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000000042

第42章 互联网受众调研(6)

而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地理意义上的社区退居其次,现实与虚拟视角下的社区成为焦点。在虚拟网络中,田野的地理边界已经完全被打破,现实空间变成了虚拟的空间,线下田野变成了“在线田野”(Online Field)。网络民族志考察的“田野”是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的虚拟社区,包括论坛、网络圈子、博客、QQ群等。研究者不必亲身到偏远的“田野”去工作,他们调查的地点就在“赛博空间”,只要打开电脑,连上网络,便可以进入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他们观察或描述的对象是洋溢着现代网络气息的人群,从一般用户到网络迷甚至网络黑客,应有尽有。

4.研究时长

传统民族志要求研究者进行田野工作,全面而周密地观察、记录、参与“他文化”的日常生活,要求研究者学会受访者的语言,熟悉他们的行为方式,以求得与受访者一致的文化体验,正确地感受和认识“他文化”。传统民族志还要求在完成田野工作后,详述和深描所观察和体验到的“他文化”。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网络民族志研究同样要求研究者与所选定的“田野”长期接触,与调查对象互动,学习他们在自己社区中使用的“语言”,与他们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参与其中了解详细情况,进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进行深层解读。不过,在虚拟田野考察中,时间要求不太严格,由于不存在有形的地域限制,调查者可以选择多个相似或相异的社区进行比较,多点考察,这无形中淡化了时间限制。研究者不需要在一个“地点”花费太长时间,越是多点化,分到单个结点或结点之间的单独联系时间就越少。目前,网络民族志研究需要多长时间并无定论,基本上依研究课题的要求而定。

5.资料收集

传统民族志的资料收集途径相当丰富,常用的有参与观察、无结构性访谈、文献分析等,后者包括会议记录、日记、书信和照片、录音(影)带等。民族志的数据来源包括说、问、视、听、感觉等方面,收集那些被认为是主观的、印象的、非量化的一类资料。

网络民族志研究仍然沿用了传统民族志的“参与观察+访谈”式方法,但是,它们并非被无差别地应用到以文本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中。无论是“观察”还是“访谈”,虚拟田野中的应用都与传统操作存在若干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两者都是通过电子文本互动而非实地人际互动来实现的。

比如,有研究曾经对“天涯社区”进行考察,研究者主要采用“间接观察+直接观察+参与观察+访谈”的方法。其中,间接观察主要是翻看电子记录,做文本分析(这是获取虚拟社区历时性资料的重要渠道);直接观察是指在虚拟社区中“潜水”,只观看互动中的电子文本,观察者不发表意见;参与观察指观察者直接参与讨论和谈话(后两者是获取虚拟社区“共时性”资料的有效渠道)。这里“观察”和“访谈”都是在电子文本做中介的互动中完成的。

此外,互联网的多元互动及超文本、超链接、超媒介的特点,也为网络民族志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比如,超文本的“电子资料+电脑读写”方式,超链接的非线性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且让不同的读写空间同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而超媒体优势不仅体现在调查中,可以获取各种与其他媒体(如VCD、图像、声音等)兼容的资料,而且表现在民族志的表述方式上,可以表现为多文本的并置,文字、图画、声音、影像同时呈现,影像或图画不再仅仅是文字的解释或强化,本身也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三)面临的问题

网络民族志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民族志的一次深刻变革,更被认为是“去马林诺夫斯基时代”的到来。不过,民族志由实地走入虚拟,在取得一些革新和进展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英国学者安德烈亚斯·威特尔(Andreas Wittel)在《民族志的变迁:从田野到网络再到互联网》一文中曾经指出网络民族志面临的四个困扰;还有一些学者也从数据的真实性、观察的可靠性、缺少语境分析等方面说明网络民族志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首先,网络资料的真实有效性。与传统民族志方法不同,网络民族志面对的是虚拟空间,研究者无法亲身深入实地进行田野工作,也无法与研究对象真正面对面。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属性都难以准确界定,所得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均有存疑的必要。

