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09

第9章 古代官职知识(2)

【大将军】始设于战国,楚有大将军屈匄,是将军的最高称号,职掌统兵征战。汉代沿置。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冠以大司马之号,其后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参与政事,是朝官领袖,权位越来越尊宠。到东汉,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多由贵族担任。三国时,魏、吴置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北周沿置,以柱国领兵,柱国下设大将军。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候等都设大将军,是禁军的高级武官。唐代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军、十六卫等也都设大将军,职权与隋代略同。宋代十六卫大将军已成空衔。明、清两代在战争时设大将军,或在大将军之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是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都统兵作战,战后即废除。再如《张衡传》:“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其中邓骘就是东汉和帝时的大将军。

【征南将军】三国时,魏武官设置四征将军。征东将军,统领青、徐、兖、扬四州,屯驻扬州;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征北将军,统领冀、幽、并三州,或督河北,屯驻蓟州。如《赤壁之战》:“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

【横野将军】也是三国时将军的称号。横野即横行原野的意思。东汉光武帝曾以王常为横野将军。

【衙内】本为唐代警卫官的称谓,五代及宋代初,藩镇的亲卫官有牙内都虞候、牙内都指挥使等职称,多由官府子弟充任。“牙”通“衙”。后即称官府子弟为衙内。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其中“高衙内”即太尉高俅的干儿子。

【大(dài)夫】官名。殷周时,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称谓。春秋时,晋有公族大夫。秦、汉两代,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太中大夫等。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唐、宋两代,有谏议大夫、御史大夫等。明、清时,不设置。如《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另,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此外,大夫也作为爵位名,专为封赠用。并且宋代医官另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祗候等,后世称医生为大夫,即本于此。

【尚书】或称掌书,始设于战国。“尚”即执掌之意。秦代为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成帝时,设尚书员,群臣奏章都要经过尚书,所以位虽不高而权很大。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为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越加繁杂。到隋代,设置了尚书省,分为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兵、礼、刑、工,由左右仆射分管六部。宋代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元代仅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明代初期,尚存此制,后来废除中书省,直接以六部尚书分管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相沿,末期改官制合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又,明代徐光启也曾任礼部尚书。

【给(jǐ)事中】秦代设置,西汉沿置,东汉废去,魏时复置。是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其性质如清代的“内廷行走”。晋代开始成为正式官职。隋、唐以后是门下省的要职,职掌驳正政令的违失。唐代曾一度改为东台舍人,不久复旧,元代门下省被废除,给事中又兼修起居注。明代采用宋代给事中分治六房之制,定为吏、礼、户、刑、兵、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若干人,抄发章疏,稽查违误,其权力很重。清代只设六科掌印给事中、给事中,汉族满族各一人,雍正元年开始并入都察院,职权范围大为减小,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光绪三十二年,撤销六科而仍设给事中。如明代的马中锡考取进士后,就曾授职刑科给事中。

【郎】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郎”即古“廊”字,指宫殿的廊。郎官的职责原是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和差遣。始设于战国,秦、汉相沿,有中郎、议郎、郎中、侍郎等名,最初属于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东汉时,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分曹任事的人通称为尚书郎,职责范围与过去的郎官不同。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的要职。如《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初,刑部设十四个司,各司长官正的称郎中,副的称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侍郎】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有侍郎,本为宫廷近侍。东汉后,尚书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都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官位渐渐提高。明、清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如唐代韩愈就曾任过刑部、兵部和吏部侍郎。又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尚书郎】东汉时,选取孝廉中有才能的人进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尚书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即称尚书郎,满三年称为侍郎。魏、晋以后,尚书省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如《木兰诗》:“木兰不用尚书郎。”

【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代以后的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隋文帝开皇时,在尚书省各司设员外郎一人,是各司的次官。唐、宋沿设,与郎中同称郎官,皆中央官吏中要职。明、清时,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级。员外郎简称员外或外郎,通称副郎。另,清代其他各署如理藩院、内务府、太仆寺等也设有员外郎。如唐代的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杜牧曾任司勋员外郎。

