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有感知、思维、情感和意识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病程迁延。本病主要与遗传、躯体变化及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失恋、婚姻破裂、亲人亡故,或长期精神压力为本病诱发因素。
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与本病密切相关,思虑不遂、悲喜交加、恼怒惊恐,皆能损伤心、脾、肝、胆,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蒙蔽心窍而引起神志失常。
【临床表现】
1.单纯型 较少见。发病于青少年期,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常以神经衰弱的症状为主,如失眠、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或明显个性改变,如懒散、孤僻、不与人交往、不修边幅,主要精神症状为情志淡滞、思维贫乏以及意志和欲望缺乏,幻觉和妄想不明显。
2.青春型 较常见。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以思维障碍和思维散漫(思考言谈随想,语法正确,但前后缺乏有机联系)、思维破裂(语言前后完全无联系)和逻辑倒错型思维(逻辑倒错、概念混乱和一些奇怪的逻辑推理方式)为主要症状。
3.偏执型 即妄想型。临床最常见,多在青壮年发病,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4.紧张型 较少见。青壮年发病,起病急,多为紧张性木僵,木僵状态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年,可自然消失或转为紧张性兴奋,兴奋状态一般维持几小时至数日,可自然消失或转为木僵状态。此型的疗效较好。
5.其他型 精神症状较多,不固定,不能归入上述4型,称为未定型。凡是出现2型以上的症状,称为混合型;主要症状消失,残留个别阳性症状,称为残留型;急性症状消失后,行为退缩,生活需要照顾的,称为衰退型。
【诊断要点】
1.症状学标准 以下症状至少具备两种方可诊断:①联想障碍;②特征性妄想;③情感淡漠或倒错;④幻听;⑤行为障碍;⑥被控制体验;⑦内心被揭露感;⑧思维插入、被夺或中断。
2.严重度标准 与社会接触能力,工作、生活能力和自知力均有减退。
3.病程 至少为3个月。
4.其他 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障碍。
【治疗】
1.心理治疗
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加强对急性期患者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培训,对患者不可过多关心和指责,如患者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故心神不定、睡眠不好等),应及时请医生帮助。
2.西药治疗
是最关键和最常用的方法,首选氯丙嗪,次选氟哌啶醇或氯氮平,有些地区氯氮平已成为首选药。近年来,利培酮、奥氮平、舍亭多尔、奎硫平、齐哌西酮等被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者,可选用长效癸氟奋乃静或癸氟哌啶醇肌内注射,也可口服五氟利多长效片剂。
3.辨证论治
(1)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寡言呆滞,或多疑虑,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甚则不欲生,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开窍。方药: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
(2)身虚痰结: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语,生活被动,目妄见,耳妄闻,面色灰滞,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弱。治法:
益气健脾,除痰开窍。方药: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
(3)气血两虚:病久势缓,疲惫不堪,神思恍惚,善悲欲苦,思维混乱,意志减退,言语无序,舌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药:养心汤加减。
(4)痰火扰心:起病急,常感狂暴无知,打人毁物,力逾常人,不食不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泻火逐痰,镇心安神。
方药:泻心汤加味,送服礞石滚痰丸。
(5)阴虚火旺:犯病日久,病势较缓,时而躁狂,情绪不稳,形疲面红,恶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药:二阴煎加减。
(6)气血凝滞:情绪不安,多言多动,或呆滞少语,妄思离奇,面色暗滞,经期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方药:以癫狂梦醒汤加减。
4.其他疗法
(1)电休克治疗:主要控制急性兴奋骚动和木僵。
(2)单方验方:①黄芫花。取花蕾及叶,晒干研粉,成人每日服1.5~6.0G,饭前服用,每日1次。10~20天为1个疗程。治痰火扰心型。②巴豆霜1~3G,分2次间隔半小时服完,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第一疗程隔日1次,第二疗程隔2日1次。治痰火扰心型。
