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6500000013

第13章 记往事(8)

最近,校对《银川市志·文艺篇》初稿,遇上了“土围子”、“拦路虎”:许多繁体字不认识、律诗平仄含糊、断句标点困难。市志办蔡主任以为我是老先生,有学问,校对此类稿子驾轻就熟,所以特地邀请。熟料,我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文艺篇”所编内容有“赋论”“诗词”“碑文”“祭文”等,大多是子曰诗云的文言文,而且繁体字几乎占一半。说实话,我的古文底子本来就少的可怜。学前和上小学时识得些繁体字,上中学后赶上第一批简化字公布,再后来推广第二、第三批简化字。一路走来60多年,像猴子掰棒子把那点陈货早丢得差不多了。虽然后来搞文学书刊编校工作进行过恶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底毕竟不深。2000年以后学会了用电脑写稿,日久天长,人养懒了,手放生了,有时竟然连很熟的字也猛然憋住写不出来。突然想起,曾看过一则报道,有记者在北京一些高校采访大学生,让写“尴尬”两字,十有六七不会写;让写“邋遢”二字,十有八九不会写;拿出“龟”“惊”“蜡”等繁体字让辨认,绝大多数摇头不认识。其实,不会写不认识的岂止是被采访的那几位大学生,恐怕有一层人呢。

我现在有点杞人忧天,如此发展下去,老祖宗留下的这笔遗产会不会失传?当然,汉字的简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明智举措。我非常赞同。但不管怎么进步发展,方块文字、文房四宝,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要继承。现在的问题是全民“喜新厌旧”,有了电脑,丢了笔杆,使用简体字,不识繁体字。这是个危险信号。我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书简识繁。即全民都会写简体字,人人都认识繁体字。喜新不厌旧,传统永不丢。尤其像我等文化人,务必要守住书简识繁。现在从头学起已不可能,但可以临时烧香抱佛脚,多查字典,勤补课,不断给自己充电。此方虽达不到繁简精通,起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3年5月5日)

岁月不饶人

退休后,跟过去的老同事老搭档见面的机会很少,即使偶尔相见,也是零零星星,像今天这样集中见面则绝无仅有。市政府兴建阅海万家居住区,为在职的和离退休的职工改善住房条件。第三批给文联分配了21套楼房,集中解决离退休人员的问题。今天大家都来参加摇房号,见了面第一感觉是大家都老了。显而易见,的确是老了:有的发白了,有的耳聋了,有的牙掉了,有的腿瘸了……10年时光,居然老得这么快,岁月不饶人哪。说起岁数来,老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年过花甲的极少,七旬者最多,还有两位迈进了80岁门槛。

个别人老得面目全非,几乎认不出来。好在头脑都清醒,一搭上话,立马就找到了感觉,抓住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松开。三言两语就进入“角色”,亲亲热热东拉西扯,话多得没个完。最多的话语是,活着就好,快乐健康第一。关于分房的事却没人说三道四。我知道大家对房子分配是有些意见的,文联离退休职工20多位,跟在职职工人数几乎相当,第一批给文联20多套房子,居然没给一个离退休的。而其他单位第一批重点给离退休人员,因为这些人工作辛苦了一辈子,住房条件普遍不好,现在大都年事已高,是有今日没明日的人,应该优先考虑。现在大家都想的开,虽然比第一批迟了5年,但总归是得到了。至于能否等到2015年住进新楼房,并不十分在意。有位老同事说,住上住不上都一样,有这样一个摇房号的过程就很好了。这话说的好,人这一生就是一个过程,经过了体验了,跟得到了享受了没有很大不同,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与感受。这就是知足者常乐的道理。

