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600000061

第61章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纵横谈(4)

第三,广播剧结构的研究突破了旧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于卓的《谈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一文着重分析了深受中国听众欢迎的德国广播剧《课堂作文》的结构特点。文章指出,此剧的结构特点是几种方式的交叉运用,其中包含着思考式结构、多人物多层次结构和情绪结构。所谓思考式结构,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和回忆倒叙方法,但其间又有区别。多人物多层次结构,使全剧构思变得奇中出奇。作品让听众感到,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一代接一代的探索,一代接一代的重复,这是一个永恒的事实。至于情绪结构,作者主要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从整体看,每个人物在毕业作文中对自己未来的设想都洋溢着勃勃朝气,可是他们(每一个人)后来的经历中都笼罩着惨淡的气息。这种结构方式对我国广播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刘雨岚、朱宝贺的《广播剧结构形式发展初探》和朱宝贺的《突破旧模式,开拓新结构》,两篇文章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雪梅的《心灵的展现———从〈大地震〉谈广播剧的艺术特质》指出,南京台的《大地震》把故事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空间,展现了特殊的人物心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物压缩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60多个小时的相伴,60多个小时的交流倾诉,60多个小时的感化,60多个小时的思索,使一个十恶不赦的逃犯道出了一句话:“谢谢你真诚的陪伴,其实你已经拯救了我的灵魂。”人物性格的延伸及其多侧面性展现了广播剧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也是突破了原有结构模式的结果。

第四,厘清我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王雪梅撰写的《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作者把中国广播剧的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播剧发展的初期,即直播时期,时间从1933年至1952年;第二阶段,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即录播时期,时间为1952年至1966年;第三阶段,广播剧的繁荣兴旺阶段,时间为1976年至今。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作品成绩、艺术发展概况;二是事业发展情况;三是理论成果或者说是认识的进展,为今后对广播剧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五,对广播剧的观念、艺术样式、表现手法展开了比较活跃的研究。对于许多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的剧目,理论评论界都给予了注意。刘雨岚的《关于广播剧美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我们除去要着重塑造人物,展示人的命运,以人物命运紧紧吸引听众之外,还应当在艺术表现技巧上下工夫”,“要千方百计地制作出吸引听众激发想象的意境”。同时作者进一步指出:“广播剧要制造意境,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可以产生意境的情节,二是采取可以产生意境的处理手法。”

此时期对同一问题作出研究的还有陆群的《非剧化———广播剧发展的一种趋势》等。

第六,对广播剧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的理论问题、技巧手法问题,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配乐艺术、音响艺术等均有所涉猎,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宋家玲的《怎样写广播剧》,王瑞棠主编的《广播编辑学》,张凤铸、王雪梅主编的《中国广播文艺学》等书,均在其广播剧部分阐述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质,同时探索了广播剧对传统结构的突破:突破之一———结构的“散文化”;突破之二———结构的“心理化”。这在广播剧理论的探索中,又前进了一步。《漫谈广播连续剧创作》是郦子柏的研究文章。作者认为,“目前广播连续剧的创作,要把审美视角放在大众化、普及性及通俗化的基点上,反映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着重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境遇,描写平民百姓的心态,并通过新奇曲折、巧妙动听的故事情节,刻画出具有真实性格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广播连续剧创作中一直受关注的议题。除此以外,广播剧理论方面的著作还有祖文忠的《广播剧、电视剧概论》、朱宝贺的《广播剧编剧艺术》和穆罕默德·阿里·冯富宽的《消失在声音里的青春》等。这些著述的共同特点是以具体作品为实例,各自从不同视角论述了广播剧的本体特性、艺术构架以及它的语言、音响和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是宋铁铮几十年实践的积累,在广播界有一定的权威性。《广播剧的空间表现———音乐效果的地位、作用》是周传基1985年在全国广播剧音响效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课题目,他以中外作品中典型的音响事例阐释了其审美价值,在广播界有一定的影响。《论广播剧的制作艺术》是戎雪芬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制作艺术是广播剧的一种特性,一种质的规定性。制作的基本要求不是对听觉诸元素的简单叠加,而应是有机的融合。在制作过程中要稳住声音画面,并把其处理得富有动势,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这是广播剧这种听觉艺术的要求。同时,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声音画面的衔接和转换要有真实感和新鲜感,并注意把握其节奏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审美效果。叶咏梅的《用无声的手托起有声的世界———评复制合成广播剧的艺术魅力》,从节目的制作中总结了广播剧录制艺术的美学所在。

杨树华的《试论广播剧音响效果的艺术特性及作用》阐述了音响效果有着描绘客观环境,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的行为动作,激发听众的情感,表现景物的运动状态,反映时间的变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音响效果还有参与承担剧作结构的功能。该文的写作特点是,作者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是从作品的典型实例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很具有说服力。张贻力的《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的特殊效应———浅析广播剧从〈世纪之声〉到〈中华之声〉的音响艺术》,作者从自己的积累中,梳理了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特有的艺术魅力。《广播剧音响创作思维》是房大文的作品,文中较全面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宋铁铮、胡妙德的《广播剧的配乐艺术》一文,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广播剧的配乐按发音体的声源及在广播剧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可分为描绘性音乐、表情性音乐、情节性音乐三大类别。这些阐述对广播剧中的配乐艺术,无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撰文《喜听广播剧〈陈妙常〉》,发表了他关于广播剧的重要见解,提出了广播剧的美学特征,谈到了三层意思:其一,广播剧更像“诗”,更有诗的感情;其二,广播剧发挥人的想象力,听众可以比播出的想得更多,把人的感情引向更深远的境界;其三,它仅靠声音渗入人的灵魂,让人回味,这是关于广播剧美学特征的很深刻的见解,引起了我国广播界的重视。

