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50

第50章 爱是一门哲学(4)

经验论:以英国的培根(1566—1625),洛克(1623—1704)为代表。他们认为一切观念都是从经验得来。培根的突出贡献是提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后来成为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唯理论:以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和荷兰的斯宾诺莎(1632—1677)为代表。他们提倡对一切学说抱怀疑态度,重视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理性思维是后来的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康德学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先天综合学说”,将经验论与唯理论综合在一起。19一20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成就,几乎都是将科学实验(或考察)与理性思维综合起来而获得。康德的学说对于科学家是有重要启示的。

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提出“实证哲学”,认为一切知识来自“实证”(实验或事实的证明)。德国思想家马克思(1818—1883)提出“实践学说”,强调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在认识论的发展上,他们都有重要贡献。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1902—1994)提出“否证论”。他认为,科学理论不可能被证实,只可能被证伪。因为所谓“证实”,就是用经验事实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而人类不可能掌握全部事实。但是用某一些事实来否证某种理论是完全可能的。他认为:必须是能够否证的理论,才能认为是科学的。否证论对当代科学的进步是有贡献的。

(二)西方哲学家、科学家对于认识目的和动力的论述。

从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思想和事迹中,可以对于他们探求真理或科学目的与动力,有所理解。

1.探索世界的究竟。

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本原是“火”。毕达哥拉斯提出:世界万物都是“数”所构成。巴门尼德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存在”。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变化,而变化的规则是“逻各斯”(logos)。柏拉图提出了“相论”(“理念论”),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观点,可以知道,他们探索的问题,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很不一样。他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等中国哲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探索的是世界的究竟,他们要问的是: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什么是世界的最基本的规律?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他们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2.求知是幸福的。

培根(1561—1626)是西方哲学中经验论的开创性人物,也是西方实验科学之父。

他在他的著名散文《论求知》中说: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从培根的观点中,可以知道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的求知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快乐;二是寻找真理;三是改进人性,增长才干。

而其中前两项目的是最重要的,即在寻找真理中得到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毕生寻找世界的本原,不是为别的,而是他们的乐趣。

3.科学家的好奇心。

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他们探索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的名字叫日暑。他很好奇,就找老师问了日暑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废旧材料,很快就做出来了。后来他还利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暑,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伟大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从小随父亲到海上打鱼。他对大海发生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感兴趣。他总是要问父亲许多问题:“为什么夏季傍晚海面会出现光亮的水纹?”“为什么冬夜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北极光?”“为什么海水每天两起两落?”

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不可。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爱因斯坦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4.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信心和决心。

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说过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5.科学家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心。

爱因斯坦说一个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居里夫人一生的贡献与人格是科学家的典范。

她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发现了镭。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因为垄断镭的制造是可以发大财的。而她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人传》)

1934年7月4日,她最后死于长期受到辐射照射而导致的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并发展了放射科学,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四、爱与人类的认识

根据中国与西方哲学家、科学家关于认识目的(动力)与认识方法的论述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动力与人类之爱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认识方法是由认识目的而决定的。因此,人类之爱也必然关系到认识方法。

汇总而言,人类之爱与人类的认识之间有以下关系:

(一)对于真理与自然的爱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推动力。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表明孔子对《易经》的推崇与热爱,而《易经》就是中国古代一部研究世界与宇宙之究竟的经典。

中国从古至今,对于《易经》都十分崇敬。这说明,中国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究是很有兴趣的。但是由于儒学的传统主要是在伦理学方面,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中国人对宇宙真理的兴趣,没有发展到科学的水平。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开始。从古希腊一系列哲学家的主要兴趣,就在于探索自然的究竟、世界的本原,这样的思想传统,引导出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发展,以至达到近代以来的蓬勃的科学发展。

应当承认,西方哲学认识论的探索是有重要成就的。经验论、唯理论、康德学说、实证论、实践论、否证论等,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西方认识论与科学的发展,它们的基本推动力,就在于人类对于真理之爱,对于自然之爱;以及人类对于探索自然秘密的天生的好奇心。

(二)对于人类与民众的爱有力地促进着认识提高与科学发展。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哲学家与科学家都有对于人类与民众的高度责任感。

孔子说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就充分表达了中国的优秀士大夫(君子)的认识(学习)与他们对于人民之爱的关系。

对于人类与人民大众的热爱,是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共同出发点,也是他们克服科学征途上各种障碍的强大动力源泉。

举世尊敬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充分说明对于人类与祖国的热爱,是怎样推动着科学和人类认识的进步的。

(三)自我之爱是人类认识与求知的出发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当然,孔子的所谓“为己”,并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水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仁者爱人”。

培根的《论求知》是非常著名的散文,它所说的“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都说明,追求知识是人的一种幸福,对于自己的性格修养是有利的。

中国古代经典《大学》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中国士大夫的最高人生目标。这是一个系列化的人生追求,它将人类之爱中的自我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结合了起来。而自我之爱,是出发点;而又不停留在这个出发点上,必须向更广泛的爱(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人类的爱)发展。

(四)知识之爱是人的学习与成长的最好动力。

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是学习成长的时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固然和天资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与知识的兴趣与热爱程度。凡是对学习与知识充满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会比较优秀。反之,如果对学习与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感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可能好。

