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传说尧舜禹时期,首领继承人的选择采用举荐方式,让贤能之人来接班,史称“禅让”,所以有尧举舜、舜举禹的故事。禹继位后,先举荐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
禹死后,启继位成为夏后的说法不一。一说,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益,而拥戴启,益于是重演禅让故事,把权力让给禹之子启,自己隐退起来。于是启便继位而正式建立夏朝,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据《孟子·万章上》记载:“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启由此得天下。此与《史记·夏本纪》所载略同。
一说,禹死后,启攻益而取得天下,建立夏朝。由此开始确立了以父死子继的世袭制为核心的家天下王朝体制。据《竹书纪年》载:“益干启位,启杀之。”《战国策·燕策一》亦云:“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此与《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载略同,屈原《天问》中亦有所反映。两说之中,启以武力诛杀益而夺取天下的说法较为可信。
禅让制反映了氏族社会中采用举荐贤能之人作首领的传统。这一传统的破坏,代之以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因此,有些学者把夏代的建国算在启的头上,称为夏启建国。也有学者则因启是禹之子,认为传子世袭制的出现是从禹开始的,把夏王朝的建立和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都从禹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