理是这么个理,但真正落实到行动并不容易。这件事要是搁在十几年前,这帮人要不闹腾才怪呢。那时候他们身强气盛,有理言高,甚至无理也强辩三分。单位若出现此类不合理的事,有人会慷慨陈词,有人会大吵大闹,有人立马找领导质问,有人甚至去上级部门告状。总之,不合理解决问题,决不善罢甘休。今天,他们在这件事上表现的如此淡定、宽容、善言善行。古曰,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许多人进入老年之后,世俗中所有的怨恨、私心杂念都会淡然,甚至完全消散,这既有体质羸弱底气不足的无奈,更有人生历练,世事洞明的大彻大悟。

(2013年6月28日)

邂逅善意

在红尘滚滚,人海茫茫的都市里,常常会邂逅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举动。虽然瞬间即逝,却让人感到一阵温暖,不禁想起那句充满阳光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女孩哭着要给拉二胡爷爷捐钱

十字街口地下有条通道,拐角处蹲个卖艺的老头,蓬头垢面,一脸沧桑。手持一把二胡,面前放个铁皮盒。他从早到晚不停地拉着二胡,拉的全是些老掉牙的曲儿:《走西口》《闹元宵》《五哥放羊》《绣金匾》《赶生灵》等,一曲接一曲的拉,一曲又一曲重复着拉。看来老头只会那些老曲儿,不会拉新曲子。虽然过往行人几乎没一个驻足聆听欣赏,也很少有人朝铁盒子扔钱,但老头根本不管这些,面无表情,闭着眼睛,一门心思地自娱自乐,一副姜太公钓鱼的样子。

一天上午,有位年轻妈妈带着个四五岁的漂亮女孩从地下通道走过,女孩边走边向妈妈要一块钱。妈妈问:“要钱干什么?”女孩说:“给拉二胡的爷爷。”妈妈说:“你昨天已经给过了。”女孩说:“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今天不给。”妈妈从老头面前匆匆走过去,女孩却站在老爷爷面前不走了。妈妈喊她快走,女孩定定站着坚决不走。妈妈生气了,说不走你待着,转身向通道出口走去。女孩“哇”地哭了,扑通坐在地上。僵持了片刻,妈妈妥协了,拿出一块钱:“给,拿去。”女孩站起身,跑到妈妈跟前拿了钱,返回身放进铁盒子。说:“爷爷,再见。”声音嫩嫩的甜甜的。

女孩正要离去,老头突然停止了正拉的二胡,破天荒地睁开双眼对女孩点点头;女孩站住了,二胡马上又响起来,破天荒地拉起一首新曲儿:《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啊——啊——每当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啦啦啦……”显然,老头是专为女孩拉的,那么专注用心,曲调纯真温柔,婉转悠扬。顿时吸引来好多过往行人,围在女孩身后静静的倾听。

一块钱的风波

每天上午,北塔菜市场热闹非凡。数百米长的街巷两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摊点:卖鸡鸭鱼鳖的,卖猪牛羊肉的,卖葱辣调和的,卖油盐酱醋的,卖蔬菜水果的,卖豆腐粉条的,卖油条馒头的……山珍海味杂陈,荤素生熟皆备。逛市场的人摩肩接踵,时不时挤成疙瘩,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急得直剁脚。叫卖的,呼喊的,讨价还价的,吵闹得一塌糊涂。

与往日有点不一样,今天不是一般的吵闹,是一男一女在吵架,吵得很厉害,搅动了半个菜市场,吸引了许多围观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男的买了女的一把香芹,付了钱要离开,女的说差一块,男的说付够了,不差钱。于是就吵起来。越吵越上火,两个人的嘴都不干净,全是污言秽语。男的骂女的:“不要脸的骚货,没见过钱,想讹人。”女的回骂:“羞你先人,给不起钱,耍赖呢。”骂得不过瘾,还想干架呢,“把菜放下,不给钱老娘饶不了你。”女的离开菜摊向男的撵去。“来吧,看老子今儿收拾你。”男的不怯火,站住了。两人剑拔弩张。人们纷纷劝解阻拦,却难平事态,一场厮打迫在眉睫。忽然有个老者挤到女的面前,递上一块钱:“他把钱给我了,你消消气。”女的一愣,恨恨看男的一眼,接了钱,骂骂咧咧回到菜摊。男的有点吃惊,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并没给老头一块钱。想说点啥,又张不开嘴,蔫蔫地走了。