(3)针灸疗法:取任督二脉,心及心包经为主。
【护理措施】
注意精神调节,不能讥笑、讽刺患者,对打人毁物者应防止意外,对拒食者要劝导、督促,对有自杀或杀人企图者要严密观察。
失眠
【概述】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指睡眠困难,即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和睡醒后不能再睡及早醒,醒后不能恢复精神、体力。至少连续3周感到有睡眠不良并引起明显功能障碍时才被视为失眠。它是临床常见主诉之一,发生率相当高,妨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人一生中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正常人睡眠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作息时间(即就寝及起床时间)、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周围环境等,所以失眠的原因很多,可由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躯体不适引起,也有因服用中枢兴奋药、脑部疾患、中毒或药物依赖、饮酒和吸烟的戒断等因素而致精神兴奋,或为精神性疾病所致。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所致者尤为多见,比如工作中的压力、人际关系、就业或考试、夫妻争吵、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及担忧、性矛盾冲突的内疚、失恋、夜班和乘飞机远程旅行的时差、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情景等等,这些足以引起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及精神紧张状态,使高级神经活动处于过度兴奋和持续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失眠。
“失眠”在祖国医学中亦称“不寐”,古代文献中也有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古书中早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记载。其原因甚多,但主要是因机体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临床中经常可以见到:由于情志不遂致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或气郁化火、肝胆火旺者;由于忧思劳倦、耗伤心脾,或失血、手术、贫血、体弱年迈多疾之心脾不足者;由于暴饮暴食、伤胃滞脾、宿食内停、嗜酒肥甘、痰热内生,或胃肠积热、腑气不通者;由于热病之后或身体虚弱久病,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或由于暴受惊吓、精神紧张、心胆气虚者等。这些均可扰乱神明,使心神不宁而致本证,且以上诸因素尚可互相影响。总之,其原因虽多,总不外虚实两类,阴阳气血失调,心、肝、脾、肾功能失常。
【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时常觉醒或晨醒过早,常感睡眠不足,或醒后不能再入睡,或伴多梦、噩梦,易惊醒,甚至通宵不眠,有的感到醒后疲乏,休息不能恢复体力。晚上兴奋不能入睡,而白天却打瞌睡,常伴头脑昏沉不适,部分原发性失眠或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者,及部分继发性失眠,如由焦虑、抑郁等所致者,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功能性者一般无特殊异常表现。继发于躯体或脑实质病变或其他者,可有相应的变化。
【诊断要点】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睡眠困难”即可做出诊断,但要分清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是长期失眠,还是短暂的、短期性失眠。
【治疗】
1.一般治疗
首先,要分清各种致病因素,针对病因选择治疗方案,同时要重视心理治疗。向患者解释睡眠减少并无严重后果,使患者充分了解引起失眠的原因,消除焦虑情绪和不必要的烦恼担忧,有助于恢复。其次,鼓励患者放松自己,多做一些文体和社交活动,禁饮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等,或睡前散步,饮用适量温牛奶,均有助于睡眠。再者,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睡眠,避免白天小睡等。
2.西药治疗
应据失眠的病情及病程分类而异。一般短暂性及短期失眠患者,通过上述心理治疗,病因解除即可恢复,或短时间给予小量催眠药。对于长期失眠患者,要综合治疗,开始即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一般是苯二氮类,如地西泮、硝西泮,及阿普唑仑类。催眠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了消除失眠的恶性循环,还要针对病因、原发病进行相应药物处理。
