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900000035

第35章 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12)

二、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优势

1.国际电视新闻网

国际电视新闻网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人特纳在亚特兰大成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4小时不间断直播新闻,在世界各地派驻记者,重点报道国际新闻。在海湾战争中,CNN出尽风头,一跃成为电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王者。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称其为“联合国第六个常任理事国”,足见其国际影响力。“CNN效应”一词,也成CNN影响力的最好表征。

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充分看到国际电视网建设的重要性,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纷纷组建本国的国际电视新闻网络。同时,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主流媒体借助电视新闻网的形式浮出水面。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利用其中东区位的优势,一跃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视传媒。相比而言,中国目前国际电视报道网络,仅仅依靠中央电视台中文和英文两套国际频道,明显不足。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新华电视新闻网迎来了形式与内容结合、迅速赢得国际影响力的良机。

2.依托新华社强大的资源

中国新华电视新闻网的成立,以新华社自身的基础为依托,以新华社丰富的资源为条件,是新华社自身不断拓展业务的体现。

在中国的国际传播媒体中,新华社拥有德天独厚的资源,“新华社现有驻外人员500余名,其中300多人为记者、编辑等采编人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华社先后建立了亚太总分社、中东总分社、拉美总分社、非洲总分社、巴黎法语地区总分社(2004年撤销)、欧洲总分社……新华社形成一个以北京总社为中心,以总分社、分社为主体的海外新闻采集合发布网,每天用中、英、法、西、阿、俄、葡7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发稿。”在新华新闻电视网成立之初,新华社就已经为全球100多个记者站陆续配备了电视采访设备并不断招募电视主持人、记者,扩充电视新闻报道队伍。

目前中央电视台虽有中英文国际和其他多个频道在海外落户,但其记者站数量只有14家,远远满足不了国际传播的要求,突出的一个实例就是,中央电视台国际报道中较多电视画面都来自美联社和路透社的电视新闻通稿。与此同时,新华社积极建设新华社数据库,不断增加新闻内容的积累,“目前,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已存储2000多万条文字信息、130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3000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成为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也是世界上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在国际报道的几个主要衡量指标方面,新华社比央视具备更强大的海外报道实力和网络。

3.国家的支持

作为中国的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的使命是准确、快速、公正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其发展一直都以国家的支持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为前提条件。

相对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进程的增多,我国媒体的发展则相对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在世界500强排名中,我国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一家上榜,排名两百之外,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高度垄断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严重妨碍世界各国人民自由地获取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大众传媒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设置议题来有效地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当各国人民的耳目以至头脑,被西方极少数大型传媒集团的“新闻把关人”所左右时,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新闻自由呢?

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曾经对ABC、CBS、NBC及FOX这四大广播网作出限制性规定,禁止它们彼此合并,也禁止任何人同时拥有其中两个广播网。但是,对于国际新闻市场上的垄断现象,西方国家政府则采取默许和支持的态度。近年来,西方传媒巨头的扩张兼并行为有增无减,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垄断现象愈演愈烈。极少数西方传媒巨头实际上把持了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为自身传播能力的弱小,不得不面对自己话语权被压制、被剥夺的不利局面。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媒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实力差距,突出表现在:业务结构单一、新媒体发展迟缓、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运行机制僵化等,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传播应该立足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势国际传播媒体,必须坚持走多媒体综合发展的道路,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打造世界一流的传媒品牌。

三、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特色

新华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通讯社,一直致力于推进信息全球化。拥有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广泛汇集全球新闻信息资源,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用8种文字,通过三种形式报道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家媒体和非媒体机构用户提供服务。近年来,除传统形式的报道外,新华社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了重点尝试,网站、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WAP、流动媒体等发展成效显著。而这些正是传统形式报道与数字、网络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新华社发展电视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国际传播能力,最大的舞台和出路在于参与世界新闻竞争。

1.构建集视频、音频、文字于一体的大平台

世界大通讯社在传播领域所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国包括报业在内的新闻媒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国际通讯社的发展正朝着三个方向迈进:在传播的内容形态方面,新闻传播正由单元、分离的新闻业态,向多元综合的新闻业态方向转变;在传播的渠道模式方面,新闻传播正由专用、单一的传播渠道,向开放、虚拟的传播渠道方向转变;在传播的传输规范方面,新闻传播正由分割、粗放的指标体系,向精细、智能的指标体系方向转变。

