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9900000021

第21章 “遵王之道”:师法之用(3)

论所指向的“礼法”意义上的“圣王礼义”,它显然更为实际,是在“圣王礼义”未成事实之时,针对个人的带有某种补救色彩的说法。本节引文论及的“师”,也不能涵盖作为“师法”一端的“师”的全部意义,因为,荀子所说的“师法”,并非“师”与“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圣王礼义”同义,激发他倡言“性恶”——这也可说明他何以在《性恶》篇首证及“师法”的必要性之后,即对“师”避而不谈,转言“圣王礼义”。“师法”在何种意义上与“圣王礼义”重合,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涉及荀子关于“教”的特殊态度,不是《性恶》一篇所能回答。

5.2官师合一的倾向

考虑到荀子关于礼的正当性的论证,他放言“性恶”以显明“礼法”之必要其实是饶有趣味的。在苟书某些篇章中,他曾竭力表明礼在相当程度上乃是基于人的天然情性,这虽然从另一侧面更照见其“性恶”说的论战性特征,但同时也表明,礼不能完全视为对人的一种外部强制性规范。既然如此,礼似乎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外部权威的力量成为法才能让人接受——人们怎么会拒绝一条既内谐于自身隋性又能给自己带来安定和尊严感的生活道路呢?在荀子来说,这样的拒绝不但可能,而且也是事实。这当然不是因为人们不希望得到“幸福”,而是由于他们的“陋”:既无见于礼的正当性根基,对真正能实现自己欲求的道路也茫然无知。这一点,如前文所示,正构成了荀子诸多劝导性论说的出发点。但是,战国之时,百家蜂起,莫不愿为人师、为君师,在此情形下,荀子教育的权威性何在?他这样一种没有任何外在权威支持的完全个人化的努力,较之当时另一些同样颇具现实感的学派的传教、游说,全无优势可言,毕竟,他展开教育的资格未经普遍认可;知与行之间的巨大鸿沟,也使得他那些着力于扭转人们思想倾向的论说,在现实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面对这个问题,荀子显然没有持“君子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一类的达观态度。在勉力劝人学行礼义之余,他试图把教育的权力归属于政治权威。由此,教育就不再是私人行为,而是一种政治行为。这在他关于“教”与“刑”的讨论中已有所表露: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故先王明礼义以壹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若是,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勉矣。

此处明言“教”之重点在“礼义”、“忠信”,与荀子一贯主张的“(人)道”完全一致。他将“教”的权力交给统治者,但限定了“教”的内容,于无形中表达了他欲为“君师”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荀子论“教”之必要,似主要着眼于显明“教”对于统治的重要性。就此言,“教”只是工具性的,仅仅因为有助于在位者的统治,才在统治策略中取得了优先于“刑”的地位。这里,荀子明显采用了在位者的立场和思考角度,从而将“教”降为一种从属性的政治事务。这一态度与他以下说法存在着某种矛盾: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说,日:“是老也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嫂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所谓“不教而责成功,虐也”,明指“教”是统治者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较之上述那种从属性的“教”,这个意义上的“先教”显然更有资格比于前一引文所说的“如保赤子”。这就要考虑,荀子是否真的将“教”仅仅视为一种统治措施?

他是否认为,统治者的统治本身即是其统治的目的?显然,他不单不认同甚至会反对这种论调: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此处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明确否定“君”具有天然的统治权利,而指出其统治只有建立在“为民”的基础上才具有正当性。从现代的眼光看,荀子“为民”的说法多少有些含糊,没有界定其具体内涵,从而为进一步的诠释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但实际上,荀子对“为民”这个看似模棱两可的说法有相当明确的解说: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

