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8900000005

第5章 为官京师遭贬黜(1)

不惧权势敢言直谏

范仲淹除了教学外,还不忘天下之忧,仍以忧天下的心情上书执政。范仲淹这次上书洋洋万余言,提出了“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的主张。

固邦本的意思是,国家职权的基础在州县的长官,要以德才的标准选好一州、一县的官员。因为他们与百姓的利益最为密切,他们是最快、最清楚得知百姓的需求。一定要使吏治清明,这样才能为民兴利除害,使国家安如磐石。

厚民力是要积极发展生产,提高百姓的劳动能力,使他们不生懒惰之心。重名器则是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开设学校,派专人管理,以儒家经典作为教学的内容。“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必有良器,蔚为邦材”。要重视选举的力度,促进人事的新陈代谢。

备戎狄的内容是,培养将才,充实边郡,以加强国防。杜奸雄是努力政治革新,使奸人无隙可乘。明国听是应奖赏、亲近直谏之臣,而远离奸佞。

范仲淹的上书给宰相之一的王曾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晏殊推荐范仲淹任馆职,王曾也非常赞同。

馆是指以馆、院、阁命名的几个学术机构。唐朝时设有集贤殿书院,掌管撰集文章、校理经籍之事。宋朝沿用唐制,以弘文馆、集贤院、史馆为三馆。988年,宋太宗又命人从三馆中选出真本书籍万余卷,连同古画墨迹,另置一阁,从此就有三馆一阁。这些馆、院、阁所设的官职叫做馆职。若是以其他官兼馆职则叫做贴职,而这些单位则统称为馆阁。

馆阁之制是由中国传统的宫廷学术服务制度演化而成的制度。他们的职责包括修史、研究学术,担任皇帝的学术顾问,没有行政工作及责任。一旦出任此职,就被视为名流,因此馆阁被世人认为是储才之所。此外,宋朝还以几个殿各设大学士、学士等官名,作为执政大臣的荣衔。后来馆职也拿来作为朝臣出任外官时所加的头衔,实际上并不任其职事。例如范仲淹晚年奉命经略陕西,就加有“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被称为“龙图老子”。

这些称号头衔只表示是朝臣任外官的身份,本身并无实质的职务意义在内。关于馆职是储才之所这一点,南宋人洪迈曾在他的笔记中写道:“馆阁之选,都是‘天下英俊’,但必须先经过考试,然后再任命。”

晏殊在推荐书中,赞扬范仲淹“为学精勤,属文典雅”,提到他曾在泰州兴海堰之利,后丁母忧在应天府教书,认真到足不出户的地步,实在是“独守贫素,儒者之行,实有可称”,希望能让他有机会参加考试。范仲淹很轻松地就通过了考试。

1028年12月,他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秘阁校理,进身馆职。“秘阁”是藏书的地方。“校理”则是校勘、整理书籍的意思。对范仲淹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中进士13年来,他终于在京城获得一个能经常见到皇帝、悉知朝廷大事、能得到大的提升从而实现抱负的职位。

宋仁宗在历史上也可以称为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他5岁封公,6岁封郡王,9岁封王,并被册立为皇太子,13岁登基。他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是刘太后的侍女李氏(死前才被称为李宸妃)得幸于真宗而生的。因为太后没有生育,被太后收作儿子,可怜的李宸妃不敢告诉他自己是他的亲生母亲,其他的人也都不敢言。一直到太后去世,这事才被传开,宋仁宗24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是谁。

宋真宗崩后,宋仁宗奉刘太后为章献皇太后。按规矩,次年宋仁宗即位后元月就该改元。宋仁宗下诏改元为天圣,他一边读诏,一边号泣良久,然后伤心地对左右说:“朕实在不忍心遽改先帝年号!”宋仁宗还是个孝子,对奉遗诏辅政的章献皇太后毕恭毕敬。后来,得知刘太后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后,仍然很照顾刘氏一族。

宋真宗在位的第十一年,曾对宰相说过这样的事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勤俭的皇帝,一件衣服可以穿很长时间,由于被洗的次数多了,颜色都变了,还被宫人们取笑。有时竟发现负责饮食的太监拿来的食物里面有虫,但都没有说过,唯恐说出去有人会因此获罪。

