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役也,滇军一扼于川军,一扼于经费,一扼于英人,故直捣拉萨之议不行,经营珞瑜之议又不行,识者惜之。殷司令自奉命班师后,汲汲以振边殖民为务,而困于饷项,不能自发舒。其驻丽江时,致书财政司曰:滇素贫瘠,反正后力谋自给,不敢仰赖中央,援川、援黔,师不宿饱,人民之负担甚重,当官之罗掘俱穷。自藏番构乱,民国动摇,我都督远虑国防,近忧边祸,上迫于大总统之严令,下迫于巴塘之乞援,节衣缩食,忍涕出师。承典兵以来,本拟牺牲性命,直抵拉萨,乃以滇、蜀失和,中道退阻,顿师境上,固我疆圉,此间亦大有事在。以目前兵额计,不过新军一混成协,防军十九营,确实预算,月共需银十三万元,不进行则已,进行自以横截片马之出路,并防藏番之沟通,屯兵殖边,讲求实业为方法。查中、维、丽三属,北接巴、里而达怒俅,纵横三千余里,地广人稀,可屯可守。英人据我片马,煽我西藏,既由野人山修路至亚必、曲陇,以横截出藏矣。又拟开通小金沙江,以扼我长江上游,得寸进尺,隐患方长。若能宽筹经费,量移现有之防军,召集退伍之新军,屯田中、维,西营怒俅,防兵侵略,断其沟通,此策之最上者。加以滇边一带,土沃矿饶,山货药材,亦称利薮,又其闲暇,生聚而利导之,不及十年,可以握全藏之商权,销强邻之兵气。即藏番不法,犹可以压其境而乘其隙,西南半壁乃有备而无患。片马之失,可收之桑榆矣。云云。事虽不成,亦可见规画之远矣。
军事变迁篇(原文阙)
建设篇(一)[11]
光复之初,旧制弛懈,不能不新设机关,为全省行政枢纽。云南于九月十日宣布独立,十一日建设新政府,军官、军士共推总司令蔡锷为军都督。府中机关,大别之为三:主军事者曰参谋部、曰军务部,主民事者曰军政部。粤自反正伊始,以迄军民分治,滇省规制,都凡三变,乃与中央划一,然其大体则无甚变更。盖因建设之初,纲要已具,故因时损益,而无少丛脞。且对中央政府亦尝陈述意见,而动关天下大计,并摘要附入兹篇。
军都督府设于五华山,改两级师范学校为之。本府机关于参谋、军务、军政部外,置秘书处,拟撰机要文电。置登庸局,分设叙官、赏勋、印铸三科,均以周钟岳长之。置法制局,制定一切暂行法规,以蒋谷长之。置参议院,职献替可否,任李根源兼院长。参议官无定额,悉由都督选充,备军事、政治之咨询。寻改参议处。未几,登庸、法制两局皆裁并。复于三部外设卫戍司令部,任罗佩金兼部长,以整饬军纪、保持公安为其职责。设甄录处,任刘锐恒为处长。反正后凡自陈效用及条陈意见书者皆属之,而一时干进之徒蜂集,难得真才,亦裁并。省垣大定,卫戍部撤消,保卫事宜归巡警局担任。此外原有之造币厂、电报局、电话所,悉照旧赓续办理。
参谋部主军事上一切谋画,以殷承为总长,刘存厚、唐继尧次之。其下分设部凡七:一曰作战,二曰谍察,三曰编制,四曰兵站,五曰辎重弹药,六曰炮兵材料,七曰测地。以谢汝翼、张子贞、韩凤楼、李凤楼、顾品珍、刘法坤、李钟本任之。本部光复后作战之概要,谋戡定西南防,一面添练军队,联合各省,分派内地,现役军队,进屯西藏、蒙古。异日滇省军事,大都循此轨辙进行。间有与所期不相应者,则因时势变迁,未能贯澈初志。而蒙(古)、藏事遂至今纷纠,骤不可爬梳。滇、藏壤地毗连,当事之初,势固不能袖手也,语在《西征篇》。
军务部主军备上一切事务,初以韩建铎为总长,张毅次之。建铎赴援四川,改任沈汪度,次长张毅则自引去。部之下设分局五、分厂三:曰筹备局,曰粮饷局,曰军医局,曰叙勋局,曰军械局,曰被服厂,曰制革厂,曰兵工厂。各局、厂多仍旧制,但粮饷一局,在晚清日,局长差绝优,为总督调剂私人之所,弊窦丛生,莫可究诘。反正后,剔清积弊,军饷以裕,制革工业日臻发达,肄业生徒极众,军中用具,差足自给矣。
