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室末造,政治日窳,光绪宣统之间,怵于国势濒危,乃昌言变法,官制递改,新政繁兴。然徒以立宪之名,涂饰耳目,而亲贵拥权,官僚黩货,且日进未有已,益以促成革命之机。鄂军一起,全国响应,固咸以革新政治为职志。然军兴之际,戎马倥偬,庶事纷糅,卒难理董。独云南举义,市廛不惊,光复之初,极意建设,一切措置,皆有系统可循。虽草创之后,不无因时损益,然大纲既立,终不出其范围。故循轨进行,已与中央规制,斠若画一。兹举其荦荦大者言之,其建议中央,关系国家大计者,亦择要叙录,缀于兹篇。
辛亥九月九日,滇军起义,十一日全城光复,清吏总督以下悉散。于是各军官兵士,公推革命军总司令蔡锷为军都督,以五华山两级师范学校为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府内置一院三部:
曰参议院。备军事、政治之咨询,以军政部总长李根源兼院长,参议官无定额,悉由都督选充。寻改名参议处。
曰参谋部。主军事上一切规划,以殷承总长。刘存厚、唐继尧次之。其下设分部凡七:一曰作战,二曰谍察,三曰编制,四曰兵站,五曰辎重弹药,六曰炮兵材料,七曰测地。以谢汝翼、张子贞、韩凤楼、李凤楼、顾品珍、刘法坤、李钟本分任之。
曰军务部。主军备上一切事务,以韩国饶为总长,张毅次之。其下设分局四,分厂三:曰筹备局,局长徐芳兰;曰粮饷局,局长黄希尚;曰军医局,局长周桢;曰军械局,局长沈汪度;曰被服厂,厂长秦光第;曰制革厂,厂长华封祝;曰兵工厂,以沈汪度兼理。未几,总长韩建铎率师援川,改任曲同丰,同丰复辞职赴京,乃任沈汪度为总长,以张含英任兵工厂事。
曰军政部。取《管子》作内政而寄军令之意为名,实一省之行政萃焉。以李根源为总长,李曰垓次之。其下设分司凡五:曰民政司,司长杨福璋,次长孙光庭;曰外交司,司长周沆,次长陈度;曰财政司,司长陈价,次长席聘臣;曰学政司,司长李华,次长陈文翰;曰实业司,司长吴琨,次长华封祝。其隶于民政司者,有警察、审判、自治三局。隶于财政司者,有造币厂、富滇银行。隶于实业司者,有劝工厂、印刷局。是年十月,李根源率师赴西防,罗佩金继任总长。
都督府本部内置秘书处,拟撰机要文电。置登庸局,分设叙官、赏勋、印铸三科,均以周钟岳长之。置法制局,拟订一切暂行法规,以蒋谷长之,寻改任孙志曾。未几,登庸、法制两局皆裁并。援川、援黔军出发后,设卫戍司令部,任罗佩金兼卫戍司令,以统一军事,整饬军纪,保持公安为职责。此外设甄录处,任刘锐恒为处长,袁玉锡副之。凡自陈效用及条陈意见书者皆属焉。而一时干进之徒坌集,难得其才,旋亦裁并。出征军陆续凯旋,乃将卫戍部撤销,以其事分隶宪兵队及第一师司令部。
行政机关部署粗定,爰分设立法、司法两机关,以确定三权鼎立之基础。立法权属议会,当滇军政府初成立,即致书谘议局,约相赞助,局中议员均诣军府会商,随通电三迤自治团体,规约十余条,宣告光复宗旨,遂正名为临时省议会。旧议员留二十余人,选举李增为议长,万鸿恩为副议长。司法权属审、检厅,前清时,滇于省会先设立高等审判、高等检察、地方审判、地方检察、初级审判、初级检察六厅,反正后各厅人员皆散去,乃权以审判局为司法机关,隶于民政司,仍令司筹设三级审、检各厅,以期司法与行政相离。既而呈奉中央任黄德润为司法筹备处处长、孙志曾为高等审判厅厅长,谢光宗为高等检察厅厅长。地方厅、初级厅亦同时成立,各县司法暂属地方行政官,并由筹备处培养司法人员,以为异日分设之地。此立法、司法、行政分离之权舆也。