1029年,宋仁宗要在冬至率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命相关人员草拟礼仪。其实,在三年前,宋仁宗就曾经向太后表示过要为她上寿,太后没有同意。宰相王曾也说:“陛下以孝奉母仪,太后则以谦让顾全国体,请遵照太后的命令为宜。”

宋仁宗的这个决定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因为皇帝“以孝励天下”是好事,但不惜以帝王之尊,率百官向太后上寿,则是不成体统。大臣们只是悄悄议论这件事,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

范仲淹在得知这件事后,立刻上奏疏劝阻宋仁宗不能这样做。他说,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居“南面而为人君”的地位,绝无北面而执人臣之仪。意思是皇帝只能受拜,而不能拜任何人。皇帝可以有孝道,却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表示孝道,可以在私底下行儿孙之礼,但不可公开率群臣行之。皇帝与百官一起行礼,将有损君威国体,不足为后世效法,而且会立下“人主弱、母后强”的恶例,招致随同而来的外戚的强权。这份奏疏呈上后,宋仁宗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处罚他。最后,宋仁宗还是按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了。这个结果早在范仲淹的预料之中,但他认为既为臣子,当极力劝谏,而且国家不能主上复有一主。

晏殊听说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恐惧,立刻把范仲淹找来。责怪他不该如此逞强,用这种狂率的行为沽名钓誉,一不小心就会连累他人。范仲淹正想开口辩解,却被晏殊打断,叫他不要强辩。范仲淹不敢犯大臣之威,就拜退了。为此,范仲淹深感委屈。

后来,范仲淹恭敬却义正辞严地给晏殊写了一封信。他说,自己因受晏殊的举荐而得入馆职,时时不忘提拔之恩,深恐自己不能尽职尽责,使晏殊因为举荐错人而蒙羞,没想到现在却因为忠直而被怪罪。这件事可以请皇帝率亲王皇族,在宫内向太后祝寿;由宰相率百官于前殿祝寿,并不会减少太后的尊崇之威,也可以保存皇帝的威严。再者,后代若有人效仿,外戚以此为例来抑制皇帝,这就是大祸害啊。自己身为臣子,怎么能听闻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不去阻止呢。

晏殊看到这篇文字,感到非常惭愧。范仲淹又以更大的勇气,再次上呈奏疏奏请太后还政。奏疏呈上后,和上次一样,章献太后和宋仁宗当时都没有回应。

1029年底,朝廷诏命范仲淹出任河中府同判,实际上是被贬谪了。同事为他送行的时候,都极为称赞他。

河中府在今山西省西南端,与陕西省交界处的永济县,距南边的潼关大约四五十公里。“同判”本称“通判”,为了避皇太后的名讳,而改称同判,是太祖针对五代地方权力过重的缺陷而设的官名。宋初时,同判在名义上是知府、知州的佐官,实际上则是共同治理者,甚至是监视者。地方文件都必须由通判批后方才有效。

范仲淹到任后,虽然已被贬到地方,但对朝中大事仍时刻留意。凡遇到认为不应行的举措,立刻上疏表达自己的意见。

1030年3月,范仲淹以河中府同判的身份,上疏停止修建寺观,减少购买木材的开支,以顺人心、彰圣治。

4月,范仲淹转殿中丞仍同判河中府。7月,范仲淹在举行恢复制举以后的第一次考试的前两个月,又给宰相上了一封信。

宋朝的科举制度,除了定期举行的称之为贡举的进士、明经等科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即国家需要某些种类人才的时候,就加以分科,由皇帝临时下诏招考的考试不常举行,也不像贡举那样有一定的章程,称之为“制举”。

制举的考试方式,一般是由地方政府举荐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到京城,大多由皇帝亲试。这个考试的最初用意,一是担心只靠贡举,可能还有很好的各方面的人才被埋没,所以不用先通过贡举式的地方笔试,而直接推荐到朝廷,由天子亲自选举。这种考试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不管是否中过进士,都可以参加考试。而且,为防主办荐举的官员有所遗漏,还准许想应试的人到京城自荐。