军政部取《管子》内政寄军令意,实一省之政萃焉。以李根源为总长,李曰垓次之。其下设分司凡五:曰民政司,司长杨福璋,次长孙光庭;曰外交司,司长周沆,次长陈度;曰财政司,司长陈价,次长席聘臣;曰学政司,司长李华,次长陈文瀚;曰实业司,司长吴琨,次长华封祝。十月,西防未靖,根源率师以西,改任罗佩金为总长。民政司兼管巡警、审判、自治三局。财政司新设富滇银行,发行纸币,达票额百万元以上,而大著信用。学政司未成立日,先由教育总会会长李华以总会名义号召省垣各学校一律开课,维持现状,学界与有力焉。
上军政部为行政机关,而立法、司法两机关亦以次建设,所谓三权鼎立也。立法属议会,滇政府新成日,即致书咨议局,约相赞助。当局议员群诣军府会商,随通电三迤自治团体,规约十余条,宣告光复宗旨。回电相贺,日数至。当清末,议局与政府每各挟敌意以相持,故往往龃龉。兹则力顾大局,一致进行。十一月十三日,正名为云南临时省议会,旧议员留二十余人,参议院参议官加入十余人,选李增为议长,万鸿恩为副议长。司法权属审、检厅,滇省初以财政支绌,司法机关暂付阙如。嗣政府与议会商定,先于省垣设三级厅,由民政司筹备。既而奉中央令,委任黄德润为司法筹备处处长,孙志曾为高等审判厅厅长,谢光宗为高等检察厅厅长,地方厅、初级厅同时成立。此第一期官制之建设也。
民国元年五月,武昌黎副总统倡议军民分治,此说遂腾于多数国民之口。军府采纳群言,斟酌时势,改军政部设政务厅,以李鸿祥为厅长,并改参谋部为参谋厅,以谢汝翼长之。改军务部为军务司,仍以沈汪度长之。制订简章,咨交临时省议会议复。议会乃别提议新官制,聚讼龂龂,日久未决,卒照原案咨复之。而议会建议裁绿营提镇之案,政府即照行。是时民国大政,统一于中央,自都督以至各司长,皆加给委任状。任李曰垓为民政司长,袁家普为财政司长,张翼枢为外交司长,周钟岳为教育司长,吴琨为实业司长。原设之次长改参事,今并撤消。此第二期官制之变革也。
民国二年二月,中央召集国会,各省正式议会成立。时军民分治,业有数省,未委民政长者,以都督兼之。于是军都督蔡锷电请中央特任省长,以专权责。奉大总统令,委任罗佩金为云南民政长。其下设四司,分科办事。以陈钧司内务,周传性司财政,由云龙司教育,华封祝司实业。一切文牍,以民政长名义行之。外交司裁撤,仅设特派员以司职务。滇省旧置四道,一驻曲靖,一驻思茅,一驻腾越,一驻蒙自。腾、蒙并称关道。反正以后,裁东道,存道三,西、南两防置巡按使,寻裁。分派三迤调查员。凡繁盛之区,边要之地,均设行政委员,或增设县治。民国二年三月,中央策缩小行政区域,府、厅、州一律改县。划定区域,置道以管辖之。任周钟岳为滇中观察使,吴良桐为临广观察使,李曰垓为滇南观察使,杨晋为滇西观察使。各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科,以治其事。先后成立审计分处、国税厅筹备处,并由中央委任陈价、熊范舆为处长。陈、熊辞,改聘席聘臣、袁家普。巡警局改为厅,隶于民政长。民事既分,军事机关改组,都督府参议处裁撤。建秘书、参谋、副官三处,军需、军务、军法三课,各有长。陆军规制,语在《军事纪要篇》。此第三期官制之变革也。
