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700000012

第12章 张可久——宝剑羞看

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从他虽涉足正统诗歌却苦不甚高也可看出来——诗言志嘛。他天生就是为散曲而生的。

他全身心投入散曲创作,可能也是藉此走出沼泽地吧?这世间没有谁能救赎谁,只有自己走出自己的沼泽地,不管借助自己的什么,用什么办法,总之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的脚走出去。但反过来也许更加深了人们这方面的印象,使得他在沼泽地里越陷越深:“小山虽然才名出众,终不出度曲清客之流,非经纶兼济之材。”所以,其艺术创作虽然一时给他带来巨大声名,但距功名之路却只能愈来愈远。可悲的是,小山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是一心求取功名的——这其实也没什么错:“谁读破万卷,却甘老布素”,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他无法像马致远那样最终参破和看透,只能在散曲创作中沿着积极适应复归传统的时代文人趋势走,不敢有任何脱轨的表现。

总是徘徊在底层、长期为小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日常生活的难以为继,又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九首,抒发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叫人不忍卒读。

有时也不免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中吕·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他在[正宫·醉太平]《感怀》中,更闷闷宣叙:“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刀子一样简洁、到位,寒光凛凛,血珠儿直冒。只是这种愤世嫉俗的作品,在他的散曲总量里比重不大。也尽管比重不大,其间漂亮的节奏,高贵凌厉的语言,在这类他为数不多的作品里,也还总能一把就把人的心抓住。我们看一个真正的好作家,他(她)往往更像一个真正的好主妇——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停得当,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小山作品中自然更多一些。

每一个人在苦求不得时大都退而求其次,尽管心有不甘,嘟着嘴巴。

这样也有另外的好:世上所有的奇妙跟随着他,在他孤独的流浪中慢慢绽放。他在追随自然的放逐之旅中与自己达成了最大的和解。可能吧,如果愿意描述,我想他会告诉我,这是多么像行云一样的人生,聚散有时,风过无痕,只要自身空寂清明,与万物同化亦不是什么难事。在杭州那么美的地方,他的心也应该纯粹如花了,因此,尽管有些不如意,他的归隐曲总还唱得那么悠扬。“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他来说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几无收获,在悬车之年还在出仕小吏,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中,常常疏导着他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不动声色地流入你我心里。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他笔下的隐逸生活又表现得那样恬淡,随便的,不经意的,细细的,也按捺不住的,似乎一眼一滴连着一滴冒出的泉:“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落梅风]《碧云峰书堂》)……比起其愤世的作品,我更喜欢他这样的、单纯如同白水的文字,好像不相逢也不别离、不快乐也不伤悲、来就来、去就去的淡淡爱情。

至此,想起文学的意义,近来又给炒得翻天覆地,又是载道又是救赎的,不一而足。其实,文字这东西,能载道最好,不能载道也不能强载。有人把载道当生命,有人一载道就等于杀了他,何苦?各有分定,各尽本分算了。也不必大叫救赎灵魂什么的,就是相伴,解决一点人的孤独问题,也属不朽之功了——每一颗心,都是一片天和地,空旷无依。当然,有能耐的,就呼啸一声跳出战壕,去救赎灵魂,也没人拦着;一般能力的、虚弱一点的,就缩着脑袋,和读它的人小刺猬般地相互依偎,“一帮一、一对红”,也蛮好。一直觉得,对文字乃至文学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更不能苛刻无度,喜欢它们的人群越细化越好,越安慰人心。跟划分开来的三块地皮上的臣子们一样,那些方方正正的家伙们一笔一画、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各事其主足够了,何必乱马交枪打破头呢?

转过身来,说一点他的缺点——再伟大的作家也得有缺点吧?即便他是个半神。小山素日交好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他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向来被诟病不够广阔。还有,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但是他的写景作品,是有大功夫的,一时独步。如“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迎仙客]《括山道中》)这类精致优美的小令,将江南旖旎明媚的风光一网打尽,在散曲的这类作品中是数得着的。

小山享誉诗名,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代前期,他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都达到了最高水准,也是世间一个小小的奇迹了。要知道,这两个特点是打架的,几乎只可居其一。当然,从归一的大哲学观来看,它们又是相同的——这是另一个频道,我们不去说它。

总之,他以他的创作实践,在元曲前后大的风格的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在后期被视为典范,如《录鬼簿》在论及某些作家时,往往要以他作为榜样进行比较,足见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应该说这个概括在下面[清江引]《秋怀》这首短小精悍的曲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至于非要诟病他熔铸名句这一点,似大可不必——要较起真来,恐怕元曲三百首里没有多少非香艳题材的作品能跳出唐宋的成就。而唐宋,还不是从《古诗十九首》和《花间词》里来?……这样论下去,没个完。读书就读其中的好吧,图个惬意,挑刺的事,交给他老婆算了。

