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2000000037

第37章 访绍兴鲁迅故居

一转入那个地上铺着石板的小胡同,我立刻就认出了那一个从一幅木刻上久已熟悉了的门口。当年鲁迅的母亲就是在这里送她的儿子到南京去求学的。

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走进了这一个简陋的大门。我随时在提醒自己:我现在踏上的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文化战线上的坚强的战士就诞生在这里,而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从中学时代起就怀着无限的爱戴与向往。我读了他所有的作品,有的还不止一遍。有一些篇章我甚至能够背诵得出。因此,对于他这个故居我是十分熟悉的。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感到我是来到一个旧游之地了。

房子已经十分古老,而且结构也十分复杂,不像北京的四合院那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我仍觉得这房子是十分可爱的。我们穿过阴暗的走廊,走过一间间的屋子。我们看到了鲁迅祖母给他讲故事的地方,看到长妈妈在上面睡成一个“大”字的大床,看到鲁迅抄写《南方草木状》用的桌子,也看到鲁迅小时候的天堂——百草园。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和地方,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我却觉得这都是极其不平常的东西和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个角、椅子的每一条腿,鲁迅都踏过、摸过、碰过。我总想多看这些东西一眼,在这些地方多流连一会儿。

鲁迅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生前,恐怕也很久没有到这一所房子里来过了。但是,我总觉得,他的身影就在我们身旁。我仿佛看到他在百草园里拔草捉虫,看到他同他的小朋友闰土在那里谈话游戏,看到他在父亲严厉监督之下念书写字,看到他做这做那。

这个身影当然是一个小孩子的身影。但是,就是当鲁迅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那坚毅刚强的性格已经有所表露。在他幼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里,我们看到了他用小刀刻在桌子上的那一个“早”字。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有一天,他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责问。他于是就刻了这一个字,表示以后一定要来早。以后他就果然再没有迟到过。

这是一件小事。然而,由小见大,它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自省吗?

这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对人民是一个态度,对敌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态度。谁读了这样两句诗,不深深地受到感动呢?现在我在这一间阴暗书房里看到这一个小小的“早”字,立刻想到他那战斗的一生。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熔,水浸不透。他的身影突然大了起来,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同刻着“早”字的那一张书桌仅有一壁之隔,就是鲁迅文章里提到的那一个小院子。他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偷跑到这里寻蝉蜕,捉苍蝇。院子确实不大,大概只有两丈多长、一丈多宽,墙角上长着一株蜡梅,据说还是当年鲁迅在这里读书时的那一棵。按年岁计算起来,它的年龄应该有一百八十岁了。可是样子却还是年轻得很。梗干茁壮坚挺,叶子是碧绿碧绿的。浑身上下,无限生机;看样子,它还要在这里站上一千年。在我眼中,这一株蜡梅也仿佛成了鲁迅那坚毅刚强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性格的象征。我从地上拾起了一片叶子,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把树叶夹在笔记本里,回头看到一直陪我们参观的闰土的孙子在对着我笑。我不了解他这笑是什么意思。也许是笑我那样看重那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许是笑我热得满脸出汗。不管怎样,我也对他笑了一笑。我看他那壮健的体格,看他那浑身的力量,不由得心里就愉快起来,想同他谈一谈。我问他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他说都很好,都很满意。我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多余的。从他那满脸的笑容、全身的气度来看,他生活得十分满意,工作得十分称心,不是很清清楚楚的吗?

我因此又想到他的祖父闰土。当他隔了许多年又同鲁迅见面的时候,他不敢再承认小时候的友谊,对着鲁迅喊了一声“老爷”。这使鲁迅打了一个寒噤。他给生活的担子压得十分痛苦,但却又说不出。这又使鲁迅吃了一惊。可是他的儿子水生和鲁迅的侄儿宏儿却非常要好。鲁迅于是大为感慨;他不愿意孩子们再像他那样辛苦辗转地生活,不愿意他们像闰土那样辛苦麻木生活,也不愿意他们像别人那样辛苦恣睢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鲁迅没有能够亲眼看到。但是,今天这新的生活却确确实实地成为现实了。他那老朋友闰土的孙子过的就是这样的新生活,是他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按年龄计算起来,鲁迅大概没有见到过闰土的这个孙子。但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鲁迅一生为天下的“孺子”而奋斗,今天他的愿望实现了。这真是天地间一大快事。如果鲁迅能够亲眼看到的话,他会感到多么欣慰啊!