宋真宗时,制举曾设有六个科目。他行封禅大典后,有些人为了谄媚皇帝,对他说汉朝的时候,用这种方式招人才,多是因为兵荒灾变,才下诏求人才,以寻访政治的缺失。现在大宋已经上泰山行过封禅大典,向天报太平了,就不该再设这个科目。于是,从此制举就停顿不办。

1029年2月,在夏竦等人的请求之下,宋仁宗下诏恢复制举。

范仲淹在上书中写到,“善于治国者,无不先培育人才;培育人才的方法,无不先鼓励求学;鼓励求学的要务,则在崇尚经书。因为经书中都是圣贤相传的大道,能够学这种大道,学生的才能就会越大;才能越大,则能够成就的事功也就越大。”

他指出,当时的为学者,都不以经书为本。从政者也很少谈教化的问题,所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学术界弥漫着只重表面、不求根本的浮夸风气。一旦恢复制举,不但可以选出被埋没的人才,从而询访施政得失,而且可以乘这个时候,鼓励天下人求学,培育天下的才能之士,正是“复小为大,抑薄归厚”,把天下不良风气予以转变的大好机会,官府也可以招到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又指出,制举考试最重要的是在内容。因为考试的科目往往影响读书人读书的方向。他主张,应以六经为先,正史次之,再命考生论述时务及提出实际的对策方略。之前都是以重诗赋,以诗赋为考试内容。有了正确的方向以后,才可以把天下贤俊引向经邦济世之业,为国家带来杰出的辅佐之才。范仲淹的这个主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这以前,包括唐朝,考试经书都停留在记诵的阶段,诗赋的比重很大,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就不能真正地考察出来。这次上书,可能因为他人微言轻,仍然没有受到重视。

这年7月份举办的制举,有一位在范仲淹以后的政途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考上了,他就是后来被天下人视为范仲淹一党的富弼。这年,另一位后来同样被认为是范仲淹同党的欧阳修,也考上进士。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富弼与欧阳修二人的登入仕途,可称为“范仲淹气候”的形成阶段。

富弼比范仲淹小15岁。他是宋朝40位制举登科的人当中唯一官至宰相的人。当时的制度是现任官可以考“贤良方正”科,无官者考“茂才异等”科,富弼考上的就是后者。

在应天府的时候,晏殊曾让范仲淹为自己已到及笄之年的女儿介绍丈夫。范仲淹就把较为修谨的富弼推荐给他,富弼因此就成了晏殊的女婿。

在这一年,范仲淹又以河中府同判的身份上疏,请太后把执政权还给皇上。他提出的理由是,现在皇上已经21岁了,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希望太后把大权还归真主,退居后宫,享受“天下之养”。

1031年,范仲淹改迁太常博士同判陈州。太常博士属于太常寺,太常寺掌宗庙祭祀之事,但宋朝的太常寺只留空名,实际职务在太常礼院。

陈州,春秋时代是陈国所在地,在今河南省中部的淮阳县,距离西北方的首都开封大约150公里。陈州比在河中府更接近京城。在这里,范仲淹能更快得知朝中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他必定要上疏提出指正意见。史称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励尚风节,自此始。” 矫励是矫正俗情而立高节;风节是指独立不惧的志气和节操。

当时,有许多人都批评范仲淹多管闲事,告诫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为了“各司其局,不相侵官”。这是指不侵犯行政上的权责而言,并不是指劝诫天子不被蒙蔽的言路。言路应该是不分大臣小臣、远臣近臣的。例如古时的圣人,常常求天下之言,不但命百官指正缺失,还派专人到各地采集民间诗歌谣咏,以探求民隐。

他又说,至于“远不当谏”,当年周武王伐殷,伯夷、叔齐叩马而谏,难道伯夷、叔齐是“近臣”?孔子称赞他们为贤人,也没有因为“远谏”而责怪他们。如此看来,哪有什么远臣、近臣之分呢!再者,有人说“天下有道,庶人不讥”。那是指有道的朝廷,做到教育感化之功,则百姓就没什么意见了。

还有人指责他喜欢标新立异,以此来沽名钓誉。范仲淹反驳说,如果说他喜欢标新立异,则像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阳、蔺相如夺璧于强秦、诸葛亮需三顾茅庐方肯出山,这些前代圣贤不都是标新立异吗!圣人本来就崇尚名教。如果一个人不畏名教,没有荣辱观念,则一切赏罚都将对他失去作用,一切教育也将无以施行。

他还强调,三代的圣贤,不是都很有名吗?唯有人人要名,知道爱护名,才会向那些“名人”看齐而向善。因此他不但不以为“好奇”、“邀名”不对,反而深恐自己“好”得不够多、“邀”得不够积极呢!

