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9300000028

第28章 总结(1)

历史上有一条线索,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这条线索是否存在着一些规律呢?斗争的动力来自自然环境还是政治上的某些压力?有趣的是,游牧民族一旦长时间生活在农耕民族的腹地,就会融入当地生活,很难再过上游牧生活,而农耕民族的文化很容易同化这些外来的民族。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屡发生。

我们对蒙古历史里面保持着游牧生活习性的蒙古人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研究归纳出来。同时,我们也会提到在此之前的各种入侵,因为成吉思汗的侵略不过是之前侵略行为的最终章。

第一节定向侵略

从远古到18世纪,人类的侵略或者迁移大多是由北到南移动的。一般而言是从草原到适合耕种的地带。辛梅里安人和西徐亚人向高加索南边侵入,到了公元前7世纪向着小亚细亚、阿美尼亚和米底迁移。月氏人则在公元前2世纪入侵到大夏,然后约100年后入侵印度。4世纪前后,中国的北方遭遇来自荒漠的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入侵。5世纪侵略中原的换成拓跋人。同一时间,厌哒匈奴人入侵大夏,接着进入旁遮普,阿提拉的匈奴人则侵略巴尔干、高卢和意大利等地区。6世纪,突厥人自蒙古里亚向南移动,建立了西突厥斯坦,并在7世纪的时候在河套地区不断挑起战争。10世纪,辽国向南侵占中原北方燕云地区。这个世纪的末期,伽色尼突厥人进占了东伊兰地区。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进攻阿拉伯帝国。12世纪女真人成为中原北方新领主。13世纪则是蒙古人占领了中原、伊兰和罗斯。14世纪,帖木儿占据了伊兰地区,16世纪来到了印度。17世纪,满族征服中原。以上这些都是几千年来的入侵情况,都是从北到南,周期起伏,显示出一些历史的规律性。

在这些地方有没有出现过相反的情况呢?出于膺惩性或防御性的目的,也有过一些尝试性的移动,例如大流士向欧洲的西徐亚用兵,中原的朝廷也有许多次出兵蒙古里亚,尤其是在西汉武帝时代的出兵,还有唐朝太宗年间的出兵,另外就是明朝的永乐年间的出兵,最后就是清代圣祖康熙皇帝还有高宗乾隆皇帝的出兵。西方也有类似的情形:阿拔斯王朝在8世纪向河中的膺惩性用兵,萨曼王朝在10世纪出兵楚河、伊犁,14世纪帖木儿进兵蒙古斯坦;17世纪和18世纪阿拔斯沙和纳迪尔沙向乌兹别克的出兵。可是这些出兵多数出于防御的目的。这与罗马人的出兵政策类似,从山内高卢到山外高卢。这样的侵入是“长驱直入”的。

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在地中海,也许能够看到截然相反的情况。这些入侵的情况都始于汉志的干燥草原,例如阿拉伯西部还有摩洛哥南部向北扩张:阿莫里特人和阿拉米人对叙利亚和巴比伦的侵略;纳巴泰人的迁移;伽色尼王朝进军被希腊和罗马影响的叙利亚;拉克米特人侵略萨珊王朝的迦勒底。另外还有阿拉伯人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攻击,以及其后的阿勒莫拉维德人还有马格里布的阿勒摩合德人进军西班牙。

西亚和欧洲已经有很多例子。那么同在草原的西徐亚人和匈奴人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克里米亚的希腊古瓶曾揭示了西徐亚人的人种问题。我们从罗马时代的图画可以发现,高卢人、日耳曼人、达基亚人的祖先都像是北方的民族战士那样高大伟岸。中国历史所描述的匈奴人却与若南德描绘的阿提拉形象非常相近,很典型的匈奴人形象。匈奴人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使用古突厥人或者古蒙古人的方言,而西徐亚人则是用伊兰方言。

