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300000048

第48章

北朝经学

六朝人虽以词藻相尚,然北朝治经者尚多专门名家。盖自汉末郑康成以经学教授,门下著录者万人,流风所被,土皆以通经绩学为业,而上之举孝廉,举秀才,亦多于其中取之,故虽经刘、石诸朝之乱,而士习相承,吸丁变坏。大概元魏时经学以徐遵明为大宗,周、隋间以刘炫、刘焯为大宗。按《北史 儒林传》,遵明讲郑康成所著《易》,以传卢景裕、崔瑾,是遵明深于《易》也。《尚书》之业,遵明所通者郑注之今文,后以授李周仁等,是遵明深于《尚书》也。三礼并出遵明之门,传李铉、祖隽、熊安生,是遵明深于《礼》也。馆陶赵世业家有服氏《春秋》,乃晋永嘉旧本,遵明读之,手撰《春秋义章》三十卷,河北诸儒能通服氏《春秋》者,并出徐生之门,(《遵明传》)是遵明又深于《春秋》也。至隋刘焯于贾、王、马、郑章句,多所是非,著有《五经述议》行世,与刘炫齐名,时称二刘。炫尤博学多识,韦世康问其所能,炫曰:“《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在朝知名之士七十余,皆谓炫所陈不谬,是炫之深于诸经也。其时治经者,各有师承。如李铉从李周仁受《毛诗》,刘子猛受《礼记》,房虬受《周官》、《仪礼》,鲜于炅馥受《左氏春秋》,又受业徐遵明者五年。杨汪受《礼》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刘焯亦受《诗》于刘轨思,受《左氏传》于郭懋,问《礼》于熊安生,又以刘智海家多坟籍,就之读十年。如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其业既成,则各有所著,以开后学。如刘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宁所注《谷梁音》,韦昭《国语音》,各一卷。卫冀隆精服氏《左传》,难杜预《春秋》六十三事,贾思同又驳冀隆乖错者十余条。姚文安难服虔《左传解》七十七条,名曰《驳妄》,李崇祖申明服氏,名曰《释谬》。刘献之撰《三礼大义》四卷、《三传略例》三卷、《毛诗序义》一卷。李铉撰《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沈重著《周礼义》三十一卷、《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毛诗义》二十八卷、《丧服经义》五卷、《周礼音》、《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毛诗音》各二卷。樊深撰《孝经》、《丧服问疑》各一卷,《七经异同》三卷。熊安生撰《周礼》、《礼记义疏》各三十卷。乐逊著《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 序论》十余篇,又著《春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刘炫著《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鲁世达撰《毛诗章句义疏》四十二卷。张冲撰《春秋义略》,异于杜氏者七十余事,及《丧服义》三卷、《孝经义》三卷、《论语义》十卷。此又可见当时治经者,各有心得,笔之于书,非如后世记问掇拾之学也。其所以多务实学者,固由于士习之古,亦上之人有以作兴之。梁越通经,道武帝命授诸皇子经,官上大夫。卢丑当太武帝监国时,入授经,后以师傅恩赐爵济阴公。张伟当太武时,以通经官中书侍郎。孙炅晖通经,南阳王绰奏以为王师,官三品。孝文帝尤重儒学,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刘芳、李彪诸人皆以经书进用。董征通经,宣武帝征入璇华宫,为诸王师。此元魏之崇尚经学也。李铉、邢峙皆以通经,齐文宣帝诏授太子经。马敬德博学,武成帝为后主择师,命为侍讲。其子元熙,又以孝经授纬太子。此高齐虽荒乱,亦尚知以经术训子也。周武帝以沈重经学,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熊安生在齐,精三《礼》,周武帝灭齐,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之,安生曰:“周帝崇儒重道,必来见我。”已而果至。乐逊通经,节闵帝命为小师氏,自谯王俭以下,并束修行弟子礼。此宇文周之崇尚经学也。(以上俱见各本传。)下至僭伪诸国,亦有重儒术者。姚兴时,耆儒姜龛、于岐等,经明行修,教授长安,诸生皆自远而至,兴每引龛等讲论道艺。胡辨讲授洛阳,关中诸生赴之者,兴敕关尉勿稽其出入。于是学者咸劝,儒风振焉。刘延明深于经学,凉武昭王以为儒林祭酒。及沮渠蒙逊平酒泉,亦躬往致礼。至牧犍,又尊为国师,亲自致拜焉。蒙逊平酒泉时,又以宋繇博通经籍,特擢之,曰:“不喜克李氏,喜得宋繇耳。”蒙逊又以阚る通经,甚重之,常令在左右访以政事,牧犍待之愈重。又程骏有文学,牧犍擢为东宫侍讲。(皆见《晋书》载记。)可见北朝偏安窃据之国,亦知以经术为重。在上者既以此取士,士亦争务于此以应上之求,故北朝经学较南朝稍盛,实上之人有以作兴之也。