其次,观察的困难。参与式观察是传统民族志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研究者需要实地进入,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但是,互联网上的观察却是由电子文本作为中介的,很难准确跟踪某一对象,并对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全面观察。网络观察是单一渠道的,不像传统民族志研究那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个维度进行实地观察。

再次,难以考察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民族志研究除了对个体的全面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外,对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态的考察,也多有困难。到目前为止,以网民与其他人的关系为考察对象所进行的研究还比较罕见。

最后,信息的非全面性。互联网上的信息属于数字化信息,从全面性来看,网络民族志方法所获取的信息是有一定的残缺和局限的。尽管有语言信息,却难以获取诸如语气、气味、神态和服饰等非语言信息。而传统的民族志研究不仅能够记录语言信息,也能够捕捉一些非语言信息。

三、网络民族志与网络受众研究

尽管网络民族志的应用存在一些困扰,但是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和平台,不仅深度渗入人们的沟通交流、休闲娱乐、商务购销等日常生活当中,而且为我们了解网络受众和虚拟社区提供了一个便利平台,网络民族志方法也为网络受众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途径。

(一)关系辨析

网络受众研究主要是对网民活动、网络现象、网络社区和社群进行研究,既包括行为研究也包括心理研究;既采用定量测量和问卷调查,也采用定性方法进行研究。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而言,网络受众研究的范畴涵盖网络民族志的范畴,或者说两者密切相关,具有相当一部分重叠性。

网络民族志主要考察的是虚拟社区和社群及其文化,其物质载体都是网民,同样是网络受众研究的对象;网络民族志试图探讨的是网络亚文化问题,那些虚拟的“原始部落”的新现象,也是网络受众研究面临的新论题,两者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网络民族志采用“深描”手法,也为网络受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丰富提供了启示与参考,成为后者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强化研究的努力方向之一。换言之,网络民族志与网络受众研究天然勾连,网络民族志研究可以说是网络受众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可称为网络受众民族志研究。

(二)问题单

网络民族志应用于网络受众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需要调查和探讨的问题也不一样,通常要解答的有如下一些问题:

1.网络受众以什么样的方式接触和消费互联网(信息渠道、商务平台、交友工具、消费工具)?网络受众将互联网安排在其生活中的什么位置?

2.他们如何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分类?如何选择和解读互联网内容,又是如何下载、上传或与人分享内容?

3.他们是如何解读互联网中呈现的公共、半公共和私人信息的,又是如何理解互联网中呈现的生活方式的?

4.虚拟社区的结构、活动、行为、文化和组织现象有哪些明显特征?网络社群的关系形态如何,与网下关系形态有何异同?

5.互联网对受众的日常作息、家庭结构、社群关系、话语方式、社会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研究步骤

网络民族志受众研究的步骤与前述一般民族志受众研究并无太大区别,同样包括三个环节,只是在具体细节上有细微差异。

其一,确立研究主题及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的选择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密切相关,两者的确立是研究开始的第一步。由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特点,生成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或游离于主流社会、或比较边缘的群体,也拓展出一些新的研究主题以及相应的研究对象。比如,有研究曾经针对网络上的特殊群体——女同性恋群体——进行探讨,研究者选择对“天涯社区”的一个女同性恋专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是女同性恋群体的建构过程、形成机制以及这一群体的特征。

其二,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网络民族志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仍然以传统民族志的常规方法为主,即“观察+访谈”,还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如日记、图片、音像资料等,并进行文本分析,有些甚至组织网络焦点小组讨论。只是虚拟空间中的观察和访谈都是通过电子文本互动进行的。就观察来说,有些是参与观察,研究者进入社区参与交流;有些则是非参与观察,研究者只是查看各种聊天记录和帖子,并不参与其中。访谈也非直接面对面,而是以电脑文本为中介进行的。虽然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避免了面对面带来的尴尬,但是也多少丢失了一些非语言类信息。