国会既开,宪法上之机关,或犹有所变革,而在今日,则军民分治矣。民政长公署同设于五华山,形式虽分,精神则一。凡所因革损益,数难更仆。兹概括言之:滇三迤地方广袤甚,反正之初,厅、州、县虽传檄定,而或有官吏逃亡、土豪恣横者,争权攘利,纷纷未息。军府乃为定章程,明地方行政与自治之范围,定政费,划俸给与公费之数,及去陋规、惩赃私,皆著于法。然后考度支,厘定其出入。纵收支尚难适合,而中饱之弊除矣。随粮加股法者,自议修滇蜀铁路始。初特以种鸦片,派有余,民莫敢言。后鸦片禁种伤农,正供反匮,爰蠲免之。兵米纳谷官仓,吏胥往往事苛虐,亦一律改折,以苏贫民。都督蔡锷以为政须有统系秩序,乃可责效观成,用集各有司,悉心擘划,编制五年政事纲要,权其轻重缓急,按年筹备,为积极主义之进行。而锷所主张者,在设银行以利金融;借外债以兴实业;募国内公债而杜外债之要挟;办契税、烟酒税以救目前之急;清丈田亩以裕国课而均负担;修筑滇邕铁路及辟内地马路,以利交通而巩国防;缩小军备以节饷糈;实行现场征收,变通引岸,以整顿盐务;裁防、绿各营以统一军制;经营边界,于土司地置流官,以图开拓而固边圉;注重军国民教育,以蓄国家武力;节减官吏薪俸,以倡俭素而息官热;重订办公条例,以扫泄沓积习。凡此荦荦大端,或已次第施行,或着手规划,渐底于成。徒以顾于财政,未如所期。然云南故受协省,今协饷穷,岁减入款殊巨,而转顾中央财政,异常艰窘,先接济二十万元,以为各省倡。且对于全国之事,亦时有建议。英谋硕画,时贤韪之。文电綦繁,择录如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锷电孙大总统暨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请集群策群力,一致进行。历陈三义:谓我国幅员既广,省界夙严,势涣情疏,每多隔阂。此次武昌倡义,各省响应,已除往昔秦越相视之弊风。
惟改革之初,事权莫属,不能不各设军府,以为行政机关。然宜有通力合作之谋,不可存划疆而守之势。设用人行政,省自为谋,恐土豪浸起割据之思,边境又有孤立之虑。于国家统一,障碍实多。今中央政府成立,缔造经营,当先从破除省界入手。此宜注意者一。我国人士蜷伏于专制政体之下者数千年,几以谈议国是为厉禁。自外力之侵,清廷穷蹙,国人激于时势,急图改良。于是革命、立宪、君主、民主各党竞出。虽政见不同,而谋国之心则一。今政体确定,全国思想皆将冶为一炉。即平日政见稍殊,果系杰出之才,皆可引为我用。现值肇造之初,万端待理,只宜惟贤是任,不必过存党见,使有弃才,益自树敌。此宜注意者二。清廷腐朽,弊政相沿,诚宜扫荡廓清,与民更始。惟外鉴世界之趋势,内察本国之舆情,必审慎周详,节节进步,庶全国得以按弦赴节,不致有纷扰滞碍之虞。若期望过高,变更太骤,恐事实与理想不相应,而人民未易奉行。或法令与习惯有相妨,则急切难生效力。故新旧递嬗之交,目光固宜高远,而手法则不妨平近,此宜注意者三。
又致电谓:观虏氛未靖,战事方殷,琐屑者固不暇计,惟大纲所在,似宜先为规定,期于全国一致进行。窃观目前情形,当从数端入手:一、用人。各省军府分立,组织机关互有不同。宜由中央参酌各省之现行制度,拟具大纲,颁布通行,以归一律。其上级长官,由中央委任;次级官,由本省呈请大总统委任;下级官,由本省委任后报明中央政府。至关于外交、财政官,应由中央遣派。似此办理,庶可统一事权。将来地方制度颁行,亦不致多窒碍。二、财政。我国各省,区域不同,丰瘠互异,往往省自为政,痛痒莫不相关。即以目前而论,有为边要者,有当敌冲者。若专恃一二省之财力以为支持,虽反正者十数行省,而实则力分而不厚。谓宜将各省岁入悉报中央,由中央视各省缓急情形,量为分配,庶可得酌剂盈虚之益,不至以一部分而妨害全局。三、军事。现中央已设陆军部、参谋部,而各省北伐军队皆受节制于总司令官,是军事已有渐趋统一之势。惟反正之后,各省多添募新兵,略无限制。至有非临战区域,亦有以一省而骤增五六镇者。枪械既缺,饷糈尤为不支,恐将有不戢自焚之祸。谓宜由陆军部体察各省情形,酌定应编镇数,通令汰弱留强,勤加训练。已成之镇,悉听中央调遣。庶全国军队,联为一气,可以互相策应。