民国元年五月,副总统黎元洪倡军民分治之说,军府采群言[13],改军政部为政务厅,以李鸿祥为厅长。改参谋部为参谋厅,以谢汝翼长之。改军务部为军务司,仍以沈汪度长之。是时民国大政渐统一于中央,自都督以至各司长皆加给委任状。任李曰垓为民政司长,袁家普为财政司长,张翼枢为外交司长,周钟岳为教育司长,吴琨为实业司长。原设之次长,改为参事。
民国二年,中央颁发暂行画一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以民政长为一级,各观察使为一级,各县知事为一级。民政长行政公署,内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司。观察使署内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科。县知事署内亦如之。未设民政长各省,则以都督兼任。于是都督蔡锷电请中央特任省长,以专权责。奉大总统令,任罗佩金为云南民政长。裁政务厅,别设行政公署。以陈钧司内务,周传性司财政。由云龙司教育,华封祝司实业。一切文牍以民政长名义行之。改外交司为特派交涉员,直隶于外交部。旧设迤东、迤西、迤南、临开广四道,反正后裁东道,以迤西、迤南、临开广三道,原兼税关监督暂仍其旧。至是,复遵中央令以全省划为四区,添设滇中观察使一员,管近省属县及迤东各地。迤西、迤南、临开广各道悉改称观察使。任周钟岳为滇中观察使,吴良桐为临开广观察使,李曰垓为滇南观察使,杨普为迤西观察使。未几,曰垓改任西藏宣慰使,滇南观察使仍以刘钧署理。自民政长以下专治民事,都督专治军事,军政民政划然区分矣。
当行政机关之初设也,都督蔡锷以为一切政务,非通筹全局无以定缓急轻重之序,非严立程限断难免始勤终怠之虞,爰通令各机关就所管事务,审量力之赢绌,事务之重轻,编制滇省五年政治大纲,汇交秘书处,详加审核,酌为增减,以期各机关政务平均发达,不致畸重畸轻。又令编制办事程限表,由主管长官督励所属,按期进行。凡行政事宜有应依据规章者,当中央法令未颁布以前,由本省编订暂行章程数十种,以便遵守。复于军府设政务会议,每星期三日,自都督以及省内各机关人员,及省议会议员、参议处参议,皆举代表莅会,筹议本省应兴应革事宜。议决之事,即由都督令各机关限期举办。期年之内,治具毕张。虽为财政及时势所限,间有未能骤行者,然前清官吏敷衍因循之习,廓除殆尽矣。兹自反正伊始迄军民分治以前,所举行政务之重要者,分述如下:
第一,关于内务者。滇省反正之初,地方行政官厅,暂沿府厅州县名称,惟府县同城者,则裁县而以府兼摄县事,是为后日统一县治之造端。又因滇省地面辽阔,一县区域有面积数百里者,乃添设县治。于大姚、永北间白井地方,设盐丰县;于元谋、定远、禄丰间黑井及琅井、阿陋井诸地,设盐兴县;于蒙化、太和、永平间,设漾濞县;于赵州、蒙化、云南县相错地,设弥渡县;于剑川、维西、云龙间设兰坪县;于滇西、西藏毗连之地设阿墩县。其旧日附郭佐贰悉裁去,惟有分防地方者则暂留之。复于广通属之舍资、镇南属之沙桥、邓川属之寅塘、腾越属之潞江、临安属之龙朋各地,添设巡检分治之。内政部署已定,更进而于沿边土司及汉夷杂处之地,设弹压、行政各委员。其在西及西南者,曰永宁、曰泸水、曰菖蒲、曰盏达,均各设行政委员。曰芒板、曰干崖各设弹压委员。曰山后里设弹压兼喇井督销委员。其在东边者,曰威信、曰井桧、曰盐井渡、曰六城坝;在南边者,曰溪处、曰曲江、曰靖边、曰普文,均各设行政委员。是为建设县治之先导。