对比中国历史学家和希罗多德的说法。希罗多德所描述的西徐亚人的生活状态几乎与匈奴人如出一辙。这些猎取人头的人,带着折叠的帐幕与车辆,跟着他们的畜群一起迁移,将兽肉和乳料作为食物,遇到危险时候就迅速退却然后伺机反击。他们虽然不是同一个种族的人,可是却处于同一个文明阶层,都受畜牧文明影响。阿拉伯人——来自南方的侵略者——也处于畜牧阶段。亚洲的入侵史大致如此。

人们由于追逐水草,需要经常迁移。所以他们没能形成高度的文明,虽然他们也能够很快接受文化熏陶,但是这个阶段显然不可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美索不达米亚,乌尔女王楚拔把殉葬仪式废除,中国中原地区也很快地在安阳帝墓葬之后就不再殉葬。可是西徐亚人一直到希罗多德仍然有殉葬的仪式。蒙古到了成吉思汗年代也会殉葬。这样的文明断层让侵略成为可能。历史把原始社会的人与处于封建社会的人放到同一个时代的空间。草原地带还是石器时代,南方却已是农耕文明。

第二节侵略规律

草原一般能承载足以养活牧人的牲畜,但有时候却不一定。这是因为土地的荒芜沙漠化吗?从地理来说,是不是因为高温让原本水草丰茂的土地变成沙漠?因为草原的萎缩,牲畜大量死亡,游牧人饿了肚子,于是跑到农耕社会的边缘。欧文·拉铁摩尔基于这一观点,想要从突厥人或蒙古人入侵中原的规律中找出草原大旱的规律。由此可见,是否干旱决定了是否有侵略。可是中国的历史学家则给我们解释了发生这些侵略情况时候的政治状况。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政治的变动使中原大陆会不期然招致游牧民族的侵略。每当游牧民族感到有生存压力,而中原王朝缺乏抵抗能力的时候,就会发生侵略了。4世纪初的晋朝,12世纪的北宋,1640年的明末,这些王朝那时候都处于走下坡路的阶段,因此让“霍诺里乌斯”和“阿卡狄乌斯”乘虚而入,完全没有办法阻止。文明古国如果自身不强,纵然有长城作为屏障也是徒劳。拉摩尔说这是气候使然,但是如果要真正让这个规律发挥作用,只能是在中原王朝变得弱小的时候。

第三节掠夺和侵占

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在战争上更有优势。他们神出鬼没,偶尔打败了也没关系,可以到处跑。可是中原的军队要深入草原和荒漠作战则要带许多粮草辎重,只有深入到草原腹地,端掉他们积蓄财物牲口的老巢(鄂尔浑河和客鲁涟河),才能够打击到他们。

公元8世纪,突厥的一个大汗准备在鄂尔浑河附近盖一座城池,作为国都,模仿的是中原王朝的城郭。手下谋士暾欲谷却说:“你要小心啊!现在你可以在中原人面前无限地后退,所以他们拿你没办法,若是你将自己关在城墙里,那你就会失败。”成吉思汗也受到属下的劝告,说西夏人跑不掉,因为他们有城池,随时可以打他们。

因此,定居的人们比较容易受到游牧人的攻击,而且经常吃败仗。入侵者即使没能打赢也绝不会空手而归。如果中原的政局不稳,边务废弛,那么北方民族就很容易裂土为王,甚至毁灭中原王朝。这一规律贯穿于冷兵器时代的中原和北方游牧人历史。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北方游牧民族除了在汉唐盛世时期不敢妄动,其余时间几乎是每十年就会掳掠一次。如果中原王朝还比较强大,那就只是来抢东西,像只潜伏的虫螫,偶尔蜇一口。如果中原王朝内部病入膏肓,那么就会直接导致王朝灭亡。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居民基本上就是在周期掳掠和偶尔反击的循环之中。游牧民族真正征服中原则只是一些例外的情况。他们占领了中原,自己都会手忙脚乱的。契丹人也曾经攻进过宋代的国都开封府,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所以很快又离开了。