南朝经学

南朝经学本不如北,兼以上之人不以此为重,故习业益少,统计数朝,惟萧齐之初及梁武四十余年间,儒学稍盛。《齐书 刘传》谓,晋尚玄言,宋尚文章,故经学不纯。齐高帝少为诸生,即位后,王俭为辅,又长于经礼,是以儒学大振。建武以后,则日惭衰废。《梁书》姚察论曰,崔伏、何严等遭梁之崇儒重道,皆至高官,稽古之力,诸儒亲遇之。《陈书 儒林传序》亦谓,梁武开五馆,建国学,置博士,以五经教授,帝每临幸,亲自试胄,故极一时之盛。陈初未遑劝课,间有以经学名者,亦皆梁之遗儒云。益可见经学之盛衰,总由于上之轻重也。今并叙南朝经学诸儒所著述于此。伏曼容著《周易》、《毛诗》、《丧服集解》、《论语义》。何佟之著《礼义》百余篇。严植之撰《凶礼仪注》四百七十九卷。贺著《宾礼仪注》一百四十五卷,其子革亦通三《礼》,又兼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崔炅恩集注《毛诗》二十二卷,集注《周礼》四十卷,《三礼义宗》四十七卷,《左氏经传义》二十二卷,《左氏条例》十卷,《公羊》、《谷梁文句义》十卷。孔子祛著《尚书义》二十卷,集注《尚书》三十卷,续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续何承天集《礼论》一百五十卷。皇侃撰《论语义》十卷。何胤注《周易》十卷,《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王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二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二卷。张讥撰《周易义》三十卷、《尚书义》十五卷、《毛诗义》二十卷、《孝经义》八卷、《论语义》二十卷。顾越著《丧服》、《毛诗》、《孝经》等义疏四十卷。沈不害著《五礼仪》一百卷。而宋怀方、戚衮并自魏入梁,以名其家。怀方自魏携《仪礼》、《礼记疏》,秘惜不传,临死谓家人曰:“戚衮若来,以此付之,否则殉葬。”戚衮在梁亦著《三礼义记》,遭乱亡失,惟《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其时自北来者,崔炅恩、宋怀方、戚衮外,尚有孙祥、蒋显等,并讲学,而音辞鄙拙,惟卢广言论清雅,不类北人。是可见梁武之世,不特江左诸儒崇习经学,而北人之深于经者亦闻风而来,此南朝经学之极盛也。

后魏多家庭之变

穆帝为其子六修所弑,昭成帝为其子实君所弑,道武帝为其子清河王绍所弑,太武帝为中常侍宗爱所弑,献文帝为其母文明太后所害,孝明帝亦为其母胡太后所害。统计后魏诸帝,不得令终者凡六人,而祸皆出于家庭之间,盖刚戾性成,其俗固然也。

魏齐诸帝皆早生子

魏道武帝十五岁生明元帝,景穆太子十三岁生文成帝,文成十五岁生献文帝,献文十三岁生孝文帝。北齐后主纬十四岁生子恒,纬弟俨被诛时年十四,已有遗腹子四人。按高澄年十二尚魏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盖魏、齐之间,皇子皆早娶,故生子亦早。

魏诸帝多幼年即位

魏道武帝年六岁即位,太武帝十六岁即位,文成帝十三岁即位,献文帝十一岁即位,孝文帝五岁即位,宣武帝十七岁即位,孝明帝六岁即位。

元魏时人多以神将为名

北朝时人多有以神将为名者,魏北地王世子名钟葵,元叉本名夜叉,其弟罗本名罗刹,孝文时又有奄人高菩萨,尔朱荣子一名叉罗,一名文殊。梁萧渊藻小名迦叶。隋时汉王谅反,其将有乔钟葵。隋末有贼帅宋金刚。唐武后时岭南讨击使上二阉儿,一曰金刚,一曰力士,即高力士也。

财婚

魏、齐之时,婚嫁多以财币相尚,盖其始高门与卑族为婚,利其所有财贿纷遗,其后遂成风俗,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也。魏文成帝尝诏曰:“贵族之门,多不奉法,或贪利财贿,无所选择,令贵贱不分,亏损人伦,何以示后。”此可见财婚由傈睹矣。《封述传》,述为子娶李士元女,大输财聘,及将成礼,犹竞悬违。述忽取所供像对士元打碎为誓,士元笑曰:“封翁何处常得此应急像,须誓便用。”述又为次子娶卢庄女,述诉府云,送骒乃嫌脚跛,评田则云咸薄,铜器又嫌古废。皆为财聘以致纷纭,可以见是时习尚也。

高门士女

《北齐书》,郭琼以罪死,其子妇范阳卢道虞女也,没官,齐神武以赐陈元康为妻。元康地寒,时人以为殊赏。(《元康传》)孙搴为神武所宠,赐妻韦氏,既士人女,兼有色貌,时人荣之。(《搴传》)魏太常刘芳孙女,中书郎崔肇师女,其夫家皆坐事,齐文宣并以赐魏收为妻,人比之贾充置左右夫人。(《收传》)