3.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平素情志不畅,胸闷,善太息,意志消沉,多疑善虑,想睡而不能入睡,或伴纳呆、腹胀、胸肋疼痛等,舌淡红,苔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佐以安神。方药:柴胡疏肝散为基础。
(2)肝火旺盛:症见急躁易怒,失眠,头痛,头晕,耳鸣,面赤,口苦,胁痛,乱梦纷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清心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纳少便溏,浑身倦怠,面色无华,口淡乏味,舌淡或淡嫩,苔白薄,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为基础。
(4)饮食积滞:症见暴饮暴食后脘腹胀满,嗳腐吞酸,难以入睡,或伴恶闻食臭,大便不调等,苔厚腻,脉滑。治法:消积导滞,和中安神。方药: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为基础。
(5)胃肠积热:症见喜食辛辣或热病后期嗜酒者,大便秘结不通,腹胀、硬满、疼痛,以致不能入睡,伴口干,心烦等,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腑,养阴安神。方药:承气汤类为基础。
(6)痰热扰神:症见不寐,烦躁,头痛,头重,乱梦纷纭,白天困睡,晚间精神倍增,痰多,胸闷,呕恶,口苦,眩晕,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药:温胆汤或清火涤痰汤加减。
(7)阴虚火旺:症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口干,五心烦热,腰酸,健忘等,舌红,苔少或干,脉细数。治法: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方药: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等随症加减。
(8)心火亢盛:症见心烦,失眠,多梦,伴面赤,口渴,或口舌生疮,便秘,尿赤等,舌红或边尖红,苔黄或薄干,脉数。治法:清热泻火,清心安神。方药:泻心汤或导赤散加减。
(9)心肾不交:症见虚烦不眠,难以入睡,心悸,健忘,耳鸣,头晕,口干,咽燥,腰酸遗精,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交泰丸或黄连阿胶汤加减。
(10)心胆气虚:症见失眠多梦,易惊醒,遇事善惊易恐,心虚胆怯,心慌气短,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补心益胆,镇静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或平补镇心丹为基础。
(11)心肝血虚:症见心悸、虚劳、虚烦不得眠,头目眩晕,咽干眼涩,多梦易醒,耳鸣,健忘,面色无华,视物不清,舌淡,脉细或弦细数。治法:补肝养心,除烦安神。方药:酸枣仁汤或补肝汤为基础。
4.其他疗法
(1)炒酸枣仁10~15G,水煎,临睡前服。
(2)炒枣仁10~15G,麦冬6G,丹参3G,水煎,临睡前服。
(3)针灸治疗,以神门、三阳交两穴为主,随症配合心俞、脾俞、厥阴俞、肾俞、太溪、胆俞、大陵、丘墟、间使、太冲、胃俞、足三里等穴位。针灸并用或纯用针法,或平补平泻,或用补法。
【护理措施】
1.调节情志
调节情志可以消除精神心理因素,消除烦恼、顾虑,避免情绪紧张。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不悲不怒。
2.调节饮食
饮食有节即能保护脾胃,保护胃气,不护胃气则百病可生。所以饮食勿过饥过饱,勿食辛辣刺激食品,不吸烟、不饮酒、不饮浓茶、咖啡等,在睡前尤其不可。晚饭也宜在睡前2或3小时吃完,但不宜过饱,七八分即可。睡前也尽量不多饮水,以免起夜影响睡眠。
3.参加活动,增强体质
多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可以谈心、散步,减轻心理压力,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要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生活规律,避免白天小睡,养成睡前散步的习惯。
5.改善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噪音干扰,可以静养身心。搞好人际关系,无论是家人还是单位同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6.服药时间要适时
汤药于每天午后及睡前2~3小时服用可提高疗效,每日服2次,患者要遵医嘱服用。
7.及时就诊,忌滥用药物
一旦发生失眠应及时询医就诊,不可自己滥服催眠药,因为催眠药安全范围小,不仅有成瘾性,甚至会发生意外。而且在服用催眠药期间不可以高空作业,驾驶车辆等,以免发生意外。
癔球症
【概述】
本病为患者自觉有东西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阻塞,引起胀满、受压等不适感。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病因包括环咽部运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和局部损害等。
发病可能与咽底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
本病中医称为“梅核气”。病因为情志内伤,肝郁脾虚,聚湿生痰,或气滞津停,凝聚成痰,气滞痰郁交阻于胸膈之上,故生此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