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3000000009

第9章 传媒业分析(2)

3.社会环境

有关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就讲一点,就是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精神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这有两个数据可以作为佐证:一是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城乡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至2006年,我国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至35.8%,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至43%。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也就是说,按这个标准,我国农村地区已整体进入小康阶段,城镇则整体进入了富裕阶段。这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居民用在饮食上的费用减少,同时用在其他支出上的费用就会增多。按照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是从生理到精神层面的,所以,按这个基本判断,中国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会增加,需求水平会提高。

还有一个数据是我国的人均GDP。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意味着国民的消费结构将升级,从必需型向发展型、享受型、休闲型转变,这也意味着对于精神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这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也是利好前景。

4.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方面,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口号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上下都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十分重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技术的带动作用。中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内涵就包括技术要创新。而且,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在提高。

二、中国传媒业的现状

有关中国传媒业的现状,本章主要讲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传媒业的规模

中国传媒业的规模是让大家对传媒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中国是面积达到千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3亿的国家,其传媒业规模大体如下(以下均为2007年的数据):

“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平均期印数20545.37万份,总印数437.99亿份,总印张1700.76亿印张,定价总金额306.53亿元,折合用纸量391.17万吨”。

期刊全国共出版9468种,“平均期印数16697万册,总印数30.41亿册,总印张157.93亿印张,定价总金额170.93亿元,折合用纸量37.11万吨(含高校学报、公报、政报、年鉴1742种,平均期印数386万册,总印数4011万册,总印张264689千印张)”。

全国共有出版社579家,包括39家副牌社(副牌社指的是一个大的出版社底下的下属出版社,一个大的出版社可以有多个副牌出版社。——编者注)。图书共出版248283种,“其中新版图书136226种,重版、重印图书112057种,总印数62.93亿册(张),总印张486.51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14.42万吨,定价总金额676.72亿元”。

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63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28家。“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15314种,出版数量2.06亿盒(张),发行数量2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1.52亿元”。“全国共出版录像制品16641种,出版数量2.85亿盒(张),发行数量2.3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9.94亿元。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8652种、13584.04万张”。[4]

截至2005年,中国有电台273个,广播电视台有1932个,而电视台到2006年有296个。另外,还有新华社、中新社两家通讯社。

以上就是中国传媒业的整体规模。

2.中国传媒业的经济总量

1998年,中国传媒业的经济总量位居电信、机械设备与旅游业之后,在国民经济中排在第四位。到2003年,这个排序依然未变,可以说,它已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业总收入是1099亿元,占当年GDP的0.52%,也就是1/200弱,意味着不到200个广播电视行业就顶得上中国国民经济的总量。这样一比就很可观了,因为广播电视行业毕竟还只是传媒业的一部分,还不是整体。

3.中国传媒业的主体结构

中国传媒业的主体结构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框架,是方便大家建立认知的。

这个主体结构可以用“3×3×4”来简单描述。第一个“3”就是三大类现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传媒——报纸、广播、电视,其中报纸读者总数3亿以上,2007年全国广播与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43%、96.58%,受众人数都超过12亿,应该说这三大类传媒从受众总数以及历史形成的权威性上都要超过其他传媒。它们也是影响最大的,构成了中国传媒业的主体。第二个“3”是报纸、广播、电视,每一类又可以分三类,现在全国的报纸按内容可基本分成党委机关报、晚报都市报、专业报三大类;广播按内容可分综合台、文艺台、交通与经济等专业台;电视则可按传输方式基本分成无线、有线与卫星三大类。

这个“3×3×4”的结构不是严谨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不是完整细密的,但可以简明扼要地给大家提供一个中国传媒业的基本框架。

4.当前中国传媒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产业属性将日益凸显。而这个方向,主要取决于中国传媒业目前面临的头等大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中国一直处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十六大”报告的第六部分是讲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其中专门一部分是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的。2003年,也就是十六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核心开展工作的开局之年就被定为文化体制改革年。2003年6月27日,中宣部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会议,2003年7月,中办、国办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了35个改革的试点单位。