生活中免不了有冷漠、恶意,但真善美总是很多,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地说,生活万岁,善意万岁。

(2013年11月1日)

小年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家家过小年。过小年主要是送灶王爷升天。

中国的节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过小年的内容同样精彩。有一首《春节童谣》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是小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坐一宿。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捏小人嘴(包饺子);初六合子连成片,初七炖肉焖干饭……”一直唱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二十三燎臊疳,二月二龙抬头,把过年的忙碌和好吃食唱得淋漓尽致。其实,过年从腊月初八吃了腊八粥就拉开了序幕,一直兴奋到二月初二。过小年二十三就是送灶节,也称送灶神爷。这一天灶房里香气四溢,各种好吃食供在灶台墙壁上身穿红袍的灶王爷面前,其中两样食品不可少:瓜瓜糖和荞面搅团。烧香上供必须是男人,据说灶王爷叫张奎,是个美男子,所以女人跪拜,怕他见靓女拜倒在足下凡心大乱。由此证明,灶王爷是个好美色、馋嘴巴、爱打小报告的地头蛇。百姓心如明镜,知道他好色,便不让女人跪拜;知道他贪吃,便捡最好吃的上供;知道他爱打小报告,就供上两样黏性强的食品,想粘住他的嘴巴。还给他的画像两边贴一副溢美之词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聪明的百姓不愿意惹恼这位现管的神神,就以这种方式息事宁人。想来灶王爷也心知肚明,没有美女来拜,也罢,免得惹是生非。再看主人如此虔诚上供叩拜,如此尊敬抬爱,加之吃人嘴软,所以还是以和为贵尽职尽责,约定俗成地上天说好话,返回降吉祥,博得千家万户年年岁岁向他顶礼膜拜上供祈福。

小年夜虽然不像大年三十那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熬夜守岁,但也要小聚。虽然没有大酒大肉七碟子八碗,却比平日多了几样菜,其中油泼辣子和荞面搅团一定要有,条件好的家庭还上好酒和山珍海味。男女老幼,齐聚饭桌,就着美味的菜肴,品着酒,吃着油泼辣子蘸搅团,说着吉祥话,祈望来年阖家平安,五谷丰登。显然,这种又吃又喝的饯行场面,是说给灶王爷听的,做给灶王爷看的。因贫家富户经济势力悬殊,饯行场面档次有很大区别,故穷人就用打油诗向灶王爷诉苦:“灶王爷,请原谅,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小子过得苦,明年再请您吃糖。”贫家也好富户也罢,这顿饭都吃两三个钟头至深夜,饭毕,举行送灶王爷上天仪式:男主人将灶王爷画像从灶壁上揭下来,放在备好香表和油灯的木盘里,双手举过头出门来到院子中央。一家人齐刷刷跪倒在地,男主人点香燃表,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接着点燃画像抛向头顶,随着一阵清风飘进高深莫测的夜空。全家人磕头作揖,送灶王爷顺利升天。真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至此,小年送灶神仪式完成了“难”的一大半,还有“易”的一小半是正月初一的接神仪式。

