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84

第84章 参考文献(1)

中文部分:

《探索一条中国新闻改革与发展的新路》(1996),《中国记者》第4期,页16—17。

《中国新闻年鉴》(1986,1992,1995,1997),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万一知(1998),《当前新闻市场形势与我们的对策》,收入阮观荣、席文举(编),《都市报现象研究》(页311—317),北京:新华出版社。

于建嵘(2003),《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战略与管理》第3期,页1—14。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1998),《努力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的道路》,《新闻战线》第4期,页5—8。

马立城、凌志军(1998),《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1994年3月15日),《关于加强管理进一步办好“周末版”的意见》,收入新闻出版署政策法规司(编),《1949—1994中国新闻出版法规简明实用手册》(页152—154),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辑部(2001),《改革开放中的广播电视1984—1999》,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99),《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

公羊(2003),《思潮:中国“新左派”及其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山(1996),《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第9版,香港:明报出版社。

王蒙(1998),《“伊宁格尔”和他的眼睛》,收入刘智峰(编),《解释中国:〈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批判》(页67—77),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王瑾(2000),《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国家问题》,《台湾社会科学季刊》第39期,页153—190。

王维佳、赵月枝(2010),《重现乌托邦:中国传播研究的想象力》,《现代传播》第5期,页19—26。

邓正来(2006),《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北京:商务印书馆。

冯建三(2006),《文化的经济特性与公共政策:有关“创意产业与文化多样性”的几点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北京,2006年10月27—29日。

刘亢、田舒斌(2003年4月16日),《李长春:围绕“三贴近”努力加强和改进宣传思工作》,《人民日报》,第一版。

刘波(1997a),《1996年中国报纸发展概况》,收入《中国新闻年鉴1997》(页37—40),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刘波(1997b),《治理散乱现象,促进报业繁荣》,《新闻战线》第9期,取自http://www.peopledaily.com.cn/newsline/09/

刘波(1998),《关于报业集团》,《新闻战线》第7期,页25—26。

刘越(2003),《中国媒体怪现象之伊拉克战争版》,取自http://www.cmilitary.com/forums/general/messages/217173.html

吕新雨(2006),《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取自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8/8917.html

吕新雨(2011),《“价值无涉”与学术公共领域:重读韦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笔记》,《开放时代》第1期,页51—71。

孙五三(2002),《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收入《新闻与传播评论》(页129—138),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正一、柳婷婷(2004年12月9日),《2004中国新闻业回望》(上),取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12/09/content_2313447.htm

孙立平(2003),《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孙立平(2004),《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孙旭培(1998),《需要新政策新思路的中国新闻业》,亚洲新闻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香港。

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阮观荣(1998),《都市报现象探讨》,收入阮观荣、席文举(编),《都市报现象研究》(页22—30),北京:新华出版社。

何舟(1998),《从喉舌到党营舆论公司:中共党报的演变》,收入陈怀林、何舟,《中国传媒新论》(页66—101),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

宋建武(1997),《报业经济,集团化与产业政策》,《新闻与传播研究》第4期,页19—23。

张天蔚(2004),《从另一个角度看郎咸平落选》,原载《江南时报》,2004年12月10日第三版,取自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40604/3046748.html

李世涛(2000),《知识分子立场》(三卷),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李金铨(2004),《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培林、张翼、赵延东、梁栋(2005),《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汪晖(2006年1月19日),《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江苏通裕集团公司改制的调查报告》,取自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6/01/781.html

阿尔芒·马特拉(2005),《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看“文化多样性”》(殷芹译),收入单波、石义彬(编),《跨文化传播新论》(页11—14),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陆学艺(主编)(200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力丹(2004),《陈力丹自选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陈崇山(2003),《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现代传播》第3期,页35—37。

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2005),《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沈荟、周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吕新雨(2010),《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开放时代》第4期,上网日期:2010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5/153014.html