当初反正时,旧时各地方官皆加给委状,沿用弗替,所以维持地方秩序,免人民之惊疑。然政体既更,官权骤落,自治团体往往侵越官权,官绅龃龉,多致互讦。乃厘定章程,画分权限,使互相补助,互相监督,一以儆地方官之旷职,一以祛自治员之侵权。至地方官之征收钱粮或新旧交替,则以自治团体监征监盘,使官吏无从施其弊。又因地方行政官尚兼司法,酌设司法警察,悉裁胥役。民间数百年蠹害,得以一旦扫除。其教育实业则令劝学所、实业团分任其责,而以行政官董其成。
凡一切事宜,次第修举,地方行政,渐收画一整齐之效。惟各土司幅员辽阔,而殊俗异政,虽隶域中,俨同化外,内足为文化之梗,外足为边境之忧。军府以为同是国民,理难歧视,则思所以因势而利导之。时第二师长李根源方驻师腾冲,上经营土司急进渐进二策。军府卒从其次议,谓急于改流转多顾虑,不若为之更化善治,以收潜移默化之功。乃设弹压委员,先从事于审理诉讼、设立学校、振兴实业、筹办警察诸端,使土司地方渐与内地人民受同等之法治。以故沿边土司皆四面内向,无复如前清时代,嫉视汉官矣。
第二,关于财政者。滇系山国,夙称贫瘠。当前清时,本省岁入不过三百余万两,而岁出年约需六百余万。故每年除由部库拨款及各省协济一百六十余万外,尚不敷一百余万。自辛亥反正,秩序如常,公私帑藏,幸未损失。然各省独立,协款骤停,中央亦无力拨济,财政艰窘,较胜于前。而内戢匪乱,外固国防,加以援蜀、援黔、援藏,先后出师,供亿浩繁,所费百数十万。然自反正以来,军费、政费卒以维持者,则财政整理之效也。兹分述如下:
一曰汰除浮冗。凡机关之复设,人员之闲散者,悉归裁并。如前清财政综于藩司,而钱粮则设粮道,反正后悉并于财政司。前清时农工商矿综于劝业道,而盐务别设盐道,反正后悉并于实业司之类是也。
二曰节减俸给。反正后,都督即规定军官薪俸表,上等一级实支银一百二十两,二级亦一百二十两,三级一百两;中等一级八十两,二级六十两,三级五十两;次等一级三十五两,二级二十两,三级十六两。省内各机关文官俸级,亦比照此表规定。各学校人员则视省内文官为等差。又规定省外文官俸给令,俸给公费名别为三等。省外各属警员俸给令,区长、巡长各别为四等。至壬子五月,中央大借债忽生顿挫,财政部通告中央财政支绌情形,并倡全国公务员每月俸金减为六十元之议。滇省得电,即通令实行,由都督躬为之倡。此时都督俸金之觳,举国未有如云南者也。
三曰筹办公债。民国成立,国用奇绌,惟恃借外债为救济之方。而各国银行团乘我之急,要求监督财政,监察裁兵。都督以为借款即成,国权丧失,此时惟有筹办救国公债,可以救亡。遂拟订章程,设局办理,计先后所入十余万,虽未能骤集巨款,而财力得以稍纾。
四曰遣散军队。滇省岁出以军饷为一大宗,反正之初,迤西、迤南皆自添招募,又因援黔、援蜀,添练一师,兵额骤增,饷糈益浩。西南敉定,乃裁冗兵数十营,及援蜀军归,又复分别退伍,军饷因而锐减。
五曰厘剔陋规。当前清时,各州县陋规,尽入私囊。民间有无名之供亿,而官吏得例外之羡余。反正后,州县俸给公费已视地方繁简酌为规定,使不至有亏累之虞,无俟挹他项为弥补。至地方收入之款,则悉令缴解,向日陋规,涓滴归公矣。
六曰整顿厘税。旧制厘金、税务,为调剂官吏之优差。然厘金所入公家恒得十分之二三,而委员恒得其七八,故厘金收入每年约在二十万两。至宣统元年,实行禁烟,停收土药厘税,百货厘金收数亦锐减,仅收银十余万两也。反正后,乃由殷实绅商承办,视每年认解之数,先缴一半为保证金,俟年终解足额,仍将保证金退还。故厘税收入,较昔年为加旺。