【六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各部的总称。始见于隋、唐。隋初,设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部,属尚书省,后改度支为民部。唐代又改民部为户部,改祠部为礼部,改左户为工部,改都官为刑部,改五兵为兵部。此后,历代相沿。六部的职掌大体为:①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②户部,掌户口、土地、赋税、财政等;③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④兵部,掌全国军政;⑤刑部,掌刑法、狱讼等;⑥工部,掌工程、营造、水利、屯田等。各部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六部仿自《周礼》六官,因此后代也常以《周礼》六官作为六部尚书之代称。

到清代末年,因逐渐添设新部,于是六部之名遂废除。

【秘书省】官署名。东汉桓帝始设秘书监一官,主管图书秘记。晋代设秘书寺,南北朝时改为省,设监、丞等官。唐代沿设,秘书省总领太史、著作二局,曾一度改为兰台、麟台。明代并入翰林院。如唐代白居易、宋代苏洵就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著作郎】始设于三国时魏国,隶属中书省,主管编修国史。晋代改属秘书省,称为秘书著作郎,号称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职掌撰拟文字,曾一度改称司文郎中。著作郎下设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属官。宋代以著作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如西晋陈寿就曾任此职。另,其中“校书郎”主管校刊书籍,订正讹误;“正字”与校书郎同掌校刊书籍。

【供奉】是对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唐初有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等名;唐玄宗时有翰林供奉。宋代,东、西头供奉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为内侍(宦官)阶官,仅用来表示其品级,无实际职权。清代一般称南书房行走官员为内廷供奉。如唐李白就曾任唐玄宗的翰林供奉。

【修撰】唐贞观三年,在门下省设史馆,由他官兼领。天宝以后,他官兼领史馆职务的称为史馆修撰,初入馆的称为直馆。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史馆职务的为修馆,以官高者一人主持史馆事务;未登朝官都为直馆。大中八年,废史馆、直馆二员,增修撰四人,分掌四季。下有属官令史、楷书、写国史楷书等。宋代沿设。明代史馆职权归翰林院,殿试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代相沿。

【编修】宋代凡修国史、实录、会要等都随时设置编修官,枢密院也有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明、清时的翰林院编修,由殿试一甲的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的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也无实际职务。如明代的宋濂曾被荐授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官署名。唐代设置,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供职者称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非正式职官。宋代以翰林院勾当官总领天文、图画、书艺、医官四局,以至御厨茶酒也有翰林之称。唐玄宗初以翰林待诏起草、批答文书,后又以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制书诏敕。开元二十六年改为翰林学士,供职之所是学士院,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布的密令,号称“内相”。宋代称翰林学士院。元代称翰林兼国史院。明代开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用明制,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称掌院学士,由大臣充任,属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学士】魏、晋时皇家征召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为“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北周麟趾殿学士,唐代集贤院、弘文馆学士等;有专为皇帝侍读、侍讲的,如唐代始设的侍读学士,宋代始设的侍讲学士等;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如唐代的北门学士、翰林学士等。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及龙图、天辛阁学士等,与大学士同是为优礼大臣及文学之士而设,都是虚衔。明、清时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宰相的职权。

【博士】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汉相沿,诸子、术数、诗赋、方技等都设博士。西汉属太常。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晋代设国子博士,唐代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和律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是教授官,与执掌礼仪的太常博士不同。明、清两代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而以五经博士为孔孟及儒家诸族的世袭官。如西汉贾谊曾被文帝召为博士,褚少孙曾任五经博士,南朝宋范晔曾任太学博士,唐朝韩愈曾任国子博士。如《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知制诰(gào)】唐代始有此称,主管起草诏令。原本是中书舍人的职务,后来常常以他官代行其职,称为某官知制诰。实际起草诏令的翰林学士也常常带知制诰衔。宋代沿置。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也常兼此衔。清代废除。如明代的宋濂就曾任翰林学士带知制诰。

