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600000032

第32章 “口语至上”批判(2)

以话筒和镜头为代表的传播场,使传者和受者的意识中充满了“我在对千万人说话、行动”的预设。传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要把节目做好;紧张状态要放松;出口要有分寸;举止要有风度……虽然其中的“好”、“放松”、“分寸”、“风度”在认识上并不一致,但想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却是相同的。因此,话筒一开,镜头一照,传者便有意识地强化节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弱化节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而受者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么多广播电视节目是为各类人群办的,工人的、农民的、学生的、老年的……搜寻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节目便停留一会儿,不满意就换台,没一个满意的就关机。一旦打进热线电话,甚至进入播出现场,便预感到“大众”在听、在看,而尽量坐好、走好、说好。潜意识中“别让人笑话”竟成了最低要求,其实这时的身份已不在受者之列而进入了传者之中。大众传播场根本不同于人际传播场,直播现场的精细,录播现场的加工,都会使人排除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失态,并油然而生自律感。凡是违犯禁忌、草率拖沓、冗杂粗俗、雄辩不休、失语不发等状,都会在转景或剪辑时删去。

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必须植根于大众传播的理念:面对大众传播,为了大众传播。

把大众传播混同于、降低到人际传播的水准,是对大众传播的异化,是对电子传播媒体功能的贬损,更是对大众期待的亵渎。

在主张口语至上的人们的心目中,只是把语言当作一个空壳,他们更强调思维。

这本可为一家之言,因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上,古今中外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关键在于不应重思维而轻语言,把语言作为思维的附庸和侍从。

新颖的思维方式、精确的思维过程、良好的思维状态、出众的思维成果,在广播电视传播的各个环节都是需要的,而那表现的领域却不相同。管理、采访、编辑、策划、广告、科研……自有其特点,唯独语言传播中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力。

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需的功底,如语言积淀、语言素质、语言环境、语言机制等。它还需要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如观察力、辨析力、捕捉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等。被狭义理解的语言的功力,只不过是表层语言的操作技术,并非切实的语言功力。但语言是为表达而存在,总要进入“由己达人”的程序,各种能力必定凝结于、落实于、体现于语言(包括副语言)上。

世界上思维精细而语言粗疏的人很多,只有思维精细而语言精到的人才有条件进入语言传播。而思维的活跃,往往造成其多向性、复杂性、模糊性、个体性等问题,语言功力才能使其走上选优性、简约性、明晰性、畅达性的传播之路。

那种认为思维有什么语言必然显露什么,因而只管思维的新颖独特而不论语言表达得是否准确,把语言需要的表达自觉降为语言本体的表述自在,是对语言功能的弱化,对语言功力的漠视。

思维的满足同语言的萎缩制造了崇尚口语的幻觉,其目的在于把受众的注意力引向某种修辞方法,把受众的听觉阈限囿于隐喻解读,用貌似高深的句式转换、出奇制胜的词语拼合,力图解构遣词造句的常规,颠覆深入浅出的质朴,从而使口语失去存在的价值。

如果有一定的语言功力,便不至于在有声语言中以固定语势、加快语速去着意凸现思维的态势,这样做的结果却走向了反面:掩盖了思想的闪光,稀释了感情的浓度,堵塞了美感的通道,屏蔽了个性的魅力。有时竟怀疑:语言主体的作为究竟为了口头的表达,还是为了写作的文采?有时更怀疑:与其听这一席话,还不如去看这一篇文。

听说话,稍纵即逝,如不明白,就不容捉摸;看文章,历历在目,如不理解,反复阅读或求教于人,仍能连续下去。“怎么想就怎么说”是不行的,大众传播要求的是为大众想,更要对大众说。思维的个体性不被人知,只有学会正确的表述,准确的表达,才能被大众感知、被大众理解。写作是如此,有声语言更是如此。而这,从思维活动的起点就要把握住,并延续到表达的终点。

广播电视传播,必须善于聚集全人类的精华,必须善于把它们传播给期待着的大众。任何个人的思维都不过是个狭小的领域,单枪匹马打天下,行之不远便会夭折的。

因此,企图用思维的满足营造口语至上的氛围,无法推托使语言萎缩的责任。20世纪的语言哲学正以不可抗拒的排山倒海之势,从思维阶段转向语言阶段,从说(写)什么转向怎样说(写),并将迎来美学的新世纪!

广播电视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创作,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严格的、艰苦的训练与磨砺。

在训练中,首先是现阶段所学、所思、所见、所闻的融会贯通,以此为基点。其次要打开思想感性的运动通道;再次要进行语言技能和语言技巧的学习积累;最后要逐步解决情、声、气的综合运用问题。

这种训练,既不是简单的语言训练,也不是机械的技术训练,实质上是人文精神音声化的陶冶和锤炼。

这种训练,是因人因时而异的。训练的难度和严格程度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没有普遍适用的“练习曲”,也没有人人必学的“楷体字”。因为“情无定型”,“语无定势”。

这种训练,必须超越日常语言的当下性和个体性的自然状态,进入电子媒介的规范性和审美性的传播状态。

这种训练,必须结合时代性和敏感性、民族性和新闻性反复进行。时代的脉搏和时代的节奏必须融入语流之中,语言的生命活力必须旺盛。任何“纯语言”、“纯技巧”的命题,只会窒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能动性、独特性。