看曲子:“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唯一比较特别之处是以西风送信,这个并不是很多见,古人一般是鱼传尺素,雁寄归思,青鸟传音,西风送信便是把西风拟人,赋予看似凛冽的西风一点人情味;“问我归期未”,平实却亲切,仿佛正面对面问话一般。又存着“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意思在,有点淡淡的哀愁。可见,这两句应该没有经过太多斟酌,完全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十年落魄江宾客”,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何况再加上随之而来、躲不开的乡愁?几乎逢秋必悲了。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一句其实颇为经典,既充分体现他“清丽派”的作风,又充分体现曲在营造意境上对诗词手法的传承,强调了一种有构图讲究的图画般的美感。景是俗景,情事常情,这一句却能够从人的多种感官角度着笔,将一种写来写去写滥了的思乡情怀从常规语境里拔了出来。其实,在着墨处入画,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历来多见,并不稀奇。可就是因为他能对颜色、声音、炼字、音韵都做出恰如其分的克制,在没着墨处出画,才使得句子有呼有吸,通盘活络和新鲜了起来,有了生发迹象。也是有炼字的功夫在内的——雁啼虽不同于杜鹃啼那么悲凉到咯血,但总归是孤独的,而只要提到啼声,总是会有些复杂感情在其中,突不出寒凉的重围。譬如迁徙,譬如孤独。

顺便一提,小山是浙江人,也就是南方人,那么“雁”、北雁南飞对于他的意义就更为具体了,而这啼声中,也夹杂着一些不能释怀的旧痕迹,譬如对双亲疾病的惦记、对妻子的思念、自己的老迈、对未来归去之后生活的担忧等等。“醉”,作者认为黄花遍地的景色醉人,但有道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能够归乡的喜悦心情才真正让作者沉醉其中;芭蕉雨声秋梦里,芭蕉在古代是有特定所指的意象,一般指代愁思、闺思、乡怀、伤感,那些默默伤痛的光阴,而雨打芭蕉一般是指愁上加愁,不可排解。李清照就常用芭蕉的意象。“我”是十分心急的,急得发愁,也许正遇上某些事,回乡无望,因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似乎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做个好梦,梦回家乡探望亲人。这样浓稠的思绪,让人几乎想立刻到那田野上,编一支忍冬的藤蔓,伸长胳臂,越七百年风烟,送他作马鞭,赶在下雨之前,连夜打马回故乡。

就是这样:当一句话、一首曲有一种让人在相似的情形下想起的力量时,已经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正如每逢秋夜下雨时,都会叫人想到“剪灯夜雨凄凄隔窗扉,替人滴到明”,“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以及另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把几种相似的意境重叠在一起,然后打点起自己种种的思绪,去到自己的语境里去,创造一个“我”的情境出来。

他的[小桃红]《寄鉴湖诸友》这支寄友曲,又一次提到了“西风”,既寄寓了对朋友的怀念,也吐露了与前一首曲子差不多的情怀。

唉,不管是难走仕途路,还是相思令人老;不管是岁月锋利如刀,还是谁料流年暗度,当镜见衰鬓,有谁、有什么能禁受得住这番无情?

他一生的情怀都差不多是“西风”意象的交织叠加。

插一句,在词曲这样专主情的文学中,情怀就得细化,可感化,形象化,才能传达得出。在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观里,“西”是与旭日东升相对的方位,意味着夕阳西下;而“秋”主刑杀,又与主生发的“春”相对,所以,秋季在季节的循环中实际上是在模仿着太阳的东升西落的循环运动,而带有了某种宿命味道。再者,平日所谓的“西土”是有一层宗教含义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又是佛教的“三大净土”之一,同理,“极乐世界”也隐含着“永恒”的意思,佛教对死的隐讳说法“归西”、“驾鹤西去”等等,也有着脱离有限而进入永恒的宗教意味,从这个侧面也可看出生命的无情。

因此,“西”这个字唤起的是我们整个有着共同心理的民族的一种“离情”。这种“离情”似乎早在传说的神话故事中就埋下了种子,后来的诗人们每用一次就给它加厚一层意义,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西风”意象。“西风”这个词汇比起以往多用的“秋风”当然可感可念得多。

秋气来时,凭风而立,衣带飘舞中就可清楚地看到风来的方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令叶落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西风”二字里可听到秋的杀伐之声。周邦彦在[齐天乐]《秋思》中化为“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白朴在[双调·得胜乐]《秋》中说:“玉露冷,蛰吟砌,听落叶西风渭水”,在《梧桐雨》杂剧第二折《普天乐》中又写:“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与他同时代的元曲作家徐再思在[商调·梧叶儿]《革步》里提到:“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湍水向东流。”而试想,多么着名的“何时共剪西窗烛”里面的“西窗”如果化身了“东窗”之类会怎么样?嗳,会只剩下了“东窗事发”这叫人心惊的句子,而失去了一层深邃的凉意和美丽的哀愁……由此可见,诗人们在化用“秋”和“秋风”时,也越来越注意使用具体可感的“西”和“西风”,让人更为贴切地感觉到风的方向、力度,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读者的五味六觉来感受秋天的阔大浑厚、一派苍凉的气象。这样的例子在《全元散曲》中俯首皆是。