在这个历程里,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在中宣部的试点会议上,作为主管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人李长春同志有一个讲话,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商品交换,转换为群众的消费。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应该说,这个讲话对传媒业发挥产业属性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十六大”报告只是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现在产业化发展、把绝大部分文化产品变成商品,是“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意识形态属性”的重要途径,这就把发挥文化的产业属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反映了中央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文化领域产业属性的重视。在这个历程里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确定的35个试点单位中,有两家报社被作为企业转制试点,分别是《中国证券报》和《电脑报》。长期以来,中国的报纸作为中国传媒业的核心层,一直是事业单位,现在允许它们变成企业,向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转型,这也是中国传媒业产业属性凸显的一个信号。

在2006年1月,也就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原则下,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是专门论述文化领域的内容的,其第四部分指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这也是有关凸显文化领域产业属性的精神。所以,从当前中央在文化领域着力进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件大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属性还将进一步凸显。传媒组织的经营业务还将进一步发展。

5.中国传媒业的技术“革命”导致业态变化

中国传媒业的技术“革命”导致业态变化的主要表现与世界无异,也是在清晰度与还原度等五个方面,但有必要分析一下中国传媒业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这里主要讲广播影视与报业两大类。

广播影视主要表现在清晰度与还原度更高、传输容量更大、接收终端变革等,这些业态变化都主要起源于数字技术的采用,比如清晰度与还原度更高方面,数字信号的电视相比模拟信号的电视而言,图像等效果要好得多;传输容量更大方面,模拟信号电视机数字化改造后,可以加收更多的频道以及其他内容,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地区的电视机在2007年前后如果经数字化改造完成,可增加七十几个数字频道,同时还有广播频率、文字资讯等;接收终端的变革在广播影视行业主要体现在旧终端的融合上,比如原来是电视机,数字化改造后变成电视机加收音机加电脑等。中国内地广播影视数字化改造的现状是正处于试点后开始推广的阶段,在广播影视领域的国家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广电总局的推动下,中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正从试点成功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从最早整体转换试点取得成功的青岛、佛山、杭州等地向更多地区推广,按有关部门的统计,到2007年底,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718.6万户。广电总局的数字化进程时间表上,至2015年,中国将实现整体转换,同时停播模拟电视节目,也就是说,至2015年,传统的接收模拟信号的电视机将不能使用。

技术“革命”导致业态变化在报业方面目前也许还没有在广播影视方面明显,但是若从长远来看,这次技术革命给报业业态带来的变化将比给广播影视带来的大得多。

自从有了数字技术,开始出现一些数字化的接收终端,比如手机报等,对中国报业开始产生冲击,中国报业对此也在进行关注,到了2006年8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并组织实施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探讨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以推动报业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这是国家有关报业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发起的,从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数字化将对传统报业带来的潜在影响。2006年11月15日、16日两天,数字报业实验室第一届理事大会成立,确立了广州日报社、解放日报社等17家理事单位,并达成数字报业发展的8点基本共识。从2006年8月开始,数字报业实验室已经开展了两个阶段的工作,分别是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完成了一些计划中的项目。

另外,自2004年《中国妇女报》在国内推出首家手机报后,其他报社也紧紧跟随,据统计,截至2007年5月,全国性的报社共有30多家推出了彩信手机报,另外,各报社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接收终端,比如,2006年4月14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电子纸——一种新的电子接收终端。2006年8月1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BO播报》,是以宁波网为平台的一份新型阅读方式的报纸,能互动、可视听。9月28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多媒体电子纸”。10月27日,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各主要媒体进入“电子纸时代”。

同类推荐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当一个事物之上布满了烟雾,人们就无法看到和知道事物真实的形态与进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中,这种笼罩着迷雾的情况太多太多。只有拨开了迷雾,才能真正了解到人类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类的自身,人类生存的奥秘正在逐步清晰的显现出来。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商业的个性,商人的个性,或者某个地域的商业个性和商人个性,我们统称之为“商性”。对“商性”的研究,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大热点和亮点。研究“商性”,有利于洞察人性,而对人性的洞察,又促进了我们对“商性”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商性”是人性、个性在商业舞台上的集中展示,并会浸染上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 崛起小人物

