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华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本学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教学、科研方面,都是一支影响颇大的重要力量。
本学科从198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魏兴南、曹慕樊、林昭德、徐永年、郑思虞、李景白、谭优学、荀运昌、秦效侃、熊宪光、徐洪火、刘明华等教授至今已培养出百余名硕士,其中有30余人考取兄弟院校的博士生。他们大务已成为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或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如戴建业、巩本栋、陶新民、张瑞君、张立伟、韩云波、王明建、何宗美等,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本学科在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老一辈学者中,谭优学先生的唐代诗人行年考,曹慕樊先生的杜甫、苏轼研究,李景白先生的孟浩然研究,徐永年先生的唐诗研究等,都具有突出的学术地位和声誉。由此而形成了本学科在以杜甫研究为重点的唐代文学研究方面的传统。魏兴南、熊宪光教授在《史记》、《战国策》和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先秦散文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的传统和优势。而年轻一辈的学者们,在叙事学的研究方面,已展现出强劲的势头。本辑出版的几部著作中,就有以现代小说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小说及小说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研究方向的拓展,本学科的成员在文人结社、流民文学、文体研究、学术史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等方面也有相关成果,已经或即将陆续发表。与此相关,本学科成员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重要项目,有力地支持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是一批富有锐气的博士加盟本学科,为学科发展增添了活力。除了已经出版的著作和陆续出版的丛书,本学科同志近年坯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文献》、《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在本科教学中素有优势,并不断继承传统,有所发扬光大。在教学成果方面,已数次获得学校和省市的优秀成果奖。2004年,本学科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申扳获准“中国古代文学”为校级和重庆市的“精品课程”,并推荐教育部备选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正是对本学科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综合成就的肯定。
一个单位,一个学科的发展,一定有一个持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既不能中断,也无法飞跃。学术不能搞大跃进,学术工作无法春耕秋收。学术活动是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学的学人们的生命的一部分。个人的学术生命在学科的发展中得到延续。只有具备这样一种精神,学术之花才能结出富有学术含量的硕果。学术工作是艰难的,学术研究也是快乐的。——正是上面这些共识,使得这一个群体薪火传承,多年坚守在古代文学的领地,耕耘着辛勤,收获着快乐。
本丛书的出版,只是本学科几十年学术发展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活动而已。既不是开端,更不是终结。可称得上是近年科研工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其中,部分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这套丛书的第二辑、第三辑,将陆续推出。为展示本学科的传统,老一辈学者未刊的重要成果,也将陆续整理出版。
近年来,本学科积极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在学校和文学院的支持下,主持召开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百年中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等重要学术会议。作为重庆市的重点学科,还负责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科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学科长期得到学术界的前辈、师友和同好的支持。希望,也相信这样的支持会继续,因为我们对学术都怀有敬意和热情。
谢谢学校和重庆出版社对丛书出版的支持——这也是我们回扳社会和学术的一个最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