这正可视作“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注脚。统治之必要,是由于人之“性”恶;统治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合於善”。虽然荀子曾讲“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似乎多从政治治理的角度人手定义“善”,但“礼义之谓治”,他显然不可能同意任何一种能够稳定人群生活的统治都是正当性的;他甚至会说,除了“礼治”,没有一种统治是正当的。因此,他实际上是将“合於礼义”视为统治的根本目的,在他看来,统治是使人们依礼生活的必要手段。由此,回看他关于“教”的主张,可以说,“教”虽是某种工具,但它是出于一种高于统治本身的目的而作为统治的一部分,这与那种纯粹服务于统治的“教”在动机上有天壤之别。不过,考虑到荀子的论说目的及其在动机问题上一贯的灵活权变,这一区别对于他的论说也许不是十分重要,或许也是他有意要模糊的。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教乱刑繁,民不堪其苦,他有必要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解说“教”,并告知他们教民礼义对于其统治之必要。这无疑是他长于劝说的又一表现。但在这种降低标准的权宜说法之外,他仍然表明了他关于“教”的这样一种态度:教育是统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则是将人们引向合于礼的生活。

从荀子以上关于“教”的讨论可见,“教”既是最高政治权威的一种权力,也是他们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君”不仅当是“裕民”于上的统治者,对民更应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明于荀子关于“三年之丧”的辩说之中:君之丧所以取三年,何也?日: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也可乎!

《诗》日:“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子者,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三年毕矣哉!

所谓“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即言“君”持“礼义之道”化民于上,荀子称“君”为“善教诲之者也”,当以此论。在能教人及于“人道”(礼义)的意义上,“君”无疑可以称为“师”。因此,也就无怪乎荀子不止一次并提“君师”: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

第二段引文之“君子”,不只以德论,从“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这一连贯的表达看,实则也指在位者——此处之“君子”德、位合一,其实正从另一侧面无意识地反映了荀子“天子唯其人”的看法。从“君子”理天地、统礼义、亦君亦师看,不仅可进一步明确苟子所认可的“治”实际上是融政、教于一体,也更可澄清其谓“君师者,治之本也”的真实涵义。“君师”并不意味着普通意义上的“师”与“君”有同等的地位,而是表明了“君”所应有的教育功能,即是“君”、“师”合一。“君师”的说法,可视作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观点的自然延伸,也反映了他关于“教”的可能性的特殊而现实的考虑: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

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这就涉及教育的权威性。所谓“遇乱世得乱俗”,当暗指其时政教混乱的状况。这使本为根治“人之生固小人”而设的“师法”显得更加必要。荀子特别将“师法”问题放在现实背景下讨论,固然表明他的思考和论说在相当程度上是激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但他的“师法”主张,不能因此仅仅看成他基于现实而不得不为的变通说法。他在《性恶》篇首表达得相当清楚,“师法”之必要源于“人之性恶”,而“性恶”显然不是暂时的问题。荀子的论说,从来就不是理论性的;他对实践的兴趣,使他不会满足于抽象地讨论如何实践的问题,而必然是躬自人局,当仁不让地辟出一条通往实践的路,促成或推进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师法”虽不是权宜性的方案,他考虑、提出并试图推行这一政教方案却是着眼于现实。上面引文中,荀子指出,在政教混乱的状况下,有德“君子”已不可能仅凭借自己的道德成就和人格力量吸引并教导众人,而必须借助君上之“势”临之以“师法”。就此而言,荀子讲论“君师”的意义就扩大了:“君”不仅应当成为“师”,而且必须成为“师”。

同类推荐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的恋爱路途

    复仇公主的恋爱路途

    她冷酷,她温柔,她可爱,十年前她们本应该是千金小姐,就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了改变,她们在复仇的路上相识,遇到了世界首富,她们在学院里遇到了惊心动魄的爱情。
  • 异界修神之死神诅咒

    异界修神之死神诅咒

    中了死神诅咒照样纵横异界。强横法诀使他不惧任何神魔,绝世神器使他收服万千强大魔兽。神族之王向他妥协,魔族之王被他收入11。。。。死神只有被他追着打的份。。。翔飞————一个神魔畏惧的名子。。。。。(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恶魔校草:专爱霸道女