【国子监】乃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简称“国学”。汉代有太学。西晋咸宁二年设国子学,是教育五品以上官僚子弟的贵族学校。以后或称国学,或称太学,隶属太常。北齐开始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兼管教育行政。唐代国子监下辖国子、太学、广文、西门、律、书、算等七学;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宋代沿袭。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也称国子监。明代有北京国子监(北监,也称“北雍”)、南京国子监(南监,也称“南雍”)之分。清代沿袭明制,在北京设国子监,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废除。

【太学】古代学校名,又称国学。相传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gǔ)宗,周设辟廱(yōng),即古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设国子寺,隋炀帝改国子监。唐代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属国子监。宋代也兼设国子、太学。明代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称太学生。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又如《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太医】官名,主管医务政令。秦、汉时设有太医令丞。汉初属太常寺,后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时相沿而设。隋代设太医署,宋代改为太医局。元代又改为太医院。明、清不变。后世泛称皇家医生为太医或御医。也是对医生的敬称。如《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拾遗】唐武则天时设置左右拾遗,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员。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以后则随设随罢,无定制。如唐代杜甫、白居易都曾任左拾遗。

【参知政事】唐代以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共议国政为宰相。以他官居宰相职位的,有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目。宋代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另设有参知政事,是宰相的副职。辽、金、元三代相承,明代废除。元代行中书省也设参知政事,是行省的副长官。简称“参政”。如宋朝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就曾任此职。

同类推荐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热门推荐
  • 青春的利剑

    青春的利剑

    当青春不再时,我们剩下的,难道仅仅就是回忆吗?
  • 超级特种保镖

    超级特种保镖

    冬冬的第一本小说,不知道大家的喜好怎么样,只当是练手,如果大家不满意,那么加我QQ1004694249尽管向我提出来,冬冬会第一时间改正。作品简介部分:一个神秘部队的教官,在一次剿灭俄罗斯尖刀部队时一个错误判断,导致队友全军覆没,从此隐姓埋名,过着都市生活。
  • 微甜回忆染流年

    微甜回忆染流年

    在华凌学院里有凌暮晨的出现他的身边一定会有夏亦雪而有夏亦雪的出现她的身边一定会有莫晴风几乎学院里的所有学生都知道夏亦雪喜欢凌暮晨而莫晴风喜欢夏亦雪在凌暮晨和潘盈璇订婚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这样可是后来夏亦雪的出国,和潘盈璇家族公司的破产。。。将一切都打乱了也让两个人错过了彼此八年的时光。。。
  • 大明皇后之权倾天下

    大明皇后之权倾天下

    他在700年前的大明朝重生,偶然的机会,搭救了未来大明皇后的性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朝夕相处,怎能不情愫暗生?他们能否打破命运的禁锢,在一起?在一起?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小铁匠,成长为叱咤风云权倾大明的权宦!
  • 生化次时代

    生化次时代

    一场病毒袭卷全球,人类不再是地球霸主。世界一变再变,唯有自然法则不变!因此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独断轮回

    独断轮回

    一个世界,一片星空,无尽的轮回,谁来终止?
  • tfboys之恋爱手记

    tfboys之恋爱手记

    一次错恋,失去一人;爱错一人。只剩一人的爱情,是否会顺利?(三人小说)
  •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公元3016年,银河帝国大乱之中,人类的生存与灭亡一瞬之间,英雄拯救这个世界
  • 御妻

    御妻

    人人都道她好命,商户女出身却嫁给了万户侯,年仅二十就成了超一品夫人。没人知道她忍辱含愤,为了维护夫家奉献了百万嫁妆,为生育子女熬坏了身体。凄凉死前,才醒悟她的一生都是踏脚石,为别人的幸福添砖加瓦了。这一世重活,一切推倒从来,看谁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