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万历末年以来,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开始对百姓进行疯狂压榨下,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尤其陕西地区更成为农民运动的核心。八百里秦川人口密集,物产富庶,全国的社会矛盾在这里更加集中地体现出来,明朝藩王对这里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最为困苦。而且陕西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民族斗争复杂,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深刻。所以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争的地区。不久以陕西为先声,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士兵兵变,手工业者罢工不断发生,明朝统治风雨飘摇。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时逢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人民死活,催逼赋税,饥民们被逼上了绝路,白水饥民王二率领这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起义造反,他高声向大家问道:“谁敢杀死知县张斗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于是饥民们一鼓作气冲进县城,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一旦点燃,马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各地纷纷举兵响应,第二年起义爆发达到顶峰,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当时李自成就在高迎祥军中。这当时力量最强大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攻占了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政权。但农民起义军过于分散,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彼此之间的争权夺利也很严重,所以在崇祯即位之初并没有动摇明朝根基。
但陕北起义震惊了明朝上下,统治者打算采用恩威兼施的策略尽快平息农民起义,三边总督杨鹤奉命平息农民叛乱,在明军剿抚兼施进攻下,陕西战场义军或是壮烈牺牲,或是接受了朝廷招安,而且很多反复无常之人时降时叛,局面复杂。为避开明军锋芒,陕西起义军转移到了山西。起义军中最有影响的王嘉胤死后后,其部下王自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各股力量,号称36营,在山西继续战斗,农民起义军开始协同作战阶段,义军势力壮大,宣告了明朝招抚基本失败,而这时在袁崇焕出关抗御清兵,边防形势好转,崇祯任命洪承畴任三边总督,集中了更大的兵开始围剿起义军。王自用在崇祯六年(1633年)作战牺牲。
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损失惨重。起义军被迫由山西转入河南。明廷调集大军3万余人,在崇祯六年冬天将义军包围在豫北。为了摆脱困境,起义军诈降明廷,使明军停止了进攻。待十月底,黄河结冰,义军遂出其不意溃围而出,南渡黄河进入中原,分道直扑安徽、湖广、四川。农民起义从局部问题变成了明廷的心腹之患。
为了应对这种形势,朱由检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总办剿灭义军军事。崇祯七年(1634),陈奇瑜集中各路明军在湖北取得局部胜利,又将义军赶回陕西。但是在义军在向陕西退却的汉中栈道中,巧妙突破了明军在车厢峡的包围,置之死地而后生。崇祯帝羞恼成怒,一怒之下将陈奇瑜下狱治罪,又调回镇守辽东的洪承畴接任五省总督。义军再次返回中原,很快打下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掘了朱家的祖坟。
凤阳失陷的让皇家丢尽了脸面,崇祯帝在群臣面前痛哭流涕。感到自己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他亲赴太庙祭告祖宗,希望能得到祖先原谅,同时发布《罪已诏》向天下承认自己的罪责。同时他他严令吏兵二部追查凤阳失陷的原因,凤阳巡抚杨一鹏被逮捕处死,大批官员受到株连。随之,各地拼凑了7万官兵,筹集拨军费100多万两,限洪承畴6个月之内荡平义军。洪承畴再次大举进攻河南。义军主力避其锋芒又回到了陕西,消灭了明军的几支部队。尤其是李自成在真宁消灭了明军精锐曹文诏部,极大鼓舞了义军士气。高迎祥部队则继续在中原活动。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崇祯又任用卢象升总督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处军务,和洪承畴形成西北,东南两个方向的夹击之势。可惜六个月期限过后,东南、西北两路皆无捷报。崇祯一面给洪、卢二人施加压力,然后又继续下达大赦令,表示要赦免起义农民,希望能够分化瓦解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五月明军部队终于又占据了上风,卢象升联合洪承畴在周至地区击败高迎祥部队,生擒了高迎祥。李自成被迫离开陕西进入宁夏、甘肃。短时间内农民起义军的势头被补灭,出现了天下将平的征兆。几个月时间之后李自成又死灰复燃,领兵从甘肃反扑四川,烽烟再起,张献忠、罗汝才复又驰骋于中原,天下形势更加混乱。
崇祯十年(1637)三月,崇祯帝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内外军政。对于剿灭农民起义,杨嗣昌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十面张网的战略。让总督和总理分别统兵,各负其责。总督依旧是指挥平定叛乱多年的洪承畴,至于总理杨嗣昌推荐的两广总督熊文灿,杨嗣昌坐镇中央担任总调度。厉兵秣马,扬言三月内在全国范围消灭农民起义。杨嗣昌的策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消灭了很多小股义军力量,而起义军主力却越打越强,逐渐形成为两支劲旅,一支是张献忠,另一支是李自成,张献忠在湖北、安徽、河南一带活动;李自成则控制了甘肃、宁夏、陕西等地。