媒体只有充分利用自己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公共网络资源,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信息真正实现无处不在。传播渠道和终端是新闻产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因此谁占有了传播渠道和终端,谁就拥有了公众,谁就能实现新闻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从世界范围技术发展的进展看,新媒介形式层出不穷,新华社文字、声音、图像可搭载的媒介形态越来越多。目前户内户外屏幕、手机、网络等媒介形式已经初露苗头,下一步需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华社正在加强创意性开发,把从线路传播到多媒体数据库传播的各种电视内容,最有效地载入各种媒体介质,进而走向市场、走向各种受众。

按照规划,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将向海外受众提供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和中国新闻,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为名称,播出以新华社自采新闻节目为主的英语电视新闻。环球新闻频道以后还将增加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的新闻电视节目,同时还将增加新闻评论、访谈等深度报道内容。

2009年1月3日,《新华视点》电视版在黑龙江卫视开播。3月1日,新华社中文电视线路正式运行。5月12日,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成立。7月1日,新华社英语电视新闻线路开通。在4天后发生的“7·5”事件报道中,新华社前方记者采集的现场画面,为多家海内外媒体转载。9月1日,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在中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全面上线,拥有遍布全世界的100多家驻外分社网点,以及众多的国际国内问题专家队伍和外语人才,同时又正逢中国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好时候,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自然承载了很多的期待。当天,借助于亚太六号上线卫星,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正式开播。标志着新华社继文字和图片之后,其发展走向了更为开阔的空间-电视新闻网,说明新华社由单一的新闻信息提供商转变为了信息播出终端的双重角色。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开播仪式上表示,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开通,这是新华社着眼于当今世界新技术发展导致的全媒体格局、着眼于丰富健全自身通讯社的业务形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目前包括中文环球和财经两大频道,每天24小时报道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旗下包括《最新播报》、《环球直播》、《国际新闻》、《太平洋时间》、《中国时间》等动态新闻栏目,以及《新华视点》、《新华纵横》、《纪实》、《人物》、《天下财经》等专题新闻节目。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还于2010年7月以“CNC World News(中国电视网环球新闻频道)”为名称,播出以新华社自采新闻节目为主的英语电视新闻。此后,还将逐渐增加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语种的新闻电视节目,并增加与新闻热点相关的访谈类、评论类、纪实类、文化类、信息类等节目。

目前,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每日均首播时长以稳定在960分钟以上,英语新闻时长已达到180分钟。

新华社电视业务在2009年以来的发展逐渐引人注目,作为一家通讯社,提供视频内容是世界通例,比如美联电视,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很多国际新闻实际上是美联社提供的。新华社发展电视业务,着眼点之一是向多媒体业态发展,电视作为一种最少理解障碍的传播方式,最容易成为整合多种传播手段的大平台。今天,国际传播在电子技术的支撑下得到了更广泛发展,使得通过形象传播能够跨越语言等理解的障碍。对通讯社来说,不仅是文字、图片产品的提供者,还是音频、视频产品的提供商,不仅是内容产品的提供商,还是终端服务的提供商,直接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及相关服务,包括提供视频产品,向终端受众提供视频服务,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新华社发展电视业务更重要的着眼点是基于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是基于世界范围内清晰、响亮、直接有效的发出声音、展示形象,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新华社电视业务2009年的发展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新华社的视频提供能力已经从年初的每天首播新闻一个多小时,到2009年年底,中文新闻的提供上达到8个小时480分钟。英文新闻提供可以达到2个小时120分钟。新华社在海外拥有100多个分社,到今天为止已经有相当的分社具备了电视采集能力,2009年年底,新华社的海外分社中有80%以上的分社具备电视采集能力,在国内拥有30多个分社,所有分社都具备强大的视频新闻的采集能力,因此目前这张网也是中国最大视频新闻采集网。目前,海外部分已经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而且海外直接提供的中文新闻、英文新闻所占的比例还将迅速扩大。

2.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影响力

新华社发展电视业务的重要特征是不断的探索利用新媒体,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利用新的媒介形态,新的媒介业态来拓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更有效地利用各种室外的传播载体,利用手机、利用网络、利用卫星等等新的传播手段产品。卫星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与电视结合,成为使电视由一个区域媒体变为全球媒体的重要媒介,也使得CNN、HBO等频道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电视媒体。卫星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还有很大的空间,卫星与电视的结合我们可以看到直播卫星等等大量出现,卫星与互联网,卫星与其他手段的结合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利用新媒体已经在网络等平台上有了大量的应用。利用手机媒体传播视频不仅能够传播片段的内容,还提供直播。“5.12”地震一周年的时候,通过2.5G手机平台和3G平台提供了12个小时的电视直播。人们不断谈到利用手机去填补碎片时间,其实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利用移动平台,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平台提供直播产品,是移动媒体发展的更重要的空间。