吕新雨、赵月枝(2010),《中国的现代性,大众传媒与公共性的重构》,《传播与社会学刊》第12期,页1—24。

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WSIS)(2005),《突尼斯承诺》,取自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wsis/promises.htm

赵月枝(2005),《关于北美的传播学研究》,收入段鹏、韩运荣编,《传播学在世界》(页171—190),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赵月枝(2006),《中国与跨国资本:文化视野中的考量》,收入《新闻与传播评论》(页140—153),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赵月枝、曹晋(2007),《〈传播政治经济学读本〉中文序言》,收入赵月枝、曹晋(编),《传播政治经济学读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月枝、曹晋(编)(2007),《传播政治经济学读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月枝(2006),《文化产业、市场逻辑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上)》,《新闻大学》冬季号,页1—7。

赵月枝(2007),《文化产业、市场逻辑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下)》,《新闻大学》春季号,页56—62。

赵月枝、邢国欣(2008),《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渊源、研究路径和学术前沿》,收入刘曙明、洪浚浩(编),《传播学》(页511—53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赵月枝、邓理峰(2009),《中国的“美国中心论”与中国新闻业和新闻传播学术的发展》,《新闻大学》春季号,页39—44。

赵月枝、罗伯特A.哈克特(2004),《媒体全球化与民主化:悖论、矛盾与问题》,收入《新闻与传播评论》(页1—15),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凌志军、马立城(1999),《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广州:广州出版社。

唐绪军(1997),《略论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与报业经营》,《新闻与传播研究》第4卷第4期,页2—18。

夏志方、高迪(1999年7月26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宣告成立》,《文汇报》,第一版。

席文举(1998),《研究报业市场,提高办报艺术》,收入阮观荣、席文举(编),《都市报现象研究》(页31—41),北京:新华出版社。

格雷姆·默多克(2005),《疆域与十字路口:全球市场时代认同与团结》(张戈浩译),收入单波、石义彬(编),《跨文化传播新论》(页15—22),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1991),《中国电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孙五三、卜卫(1993),《经验、认同与满足:〈渴望〉受众来信的内容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China—Canada Television and Film Cooperation Conference,Beijing.

郭镇之、赵丽芳(主编)(2004),《聚焦〈焦点访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怀林(1998),《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中国传媒制度变革》,收入陈怀林、何舟,《中国传媒新论》(页108—152),香港:太平洋世纪出版社。

陈怀林(1999),《九十年代中国传媒的制度演变》,《二十一世纪》第53期,页4—14。

陈怀林、黄煜(1996),《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商业化非均衡发展:以报业为案例》,收入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编《新闻学研究》第53集,页191—208。

曹鹏、张立宪(1997),《怎样当自由撰稿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梁衡(1998),《一支生龙活虎的生力军》,收入阮观荣、席文举(编),《都市报现象研究》(页1—3),北京:新华出版社。

黄升民、丁俊杰(1997),《媒体产业化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龚仁、孙惠群(1997),《1996年中国工人报纸发展概况》,收入《中国新闻年鉴1997》(页54—55),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傅谨(2004),《〈文化多样性公约〉和中国的国家立场》,取自http://www.gmw.cn/02blqs/2004—10/07/content_179411.ht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巴黎,2005年10月20日通过,取自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29/142919c.pdf

新华网(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1月12日,取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2/content_4044535.htm

谭子艺(1997),《建设报业集团研讨会综述》,收入《中国新闻年鉴1997》(页253—255),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赫伯特·席勒(2006),《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刘晓红译)(原书:Herbert I.Schiller,Mass Communications and American Empire[2nd ed.],Boulder,CO:Westview Press),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潘忠党(1997),《大陆新闻改革过程中象征资源之替换形态》,收入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编《新闻学研究》第54集,页111—139。

潘忠党、朱立、陈韬文 (1997),《当前传播研究的课题与挑战》,收入潘忠党、朱立、陈韬文 (主编),《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页7—20),香港:卢峰学会。

