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伎俩之“吊肥羊”与“捉码子”
湘西土匪要生存,要发展,靠的是用武力手段去争夺。为了搞钱搞粮,他们使用过许多敲诈的花样和手法,“吊羊”与“捉码子”,便是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什么是“吊羊”呢?曾在龙山瞿伯阶土匪队伍干过多年的瞿波平,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作过这样的解释——“吊羊,这是土匪的黑话,具体做法就是点名道姓要人家按指定数量送钱送东西。我们的做法是先礼后兵。在我们的辖区内,哪家有钱,哪家有靠山,这些情况,我们安排的“眼线”(坐探)都摸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我们根据他报告的情况,给这家财主家写一张条子送去,或要鸦片烟,或要粮食,或要光洋.有如数送的,我们还出具收据,甚至和这家人家结纳,认为这家人家拥护我们.有仗着后台请兵进剿我们的,我们认为这家人家反对我们,那就乘他不备时,派兵前去一扫而光,人也杀了,房子也烧了。”见瞿波平《旧社会土匪抢劫常用办法》一文,载龙山文史资料第一辑157页。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湘西土匪的所谓“吊羊”,就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而进行这种活动前,一般都要安排眼线先侦探,把要勒索对象的家底摸清楚,然后才送条子去敲诈。事实上,湘西土匪采用这种“吊羊”方式,勒索钱粮到手的很不少。因为,一般的富裕人家没有太大的靠山,根本不敢和土匪作对,所以,为了保平安,这些人家常常都会按土匪指定的数量送去钱粮。而少数敢和土匪叫板的富裕人家,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最后也都会被土匪搞得家破人亡。
用“吊羊”的办法勒索钱财,相对直接抢劫而言,手段较温和,风险也较小,被勒索的对象摄于土匪的残暴和威力,很可能不反抗就屈服。故此,湘西土匪利用这种心理,采用“吊羊”的方式勒索钱财的也比较多。除了龙山的瞿伯阶,古丈的张平,泸溪的徐汉章,凤凰的龙妹堂,花垣的贾辣子,桑植的陈策勋,永顺的彭叫驴子,新晃的姚大榜等等,也都使用过这种勒索方式。
“吊羊”办法虽比较灵,但有时费时较长,而且事主还可能报案,或者进行防范和躲避。而另一种“捉码子”的办法,则威慑更大更直接,当事者还不能不理。那么,什么是“捉码子”呢?瞿波平在同一篇文章中,对此也有很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捉码子,这也是黑话,行动方法是先捉到一个人作为人质,这个人质我们就叫“码子”,然后通知他家中拿指定数量的财务在指定的时间之内来赎取。对“码子”我们并不虐待,有饭吃,有被盖,冬天还有火烤,要抽鸦片烟的,也给一点,只是派人严加看守,不让他有行动的自由。他家中在规定日期里如数送来钱物之后,我们就马上把他放回去。“码子”家中的财产情况,我们也是先从“眼线”那里摸了底的,赎金的定多、定少,一般都估计到他家中立即可以拿得出来,要不,时间拖久了,对我们的流窜行动是不利的。“码子”捉到手后,我们就告诉一个中间人,这种中间人,实际上是暗中跟我们有联系的,通过他去送信给“码子”家中。有时“码子”家中嫌要的钱和东西太多了,也请求这个中间人向我们讨价还价。“码子”家中如果不按期按期按数送来赎金,“码子”就要受到割掉一只耳朵或剁掉一个手指的惩罚。但我在土匪部队里混了那么多年,还没遇到这种情况,因为“码子”家中都盼望亲人平安回来,也害怕土匪今后报复,受害反而更大了,不会不送。”见瞿波平《旧社会土匪抢劫常用办法》一文,载龙山文史资料第一辑157页。
瞿波平的这一段回忆,将湘西土匪“捉码子”的做法已披露无疑。其实,在湘西,捉码子实际上也就是土匪进行的绑票活动,有的也称作“捉肥猪”。这“码子”也好,“肥猪”也好,都是土匪抓的人质。这些人质一般家里都比较富裕,拿得出赎金的,就会释放人质,拿不出那么多的,还可通过中间人讨价还价。赎金一旦讲好,就要按期送入指定地点,并不得报案,否则会被土匪进一步报复。当然,土匪绑票,也有遇到强硬对手,不肯出赎金,或者被报案,遭到官军追捕的,这时就只有拼个鱼死网破了,土匪绑架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了。比如,瞿波平曾回忆:“有一次瞿波平的胆子天大,竟带人把师兴周的姐夫、土霸王贾福吾地盘内的黄河坝六十多户人家洗劫一空,还把贾福吾嫁到那里的一个姐姐捉走,向她家要四万块光洋的赎金,如拿不出光洋,就要八万两鸦片。他们把人质关押在地势险要的飞虎洞(洞址在现在的火岩乡政府附近)内,专等来款赎人。”见瞿波平、瞿兴池《瞿伯阶传略》一文,载龙山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27页。后来,师兴周请刘紫梁调保安团和县警察大队的人马,攻打了两天也没攻下。瞿伯阶为防被歼,率大队作了转移,洞中只留了向道和率40多人留守,几百官军又进攻了五天,才将此洞攻破,将人质救出,向道和留下伤员,自己却从另一洞逃跑了。
从这次的“捉码子”案例可看出,湘西土匪的胆子虽然很大,不管什么样的富户对象都敢捉,但是,真正碰到有强硬后台背景的“码子”,麻烦就会惹大,就会招致官军不断来进剿。一般而言,在自身实力还不雄厚的情况下,多数土匪都不会铤而走险,去捉有强硬关系的大富户“码子”的。除非情不得已,才会冒着风险去找这种麻烦,与强大的对手较量到底。
明目张胆之设卡抽税与派捐
设卡抽税与派捐,这历来是官府向商家和其他百姓收取财物的重要方式。在湘西,由于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省交界地又很多,往来客商做生意的不少。为了增加财源,控制税收流失,当朝官府在各县边境地大都设有关卡,向过往商人抽税,并派有武装队伍专门把守。如湘西桑植县的芭茅溪乡,民国初期就设有一盐局关卡,专门用来向过往赶骡子的盐商收取税费。出生在桑植洪家关,后来成了共和国元帅的贺龙,年轻时就在湘鄂边境赶过骡子,做过盐生意。并经常要从芭茅溪过关卡。1919年3月的一天夜里,贺龙率21个好汉,手持菜刀等武器,突袭了芭茅溪盐局,砍死了几个税警,夺得十余条枪支,从此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也演绎了一场“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佳话。
芭茅溪这个抽税的关卡之地,也随之闻名了天下。
实际上,像芭茅溪这样的税务关卡之地,在湘西还不知有多少。民国时期的湘西,每个县乡的重要之地,大都曾设过这种税务关卡。
民国初期,天下大乱,各地土匪蜂起,湘西境内更甚。土匪横行的时候,天王老子都管不着,原为国民党官府设立的各地税务关卡,这时有许多就被土匪冲击或占据。官府控制不了的地方,也就只有任凭土匪为所欲为。
而湘西土匪向官府学习,当其股匪实力达到相当程度,能够控制一方地域之时,抽税与派捐也就成了常用的敛集财物的办法。
如今,若考察湘西每一股匪的发展史,一般都可看到,这些土匪最初拖队时,大都还是靠绑票、抢劫、杀人起家,而当队伍有了数百上千人之后,往往都会在其控制的地盘之内,设立起关卡,专门用来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