    恶魔校草:专爱霸道女

    他曾一次次的伤了她的心,又一次次的想要救赎。“我讨厌你,我恨你,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我喜欢你不喜欢我”…………
  • 异界之男神军团

    异界之男神军团

    作为一名穿越者,没有主角光环怎么办?不怕,我有强大的男神军团阳光类型的盗贼、高冷帅气的剑士、神秘阴暗的刺客、憨厚老实的骑士、富贵高雅的魔法师...等等,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要玩就玩疯一点,除了男神之外,也收几个美女,彻底来一会游龙戏凤!嘎嘎嘎!
  • 星之狐

    星之狐

    昔日少女偶像天团NO.1,今朝辛苦打拼的三线小艺人,幸有全能狐仙经纪人傍身,打架做饭撩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明里抢戏揽活八面玲珑,暗里保驾护航荡平妖魔。帅气狐仙与毒舌偶像并肩踏上娱乐圈逐梦征程,开启一段段轻松有趣的娱乐圈日常,邂逅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萌妹子,粉碎邪恶组织“黑洞”的阴谋,最终成为光芒瞩目的大明星!
  • 亡灵街的地狱者

    亡灵街的地狱者

    亡灵,是奴役人类的主宰者,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便背负着亡灵体,他吸食着你的生命力,让你慢慢老去,直到你意外或者安详的死亡,你的生命便转属于亡灵。地狱,是人类摆脱亡灵体后聚集的地方,他们没有时间的概念,不随着时间而老去,唯一能让他们死去的方法除了杀死他,就是使用他们的诡异能力,那需要吞噬自己生命的能力。当地狱者想解救人类,当亡灵想大量发展种群,一名少年,便不幸的迷失在了中间。在这孤单的世界里,唯有徒步最可靠。
  • 逃出轮回路

    逃出轮回路

    大贪官林火死亡后,因生前坏事做尽,被打下18层地狱(转折),然后受尽九世死亡轮回磨难,来偿还罪孽。…………过奈河桥,喝孟婆汤,因生前经常喝高度白酒、如伊力王、霸王醉、波兰精馏伏特加,免疫了孟婆汤的遗忘功效,所以带着记忆踏上了轮回路…………(求推荐,求收藏,求所有……)
  • 雪月风花

    雪月风花

    也许面对毕业的离别,不是最大的疼,也称不上最大的痛。可为什么,他会无缘无故的和她不辞而别般的说声,“我们分手吧!”曾经的天长地久,曾经的陪你到最后,曾经的恩恩爱爱。早就在那分手之间转化成一缕空气深深被世人们呼呼出出。可她不愿相信,他的真命天子未必是他。也许爱情就是一朵失败的玫瑰,让人们妄想,却触手而不可及。玫瑰再美,本身就是怀有伤害。
  • 九命刀仙

    九命刀仙

    一柄刀,征伐天下!一柄剑,万仙云从!一个天生的剑仙之体,却偏偏降生在一个妖身之上,终究导致欺凌一世!可似乎上天还嫌折磨不够,这一世的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妖灵之体,然而,他却是人身!欺侮、蔑视、折磨中是沉沦还是爆发!就让我来带你们走进这传承百世的苍灵大陆……
  • 古剑之树也妖娆

    古剑之树也妖娆

    当年祝融取瑶山之木制琴,制得凤来,皇来,鸾来三琴介化为灵,那么祝融所取瑶山之木的那颗树呢?“汝为梧桐木所化,面容清丽,气质温婉,从今天起你就叫木婉清吧。”太子长琴如是为她命名。本文属游戏和电视剧混合,仅是本人突发奇想之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正确之处敬请见谅女主初期可能有点小白,后来会有变化说明一下本文为无cp说的是女主没有cp。至于副cp目前暂定为男男,女主在其中也算是半个红娘的状态。PS:人家是新手更新可能会比较慢,请手下留情QAQ此文为晋江首发,http://www.*****.com/?onebook.php?novelid=2315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