1032年,范仲淹听说京师有一些被宠幸的近臣,竟不经宰相所领导的政府机关,而由皇室后宫直接任命官职。他以太常博士同判陈州的身份急忙上奏,指责这种扰乱制度的作法绝非“太平之政”,应以三百多年前唐中宗时代的“墨敕斜封官”为戒。

皇帝发给外藩及京外官的公文叫敕书,古时本多用黄纸,以朱笔书写。而“墨敕”是指不经外廷撰拟,而以墨笔所写,由内廷径自发出的敕书。

同类推荐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迪士尼

    迪士尼

    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小甜妻

    豪门盛宠小甜妻

    三年前,他对她误会至深,她负气离开,他苦苦找寻。三年后,她骄傲归来,他强势豪娶,却夜夜笙歌,她备受冷落,苦苦等待......
  • 风起云霄

    风起云霄

    昔年,玄宗走尸破天咒,今日,为求真相入组织。不为懵懂人,不当襁褓儿,我撒我热血,我求我真心,云霄过眼烟,风起笑苍天!
  • 生前死后

    生前死后

    家庭事业快双丰收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年轻的李鸣一命乌乎。然而留恋尘事的他还有三年的时间来了却尘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霸王花

    穿越霸王花

    纯儿成为大梁国皇后以后,联合回鹘国,西蜀国国王宇文端昊的政权推翻,并将宇文端昊逼入到了茫茫的沙漠边缘,端昊在走投无路之时将自己带领的四十万军士训练成了死士,成立了新的恐怖组织,在西蜀、大梁国滥杀无辜,为了黎民百姓和国家的利益,纯儿答应了端昊的要求,冒死进入端昊的军营成为他的人质,此时的端昊对纯儿依然一网情深,在用情不能改变纯儿的情况下,端昊准备再次使用妖术改变纯儿的记忆,恰在这个时候,被天象师救醒的臻华和从监牢里冲出来的严冰赶到了祭祀的法场,而失控的妖术讲端昊、纯儿、臻华和严冰四人卷走,从此四人天涯各方,彼此的争斗也就此结束,大梁国和西蜀国重归于好。
  • 残血兵王

    残血兵王

    明明是贵族大少却被家族抛弃,父母不知所踪,生死一线却意外获得独一无二的紫灵气,从此踏上了一条世人触及不到的一条‘不归路’人不狠则不仁,杀人,唯一的理由就是: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为什么?因为老子愿意!因为报仇被迫远离了自己的家乡,踏上了一条用鲜血证明自己的路,权利?绝色美女?呵呵我都有,看我不顺眼,来呀,揍我啊!
  •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为何读经典?中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志戏三国

    志戏三国

    一个弱不禁风的现代青年学生,为了筹钱救人,兼职众多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之后,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汉朝末年三国时期。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那是赤裸裸的靠实力说话!没有人会同情弱者,活着才是硬道理。然而他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亲人,还没有武功的现代青年,到底是怎样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他会不会改写历史?能不能回到现代,总总疑问,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细细看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诱妻入局:总裁的掌中宝

    诱妻入局:总裁的掌中宝

    第一次,她被人下药丢入他的房中,挣扎中竟给了他一个耳光。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二次,她被他强行带走,索欢时竟吐了他一身,两人自此双双患上了心理障碍……“恐惧症?”这是什么破毛病!“一种只能和我的病!”男人邪肆地笑着。男友与好友的背叛,害她家破人亡。他与她联手,报了刻骨深仇。“谢谢你。”她对他说。他深深吻住她的唇,“口头致谢不痛不痒,我喜欢行动补偿。”几天之后,浑身酸痛躺在床垫上的她终于明白了他口中的补偿到底是什么深刻意思,咬牙在心里大骂某个野兽。简,简直如狼似虎!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