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12

第12章 工人农民篇(4)

4.接受教育。受教育是每位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许多工人都明白,现代社会不缺普通T人,高级技工才是现代社会的紧俏人才。在自己平常喜欢看的书中,50.35%都是与职业有关的书。在被访者中懂电脑、会上网的人仅占35.92%,这部分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就子女的教育问题来说,工人们普遍都表现出非常重视。在问及“你对目前中小学教育条件和水平的认识”时,回答非常完善的占3.36%,比较完善的占49.66%,不够完善的占45.64%,其他的占1.34%。这表明目前的教育条件和水平不够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令人担忧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好坏。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创新进取才能与时俱进,被访工人中绝大多数人(95.10%)都有培养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在谈到如何实现这一愿望时,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应该是“家庭创造条件”,12.94%的人认为“政府提供鼓励政策”,选择“社会各界提供就学渠道和条件”的占了29.50%,1.44%的人选择了采取其他方式。这说明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尚未在人们心中得到普遍认可。在表示没有培养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的人当中,认为原因是就学条件太高的占25.30%,认为原因是费用太高的占61.45%。

5.人格尊严。社会上对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尚存一定的社会偏见和歧视。比如在对农民工的称谓方面,什么“三无人员”、“社会不安定因素”、“盲流”、“乡巴佬”、“流民”、“打工仔”、“打工妹”等等,这些称谓都带有明显的歧视,有辱人格尊严。有些城里人还往往把“脏乱差”、“穷弱散”与农民工画等号。在被访者中,认为得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尊重是自己心中感受到最满足最自豪的事情的占17.57%。

6.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公民希望国家在政治制度上能够民主;二是指公民在政治上享有民主权利。在我们的本次调查中,前一层含义主要通过“你平常接受党的教育的渠道是”这一间接指标来体现。选择接受宣传的占10.81%,看电视的占70.27%,读报纸的占10.14%,其他方式的占7.43%。这就表明现在社会,工人们普遍通过电视这一新闻媒体了解和关注党的政治民主程度。在民主权利的享有方面,拥有城市户籍的工人相对较好,但作为“新工人”的农民工在这方面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绝大多数人基本不能享受与城市原住居民同等的权利,许多农民工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形同虚设。

有些人还把信仰宗教也作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之一。关于宗教,认为它有告知做人的道理、与人为善作用的占41.55%,认为它有精神充实心境安宁作用的占14.79%,认为宗教文化有感化人作用的占2.11%,认为宗教有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如祛病消灾、保佑诸事顺利)作用的占3.52%。

(二)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来看,我省产业工人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

调查发现,51.66%的工人认为精神文化生活对个人很重要,41.06%的认为比较重要。但是有77.48%的人感觉大多数时间心情一般,甚至还有11.92%的人感觉大多数时间心情不太愉快。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工人精神生活质量平平。

1.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现代社会,天伦之乐是人人都非常希望得到却又往往是很难以得到满足的。从古至今,享受天伦之乐都被视作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基本的内容。这也是为何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中秋节和春节,因为人人都盼着阖家欢聚、团网,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子女外出求学、外出工作很难经常回家,农民工外出打工也很难经常与家人团聚。随着独生子女的比率升高,空巢老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2.在精神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领域的拓宽、方式的丰富上,工人还有很大需求。闲暇时间里,九成以上的工人每天保证的看书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下。工人多数人都比较劳累,有些工厂经常加班,很多人还不能按时下班,他们的业余时间有很大一部分用来休息。63.57%的人每年没有订阅报刊。就算订阅了,大多数人每年也至多订1份。娱乐方式单一,主要就是看电视。生活、工作地附近的文化体育场所或设施不足。即便生活、工作地附近有一些文化体育场所或设施,也仍然不能满足周围居民的需要。在有场所或设施的地方,46.34%是不经常使用的。41.88%的场所和设施的使用是有限制的。大部分社区还没有图书馆。虽然71.62%的人表示自己喜欢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但是所在社区很少组织文娱活动。就算组织,平均每年有1次的占32.26%,2~3次的占49.46%。61.54%的社区没有自己的业余文艺队。66.89%的人认为自己与同事、邻里和其他人相处关系一般。在被访者中懂电脑、会上网的人仅占35.92%。45.64%的被访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教育条件和水平不够完善。而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又在父母心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分量,这间接影响着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95.10%的人都表示有培养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但现在上学难又困扰着许多人。产业工人是直接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都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所以,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继续接受再教育的愿望,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技术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

3.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和政治民主权利尚未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每个人都有尊重他人的义务,也有受到他人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一旦受损,则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社会首先应以社会个体大多数人的心理达到和谐为前提。对当前政府提供的精神文化环境,感到满意的仅占7.95%,一般的占50.33%,不太满意的占33.77%,很不满意的占7.95%。这表明政府还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精神文化环境,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对工人精神文化需求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