七曰开设银行。滇省旧有大清银行,然只设于省垣,而经理亦多未善。金融之机关既未完全,银根之舒急亦难酌剂。反正后,乃令财政局筹设富滇银行,并设分行于下关、昭通、个旧各处。基金既已充足,纸币亦便流通,民间之信用既坚,故财政亦不至竭蹶矣。
八曰检查会计。当中央令设审计分处之前,云南已先设会计检查厅,凡预算、决算皆由财政司编制。而用款之当否,则必经会计检查厅之检查。于各机关之支销严加审核,而冗费浮支之弊悉以廓除。综上数端,盖开源与节流并用,故虽以夙称贫瘠之滇省,而财政基础得以巩固矣。
第三,关于教育者。滇省举义之秋,战地以五华山师范学校为最烈。学生虽已停课,然仍安堵如常。至九月十一日,大局已定,教育总会出而维持,各学校仍一律上课。及军政府成立,特设学政司,专司教育之事。乃先厘正学校名称,修改小学教科书,令各县筹设教育分会,归并方言学堂、高等学堂旧学生,设立英法文专修科,为留学英美之预备。至民国元年五月,奉中央令改称教育司。初,省视学额定四员,然幅员既广,交通未便,故视查学校穷年亦不能周。视学又多非深明教育之人,报告各属小学情形亦多未中肯綮。反正后改称司视学,尽派师范毕业生,至是更定区域,添派视学,并为十员。滇省自丙午创设师范传习所,次年设两级师范学堂,然初级简易科期限既短,所学无多。
而优级选科专习一门,毕业后派充教员,能担任学级者盖鲜。又学堂设于省会,远道求学,既多未便,学生毕业后竞求留省,各属教员又苦缺乏。至是乃于曲靖、昭通、蒙自、普洱、永昌(今保山)、丽江,分设初级师范六区,皆以省费支办。并考选中学校及工业学校学生中之颖秀者,使加习东文,资遣日本留学。时都督方注重军国民教育,谓中国积弱已数千年,此时欲发奋自强,非于小学教育养成军国民之资格不可。而欲于小学施养成军国民之资格,非于师范学生授以军事教育不可。乃令省会初级师范毕业生加习军事教育,以三月为期,毕业后仍分派各属充任教员,并通令全省小学加授兵式体操。厥后中央教育部所颁教育法令,多与本省以前之所设施者若同符合辙也。
第四,关于实业者。滇省实业,以盐务、矿务为最。其次则气候温暖,颇利农桑,山岭绵亘,尤宜树、畜,惟工商业则未甚发达。滇军政府初成立,都督以本省财政困难,民生凋瘵,非急振兴实业,无以为自立之地。乃先从盐务、矿务入手,更进而经营农、桑、树、畜、工艺之事。兹分别言之如下:
一曰整顿盐务。反正后,以盐务归并实业司办理,时值引额滞销,外私充斥之后,整理殊难。乃详加体查,新订简章,分设督煎、督销机关,使以各专责成,更可互相纠察,变通引岸。无论何井盐斤,均听民自行购食,不再加以抑制。查收存盐,分别销解清楚,以清界限。暂减销额,以疏积盐。新开边井,以抵交、缅外私。并派临时调查委员,专司稽查各井煎销数目,及井员侵欺私卖一切事宜。积弊既已剔除,课额亦少蒂欠也。
二曰推广矿业。滇省矿产之富,甲于全国,惟未经开采者甚多,至令货弃于地。自英法隆兴公司矿约废后,滇人益注意于此。惟前清矿章,限制綦严,民多观望。反正后,乃拟订《云南矿务暂行章程》,以开放为宗旨,如无窒碍者均一律维护,以辟利源。又刊发表式,分别已开矿山、未开矿山及已开荒废矿山三种,通令各属地方官暨实业员悉心调查,分别填报。又于省城设立矿物化验所、地质调查研究所,而于个旧之锡厂,东川之铜厂,尤力为维护。两厂之发达,方骎骎未有已也。
三曰注重农林。云南农务总会创设于前清宣统元年,卒以筹款维艰,迄未成立。反正后酌提归化、华亭两寺年租,作为农会常年经费。又于省城设农林局,于各属设农林实业团,订定垦荒、牧畜、森林章程,并于种棉、制茶,力求推广改良之法,均已渐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