第四节联盟和边境的部族

鞑靼人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他们联合起来,在长城北边与汉人和匈奴人混居。这些鞑靼联盟的王侯们有着匈奴血统,隶属于中原的王朝,接受他们的文化,而且接受他们的封号,替他们管理着鄂尔多斯、绥远、察哈尔等多地。他们的势力当然比不上蒙古的汗王们。可是他们跟中原来往密切,知道中原朝廷的弱点,所以更加危险。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报系统,经常有中原的官员、内奸等与他们来往。比较典型的有4世纪的刘聪事件。这一事件中南下长城的结成联盟的匈奴人后裔,与鞑靼宫廷中的突厥首领们有着相似之处。伊朗被加色尼朝和塞尔柱朝渐渐侵蚀也是这样的形式。这些联盟守卫着长城的外沿,他们不会闯进长城里,却常常让游牧民族进入长城以内。例如成吉思汗进入中原就是通过汪古突厥人(中国历史家称之为白达达)的放行。

可是这个事情只是偶然发生的,历史上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统一的王朝仅有两次,那就是蒙古人和清朝的满洲人。虽然有一些游牧民族能够在关外很成气候,但却很难占领中原全境,有一些小部落反而有机会成功。例如,匈奴大单于也曾经在草原上称霸,却没能够入关称帝。可是匈奴人的一些小王侯却能够破关而入。例如,唐朝之后在中原兴风作浪的不是威风八面的回纥人,而是一个小部族——沙陀突厥人,他们曾经守卫着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地区。西方也有这样的例子,最终征服伊兰以东的并不是威胁科斯洛斯的西突厥,而是伽色王朝的雇佣兵。在伊兰统治四百多年的也是一个叫乌古斯部族的小民族,他们是由伽色尼人引进为河中的藩属的塞尔柱的部族。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第二条规律:当组成联盟的鞑靼人从草原地区到了耕作为主的地区,文化上接受了定居生活的文明的时候,他们就会得到很多额外的好处。他们能够自如出入城池内外,了解到王朝的状况。

第五节游牧部落与森林部落

定居生活的居民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一般会联结森林部落。他们一般是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森林中或者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等地。拉施特说,草原上的牧民蔑视森林的居民,说他们是野蛮人,这和中原和波斯的定居民族说牧民野蛮一样。农耕民族为了联结森林部族,经常利用他们对草原游牧民族的矛盾,这种策略有时候会有效。例如,公元840年,吉尔吉斯人就从叶尼塞河出发,打垮了鄂尔浑河的畏兀儿突厥帝国。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风险。北宋为了与辽国抗衡,曾经与女真人合作。1120年前后,女真人果然彻底推翻了辽国的统治,可是不久之后,北宋也遭受到了女真人的打击。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也曾经拉拢蒙古的森林部族等牵制塔塔儿人,后来成吉思汗却灭了金国。

第六节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争夺

游牧民族征服了农耕为主的地区后会出现什么结果?经济上的结果显而易见。4世纪,匈奴人占领了中原北方,耕地退化成荒原。古都长安附近的渭河下游变得人烟荒芜,到处出没的是豺狼虎豹。匈奴人的头领不想去管这些野兽,还想要利用它们威慑农民,宣示他的威权。

游牧民族是有意识这样做,让耕地流失,农民失业,使农耕文明退化。志费尼和拉施特都记载了,1220年前后,成吉思汗让拖雷摧毁了霍拉桑和阿富汗。薛列夫哀丁或阿拉伯沙也曾说过,帖木儿毁掉了锡斯坦。他们让城市废弃,想要消灭农耕文明,这是一个漫长耐心的过程。他们连根拔除树木,堵塞河道让河水泛滥变成沼泽地,掩埋水井或者放毒药,把粮食仓库和种子一起烧掉。这让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以至于无法恢复。萨奥达法国教会曾经拍摄了帖木儿毁灭锡斯坦时候的影片。满地狼藉,飞沙走石,环境犹如是在月球。这种人畜灭绝、寸草不生的做法是让人发指的。蒙古人就是这种做法的始作俑者。

同类推荐
  • 穿越南洋

    穿越南洋

    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已经成就了其海上霸权地位,美洲的流氓罪犯们正在抗争,法国的那个小个子好像还在上学。东方的那个十全老人正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然而在这时上帝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秦汉帝国