1.尽快普及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安定感。加强收入保障。产业工人是典型的工薪阶层,收入虽然比较有保障,但工资水平不高,很难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较多投入。发展经济和政府加大对下岗失业人群的社会救助和关爱,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人精神文化需求问题的前提。

2.严格工作时间。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保证工人按时下班,保障他们的法定休假权利。对于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加班的,单位也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给予补贴并遵守政策规定的加班时限,从时间上确保工人的休息权、娱乐权和继续受教育权。

3.充分发挥各级工会作用。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多关心爱护自己的职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各级工会要成为工人名副其实的“娘家”,“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应在广大工人中叫响,通过工会为工人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工会组织为工人服务、为工人维权的作用。

4.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国家贴息助学贷款的发放范围和额度,确保够上学条件且想上学的人上得起学;二是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5.搞好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应当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增加一些娱乐方式,搞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和心理咨询,促进社区邻里关系和谐发展,丰富和满足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进行2006年舆情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甘肃工人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强烈,但这种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此,2007年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在甘肃省的永昌县、静宁县和兰州市对农民进行了专题访谈和座谈,并对160名农民进行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问卷调查。

(一)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1.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心理需求。

(1)农民个人精神心理需求。在158份有效问卷中,109人认为大多数时间自己的心情一般,占68.99%;21.52%的人认为心情愉快;9.49%的人认为自己大多数时间不愉快。如何排解不愉快?在159份有效问卷中,32.70%的人选择听音乐、看电视、电影;17.61%的人选择向朋友或家人诉说;其他依次为:睡觉、自己独处、喝酒。在考察农民的自我实现心理需求中,让被调查者感到最满足最自豪的事情,按照满足程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关系融洽92人,占58.23%;得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尊重31人,占19.62%;工作有成绩16人,占10.13%。与他人相处是否愉快是影响农民日常心理感受的重要方面,在这一问题上,56.87%的人感到和同事、邻居及他人的关系一般,40.63%的人认为和他人相处非常愉快,只有2.5%的人感到和他人相处不融洽。在可多选的答案中,和他人相处感到不愉快的原因依次是:和他人沟通不顺畅,占36.67%;得不到他人应有的尊重占27.50%;认为没有必要和他人融洽关系占6.67%;其他原因占20%。

(2)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接受访谈的农民中,绝大部分人认为精神文化生活对个人很重要,问卷分析也反映出这一心理。在160人中,有87人认为精神文化生活对个人很重要,占54.38%;有56人认为比较重要,占35%;有15人认为不太重要;只有2人认为不重要。认为精神文化生活对个人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占被调查者的89.38%,这说明农民非常认同精神文化生活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强烈的需求。

对于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因素,有95人选择个人自我努力,占59.38%;59人认为主要靠政府创造条件,占36.88%;24人认为应当由所在的社区提供条件。有88人认为丰富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法是读书看报多学习,占55.35%;占32.70%的农民选择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从问卷分析可以得知,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提高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外部环境和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可以看到,就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感受的方法而言,农民较为普遍地树立了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观念,并且也认为文化体育活动是丰富个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方法。

对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感受的关键因素,我们设计了延伸性问题,即:“你认为通过个人努力感到生活愉快、精神充实、生活丰富的关键因素是?”56.25%的人认为通过个人努力,提高了个人素质,所以感到精神生活充实愉快;18.75%认为通过个人努力,多参与了社会交往;14.38%的人认为通过个人努力使社会活动更加丰富,所以精神愉快充实。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农民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参与度。

在考察农民接受文化教育观念方面,154人对“你是否有培养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做出了有效回答,其中146人有愿望,占94.81%;只有5.19%的人没有这个愿望。在回答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实现愿望采取何种途径时,在可多选的备选答案中,58.97%的人认为应当首先由家庭创造条件;35.90%的人认为应当由社会各界提供就学渠道和条件;政府提供鼓励政策被排在第三位,占19.87%。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推进,农民已享受到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成果,对国家实施的农村教育政策持肯定和拥护的态度,另外也说明随着农民主体意识和自我实现价值的苏醒,农民的文化教育观念更加主动和积极,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争取转变。

2.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1)信仰状况:我们了解到,140人次选择看电视作为接受党的教育的重要渠道。有36人次接受党的教育是读报纸,19人次是听宣讲,15人次在组织生活中接受党的教育。接受调查的160人中,有效问卷153份。其中无宗教信仰116人,占75.81%;信仰佛教23人,占15.03%;信仰基督教的5人,占3.27%;伊斯兰教的1人;其他宗教的8人。在可多选的答案中145人对宗教的了解分别是:认为宗教可以告知做人的道理、与人为善的占51.03%;认为可以使人精神充实心境安宁的占11.04%;认为宗教能感化人的占9%;认为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的占22%;认为宗教神秘不可知的占9%;认为对人没什么好处的占29%。应当说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从积极的一面理解宗教的作用,反映出宗教在农村、在农民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