魏齐斗秤

《汉书 匈奴传》,严尤谏王莽伐匈奴曰:“调兵出塞,计一人三百日,食用Я十八斛。”《晋书 傅玄传》,魏初课田功,白田收十余斛,水田收至数十斛。《宋书 刘π传》,每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此非古人所食之多,田之所收者广也,乃古之斗斛小耳。又《晋 挚虞传》,陈勰掘地得古尺,尚书奏今尺长于古尺,宜以古尺为准。是古时尺度亦短。其大斗长尺及重秤,则起于魏、齐、周、隋之间。孔颖达《正义》,魏、齐斗秤,于古二而为一。周隋斗秤,于古三而为一。顾宁人所谓古今斗尺权量之一大变局也。然即以魏而论,其制亦先后不同。魏初斗称亦大,自孝文帝迁洛后,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本纪》)是斗秤全以古制为准,并无所谓以二为一也。孝文之后,又日惭加增。按《张普惠传》,孝明帝时,尚书欲复绵麻之征,普惠疏曰:“高祖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秤,本以爱民,而军国需绵麻之用,故绢上加税绵八两,布上加税麻十五斤,其时百姓免长尺大斗重秤之苦,故乐于供输。其后尺惭长阔,而绵麻又征,以致百姓嗟怨。自后大臣不知去其幅广度长及秤重斗大,而特色绵麻之征,以苟悦天下之心,所谓悦之不以其道也。”然则魏斗秤自孝文改从周制后,仍吸睹而变,颖达所谓二而为一者,盖宣武、孝明时已变之制也。余见《陔余丛考》。

假官

后魏孝静帝时,吏部令史张永和、崔阔等伪假人官,事觉,纠捡首者六万余人。(《本纪》)此在荒乱之朝,吏弊官邪,固无足怪。至隋文帝以综核为政,宜无敢有作伪者矣,乃有向道力者,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薛胄遇诸途,疑之,使主簿按问。有徐俱罗者,先为海陵郡守,已为道力所代,秩满而公私未悟。俱罗亦曰:“道力已代我一任,使君岂容疑之。”胄不听,遽收道力,道力果引服。(《薛胄传》)郡守非卑秩,任满非暂时,乃作伪而莫之悟,亦可见法网之疏矣。然亦有不可信者,彼既为伪守,则真守何在?岂肯听人之假冒数年,而不出理者,恐作史者之讠叟闻也。

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两间王气,流转不常,有时厚集其力于一处,则帝王出焉。如南北朝分裂,其气亦各有所聚。晋之亡,则刘裕生于京口,萧道成、萧衍生于武进之南兰陵,陈霸先生于吴兴,其地皆在数百里内。魏之亡,则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宇文泰四世祖陵,由鲜卑迁武川,陵生系,系生韬,韬生肱,肱生泰,是为周文帝。杨坚五世祖元寿,家于武川,元寿生惠嘏,惠嘏生烈,烈生祯,祯生忠,忠生坚,是为隋文帝。李渊三世祖熙,家于武川,熙生天锡,天锡生虎,虎生丙,丙生渊,是为唐高祖。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

北齐以厮役为县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居家生活小窍门

    居家生活小窍门

    该书用简练的文字,介绍了现代家庭生活所涉及的各种常识、经验、技巧,教给您处理日常生活的窍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以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愿本书能成为您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提高您的人生质量,生活品味,使您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 冰山黑玫瑰少女

    冰山黑玫瑰少女

    绝世美貌,却有着冰冷的回忆……冷漠将自己包裹,只是为了替母亲报仇……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The Miscellaneous Writings and Speeches

    The Miscellaneous Writings and Spee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君落我家

    君落我家

    什么!师兄要成亲?谁允许的!本菇凉同意了吗!。。。。。师妹:师兄~我喜欢你~师兄:......师妹:师兄~你娶我吧~师兄:......师妹:君卿邈,你到底和不和我成亲啊?......我告诉你,你要是不答应,这仙琼阁的人都别想好好过日子,谁都别想!众人:啊!不要啊,小师妹,我们咋办啊!师兄~你答应吧!君卿邈:我答应!师妹:啥?君卿邈:......后悔了?那算了!师妹:啊!别呀,大师兄~
  • 妖怪名单之夕阳的余辉

    妖怪名单之夕阳的余辉

    本文为妖怪名单同人文讲述了少年封夕为拯救世界而与天罡地煞108将的斗争。
  • 其修远兮

    其修远兮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苦短,去日苦多……有人碌碌无为,随遇而安。有人不甘平凡,逆流而上。他说,哪怕是用自己的鲜血,也要为灰白的人生画上亮眼红色。前路漫漫,其修远兮……
  • 刀剑醉

    刀剑醉

    穿越到异世的一个孤独少年,因无助而堕落,因迷茫而妄行。最终,在孤独迷茫中独一无二。在怀疑自己中成为自己。丁翔说:“真正的孤独便是,穿越”
  • 穿越之纵情人生

    穿越之纵情人生

    一个商场巨鳄,穿越重生之后,别样感悟的平淡人生。
  • 夭夭婚介所

    夭夭婚介所

    夭夭婚介所,是一所普通的婚介所,每天却上演不同的故事。夭夭在红尘八卦中混迹,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