迎接灶王爷回家的日子是初一的五更。其实大年三十就提前作准备工作了,一早,从集市请(不能叫买)回崭新的灶王爷画像和对联,贴在清扫干净的灶壁上。画像前供上各种好吃食,供品中的枣山十分抢眼,高尺余,是用面绳一圈一圈盘成山的形状,上面嵌几枚红枣,故称“枣山”。这种用雪白的麦面蒸出的馍,做工精细,寓意吉祥和美好夙愿,即人勤春早(枣),丰收在望。画像前两边,摆两盏日夜不灭的油灯(叫长命灯),中间是一个盛有小米的香炉和一张放了几股线香、几合黄表的木盘。一切准备就绪,单等初一五更接神。一家人守夜留心,不敢错过时辰。五更一到,男主人头顶香盘到院子中央,跪拜烧香鸣放鞭炮。然后一步一步缓缓退回屋,将木盘放于灶王爷面前,敬香燃表,磕头作揖,谢天谢地谢灶王爷,这一套繁文缛节的送灶神迎灶神仪式终于完成。且慢,那供在灶王爷面前的枣山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吃掉的,它要等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时候严肃处理。春回大地,春耕春播开始,一家人下田劳作,这叫“出牛”。小孩抱枣山打头,男人荷犁赶牛紧跟,女人提着种子随后,到了地头套好牛犁,将枣山置于高地,跪拜后大人赶牛耕播去了,小孩便在一旁津津有味吃枣山。

古往今来,中国的年节习俗笼罩着浓厚的敬神驱邪祈愿气氛,有不少祭灶神的诗词记述,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一代文豪鲁迅的《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两首诗各有风采,饶有情趣,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富户祭灶供品的丰盈和穷人的拮据,反映出百姓对祭灶的重视与虔诚。这些年节习俗现在说给城里的年轻人,未必都能接受和理解。但在农村在民间依然大行其道,乐此不疲。它的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一年又一年美好的祝福和祈盼,因而代代传承,历久不衰。无疑,它会永久流传下去,留住了年节习俗,就留住了中华民族的根。

(2014年2月18日)

同类推荐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在文化树下喝茶

    在文化树下喝茶

    散文集装帧精美,共20余万字,遴选了作者近年来利用工作、生活闲暇潜心创作的各类散文作品百余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一马平川”,描摹冀中平原的人文风貌,对语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呈现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第二辑“平原故事”,以故事形式记录平原的流年碎影,试图拨开生活的表象,寻找文化的影子;第三辑“从平原出发”,领略平原之外的景物和风情,字里行间镀染着作者思考的印痕。作品文笔清丽,画面感强,时空转换明快,富有时代气息,深得“新荷花淀派”风韵,于漫不经心间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传递大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赋和乐府诗就像古老的情书,至美、深邃、感伤;汉赋和乐府诗就像一个王朝的情感库藏,她的美不可言说,情至酣处,浓烈得让人不忍回眸。提笔吟咏,细品个中滋味,诗赋里的帝王情、酒仙乐便溢满胸口,几番言辞足裁成一尺华美,三寸忧伤,织成那年夜未央。
热门推荐
  • 巫术狂想

    巫术狂想

    巫术是什么?巫术不是刻板的定律,巫术是随心所欲的狂想!王子杀死了邪恶的女巫,却因此走上了云谲波诡的巫师之路,将拦路者通通屠宰,最终走上巫术的巅峰,成为更加邪恶的存在。
  • 三只妖孽女王请选我

    三只妖孽女王请选我

    毒舌、厉害十分牛掰女王白然然与我们的三只妖孽的斗智斗勇,第一与头号大妖孽幕奕尘斗智,与二号妖孽白玉城斗任性,与三号妖孽凌哲宇斗神奇,女二号女三号落雨娇与陆清然协助女王白然然对抗三只大妖孽擦出神奇而美丽的小火花,点燃爱情的海洋!
  • 冷面Boss的小娇妻

    冷面Boss的小娇妻

    陈美玲因米慧的这么一闹,一气之下离开了自己的国土,从此以后。。。
  • 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理财,看起来是一个高深艰涩的词,仿佛远离普通大众,其实不然。一个人只要手中有钱,就必然会安排金钱的走向,比如消费、储蓄或者投资。因此,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理财,只是理得好不好而已。假如你有10000元闲钱,你会怎么安排呢?
  • 空间重生之极品仙医

    空间重生之极品仙医

    前世,她辍学打工供男友上学没想到,一直吃穿住行全靠她的男友居然劈腿,还谋了她的房子害她失业一气之下,决绝的秦知微一桶汽油送二人归西,同时也断送自己的生命再睁眼重回童年,神秘师父不仅传授医术还教她修仙之道。秦知微左手医术,右手法术,当再次遇见那对渣男贱女,她毫不犹豫打了再说!
  • 剑芒星帝