在上述女同性恋群体研究中,研究者并不直接面对这些女同性恋者,而是每周花费不少于5小时的时间对她们进行观察,查看该社区的各种帖子以及回帖,了解该社区女同性恋群体的网络语言习惯;同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其中的一些帖子进行分析,探讨该群体的人格、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其三,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属于研究工作的结尾阶段,也是将各种资料从杂乱的食材变为美味佳肴的过程,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的部分。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得出新发现,并提炼归纳出有价值的结论,这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分析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如果无巧妇即使有米也难成好饭。网络民族志受众研究讲究“深描”,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关键处和着力点,寻求某些规律性,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与研究目标相对应。

比如,在对女同性恋者的研究中,研究者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网络群体是一种有别于现实群体的新的群体形式,完全具备群体的实质——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个人的合成体;也具备群体的核心特征——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这些女同性恋者们构建了相对固定的群体身份,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也被群体外部成员所接受;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边界,其主要功能也和一般群体一样——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思考题

1.试比较互联网受众测量的网站访问量和唯一访客两项指标,与传统收视率测量的收视率和到达率这两项指标的异同。

2.作为一个国际传播媒体的网站主管,你会采用哪些测量指标来了解本网站的受众行为?

3.互联网受众问卷调查的几种方式有何异同?为什么说弹出式问卷可以视为网页问卷的一种扩展形式?

4.互联网上的焦点小组法应用与其传统方式有何差异?

5.试比较传统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研究的异同,并就其适用领域进行分析。

6.围绕互联网受众研究选择某一主题,采用新的网络受众调研方法对受众进行研究,试设计一份研究方案。

同类推荐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热门推荐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御魂吟

    御魂吟

    主角叶天受分手打击后一蹶不振,为了赚钱进入了虚拟空间。在那里叶天被最信任的朋友欺骗,而现实中又受到黑暗组织的追杀,“砰”的一声,当冰冷的子弹射穿了叶天的心脏,这一枪即将结束他年轻的生命?
  • 星如夏花

    星如夏花

    师父告诉我:你生于乱世,就不要再妄想能碌碌无为的活着,此生注定是个英雄。什么是英雄?战场之上奋勇杀敌,马革裹尸者,是为英雄!世间祸起,力挽狂澜者,是为英雄!临危受命,不负众望者,是为英雄!行他人胆怯之事者,是为英雄!为天下苍生,无视挚爱者,是为英雄!英雄,从来不是从天而降,却一步一步被逼上了神坛。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此成了世间的英雄,空留下万人景仰的躯壳。我从来不想做英雄的,可是我却是这天下最大的英雄,我守护了苍生,却守护不了自己想守护的人。
  • 我的华娱帝国

    我的华娱帝国

    重生90年香港,带着那见不得人的‘大志’,刘明轩开公司、拍电影一头扎进了娱乐圈。利用自己的先知优势,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娱乐帝国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中国龙组补

    中国龙组补

    本文故事发生在欧阳与游魂离开龙组七年之后。龙组送走旧人迎来新人。任务一样艰巨,使命一样光荣。书中依然会有让你熟悉的角色,依然会有张光远,依然会有安齐,依然会有庞氏五兄弟,依然会有林氏兄妹,也许还会有火神欧阳。七年前我读到了《中国龙组》七年后我怀揣着敬畏之心写出我的“龙组”
  • 二人

    二人

    修道路途漫漫兮,当我登临巅峰,在不愿做那争渡之人,只想随波逐流,坠入那滚滚红尘。
  • 地狱黑莲

    地狱黑莲

    学生作者,写的第一本书,各位大大支持下!
  • 嗯,你还好吗

    嗯,你还好吗

    奇妙的相遇,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不曾想过其他。可一次次的奇妙的遇见,居然在彼此的心里扎下了根,他们会如何发展?
  •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