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在风雪中来临,这个除夕是在山顶上的李园度过的。由于袁家只余下岳母一人,我们将岳母也接了过来。这一天下午,我们做了很多菜,满满的一桌子。袁圆和我都爱吃的清蒸武昌鱼,还有许多的蒸菜。这边过年,是少不了传统美食——沔阳蒸菜的。
说起沔阳蒸菜,也是颇有渊源。早些的时候,是叫“沔阳三蒸”。相传元末时期,渔家子弟陈友谅在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其夫人潘氏亲自下厨,她别出心栽,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从此民间常用“三蒸”款待宾客,喜庆佳节。后来的做法越来越精细多样。
今天桌上的蒸菜是岳母和袁圆一起做的,有四大碗,四个不同的种类。第一种是粉蒸肉,或肥或肥厚适中的猪肉,切成片,拌上粉芡、米粉及佐料,食之肥而不腻;第二种是茼蒿蒸菜,茼蒿切碎,拌上蒸粉,加上调料,蒸至糊状,入口即化;第三种是蒸鸡肉和藕,鸡肉切小块,莲藕切片或薄块,同样拌上蒸粉和调料,和其他蒸菜一同蒸好,藕片香软可口,鸡肉味道香浓有嚼劲,让人一吃就不想放下筷子;最后一种是海带糯米卷,糯米煮熟后,用海带切条卷好,细长的一条,吃的时候咬上一口,回味无穷。
清蒸武昌鱼是我做的,六两重的鳊鱼,去鳞去内脏,洗净后,鱼体两面划上花刀,抹上少许咸盐,放入涂上食油的盘子上,加上葱花姜片,两三片香菇,整盘放入蒸笼里,浇上少许料酒,大火蒸上一刻多钟。蒸好后,再倒上苏甜可口的酱料,既没有腥味,又保留了鱼的鲜味。
还有肉丸、鸡蛋羹、榨菜等等,足足十大盘。岳母、袁圆、阿福和我分坐四方,举杯共庆,把酒言欢,共同品尝和点评各道家常美食。沔阳的美食,相比汉阳,是略咸夹只带一丝丝辣味。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微笑,何谓温馨幸福,何谓阖家欢乐,不过如此。
我从未想过,会是在这偏僻的桃园,寂静的山顶上,在这个年夜,能让我敞开心扉,深刻地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温暖,深入肺腑的欢乐。我们是一家人,一个家,有你们,也有我,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此时此刻,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家的含义,也明白了爱的含义,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无怨无悔地付出,我们彼此心系对方,你开心,所以我快乐。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就会好好的。我会守护好我们的爱,守护好我们的家。
在年后的几天,沔阳县城最终也没能守住日军的轰炸,全城失守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这里避难。11号刚开学,桃园小学,也随之迎来了不少转学生。学前班、一至三年级还如之前分为(1)班、(2)班,只是人数每班增加到了50人,挤满了整个教室,四年级增设(2)班,原四年级改为四(1)班,五年级人数也多达40来人,新增了六年级,而六年级语文和数学的教学任务,也分担到我和袁圆身上。这个时期,是桃园小学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学生太多,教室不够用,学校为此不得不挪用了一间教师办公室。我同袁圆商议后,也捐出部分钱购买了课桌椅。每天上课的时间因此而增加了许多,属于我和袁圆的私人时间从而少而又少。每天上完课,在学校批改完作业后,就已近七点,再然后一起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做饭。
长期如此,我不由得开始担心袁圆的身体。3月,我找到校长询问,能否尽快找多一个老师来替代袁圆的工作,我不想她那么累,她已经有了2个月的身孕,本来身子就弱,我怕她出什么意外。而校长那边说,这一时间急也急不来,只有慢慢地等。就这样一直等到3月底,依然没什么讯息,恐怕这个学期结束时,也难以等到。于是,我考虑再三,说服袁圆,决定搬回义母家中居住,这里毕竟近了好多,只有几百米远,十来分钟就可以走到,袁圆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义父义母对我们搬过来,也是非常欢迎。袁圆最近反胃比较厉害,义母对于如何照顾孕妇,更有心得。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多腥的食物,多吃些熟烂容易消化的食物,少熬夜多休息,林林总总,需要注意的事情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