又当南北议和时,争论建都地点,相持不决。锷致电南京孙中山、北京袁慰庭、武昌黎宋卿及各省都督,谓建都之议,章太炎、庄思缄两君所论,已阐发无遗。而鄙意所尤虑者,则建都南京后,北边形势当为之一变,恐遗孽有乘虚窃据之虞,而强邻启蹈隙侵凌之渐,黄河以北,沦入毡裘,甚非民国之利。尚望早定大计,设都燕京,可以控御中外,统一南北。又续电谓:共和成立,南北一致,惟建都之议未定,内则人心摇惑,外则强邻窥伺,大局岌岌可危。伏望统筹全局,早定大计。至北京积弊,亦诚如议者所云,应请袁公于用人行政之际,破除畛域,以协群情,痛扫弊风,以新耳目,使秕政余毒,不致复生,民国基础,得以巩固。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唐、陆两内阁相继辞职。锷致电谓:数月之内,总理屡更,国势迍邅,何堪再摘?继自今深望举国一心,共图巩固,实民国无疆之庥。
又致电袁大总统论借债事谓:财政为全国命脉,民国初立,建造改革,非财莫办,尤非中央有稳实计划,财政决难就理。一年以来,全国注目于大借款,一若大债借成,百端政务,立可措施如意者。不知大借款之用途,须有一定计划,只能作整理特别计划之基金,未可移挪乱用。至普通行政,仍当尽内力支办。欲行此策,非中央能通筹全局、统一财政不可。所谓统一财政,不仅统一收入,并须统一支出。所谓统一支出,不仅以空言责令各机关枝节缩减,须确定方针,注重何项政务,减轻何项政费,将一切改革计划,预先筹定,然后准此编全国预算,量入为出,以巩内财基础。复另以借外债所经营之特别计划,为发达国力、巩固财政之策。故锷于现时改革计划,窃以为宜采支出节缩之义。军备缩小,以二十五师为限。裁腹省都督,裁绿防各营,而专注充裕军实,储养将校。海军只维持现状,不可扩张,外交宜严核浪费,各省除繁盛通商处所委设专员外,余均委地方行政官经理。司法只可具雏形,为将来扩张地步,现宜裁筹备处,只于省会设三级厅,各道设地方厅,各县以知事兼行初级职务,而扩大初级权限。
教育宜划分全国高等以上学校区域,由部直办,不必省皆设校;绝对不设速成科,而多派留学生,严予甄选。实业注重奖励兴业,银行并入以大借款经营之特别计划办理。交通部浮费尤多,宜严厉核减。内务宜注重设警、修路二端,除最繁之都会市埠外,不设岗警,经费皆就地筹取。外官制除酌留民政长外,名目可改归一律,内容暂仍其旧。其余不急之务,一概缓办。准以上计划,复将全国公务员薪俸减少,使之一律。由财政部制定全国预算,但使岁入各款,不大减于前清预算旧额,岁出当无不敷。预算既定,全国盈虚如何调剂,已有把握,则改革计划,即可雷厉风行,不患不能统一。就中惟减少师旅一事,实行较难,宜任命副总统或海内仰望重员,巡按各省,专任编制裁并,并认定某某处都督作为重镇,为捭阖钳制之谋,俾易就范。一二年后,中央巩固,以大借款经营之特别计划,逐渐发达,对内对外皆有财政信用。然后改用扩张政策,自无滞碍。
上所建议,多已见诸实行,惟财政问题,今中央正改良办法,而在云南已用之。然则云南之建设,要可以概见矣。
建设篇(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