当今电视的发展可以说有两个非常清晰的特征,这与受众需求紧密吻合,今天的受众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对新闻实效的追逐,人们希望越来越快,最快希望和事件发生同步,能够满足事件发生同步同时发布内容,最大的魅力莫过于视频直播。在国庆60周年的报道中还有效地利用了手机平台,开展像手机等新媒体的业务,直接利用手机向终端用户不间断地提供内容。在手机电视领域会有更有力的举措,以期适应内容生产能力的发展和更有效地加速新媒体应用的目标。

为建成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提出到2015年要在组织结构、多媒体业态、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营销模式、技术构成、管理体制等方面基本完成战略性转型。为此,新华社业务积极向多媒体形态拓展、向终端受众拓展、向国际拓展。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过去参与国际传媒界的活动很少,这不仅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也失去了向外国同行宣传中国新闻事业成就的良机。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也必然增多。

中国的新闻传媒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与各国媒体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纠正外界、特别是国外新闻界对中国的模糊认识与偏见,这应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华社通过参加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活动,如“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参与国际媒体活动造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此次活动和报道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1008家各类媒体参与,包括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特纳广播集团、俄塔社、共同社、半岛电视台等世界知名媒体,涵盖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体形态。这是全球媒体首次使用同一标识、在同一时间、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公益活动和新闻报道,被誉为“创举性的全球联合报道”。

同类推荐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热门推荐
  • 凉月歌尽他依旧

    凉月歌尽他依旧

    花已落,你是否还在……一生之约,你怎可负我。当初你救我于家族水火之中,我愿与你月下琴瑟和鸣,而现在呢,天下大乱,你将这帝位扔与我,又一声不吭的就离我而去,哼,一生之约又有何用,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没有我的命令,你不许走,我不许你走……明明说好携手一生,共看这世界之繁华,现在又丢下我一人,我不甘哪,我不甘。小小庶女蜕变成天下第一人,皆拜你所赐。还记得一百年前,竹林下,牵思琴,闻君箫,少男少女合奏一曲《长相思》,如今,人已不知去处世界这么大,我该如何寻你,一碗孟婆汤,了结前尘旧事,回忆,随着我的消失,也慢慢淡去…………
  • 颠峰王者

    颠峰王者

    他,一个杀手,意外踏上黑道征途,率领自己的天龙军荡平黑道,以至于国内外无人能与之争锋!
  • 绝世神医:高冷魔帝财迷妃

    绝世神医:高冷魔帝财迷妃

    千沫沫二十一世纪神医世家大小姐!有这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毒,因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不知名大陆,变成了痴傻、人人可欺的大小姐,痴傻?呵不存在的,有必要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从此神兽护航!人生像开了挂似的一路上升帝夜殇高冷王爷!无人知道他的来历,他像个神一般的存在,原本有着一身洁癖的他却因她而改变。帝夜殇:前世未能与你度过一生,这一世定要与你生生世世!千沫沫:前世未能排除万难在一起,这一世必要斩断一切阻碍!与你生生世世!宫瑾辰:前世为了王位抛弃了你,这一世为了你抛弃一切,你是否还会选择我?萌雪:前世你对我冷漠无情,让我伤心欲绝,这一世却为了我愿付出一切,我该原谅你吗?
  • 你的我的黑白面

    你的我的黑白面

    人啊,都有黑白两面,一面给自己看,一面给外人看,给自己看的,随自己喜欢,给外人看的,却要顾虑很多。就像化妆一样,无论我们原本有多好看,却依旧是要在自己的脸上,涂抹那些名为化妆品的东西,即使自己并不喜欢。
  • 轮回之爱上你

    轮回之爱上你

    和你的相恋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让我跨越时间的阻碍和你相遇。
  • 鸟飞过的痕迹

    鸟飞过的痕迹

    当我爱上你时,我一无所有;当我爱上你后,我放下骄傲;当我离开你后,我痛并坚强最后的离开,最无奈的成全。我不知道,我这么的努力,能不能够得上你的光芒,而你的心中,又是否有我一点点的位置……我是你曾经的飞鸟,翱翔过的天空,会不会还残存,一点痕迹。
  • 邪眼之勘破轮回

    邪眼之勘破轮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玄幻世界的憧憬,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坑,去创造我们自己的江湖梦。
  •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教三字经

    道教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