    秦汉帝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秦始皇创帝制、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开疆拓土,创立了不世伟业,也为后世留了诸多历史盲点。汉朝是继秦之后的又一个强大帝国,它处于中华帝国形成期的历史关口。汉武帝对外北击匈奴,开通西域,对内更化革新,创设制度,气魄宏恢,睥睨天下,创造了辉煌的帝国文明,与唐朝并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所确立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延续了近两千年。中国人现在仍称自己为“汉人”、“汉族”,其文字亦称为“汉字”。
  • 苏禄王

    苏禄王

    一幅瑰丽迷人的异域风情,一次惊涛骇浪的朝贡之路。一卷万邦来仪的大明史诗,一段海枯石烂的爱恨情仇。这是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部落首领苏禄王带领家人、部属梯山航海,不远万里来大明王朝朝拜,却不幸死在大明,作为大明的一位王爷安葬,子嗣分布在中国和菲律宾两国的故事。故事曲折,文笔优美,绮丽迷幻,引人入胜!
  • 小宝乱清

    小宝乱清

    现代青年小宝,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在经历了许多如反清复明、三番之役、收复台湾、清俄战争等大事件,数番风云诡谲之后,小宝终于发现,那些历史的真相,竟也已经与他本人渐渐融为一体,无法分开。千古一帝?当真有那么神奇么?*请各位不要乱贴“投鞑”的标签,配角的政治观点和言论不代表主角。
热门推荐
  • 那段可以舍去的往事

    那段可以舍去的往事

    纪司:如果可以一直爱下去,我希望不分手陈雅:你只是在错误的时候遇到了错误的我熊倪:谢谢你,在我迷茫的时候找到了我朱悦:你在思考什么(我可以喜欢你吗)晓野:我们所相谈的爱情其实是门当户对的相亲陈贺:两地相隔是爱情最长的马拉松肖云:我们都应该尝试,这个未来没有那么复杂
  • 妃本轻狂之傻王盛宠
  • 生命的巡礼

    生命的巡礼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意味着鲜花、掌声以及强大的经济保障。
  • 荣华引

    荣华引

    他说:“跟随我,征战天下,我许你,一世荣华。”可她想要的,不过是一颗真心。
  • 人狐三世恋

    人狐三世恋

    她本神界最厉害的神仙,却在历劫时爱上了他,恢复记忆后的她早已不是历劫时候的她了,最后他们又能不能打开心结在一起呢?
  • 阿莫斯奥特曼

    阿莫斯奥特曼

    阿莫斯·奥特曼为了追捕怪兽尼卡瑟来到平行世界的地球,为了自救也为了救人,阿莫斯仓促间与叶景臻融为同心一体。但叶景臻性格淡漠孤僻,阿莫斯·奥特曼也认为叶景臻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伙伴。他们在携手之路上又能走多远?“每个人都可以是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光,如果你成为了光,就请你照亮你能够照亮的地方。”——阿莫斯“Noteverybodywillbethelight,buttheycanbe.Ifyoucanbethelight,pleaselightwhereveryoucanreach.”——UltramanAmos欢迎加本文作品Q群551577931来一起玩耍~
  • 超级怪兽制造器

    超级怪兽制造器

    李峰机缘获得了一款外形为手镯的怪兽制造器,只要具备足够的精气值加原材料,就可以无限制造怪兽,于是:蜜蜂加铁为铁头蜂,冲刺力度堪比子弹!宠物犬加古兽骨化身古妖犬,房子大的狗见过吗!李峰寻找远古遗迹,于是地狱三头犬、金翅大鹏鸟、远古苍龙、烈焰真凤,逐一,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 不败捕神

    不败捕神

    无伦你是盗贼,还是淫贼;无伦你逃到天涯,还是海角;无伦是你强势家主,还是强大掌门;只要上了我的追捕名单,我就不会放过你。叶超如是说。
  • 一跃成神

    一跃成神

    为父踏上一条强者之路,一条踏上去就不能回头的路,这一切很艰难,为了寻回母亲且看坚韧少年勇闯天涯……这条路很难走,但不走会后悔!
  •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大红门一小6年级1班里有八卦的故事你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