早在1981年,曹禺先生曾为《广播剧选》作序。他称广播剧为“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耐人回味”。并说“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曹禺先生还明确指出:“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诗,魅惑人,广播剧也魅惑人。”

第七,展现广播剧的风格。雷国芬的《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一文在广播剧的风格体现上谈得较为透彻。文章以《嫁给公家人》、《拂晓》和《汽车人》等剧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修改剧本;2.确定语言的表现方式,这其中包含人物对话和解说:3.确定音乐方案;4.对音响提出具体的要求:(1)找准人物的语言动作;(2)注重生活气息的渲染,注意立体感和层次感;(3)落实到实处,一丝不苟;(4)抓住机会充分表现时代背景;(5)运用真实素材,增加纪实性。饶津发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简析广播剧的地域特色与剧本编辑工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八,儿童广播剧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所以任何媒体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儿童广播剧在广播剧领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谓儿童广播剧必须具有儿童的特点。王锐的《童趣,儿童广播剧的灵魂———浅谈导演在儿童广播剧中的独特视角》,作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1.心中有对象———儿童,并把儿童分出三个收听层面: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不同年龄的儿童,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欣赏需求。2.童趣的内涵,要表现儿童天真、甜美、纯朴、稚嫩的自然流露。3.童趣在儿童剧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导演要善于把演员、音乐、效果、录音合成置于营造童趣的构思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王雪梅的《儿童广播剧审美初探》,从儿童的审美情趣较全面地阐述了这一问题,理论性较好。

第九,广播剧的走向与时俱进。王雪梅的新作《新观念、新视角、新追求———近期广播剧走向演绎》,以较翔实的资料阐述了这一问题:媒体的绝大部分受众是普通百姓,尤其是广播,它的覆盖面绝对优势于电视和平面媒体。用寻常百姓的视角去揣摸当今社会无疑符合他们的接受心理要求。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安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温暖,少一些欺诈,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愉快的感觉。不少优秀作品走出了自己的新路。以善教人、以善魅人是广播剧走向的另一特点。善,永远是艺术的主题,人性的最终追求。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的幸福所在。

随着人们承受各种压力的高度运转,准时收听广播连续剧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于是,短剧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短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滴水蓝天”的表现力。听众可以在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获得审美愉悦,甚至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高坦的《短剧之美———浅谈广播剧中的短剧》,作者简明地阐述了短剧的戏、短剧的情、短剧的意、短剧的语言和短剧中的人物塑造。

同类推荐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热门推荐
  • 原来还是他

    原来还是他

    这只不过是一个笑话,兜了这么一圈,结果还不是他!!!朗胜一的失意,莫焰的出现,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亚凡立场不定,却一次无意中,她踏进了另一个时代,在那里找到自己的那个那个。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想让他明白谁才是谁的唯一!!!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腐女王妃:相公我追你

    腐女王妃:相公我追你

    我,我,我,我先去色色美女,亲亲帅哥,看我把爱情三十六计学好了,把美女帅哥调戏够了,我就不信我这绕指柔溶不了你这烂钢铁!妈妈讲:只要锄头扶得正,没有挖不倒的墙脚!哼哼!抛个媚眼:相公,我追你!
  • 莫西干

    莫西干

    夜夜笙歌,生老病死于大西南,时而烟囱,时而酒桶。但大江不是一个颓废的体育人,他心中的热血从未褪去。跟着心走,一心任性地优雅,只为心中最初的梦想。
  • 狐狸君的养成计划

    狐狸君的养成计划

    他是一名权威的…兽医!她是单纯的小萌物。她发挥自己二货的品质给他不停的捣乱,他就不停的在后面收拾烂摊子。她渐渐依赖并且爱上他,他狡猾的坏笑:小丫头你终于全身心都是我的了!
  • 逍遥的牧场生活

    逍遥的牧场生活

    突变了,技能上身了!成为了德鲁伊,学会了和动物做朋友,学会了强大的自然力量......一切似乎都变了,变的是那么与众不同。马文喜欢大自然、喜欢那些可爱而有趣的大自然精灵。自然,马文也喜欢他的悠闲、逍遥的牧场生活。
  • 留青日札摘抄

    留青日札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三

    我们三

    那些年和小伙伴们一起拼搏奋斗组团打魔兽的日子。
  • 强我大中华

    强我大中华

    优胜劣汰定乾坤智慧让人另类祖先辉煌已成古迷信必倒退欲极自生悲他人唯新成列强我遭宰割猛醒兄弟姐妹紧携手兴国采众长强我大中华1799年乾隆病亡时,中国人自称康乾为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最强大的太平盛世,可谁知40年后,“太平盛世”就变成了悲惨世界,原因在哪?存在于人们心灵深处的隐讳,如果说人们看到了想到了却不敢说,或者人人都畏难不前,那么,一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民族兴衰成败的问题就不能够直面社会,等到问题成了堆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时,悲剧已经无可回避。《强我大中华》的作者正是其以独到的见解,从人性和心理人格的角度客观分析历史的,主要基于……
  •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青春!热血!激情!天知道有没有呢!友情!努力!胜利!你猜是什么呢?黑暗!背叛!绝望!完全不懂啊!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啊。我说的每个故事,都不保证真实性,所以爱信不信。我讲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作为呈堂证供。我也许是中二病发作,或许我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这知道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