崇祯十一年(1638年),洪承畴集中了优势兵力,再次让起义军蒙受了很大损失。李自成兵败梓潼,退守岷州(今甘肃岷县)、临洮。张献忠败于南阳、麻城,投降了明军,李自成转进入河南。但是张献忠并不是真心接受明而暗中积蓄兵力,准备东山再起。朝廷也很快发现张献忠的意图,准备派兵镇压。张献忠先发制人,公元1639年五月,在谷城杀掉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号。和张献忠一起投降罗汝才也起兵响应。明朝总兵左良玉被张献忠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带着几百残兵败将逃回,崇祯帝一怒之下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职务,另命兵部尚书杨嗣昌亲自带兵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手拿崇祯帝的尚方宝剑,挥十万人马包围了了襄阳。张献忠转移到玛瑙山,但由于队伍里有奸细通风报信,起义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虽然最后突围成功,但是损失了大量金银、战马。张献忠的妻子和儿子也被俘虏。张献忠本人带领一千名骑兵,从湖北转移到四川。杨嗣昌在后紧追不舍,在重庆指挥作战,准备在四川一举消灭起义军。
杨嗣昌在四川到处张榜许诺谁能抓住张献忠,就赏金万两,加官进爵。但是四川其实还是起义军的势力范围,第二天在杨嗣昌的行辕里,就出现了许多标语,上面写着:“有能斩杨嗣昌头的,赏银三钱。”杨嗣昌大怒加派出大批官军四处追剿起义军,张献忠起义军却打起了游击战,让官军捉摸不定,第二年正月,官军才好不容易在开县追上起义军。但是明军长途追击疲劳不堪,张献忠率部从敌军背后发动攻击,很快就把官军打全部崩溃,将领刘士杰被杀,后来,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已经转移到到四川,而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追击明军的纠缠,突然带兵离开四川,一天一夜着行了几百里,调头进攻襄阳。
杨嗣昌在重庆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忙派使者连夜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半路上使者却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扮为杨嗣昌使者混进襄阳,有李定国作为内应。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四处放火,全城大乱。在混乱中,起义军大队人马赶到,活捉了襄王朱翊铭。张献忠下令把朱翊铭拉下堂去杀了。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百姓听说罪恶累累的襄王已死,人心大快,全力拥护起义军。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让把杨嗣昌目瞪口呆。他丧魂落魄地从四川来到湖北,刚到沙市,就听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离开商洛山区,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这一来,杨嗣昌看自己一败涂地,只好畏罪自杀。
此后张献忠、李自成两支大军相互应援,分别在川陕和河南战场与明军作战。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五月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张献忠在武昌自立为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第二年八月攻陷成都,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则从洛阳转入湖广一代作战,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攻下襄阳,称新顺王,也开始称王。此后他又接连打下了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县)、孝感、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等地,摧毁了明朝大部分主力,据河洛而欲取天下的李自成攻占襄阳后,在政治上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而军事也不再是流动作战的游击战术,派遣将领分守各个城邑,严密军事组织,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10万大军歼灭了明三边总督孙传庭,群龙无首的明军守将放弃了抵抗。十一月起义军不战而进入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开始准备攻打北京。同年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率渡黄河进入山西,攻克太原,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县),从北面包围了北京。另一路手下左营制将军刘芳亮率领,渡黄河攻克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分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保定,从南面包围北京。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破攻居庸关,三月十六日攻克昌平,当天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北京城下。此时的北京城上下乱成一片。城外的京军不断溃败,城上守城的有太监也有禁军,兵部、五军都督府,还有太监号令不一,各自为政,谁也管不了谁,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城上兵士们的补给也供应不上,全军士气低落。太监们回报崇祯,崇祯也没有办法。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投降的太监杜勋去传话给崇祯,愿意双方中分天下,只要崇祯再拿出800万两白银犒军,双方罢兵言和。守城太监曹化淳、王德化将杜勋把李自成的意图转达崇祯帝。当时崇祯帝未表示意见。其实他还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根本不想投降,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拖到各地勤王兵到来解围。就命令亲信们与杜勋谈判,但李自成很快又不想再等了。三月十八日晚上,大顺军大举攻城,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降,李自成占领了外城。
崇祯帝听到外城陷落的消息,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他长叹一声。潸然泪下。回到宫中处理后事。首先让人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当时太子只有16岁,永王11岁,定王9岁,亡国之痛,让崇祯帝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告诉儿子们,北京就要失陷,国破家亡。你们快逃走吧,将来有机会的话重振大明江山。