    剑芒星帝

    星转乾坤写不下去了但是这一本我会坚持的谢谢大家
  • 五行大义

    五行大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灵歪道

    邪灵歪道

    一遭轮回,来到人间。失去记忆,投生农家。虽是凡人,却能只手掌控天地。对于各路凑上来找麻烦的人马,她也就呵呵了!没事儿吓人做坏事儿,找死呢?!偶遇小鬼挡道?收了!撞见恶鬼作怪?灭了!三生情感的纠葛?唔...这不好办!无人教室里响起的钢琴声,会动的人体模型,前世恋人的诅咒?各路妖魔汇聚一堂,孟大小姐的生活瞬间炸了!偶尔收收妖,打打怪,还要每天到学校报道,感觉整个人都快要累成了一滩泥!诶?那个谁,说你呢!上课时间别老是把头拿下来玩!!!你看你都把老师吓晕了!什么?说我是孟婆?!别闹了!别以为你帅我就不会收了你啊!小剧场一:孟佳凝脚一抬,狠狠一踹,一把将那牛头人身的怪物踢到一边,好看的圆眼一瞪。“你丫想死啊你!老娘好不容易排号到今天,可以来考英语六级!你丫的竟然把考官给灭了!想死吗!!!”某鬼捂着不停流着血,已经裂开了鼻头痛哭不止。老大不带您这么玩儿的啊!明明是您说那货是害人的恶鬼,让我去灭了的啊!小剧场二:她双手环胸,抬着下巴鼻孔对着某男鬼,一哒一哒的嚼着口香糖。“你说你是鬼王我就信你啊?我还说我是玉皇大帝咯!鬼王?拿出证据来证明啊...”某男气急,手握破天剑怒指孟佳凝,“大胆!”“不,我胆儿不大,跟正常人是一样一样的!”说完,孟佳凝掏出鬼袋,一把将那被捆绑得像个粽子似得,自称鬼王的帅鬼,给踢进了鬼袋。小剧场三:“王,孟小姐把您的万鬼窟给捅了!”“没事儿,再抓几只回来还能继续用。”“王,孟小姐让您把医院里那几只恶鬼收回来...不然...”“不然什么?”躺在床榻上的某男抬了眸,看着下方的属下浅浅一笑,“回去告诉她,要谈条件,自个儿来!”“王,不好了!”“又怎么了?”“孟小姐被冥王拐跑了!”“噌”的一声,那柔软的躺椅上,哪里还有那俊逸优雅的身影。某男一边加大马力向着地府赶去,一点暗骂冥王那货。该死!趁机偷袭!小剧场四:倾盆大雨直落,瞬间带走了她眼角的泪珠,无人察觉。白了发红了眼,高高站在摩天大楼之上,她手握血色彼岸花,回眸对着男子浅浅一笑。“三生石前,奈何桥上,你有没有见过我?”———————————————————本文主要讲述孟婆这一世轮回现代的故事,集‘灵异、鬼怪、惊悚’为一体的现代小说(本文纯属YY,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请你牵紧我的手

    请你牵紧我的手

    简沐低头刷着手机等电梯。“我送你。”“谢谢,但不用麻烦秦总。”“我的人,不麻烦。”“哦,对不起,大家都叫我信威的简经理,并不是风杰的简经理。放心,自作多情的事情,我想,一辈子做一次就足够了。秦总认为呢?”电梯刚好来到,简沐轻盈的身姿一闪,还没等他进入便徐徐而下。程亮的电梯门映着这个高大清冷的男人,眉宇间是不容察觉的隐忍。
  • 家园之刃

    家园之刃

    他们来自遥远的世界,为了生存他们决定淘汰我们,他们自称“神”。我们不会就此屈服,那是我们的家园,而我们要化身为家园的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