    崛起小人物

    小人所害,现实所迫,背井离乡,腐朽的社会,连空气都是腐朽的,在穷无非乞讨,不死终会出头,迟早我会得到我想要的。小人物也要有大梦想,你连想都没想过,还怎么做。
  • 泣陆

    泣陆

    在魔泣大陆的一个夜晚,金光闪过,那枯萎的草重新散发出了生气,仔细的看清楚,可以发现这道金光落在了一户人家。。在看,这金光里面似乎还有一个胎儿...也许,这个大陆,会因为这道金光而变得不同吧....等级分布为:第一级:圣泣第二级:尊泣第三级:神泣第四级:仙泣第五级:鬼泣人物:主角王羽,女主角玄冰,另外还有洛河,红凤,柳天河,洪方杰,吴文等。王羽武器:古羽魔刀。
  • 披羊皮的废材美男:爷,我罩你

    披羊皮的废材美男:爷,我罩你

    一朝穿越,金凌便嫁了一个五手货的美男,美男长年恶病缠身,克母克妻,任兄妹欺辱,却半声不吭,天下第一废柴。殊不知,此废柴羊皮之下,嗜血天性,杀人于无形,一曲琴音,天下恐之。日夜相处,究竟是她罩了这废柴,还是这废柴罩了她……
  • 神隐少女鱼宁

    神隐少女鱼宁

    拥有“背叛”之名的神女被遗弃到人间自生自灭,然而无论在哪里,命运都是殊途同归的。因为这一切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二十年前的一个荒诞的预言,给数百年来唯一盘踞在神武大陆上且日益繁荣强盛的开元帝国带来的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帝王之心对王权的眷恋,因为这个预言变得丑陋不堪。因运而生的少女牵扯入这风云涌动之中。平凡如她该如何保全自己?最伟大的爱应该是牺牲吗?那因爱而生的灵魂需要继续牺牲下去吗?
  • 语醉

    语醉

    青春校园里的故事,不是怀念,不是期待,而是对于正在逝去的时光说再见
  • 洪荒星辰纪

    洪荒星辰纪

    洪荒岁月不记年,无边混沌化洪仙。星辰逆转生死间,三千神灵祭苍玄。三族大劫道魔立,巫妖两道掌地天……洪荒大劫,龙汉大劫不为初,遥远的年代,无数的大能,混沌星辰树逆转死劫……无边广阔的洪荒,无边灿烂的时代,万灵敬仰的大能,无处不充斥着阴谋与算计的一位位的大能者…天地无穷,岁月无边,一个故事,万人传……(书友群:490249059)
  • 风中之恋

    风中之恋

    你是雪花中的那一朵,你是绽放的花朵,你是独特的,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近战雷仙

    近战雷仙

    修仙者,脚踏飞剑逍遥浮空,掐灵诀祭法宝,杀人于千里之外。但某一天,天风大陆来了一个修仙暴力狂,他不老老实实掐诀控制飞剑,反而偏爱仗着仙剑暴走全场!神秘的山水图、通往未知的道炼之门、不羁放纵的近战仙诀、频繁降临的雷劫,杨牧脚踏的是一条与众多修者不同的求仙之路。
  • 无缘单恋:终于,等到你

    无缘单恋:终于,等到你

    听说,叶子的离开,是因为树不挽留。曾经,树是叶子唯一的依靠,叶子紧紧依附着树,无论经过多少风吹雨打,叶子始终不曾离开过,因为叶子知道,她是属于树的。然而现在,叶子终于要离开了。叶子不再留恋树的怀抱,曾经温暖过,现在已经冷却,不留一丝温度的怀抱。叶子努力过,挣扎过,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挽回过,却只是徒劳,因为树的心里,根本没有叶子。叶子决定要离开。尽管知道,一旦离开了树,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她还是决定离开。叶子细细端详着树,曾经,叶子深深爱着的树,可是树却一次又一次伤着叶子的心。阵微风拂过,不管树是否在听,叶子轻轻地与树告别,叶子要走了,叶子会尽力忘记树的,树一定要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