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枕句——闺妇凭倚着山枕,她的浓妆已经淡薄。山枕:枕形边高中凹,如山形,故称“山枕”。隐:藏,这里是隐没的意思,卧时浓妆已模糊不清了。又:“隐”,作“倚凭”讲,《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赵歧注:“隐,倚也。”这里说闺妇倚凭在枕头上,亦通
绿檀句——绿色的檀香枕,饰以金色凤凰
两蛾句——两眉带愁,黛色浅薄了
故国句——借西施之口喻自己怀念故国之情。吴宫:此春秋时吴国的王宫,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残点声——漏壶计时的滴水之声。残:将尽;漏尽更残,即天将晓时
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铜制成,分播水、受水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漏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中有立箭标,标上分一百刻,箭随蓄水上升,露水的多少从刻度可见,用以表示时间。诗词中多用“刻漏”、“漏点”、“更漏”、“漏声”等
【析】这是一首宫怨词
上片写一种清凉的境界:竹影森森,凉风萧飒,庭阶变得寒冷,人自然也感到了一阵寒意,这是写景而寓人的别致写法。“珠帘月影”,是写明朗的月光从珠帘外射进来,投抹层层影子。在这月影清幽的晚上,浓妆的宫女凭枕闲卧。“绿檀金凤凰”是补足“浓妆”的,以见其环境华丽
下片头两句为倒置,只因想到自己的家园与吴宫相距很远,所以两眉带愁,浅著黛粉。清张惠言《词选》说此处“略露寓意”,寓什么呢?这里暗用西施思越,而不堪吴宫幽禁的典故,以寄寓作者对现实的处境不满。末二句是更深一层的境界:女主人公独居画楼,通宵不眠,外面传来画楼的残漏声,天又将明,在这春天慢慢的消逝之中,她的愁怨更深了。《白雨斋词话》说:“春恨二语是两层,言春恨正自关情,况又独居画楼而闻残点之声乎?”更漏子其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柳丝三句——写春景:雨细花开柳丝长,雨点声声。漏声:一般指漏壶滴水声,此处是指雨点之声。迢递(tiáodì条弟):形容悠长,这里指雨点声连续不断
惊塞雁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雁惊,城乌起,唯画屏金鹧鸪不为所动。塞雁:塞外南归之雁。城乌:城头栖宿的乌鹊。金鹧鸪:用金彩绘画在屏风上的鹧鸪
香雾三句——芳香的薄雾,透过重重帘幕,使闺妇更加惆怅。谢家:泛指美丽的少妇之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红烛三句——掩住烛光,垂下绣帘,将入睡,但睡梦中仍然思念郎君,可他哪能知道?【析】这是一首女子怀念情人的词作
上片六句两层。前三句就气象和花树来写女主人公的感受:春雨蒙蒙,柳条丝丝,细雨飘洒,在花木之上,积水渐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在宁静的夜晚,听起来好像铜壶的滴漏声。这已写出女主人公在宁静中的不宁静;岂只不宁静,这漏滴之声,简直使她心烦意乱了。故紧接着第二层感受就更为激烈,偶尔听到一两声遥天的雁唳,城上的乌啼,她内心尤为惊异,莫不是漏声惊起了塞雁、城乌。甚至她还觉得画屏上的金鹧鸪,这无生命的东西,此刻也被惊起,要破屏而飞去了。这纯是女主人公在外界刺激下的一些主观感受,化呆为活,假物言人,以显示女主人的心绪不宁,夜不能寐的情状
《白雨斋词话》说:“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意思是“塞雁”、“城乌”被惊而飞,当为苦;而“金鹧鸪”在屏上安然不动,当为乐
《栩庄漫记》评:“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金鹧鸪一句强植其间,文理均因而扞格矣!”二者说法均未尽善,可资参考。“画屏”一句,是女主人公听到乌、雁之声,同类连及到室内,而见屏上鹧鸪,并无什么深邃寓意。在结构上,为下片写内景作了铺垫
