精彩又狗血,直到遇见那个来自22世纪的梁泊,她的生活开始改变,她原本坚定自己此生不嫁,却在遇到梁泊之后一点一点心得以融化,最后嫁给了果决冷漠的梁泊。他们在军营中演绎的是你追我赶,你退我进的故事。
  • 逆命判天

    逆命判天

    何为逆?逆为永不屈服,为难求敌手,为俯瞰苍生!何为逆?为与天为敌,为斩灭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