这是本书作者的切身经验。我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对于任何课目都有兴趣。在上课时,聚精会神,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听进去了。我会把每一道数学题的解题都当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题解成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语文老师讲的《醉翁亭记》,我觉得非常美。生物学老师讲的草履虫的结构,我感到非常有趣。在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下,我在中学六年(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每门功课的成绩都是最优。

按理,我没有必要讲述这些个人往事。我只是想用自己亲身的体验,说明爱(知识之爱)对于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重视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标,课内与课外作业非常繁重,成为学生们难以承受的思想与体力负担,使学生将学习看成是痛苦的事。这种教育模式不改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与知识的热爱,是老师们和家长们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爱的价值论

哲学中所谓“价值”,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评价各种物质、精神及人们行为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的尺度。

价值论这个名称是19世纪提出的。而价值论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与西方哲学中早就提出。实际上,它相当于关于道德的理论,或关于善的理论。

善与道德,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哲学中的十分古老而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价值论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以伦理学取胜,价值论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比在西方哲学中的位置更高。

本章介绍中国与西方哲学中价值论的内涵与进展,然后论述人类爱与价值论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中的价值论

儒学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而《论语》这部孔子的谈话录,它的中心话题就是伦理学,或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论。《论语》中,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应当怎样做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这些名句,讲的都是伦理学,是孔子哲学的主要观点。

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孟子的“四端”学说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讲的也是伦理学。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孔子说,仁是爱人。说明“仁”是人内心的一种关怀他人的感情。孟子谈“仁义”,义”的意思是“宜”,是指符合道德的行动规范。说明孟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的内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符合道德的行动。

孟子的思想是:重仁义,而轻利益。

同是儒家的荀子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说: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荀子·王制》)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荀子虽然也重视仁义,但并不忽视利益。他要求万物都能发挥它们的效用。只是在仁义与利益有矛盾时,应将仁义放在首位,而将利益放在第二位。墨子的观点又不同。他说: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中》)

义,利也。(《墨子·经上八》)

他认为,所谓“义”,就是要对人民有利。人应该相爱而相利。

唐代哲学家韩愈提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博爱”原则,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但自汉代以后,中国文化以孔孟儒家为主流,汉代的董仲舒和宋代的朱熹都主张重仁轻利。朱熹甚至提出“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的极端主张。

儒家的重仁轻利的思想,受到晚清哲学家戴震的批评。

戴震提出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斯已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意思是:道德的兴盛,是要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人的感情达到表达。戴震的思想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接近了。

现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他的《新原人》提出人生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兼顾功利与道德,是较为全面的观点。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既继承孔子的“仁爱”和韩愈的“博爱”,又采纳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应当说,有很高的伦理价值。

同类推荐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热门推荐
  • 无尽海盗

    无尽海盗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后,无尽的精彩被发现,光怪陆离和冒险被星舰载入宇宙深空。
  • 盛宠奸妃

    盛宠奸妃

    他是罪无可赦的奸臣,她却是大清官的庶女,不料他一指,就选中了她!“本王要娶这个女人!”洛宁磨牙,想娶她,那就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自此,奸妃之名盛传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皇后倾城:夫君请放手

    皇后倾城:夫君请放手

    欧阳明幽一生只为情,却因为一场相遇,一场背叛而失去了情,纵然她最后权倾朝野,却也失去了心中的那个他,最后的结果不过是繁华一梦罢了。林宛玉从现代而来,却因为任务触摸到了爱情与皇权下的无奈,从而探索到了一代皇后背后的秘密。“负心之人,必以心负之,痴心之人,必以心答之。”
  • 夏目同人夏日为妖

    夏目同人夏日为妖

    当夏目为妖时他对妖怪,对人的感情身份的不同是否还温柔
  • 混沌宇宙老祖

    混沌宇宙老祖

    神界是最高级的存在么.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错了.因为在神界之上还有圣界.圣界之上还有宇宙神界.宇宙神界之上还有混沌宇宙界.还有比混沌宇宙界更高的存在.就不往下说了.主角叶云.神界的统治者.神尊.看他如何修成圣尊.如何修成宇宙老祖.不多说了.最后一句.(票)
  • 二十一克倾城之恋

    二十一克倾城之恋

    迷宫般的城市总有莫名的寂寞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各种关于追寻的巧合和错过编织着城市丛林里的忧郁和软弱
  • 永痕神武

    永痕神武

    不问天道刍狗,吾当自强不息,如若苍天不仁,吾扬烽火战歌。世间风起云涌,吾自岿然不动,人间沧海桑田,吾在永痕之间。吾为神武大帝,当败尽红尘敌手,镇压万古诸天!
  • 重生之九世修仙

    重生之九世修仙

    九世修真的吕纯然重生21世纪,誓要渡那红尘大道,傲绝都市。大道无疆,这一世,吾当逐道改命,入世而修,踏红尘,求天地万法,誓破虚空。诸法归源始出道,万丈红尘渡纯然。
  • 爱在我不爱你之前

    爱在我不爱你之前

    “苏陌晨,你认为我恨了你那么多年,一次抱歉就能过去的吗?”她几乎苍白的脸还坚持的撑着,她不想让他发现。“沫辰,不管你是我的谁,我都爱你!”“你滚!我不想看到你!”看着他终于远去的背影眼泪从脸颊流下来,身子也慢慢滑下,她希望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