接着他让太监找来破旧的衣服给三个儿子换上,崇祯又嘱咐道:“现在你们还是太子和亲王,到明天你们成为普通百姓。你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各自快逃命吧。”由检说完,父子四人哭作一团。太监们分头将弟兄三个送到周、田二位皇亲家中。并随手写了一张诏谕,令百官都到东宫来面圣,派人送到内阁,但是内阁已经没有人了。大臣们早已四散。
送走了三个儿子,崇祯松了一口气,命太监王承恩他拿酒过来,他自斟自饮,喝着闷酒不多时就醉倒了,想不到自己一心励精图治,最后还是成了亡国之君。他走出宫门外看着黑压压的紫禁城,内心百感交集。17年虽然自己呕心沥血,但是惨淡经营的大明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即将毁于一旦,他不愿作为亡国之君苟活于世,决心以死向祖宗之灵赎罪,向万民赎罪了。要像英雄一样壮烈地死去,不能让自己及家庭不能受到任何侮辱。于是他命令身边的太监向各宫传旨,皇后嫔妃速速自裁。等他来坤宁宫时,周皇后哭得泪人一般,二人相望默默无语,崇祯眼睁睁地看着爱妻自缢身亡,之后他精神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提剑四处游荡。他挥动宝剑又连砍了几位嫔妃。然后直奔寿宁宫。寿宁宫是长平公主居住的地方,长平公主今年16岁,是大明的长公主,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最得崇祯喜爱。如今崇祯宁愿让她去死也不愿她落入贼手。当时寿宁官时,长平公主已准备自缢。看到父亲浑身血迹,像疯了一样手提宝剑,四处乱砍,长平公主大叫一声“父皇!”就扑过来。崇祯心如刀搅,怕爱女扑进怀中后他心软的举不起宝剑,便要牙大喊一声:“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一剑砍去,长平公主顿时倒在血泊中。杀了长平公主,崇祯又去昭仁殿杀了三女昭仁公主。
处理完后宫之事,他让太监王承恩架着出宫登上煤山。进了寿皇殿,他让王承恩在梁上搭上一根白绫,让王承恩自己逃命去。王承恩倒是忠心耿耿,涕泪交流,表示要随皇上相殉,崇祯心中稍觉宽慰。他最后望了一眼紫禁城,看到远处农民军点起的熊熊战火,心中一片平静,自己慢慢将白绫套上了脖子。王承恩眼看着君主死后,自己也随即吊死在他的对面。这时1644年四月25日的黎明悄然降临,历经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终于成为了历史。
点评:
崇祯自认为不是亡国之君,但最终还做了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的确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业业。他本身的才智在明代的帝王中也很突出,单枪匹马清除了魏忠贤这一毒瘤,实在让人钦佩。而这么一位希望能够中兴帝国,并且为之体力行的青年才俊。他的努力,他的勤勉,最后换来的却是帝国的覆亡。他本人也在一个寒冷的春夜里走投无路,只得杀妻杀子再自杀。他十七年里励精图治换回这样一个结果。让人不禁感到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他最终还是为万历和天启两代皇帝充当了替罪羊。
但庞大帝国不是仅仅依靠皇帝的勤勉就振兴。崇祯在用人方面过于猜嫉,在他在位的17年里,崇祯一共任用过50位内阁大学士,不论是在明代还是历朝历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记录。而且处死了抗清疆场上屡建奇功的一代名将袁崇焕犯下一生所中最大错误。知道百年之后的乾隆朝四十七年(1730),袁崇焕的冤案才得以昭雪。乾隆下诏:“谕军机大臣等:昨批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后来乾隆还启用了袁的后人以佐杂等官侯补。崇祯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相关链接:
南明小传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外的万岁山(今之景山)自缢而死。但是,崇祯皇帝之死并不代表朱明皇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就此彻底覆灭,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官员统治之下,他们继续奉明为正统。在北京陷落两个月以后。同年5月15日,崇祯皇帝的近支堂兄,福王朱由崧在留都南京即位称皇帝,年号弘光。史学家把弘光朝和以后几个继承明统的朝廷统称称为南明。
当时,南明所面对的形势颇为类似于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它们凭借长江天险抵占据着未经烽烟洗礼的江南,希望能纠集力量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当然南明局势更加糟糕还要面对农民起义军),他们养精蓄锐期待有朝一日能收复中原。而明末时期的江南,已经产生了资产阶级萌芽。是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江淮以南各镇的兵力也很充分足。只可惜清兵入关后对南明势力穷追猛打,使惊魂未定的南明弘光朝廷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而在南明内部东林党人担心朱由崧登极后对自己不利,因而极力反对拥立福王。由于当时地位举足轻重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正是东林党的代表人物,所以福王继位之事一度遭到搁浅。后来朱由崧暗中勾结手握兵权的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凤阳总督马士英发动政变,宣布使得福王登上皇帝宝座。东林党人只得违心同意迎立新君。但经此波折,折射出当时南明的政治混乱。此后东林党人和有“拥立之功”的武将们争权夺势,从而使弘光朝没能形成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局面,如何能够抵御清军,更不要说收复失地了。弘光朝短短一年的时间土崩瓦解了,而此后相继成立的隆武朝和永历朝更是只能在浙、闽、粤沿海一带和西南边陲,苟延残喘。至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4月25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朱姓皇朝的统彻底灭亡。南明总共短短的存在了十八年。
明代文学,各种文体具备并发展成熟。尤其是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复苏人性、张扬个性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这一思潮集中体现在《金瓶梅》、《牡丹亭》等文学作品中,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有三部都是在明朝时期完成的,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玫丽夺目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