记得杜甫在《登高》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句子,老杜的诗不乏沉郁顿挫,愤激慷慨,小山的曲则见了轻灵淡雅,婉约多情。这支小令的构思也很具特色,从眼前之景到昔时之欢再到现实之苦。可谓尺水兴波,一唱三叹,把离人写得活像一株虚弱的草,也长大生息,葱翠欲滴;也卷地风来,衰落成白色。

个人觉得这首散曲的风格有些接近乔吉,两人的身世和经历也有相似之处。而乔吉也是我最喜欢的元曲作家之一,前面写过了。

[原作欣赏]

[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四首)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山容瘦,木叶凋,对窗尽是诗材料。苍烟树杪,残雪柳条,红日花梢。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门长闭,客任敲,山童不唤陈抟觉。袖中六韬,鬓边二毛,家里箪瓢。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难开眼,懒折腰,白云不应蒲轮召。解组汉朝,寻诗灞桥,策杖临皋。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中吕·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正宫·醉太平]感怀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一城愁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曲人小传]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生活年代比卢挚、马致远晚。《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得志。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特色而入于雅正,有过于注重形式美的缺点。但是作为一种清丽的风格,他的作品自成元代散曲群芳中的一葩。

他是很少在元代就有散曲集传世的作家之一。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他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演唱他的散曲。

张可久现存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曲九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同类推荐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主要内容:世相、混子、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我们喜欢“彩排”、怎还拾荒养母、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多次批示”说明什么?、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我看“八十年代”、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不理解的崇拜、浪漫主义的“新闻眼、“暴发户”心态、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话说官员带“陪读”、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可怜丰都鬼难隐等等。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热门推荐
  • 最强排挡

    最强排挡

    2017年初,来自外星的一颗陨石不偏不倚的打在艾尔斯巨石上,并向外传播变异病毒EX,让所有动物都拥有智慧,进化速度空前迅速,来自灵长类的五级进化猿人类统一兽群,发起对人类的战争.....一百年后,对外界毫不知情的周小雨被卷入战争,结识了挚爱张若昀还有两位战友南芳,唐言,开启了他的开挂之旅
  • 重生之九星王者

    重生之九星王者

    一个有着宗师级炼丹理论知识,却碍于天生绝脉无法修炼导致无法炼丹而只能做一个最低级的配药师。重生回到三十年前家族惨遭灭门之前,十六岁的他能做些什么呢?
  • 青楼红颜

    青楼红颜

    把自己精雕细琢的面容,用胭脂水粉掩盖,只怕被拉入前厅任人蹂躏……被送来的柔美男子,孤傲的像枝冷峻的梅,空洞的双眼染不进一丝颜色……我爱着他,哪怕付出灵魂……我只是个隐藏真实面容的女子,只为保住自己的身子……他为何要如此清冷,却在打开心扉后如此火热……男妓,说明他是个男人,却是个妓子妓男,说明他是个妓子,却是个男人……他说他那遥不可及的梦,只有四个字:娶妻,生子……
  • 末世之玩家崛起

    末世之玩家崛起

    一个被玩坏了的游戏,智脑的奔溃导致游戏位面于现实世界有了连接,于是游戏中的怪物出现在了现实之中。为了生存,战斗吧!玩家们!
  • 吟游男孩

    吟游男孩

    哪怕世界弃你而去哪怕黑夜永不褪去不必伤心,不必难过你的长剑永远会捍卫在你的身旁你的琴弦依然会为你奏响乐章
  • 青梅竹马我想你

    青梅竹马我想你

    从小青梅竹马的他们分开了五年,再次相遇。“若儿,是你吗”他拥她入怀“我好想你啊”璃轻笑“我也是”
  • 绝世盛宠:丫头拽拽哒

    绝世盛宠:丫头拽拽哒

    简介:项绝喜欢夏澄,霸道的让全校都知道,然而夏澄很生气却对他十分无奈,为什么?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一个模样精致的美少男对着自己卖萌了!!!一次次的紧逼,终于在双方父母敲定订婚日期之后,夏澄暴走了!为逃婚离家出走,偶然认识了帝都卫氏二公子,某男得知后吃醋不淡定了,“给我立马传令下去,准备99台直升机给我把你们嫂子给接回来!”……某女瑟瑟发抖的看着已经魔化了的某男,某男欺身对她邪魅一笑,“女人,我忍你很久了,我可以无原则无条件的宠你,但是离其他男的远一点,这是我的底线!你既然触犯了我的底线,就要做好接受惩罚的准备!”【绝世宠爱,底线是你是我的】【盛宠萌物系列一】友情提示:入坑请慎重。
  • 大道人归

    大道人归

    每逢乱世将显,神明总是以各种形象现于世人面前,他们慈悲,他们睿智,他们超然世外,他们令人敬畏。那么,这些神明所行,哪些是真,又有哪些为假?一个前朝遗族,一个有着自己忧愁的世家子。在封神之役两百年后,无意之中卷入了这次莫测的风云变幻之中。我贪婪却又无私,我怯懦却又无畏。闻正看着这渐渐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世间这样想到。
  • 小学诗

    小学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