下片承“画屏金鹧鸪”一气贯下,直写女主人公所居室内的情景:薄雾透过帘幕,使闺人更加惆怅。在红烛斜照,绣帘低垂的华丽洞房里,只有以睡梦来排遣这种闺怨的痛苦。但她又转念一想:梦毕竟是梦,就是梦见了她所怀念的人,而被念者又哪能知道呢?一个“长”字,足见怀念的幽深,梦境的委曲。其柔情缱绻,婉丽入微,正如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中说:“怨而不怒,无限低徊。”其二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兰露——兰草上的露珠
虚阁——空阁。惆怅(chóuchàng 愁唱):伤感失意
【析】这首写少妇晨起登阁,望远怀人
上片写清晨景象,看上去像是纯客观的描绘,实则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星稀鼓歇,晓鸯残月,是一种清晨景象。“兰露重”三句,是用众多的事物写晨景,兰花带露,柳枝摇曳,落花满地,加重了早晨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春残欲暮。在这清丽的物色中,已蕴含着人情的冷寂
下片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清丽的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在空虚的楼阁上倚栏眺望,望她远行的爱人归来,但还是如去年一样,人未归而空留惆怅
“还似”二字,足见相别之久,怀念之深。“春欲暮”三句,揭示了她思绪重重的心理状态。春天快过去了,人生的青春时光也会渐渐消逝,爱人到底何时来归?他现在情况可好?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其三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金雀三句——追叙相见时闺妇的形象。金雀钗:首饰,即金爵钗,又叫凤头钗。《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红粉面:面涂脂粉。暂:短
知我意三句——君知我意,我感君爱,两情相合,上天可鉴,所以说“此情须问天”。怜:爱。须:要。应璩《与满公琰书》:“适有事务,须自经营。”香作穗三句——香烧结成灰烬,蜡烛流着泪,依旧像两人的心意。穗(suì岁):原为禾麦之实,后将用丝线等结扎成而下垂的妆饰品也称为“穗子”
这里是指香燃烧后下坠的残灰。韩偓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山枕腻三句——枕头上沾满油垢,锦缎被褥寒冷,醒来天已将晓。山枕:见温词《菩萨蛮》“其十四”中“山枕”注。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更漏: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漏声”注
【析】这首词写少女对负心情人的怨恨
上片回忆与情人初次幽会的场面。“金雀钗”二句,写她当时的打扮和表情:以“金雀钗”表示她妆饰华美,以“红粉面”表示她美丽含羞。“花里”是幽会的地点,环境与心情是统一的。所谓“暂时”,写出她陶醉于爱情的感受,再长的时间在情人感觉上都是短暂的。“知我意”三句,直表衷肠:你是知道我对你的一片深情的,我也被你给我的爱情而感动,当时,我们相互作了山盟海誓,上天可以为我们作证
下片写少女对负心人的怨恨:“香作穗”三句,用精妙的比喻,刻画了少女发现情人是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后的内心活动:她与情郎分别很久了,但情人连一点消息也没送来,其心可能如香穗一般成了死灰,根本没有爱的火光了;而少女的忧伤怀念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日日夜夜如红烛流泪。“香穗”与“蜡泪”对举成文,可见负心之可恨,痴情之可怜。结尾三句,是写她被辜负后的痛苦情状:她病倒了,躺在床上,华美的枕头已污垢了,锦衾也不能给她带来温暖,痛苦折磨着她,不觉更深漏残,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呵!全词对被辜负者曲折痛苦的遭遇和爱悔交加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委婉动人
其四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注】眉浅句——写眉黛色已淡薄,如烟中之柳