卜卫(2009),《倾听劳动文化论坛》,未出版文稿。

卜卫(2010a),《民族志教学:以第一届“打工文化艺术节”的参与式传播为例》,《新闻学研究》第102期,页229—251。

卜卫(2010b),《在对研究的反省中进步》,收入王怡红、胡翼青(编),《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页529—536),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同类推荐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热门推荐
  • 情敌三千又如何

    情敌三千又如何

    她,云国最受皇上宠爱的公主,倾国倾城,文才武略均不输于天下男儿,确偏偏沦陷在敌国齐王身上...确不知那只是利用,直到她听他亲口说出真相..然而..最终感情的沦陷..已说不清是她还是他..他,天圣国最显赫的齐王爷,在战场上他是不败的战神,...确无意间因为她而改变了这一生...
  • 魅清舞天王爷别后悔

    魅清舞天王爷别后悔

    当她一次次不顾性命的帮他,而他却依旧无情地伤她。她终于对他绝望时,他才幡然醒悟,他早已离不开她!为了挽回她的心,让完整的清儿重现世间,他抛弃尊严,以命相搏,却再也得不到女主回望与怜惜,只因伤得太重,不肯再相信!当一切难以挽回时,他该如何做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那个傻瓜的爱已完

    那个傻瓜的爱已完

    月老将写着男孩和女孩名字的姻缘红线牵引到了一起,所以他们相遇了。爱情的种子悄悄萌芽,在男孩和女孩的世界里出现了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投票+收藏+书评=支持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留下脚印!读书群1:52680698(近饱和) 读书群2:61885094欢迎各位读者的加入!
  • 傲笑天地间

    傲笑天地间

    四地域,六遗族。八天宗,九神谷。战天抗魔,枭雄争。琥珀长剑,血染如何?琥珀色眼眸,热血之心,大道向前,血染又如何。争夺,杀戮,在强者的世界里,没有弱者的席位。度与劫,丹田为度,丹灵为劫,斗气炼度,灵气渡劫。生与死,情与恨,泪与笑,一杯酒。异灵,狂魔,凡人,天神天陨,血誓,遗迹,有缘人丹药,鬼精,神魄,魔血,焠体炼魂爱,狠,情,仇,断人肠侠,义,恩,蝉,笑人生。
  • 情深入骨:腹黑总裁太粘人

    情深入骨:腹黑总裁太粘人

    史上最粘人的总裁,她跑到哪里他都能找到,她怎么躲,都会被挖出来。有时候程亦果觉得,他们应该角色互换的。“果果,下班后等我。”“嗯。”“果果,你要陪着我,一生一世。”“好。”“骗我是小狗。”“……”“嗯?”“不骗你!还有你要是再烦我……”“老婆乖乖敷面膜,我去洗尿布带孩子~”
  • 仙鹤神剑

    仙鹤神剑

    上位面九仙山,走下一位身怀血仇,却不知仇人为何人的少年,他背负长剑,腰悬画轴,一步步修成真君,驾鹤天下。
  • 家教之Cielo

    家教之Cielo

    本文原名:[家教]Amnesiaglobale(ALL27)【就是因为名字太长换了一个orz】“小动物,你究竟通过我看到了什么?”——云雀“对于我来说,阿纲就是和别人不同。”——山本“如今,只有十代目才能让我找到前进的目标。”——狱寺“KUFUFUFU~如果说彭格列的首领是Tsuna君的话,我倒是很感兴趣的。”——六道骸“我最喜欢阿纲了。”——幼年蓝波“沢田极限的不错。”——笹川了平“蠢纲就是蠢纲,一如既往的呆。”——Reborn“不管你是Cielo还是沢田纲吉,我都是一样的喜欢你。”——Giotto
  • 仙鸿界

    仙鸿界

    人类在一次次的断层中不断的在追寻真相,天崩地裂,海水倒转,这次大恐怖又来临人类能否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