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负气出走。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徐志摩本来打算乘张学良的福特式飞机回北京,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因事改期。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才于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住北京。
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36岁,无一生还。陆小曼时年29岁。
据陆小曼的表妹吴锦回忆,陆小曼多次跟她讲起当时一件奇怪的事:徐志摩坠机的那天中午,悬挂在家中客堂的一只镶有徐志摩照片的镜框突然掉了下来,相架跌坏,玻璃碎片散落在徐志摩的照片上。陆小曼预感这是不祥之兆,嘴上不说,心却跳得厉害。谁知第二天一早,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跑到徐家,真的给陆小曼带来了噩耗。她一下昏厥了。醒过来后,她号啕大哭,直到眼泪哭干。
陆小曼的好友、民国另一美才女、郁达夫之妻王映霞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下午,我换上素色的旗袍,与达夫一起去看望小曼,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见到我们,挥挥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在这场合,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其实,陆小曼也是一直爱志摩的,只是她难以管好自己。徐志摩在飞机失事不幸谢世后,陆小曼悲痛欲绝,此后性格大变,终日闭门不出。在她卧室里高悬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每隔七日,总要买一束鲜花献给他。她给徐志摩写的挽联也十分伤心。上联是:“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下联为:“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为编辑《徐志摩全集》,她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可惜未能等到这部着作问世,她就于1965年溘然长逝了,享年62岁。
尽管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她仍旧离不开翁瑞午,离不开鸦片。前面所说的“陆小曼在友人的劝诱下居然吸起了鸦片”中的友人,就是这个翁瑞午。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了麻醉自己,更难以摆脱鸦片的习好,为此,她还坐过一夜班房。第二天一早,翁瑞午打通了关节,把她保了出来。
翁瑞午,其祖父是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
其父翁印若曾任桂林知府,绘画负有盛名,家中书画藏品甚多。翁瑞午天资聪慧,会唱京戏、画画、鉴赏古董,又做房地产生意,是一个文化掮客,被胡适称为“自负风雅的俗子”。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的事情,她本人亦不讳言。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这样一来,时间和事实都已很明确,陆小曼因此受到外界的强烈指责。翁瑞午对她仍是一往情深,只要小曼开心,他什么都能替她办。
陆小曼曾说过自己和翁瑞午之间的关系:“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堕机死,我伤心之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是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
多愁善感的陆小曼还一直觉得问心无愧,她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她还说:“情爱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翁瑞午生活方式极其腐朽,与之交往无异于堕落,所以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胡适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她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胡的要求。她当时对人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陆小曼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些感情,但也有烦恼。因为翁瑞午没有抛弃发妻,就得两头照顾。
翁瑞午喜欢胡说八道。有一次翁瑞午当着别人的面开玩笑说:“你们晓得吗?
小曼可以称为海陆空大元帅。因为王赓是陆军,阿拉是海军少将,徐志摩是飞机上跌下来的,搭着一个‘空’字。”陆小曼听后无言,竟然没有责怪翁瑞午。
除了与翁瑞午的婚外关系,陆小曼还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婚外情,其男主角便是大名的胡适。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分颇深,有当事人的亲笔表白为证。《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里收录了陆小曼写给胡适的六封信,均为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所写。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么?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的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我同你两年来未曾有机会谈话,我这两年的环境可说坏到极点,不知道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的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的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愿有一两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陆小曼在解放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1956年,在上海美协举办的一次画展中,有陆小曼的一幅作品参加展出。有一次,陈毅去参观,看到画上署名“陆小曼”,就问身边的人:“这画很好嘛!她的丈夫是不是徐志摩?徐志摩是我的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毅诧异沉寂多年的陆小曼居然还在,并且画出如此出色的画,又问知陆小曼就住在上海,生活无着,陈毅就说:“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陆小曼也是个才女,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不久,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虽然是个虚职,但每月至少有几十块钱可拿,使她有了最低生活保障。1965年的4月3日,陆小曼默默辞世,没带走一片云彩。
抗战中视死如归的军统七姐妹“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这首短诗歌颂的是我们都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秋,河北省易县五位八路军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抗战的国民党军队中,也曾出现过堪比狼牙山五壮士的抗日英雄,其视死如归的惨烈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她们就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在战场上集体殉国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被称为“军统七姐妹”。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军占领了南宁,切断了我国连通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然而,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尽管如此,中国远征军却仍然在第一次缅战中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异域作战,情报工作尤为重要。戴笠控制下的军统随即派出人员随同远征军出发,其中就有一批青浦特训班的女学员,到远征军中担任译电员。其中有七名女译电员随同新38师作战。
1942年春,曾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西点军校的孙立人将军率新38师抵达缅甸。其时,西线英帝国缅甸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弹尽粮绝,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将军奉命派113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长16日下午4时率部赶到巧克伯当。英缅甸军司令史莱姆将军4月17日亲往会晤,命令该团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会同安提司准将,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18日凌晨,113团会同安提司准将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7000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及盟军在亚洲战场唯一的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蒋介石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
由于日军实在太凶猛了,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38师掩护英联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结果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
擅长审时度势的一代名将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不可行,当机立断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在新38师部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随同撤退。由于当时日军已经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进速度很快,远征军撤退中不断遭到日军的袭击,死伤累累。
这支队伍真成了“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但他们顽强不屈,一直在和沿途遇到的日军作殊死搏斗。当他们退到印缅边境的当坡时,护送电台的小分队突遭日军的伏击。
情势十分危急,因为当时中国士兵已经弹尽力竭,周围的掩护人员也全部牺牲,剩下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被敌人追到一个山坡上,凶神恶煞的日军如潮水般扑了上来。
突围无望,不死即降,此外别无选择。只见这七名军统女特工人员宁死不屈,毫不犹豫地迅速砸毁电台,每人高呼一声“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随即拉响手雷,跳下山崖,没有一个落到日军的手里。
天地为之黯然。七人中只有一个最年轻的姚姓女译电员因手雷没有爆炸而未死,但坠崖后四肢骨折,无力移动,四天后被亲中国的克钦族游击队发现,终因伤势过重,留下最后的叙述后,也在异国的土地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国内的军统总部对远征殉国的七名女译电员曾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姜毅英亲致祭词,并在重庆漕丝厂她的办公室窗外,种下了七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人员称为“七姐妹花”。
这次殉难的七名军统女译电员都是青浦等几个训练班招收的青年学生。长期服务于军统局的国民党陆军中将沈醉先生解放后在接受外调的时候才知道,在这七姐妹中,居然有两个是共产党员。当然,至死,也没有人知道她们的真实身份。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在救国理想的感召下,有多少热血青年为国捐躯,终于迎来了抗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