垂翠幕三句——垂下翠色帘幕,结下相爱之心,精心侍奉郎君,以香料熏绣花被子
城上三句——月夜触景生情,美人愁思至极。蝉鬓:见温词《菩萨蛮》“其五”中注。绝:极
宫树三句——院内树影昏暗,天空鹊桥横现,报更的人已传签报晓。鹊桥:传说七夕那夜,牛郎织女相会,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此处指天河。天河位置移动,表明夜间时光不早,玉签:用来报时的器具。《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囗然有声。”报明:报天明
【析】这首词写思妇怀远人
上片写相忆成梦:前三句写离多聚少,相忆深且久,并用“眉浅”如同淡色青烟,来具体地描绘相忆之人的憔悴面容,形象清晰可睹。后三句以“垂翠幕”转入梦境:在翠幕遮掩下,结下鸳鸯比翼的心愿,接着进入两情融融的境界,“侍郎熏绣衾”
下片写梦醒愁极。“城上月,白如雪”,是梦初醒时所见:这里只有如雪的月亮,高挂城头,梦中人不知何处?“蝉鬓美人愁绝”,直写女主人公的无限愁悲。结尾三句,把闺中人的愁容化入树暗、桥横、玉签报晓的景象中,婉丽入微,汤显祖评曰:“口头语,平衍不俗,亦是填词当家。”其五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注】背江楼三句——背靠江楼,目眺海月,耳闻城头画角之声呜咽。海月:海上明月。角声:画角的声音。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之一,用来司号令、整军容。《弦管记》:“胡角有双角,即今画角。”据说角上绘有五彩,分长鸣(双角)和中鸣之别,长鸣慢声激昂,中鸣尤其悲切。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堤柳动三句——堤上柳枝摇曳,岛上暮烟昏暗,远去的鸿雁分成两行
征雁:远飞的雁群
京口路三句——京口路途中,归舟停泊的渡口上,正是暮春时节,远行的人是否将要启程了?京口:今江苏镇江。芳菲:泛指春天景色
银烛尽三句——银烛燃尽,玉绳星已下落,忽听村落里,鸡鸣声声,天色将晓。玉绳:星名。在北斗星的第五星北边,共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析】这首词的写法比较特别,则思妇和远人并写的
上片写思妇远望,从夜到晓。前三句写思妇背靠江楼,目眺海月初生,耳听城上角声呜咽;后三句中,堤柳拂动是近景,烟岛朦胧是中景,两行征雁是远景,时间和景物分明,层次井然,这虽是写景,而思妇望归人的情意已灌注其中
下片是写远人欲归,是变换镜头的写法,从另一方面着手,来升华思妇的感情。以“路”、“渡”显示远人欲归的心意,日夜兼程,“正是芳菲欲度”,点明时已春暮,良辰难再。最后三句亦写从夜至晓,是远人所见所闻,显示了旅途的广阔和清凄,更衬托了行人的“归心似箭”:村落鸡啼,而自己还羁旅在外,怎不急切?其六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玉炉香三句——写画堂中静景。玉炉:形容香炉精美。偏:单单、偏偏,副词。秋思:秋日的愁思
眉翠薄三句——写闺妇的形象。眉间翠色已淡薄,鬓发已散乱,秋夜正长,衾枕凄寒。衾枕:被子和枕头,这里指代床上用物
梧桐树三句——梧桐叶落,三更雨打,全不理会闺妇的离别之情,正在苦处。不道:不顾、不管。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一叶叶三句——写思妇彻夜未眠,梧桐片片飘落,夜雨点点滴滴,她都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天明
【析】这首词写秋思离情,长夜不眠
上片写长夜秋思。前三句以香烟蜡泪,寂寞画堂的室内气氛,烘托出秋思萦怀的愁苦心情,“秋思”是上片的关键,而着一“偏”字,极为精妙,使无情的红蜡变得分外有情,红蜡也像不忍看这满怀愁思的画堂中人,陪着女主人伤心滴泪了。后三句紧接秋思,转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展示她长夜不寐的秋思苦况:“眉薄”、“鬓残”,是睡卧长时,辗转反侧的情状,“夜长”是感觉的体验,上片的收束处,点出秋思是因为孤独,虽淡淡写出,但情景凄冷,深沉哀怨都含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