对口语的推崇,对日常口语的神化,正是口语至上的核心。可惜这不过是一种迎合和媚俗,是为了哗众取宠,同时,也是对广播电视传播语言的轻蔑和贬斥,对艺术语言和语言功力的否定和拒绝。

口语至上主张人人皆能,甚至以半生不熟的口语——港台腔为偶像,五体投地。

这种论调使人联想到“想吃葡萄而不得,就说葡萄酸”的尴尬,也使人想到妄图把汉语改造成印欧语系的“革命派”的张狂。对此,只能用原典的集萃和传统的精华启发之,以便尽量弄明白,语言的幽渺难知、奥妙无穷;还要用“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讲解之,以便尽量搞清楚,语言的示范作用、美感享受。

口语至上的观点,早已有之,并不是今人的发明。只是眼下又有了它生长蔓延的气候,它才直言不讳地亮出了自己本色的主张。

本土的重文轻语的历史现象,域外的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对准了“语言艺术”联手攻击,以“大众文化”为口号,宣扬“生活”、“自然”,制造官能刺激,以一时的喧闹和欢乐,取代高雅艺术的恒久魅力和主流文化的崇高理想,以金钱拜物教和宿命论呼唤殖民地奴仆心理的复活,并取缔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民族美德。浮躁心态、物欲横流的恶果必然是高视阔步地去追利逐名,放弃专业的深钻苦练,大言不惭地叙述自我的神话,锋芒毕露地演绎语言的奴性,自给自足地张扬人格的魅力,不屑一顾地背对艺术的圣殿。

处于前工业文化的人民大众,不会容忍后工业文化的大量侵袭,短暂的官能享受缓解不了生命征途上的酸甜苦辣。艺术品位的俗化和语言能力的弱化,正激励着一大批有志者甘于寂寞和清苦,志存高远、发奋进取,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吸取世界文化宝库的营养,为众多学科(包括语言学、艺术学)做出自己世纪性的贡献。不必担心当下的文化垃圾传染给后代失语症,五千年艺术基因的抗体保存着强大的智慧辐射力,弱智的语言现象是历史的瞬间,灿烂的语言光华一定会永照人间。

任何存在都有其现实合理性。面对商业的炒作、利益的失衡,面对大款的一掷千金、大腕的一句千金,面对道德的滑坡、语言的贫瘠,面对时尚的浅薄、噪音的干扰,不必茫然,不应木然。只管去叙述英雄的故事,只管去敲打编钟的乐曲。真理的黄钟大吕正接受雷鸣般的掌声,艺术的有声语言已捧得鲜花般的敬意。广播电视传播在信息高速路的竞争中,一旦失去有声语言的艺术支撑,就会失去立足之地,让位于双向互动的多媒体,有识者一定会从今天开始,抛弃口语至上的蛊惑,专注于有声语言的美化,并形成集团优势,在网络文化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自然主义、形式主义的游魂并没有远去,它会在许多场合出现。有些理论阵地不断为它高歌“魂兮归来”,还历数其功业。口语至上成了一种主义,也不奇怪。但决定语言命运和前途的,决不是它。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热门推荐
  • 重刻西方合论

    重刻西方合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囚皇,临天下

    凤囚皇,临天下

    一朝梦醒到他乡,却成贵族弃女。渣男渣女统统来袭?别开玩笑了!她可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大小姐。打得了狼,爬的上墙,还能勾的了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游戏之成神

    游戏之成神

    王枫穿越了,来到一个网游一样的现实世界。好吧,我穿越了,应该是主角了吧美女会有滴,装备会有滴,技能也会有滴,至于职业,当然是特殊职业。各位看官反正不费钱,进来瞄一眼吧。
  • 男神喽

    男神喽

    本篇文章是一篇校园爱情剧喽简述自己亲身观看咯
  • 红楼之赦大老爷

    红楼之赦大老爷

    穿越红楼大背景,但其实和红楼众人没什么大的关联
  •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与执法监督

    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而事实上,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懂法。为了让老百姓知晓哪些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本书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精选大量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系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治安违法行为。目的在于提高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避免违法行为,并能利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 我的英国白马王子

    我的英国白马王子

    江云烟,有一天你会不会找一个英国的白马王子,谈一场轰轰烈烈的异国恋?那一年,段琳雅眨着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她。给我一边去!打死我都不会和老外谈恋爱!江云烟狠狠白了她一眼。然而,有一天,当那个灰色眼眸、栗色头发,高鼻梁、白皮肤的他,端着一脸俊容,在阳光下潇洒而帅气地向她走来,她顿时乱了方寸!天啊,世上竟有长得那么好看的人!他满足了她青春时天真少女的幻想!他成为了她中年时温暖坚实的依靠!他变成她一生中的牵挂,生命里挥不去的名字!他就是C大的俊秀校草——罗伊*格林!
  • 凤凰无双-涅槃

    凤凰无双-涅槃

    一凤一凰,幽冥无双。澹泊江湖,王不见王。
  • 寞路

    寞路

    平凡人走平凡路,注定要被命运弄。心冷血寒孤独客,手擎脚踏寂寞路。命运总是那么的难以捉摸,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定会关闭走出屋子的大门,想要走出这个门看看外面的风景,就得从窗户冒着可能摔死地危险跳出去。张子龙,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心,注定要被命运捉弄的人,最终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条不归路。
  • 劫虐三生

    劫虐三生

    一生,他与她是师徒关系。二生,他与她是仇人关系。三生,他与她是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