我从闰土的孙子想到闰土,从现在想到过去。今昔一比,恍若隔世。我眼前看到的虽然只是闰土的孙子的笑容;但是,在我的心里,却仿佛看到了普天下千千万万孩子们的笑容,看到了全国人民的笑容。幸福的感觉油然流遍了我的全身。我就带着这样的感觉离开了那一个我以前已经熟悉、今天又亲眼看到的门口。

1963年11月23日写毕

同类推荐
  • 滴水禅思

    滴水禅思

    本书以散文随笔的笔调,诠释了关于人生的许多道理。收入的文章包括《圈内圈外》、《学会快乐》、《朋友》等。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掌上流云

    掌上流云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描绘草原的生活图景,收录有:《雪地篝火》、《青草远道》、《月光手帕》、《静默草原》等。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末点江山

    末点江山

    这个作品呢是为了我再双梦的帮会还有那群沙雕写的,愿末点江山,浩气长存。这是一个梦一般的江湖,在这江湖路上,没人会知道发生什么。一朝贪玩的男主不顾被师姐罚而跑出秀坊,初遇人生的第一个友人。。可是一日突然而来的噩耗让陌尘从此持剑走江湖。
  • 生死狙击之最初的梦想

    生死狙击之最初的梦想

    一个关于“李昊”的生死狙击传奇故事,他由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菜鸟变成大神的惊奇历程!
  • 夜族圣骑士

    夜族圣骑士

    “是我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亦或者,我们只是妓女与嫖客的关系,在相互玩弄而已?”“哈!”“究竟是现实中懦弱的残暴在统治世界,还是思想中理智的疯狂嘲讽时代?”“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你不知道!”“因为我也不知道!”“你说我是疯子?”“哈!”“你说对了!我是个疯子!”“那么,想听疯子给你讲一个关于屠杀与被屠杀的故事么?”“不想的话就滚蛋,想的话就请我喝上一杯!”于是,我掏出身上最后一枚银丹顿,请眼前这个看上去很有故事的疯子喝了一杯,并将听到的故事记录下来??????
  • 超星系战纪

    超星系战纪

    老子为何骑牛西出函谷关?秦始皇为何修建万里长城?斗战胜佛孙悟空究竟存在与否?后羿连射九日只因阳祸人间?……华夏无数的神话传说真如书籍记载那般?万年后,宇宙的面纱被揭开,各大文明共存的超星系大时代降临,科技无敌,基因无双,属性源子充斥超星系……超星系边缘巨大空间虫洞的出现,虫洞另一端是修真大世界,巨大通道成为了修真与科技基因的导火索,大战一触即发!
  • 神殿之最后的仪式

    神殿之最后的仪式

    他站在高处楼阁,低头看向骑在马背上谈笑自若的她,问旁边的男子。“那是谁?”静坐在一旁的男子静若大海的一页绿叶,他神色平静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女子。”……
  • 穿越天龙风云

    穿越天龙风云

    无意间来到天龙世界,后经历风云世界,最后强势回归都市,绝世武力重回都市。
  • 天降之物改

    天降之物改

    这是我在贴吧上发过的小说,个人感觉不错,传上来看看。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张阳的人在天降之物的世界里生活的故事。
  • 种族纠纷—屠龙者

    种族纠纷—屠龙者

    迷恋安宁生活的魔族太子隐藏身份与人类和睦相处,被压抑已久的龙族想要打破这宁静,魔族太子遇到了空前的危机是战?是和?都在魔太子一念之间......
  • 暗夜繁华

    暗夜繁华

    单纯快乐的晴天博进入了奇妙的空间,一次又一次的梦境,勾起了她的前世今生。神秘的男主带着羊皮卷出现在了晴天博的面前一段生死虐恋一段超越种族的恋爱生死徘徊迷离前世今生到底是谁忘记了谁
  •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本书是一本关于青春的散文、随笔、情感小说等文章的合集,内容充满青春的气息,乐观积极,能帮助青少年们正确认识青春这段时光并好好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让走过青春的读者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寻找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