(2)学习领域: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131人次首要选择的是新闻节目,62人次选择的是观看影视剧。农民平常喜欢看的书根据选中率依次是:与农业有关的书,占53.02%;政治教育类书,占38.93%;娱乐休闲类,占24.83%;文学类,占13.42%;其他占6.04%。150人中,平均每天用于看书的时间,1小时以下的占56.25%;1~2小时的占32%1.2小时以上的占7.51%。个人所订报刊与喜欢读的书一致,订阅与职业有关报刊的占订报刊人数的47.44%;订阅文摘类报刊的占32.05%;订阅党报和综合类报刊的各占14.10%;订阅体育娱乐类报刊的共占17.95%。

(3)娱乐领域:农民除看电视外,主要的文娱活动就是参加村镇或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157人中,有65.61%的人表示喜欢参加文化娱乐活动,34.39%的人不喜欢参加。过去人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是打牌,现在这一情况有很大改变。在是否经常打牌(各种牌类)这个问题上,144人不经常打牌,只有16人经常打牌,并且绝大多数的人都回答不用金钱计算输赢。

3.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

(1)接受教育的条件。虽然绝大多数被访者都有让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愿望,但在104个被访者中,有75%的人认为不愿让自己或孩子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费用不好筹措,其次是就学门槛太高。

同类推荐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热门推荐
  • 王子不见了

    王子不见了

    [花雨授权]要成为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英俊潇洒不在话下,温柔多金更要满副身家——可偏偏她这位“公主”眼光“差”,王子没找着却找着一个痞痞的他!打情骂俏本是便饭家茶,哪知最后却成冤家!公主究竟花落谁家!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借尸还魂:夫人闹和离

    借尸还魂:夫人闹和离

    她一曲水袖舞名动天下,却换得皇姐的嫉妒与暗杀,抛尸枯井!借尸还魂后,她以另一名女子的肉身重生,势要报仇雪恨,将皇姐手刃于刀下。她乃当今丞相夫人,被小妾所害香消玉殒。再睁眼,她已非她,小妾心狠,她手辣,步步为营,屡战屡胜。她的锋芒毕露,引来了一群狼的偷窥……有一日,卫琉璃手拿一张纸,盯着苏如瑾,雄赳赳道,“姓苏的,老娘要和离!”他笑得张狂邪魅,将她禁锢在墙角,阴森森道,“带着我的种,准备和离去哪?”
  • 记魔

    记魔

    妖族入人间,如炼狱,是有仙剑南来,救万民水火间,终开的天门,人智开也,自后世间明得天则,理之地规。此后不知多少年数,少年道士下山寻亲。于莲生:“人妖不容,我便为魔!.”
  • TFboys之千,勿忘我

    TFboys之千,勿忘我

    当他问她这句话时,她沉默了。沉默不是逃避,而是选择……
  • 都市记梦手册

    都市记梦手册

    我所记述的都是不为人知的真相,只是真相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视而不见。当有一天我们睁开眼睛,忽然发现除了这颗心之外,其余的都改变了,我们该作何想法?
  • 猎个女鬼当老婆

    猎个女鬼当老婆

    王九木开启阴阳眼,本想斩妖猎鬼,无奈却被千年美艳女鬼赖上,死缠烂打,非他不嫁……人鬼殊途有木有?王九木虽是单身狗,却不得不慎重考虑。生个后代是人还是鬼?
  • 破界——人类创生计划

    破界——人类创生计划

    公元2444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一个充满灾难和毁灭的年代。天灾人祸,人们苦不堪言,和平与发展的种子愈来愈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但是,面对满目苍痍的现实,执政者们有心无力。这时,继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丰硕果实的科学家们的优秀代表,向执政者们提出了一个疯狂的人类基因计划——创生计划。创生,即创造生命。渺小的人类觊觎缓慢的生物进化的优秀成果,伸出了迷一样的造物之手——这是本能,还是欲望,还是希望?
  • 红杏艳艳几时休

    红杏艳艳几时休

    从农村来到小镇后,小学4年级的章云儿偶然发现母亲与小叔间不正当关系,不敢告诉身为警察的父亲,只能与同病相怜的小伙伴报团取暖,各种苦恼后又被父亲告知母亲与其他人的暧昧,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嗜赌,母亲离家出走,饭店面临倒闭,风雨飘摇中的章云儿学会了“人前笑,人后哭”,然而她并没有成为问题少女,在一群好友的陪伴中,拥抱自己,为能离开小镇而努力着。可是,伴随着巨大的心理阴影,离开小镇的章云儿迷了路、、、、、、
  • 七域将

    七域将

    我无七魄,却敢战天斗地。我被命运安排,却要打破重重天机。命运的角落里,总有人伺机而动。我身处大世界的局中,却要揭开世界的面纱,然而新的却世界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