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1900000005

第5章 忍的法则不可不察

人生路上风雨多,忍是必然的。忍让也要有一定的法则。有些事能忍,有些事不能忍。忍种高级的生存艺术,更是让人生走向成功的路径。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对待忍。

1,忍小谋大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谁不想在这世上千出一番事业,留下一世英名?可是这世界上的人能做事的不少,能成大业者却微乎其微。为何会如此,因为能成事者除了要有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外,还必须具有过人的心理素质,忍让便是其中之一。

孔子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忍受二时一事的干扰,不能忍住一星一点的小小的欲望需求,则会因此而影响全局,以至于扰乱即成的大事。

忍小谋大,就是要用远大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小是小非,不计一时一事的得失,排除各种干扰,忍住各种小功利的诱惑,为实现大目标,成就大事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忍小谋大,就是要“一忍制百勇,一静制百动”;不因小失大,也不因大而无谓丧失信心与勇气,由此便放弃努力,慑于市井之言,使自己的目标实现遥遥无期,终不可及。

刘邦何以能成大事,创大业呢?原因就在于他能忍,也懂得忍,忍得住个人的享乐,忍得了一时的失败,忍得下奴仆下属之言,也忍得个人意气与自己身体的伤痛。

刘邦举事之后,曾有一位长者——高阳人郦食其来为刘邦献计献策,可当他进来看见刘邦还在洗脚时便大声呵斥刘邦:“如果你真心想消灭无道暴君的话,是不应该坐着接见谋士的。”换了常人,听见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如此无礼的同自己讲话、训斥自己,一定会勃然大怒,轻者赶出府邸,重者或许就会拿下治罪了。可刘邦非常人可比,他白有其英雄的胸襟与气量,也有着成就大事者的良好心理素质,此时的他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立即起身整装,请郦食其上座并致歉,然后虚心向郦食其求教,同时也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出兵攻打陈留,将秦国屯集的粮草劫来扩充了自己的储备,为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军需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有赖于刘邦有忍耐的胸襟。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虽先于项羽人关,领10万兵马驻扎在坝上,但其实力远逊于项羽,而后赶来的项羽驻扎在鸿门,有40万兵马,两支兵马相距只有四十里地,不用说,兵力上的悬殊加上如此接近的距离使刘邦处于危在旦夕的境地,进退维谷的刘邦是战?是降?战不能胜,降不甘心。此时的刘邦再次展现出了一个成大事者的胆略气概能屈能伸的气节。做到了“得时则行,失时则蟠”。

忍,在这时又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刘邦与张良一同找到了项羽的叔叔项伯,不仅再三向他表白自己不曾有反对项羽之意,还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并请项伯为自己在项羽面前多说些好话。翌日清早,又与张良、樊哙一同带着百多名随从和许多精美的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使出“以柔克刚”之法,忍气吞声、低声下气地向项羽赔礼道歉,让酷爱面子的项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化解了项羽怒气的同时也缓和了与他的关系。

在这次交锋中,刘邦表面上是输了面子,送了钱财,可实际上正是由于这次的“软弱”,使他赢得了回旋余地与发展壮大的时间;也正是由于这次的忍让才换来了刘邦与手下10万军士的安全,有了重整旗鼓的本钱与机会。难道刘邦的这一忍不值得颂扬吗?还有可厚非之处吗?

刘邦能成大业,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位圣人,不食人间烟火,无贪恋之心,相反,据《史记》上记载,刘邦在沛县乡里做亭长时亦是好酒好色之人。当他带领兵马进入咸阳后,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将士们看见皇宫仓库中有许多金银珠宝,便忍不住贪婪之心,全都往自己的怀里猛揣,此时的刘邦亦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貌美如花的宫女们惊得目瞪口呆,挪不动步。正当他准备下令进驻阿房宫,享受琼浆玉液美女矫娃时,其部下樊哙一句“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以及张良的苦心劝谏使他悚然动容,幡然醒悟,马上收起了自己的贪欲,吩咐手下封存仓库和宫殿,并带着将士们回到了坝上的军营。同时还约法三章,不许将士们骚扰百姓,此举赢得民心,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为他日称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努力奋斗,奋发向上,为的就是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物质享受是任何人都需要的,但当你的大目标尚未实现,你正处于攀登阶段的时候,却一定要有能忍住一些小恩小惠以及物欲的诱惑和控制自己贪念的毅力,方有成功的可能。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有时事业的得失成败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当初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时,曾向韩信求救。苦苦等待的结果不是韩信发兵救援的消息,而是韩信乘机要挟要求封他为齐王的信件。气急败坏的刘邦正想破口大骂韩信时,却被站在旁边的张良、陈平阻止住了,并要他先顾全大局,解脱自身的困境后再图地位。刘邦虽怒气难耐,终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气,真的封韩信为齐王,并借韩信的兵力来攻打楚军,扭转了不利自己的形势,夺得天下。

虽说是张良、陈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他俩为刘邦出谋划策的,但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刘邦若没有容人之量,不能听人之劝,果断做出决定的话;历史或许就将改写。

“一忍得天下”虽是后人对刘邦的赞誉之辞,但在楚汉相争中,刘邦能以弱得天下,确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想成就大事者多矣,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一样,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则必须学会忍耐,忍耐寂寞,忍耐孤独,忍耐磨难,忍耐雪雨风霜,忍耐责难诽谤……

忍小才能谋大,忍小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小不忍则会乱大谋。

诸葛亮正是因为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方才有了七擒孟获的传奇。

公元255年的春天,刘备刚死不久,居于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便与朱褒等人发动了叛乱,诸葛亮便召集了50万大军,兵分三路挺进南方,平定叛乱。

行前诸葛亮与马谡达成了共识:对在南方地区各部族人中颇有声望的孟获只能将他争取过来,才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因此下令不准杀害孟获,只可活捉。

首次交锋,诸葛亮故意让部队显得军容不整,士气涣散来麻痹孟获,使之生出轻敌之心,轻松地就活捉了盂获。

可是这次没能让孟获心服口服,诸葛亮笑着放回了盂获。

第二次交锋时,盂获派出了上次被俘后放回来的两员战将,结果又大败而回。孟获疑心二将诈败欲杀之,可反被两员战将捉住送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这一次孟获仍不服输,认为是被自己手下人抓住的,要求放了他重新交战。诸葛亮不仅同意了,还盛宴款待了一番。

第三次盂获又以自己用人不当为由,拒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他回去了。

孟获又接连三次被蜀军活捉,都未心服,诸葛亮亦耐着性子一次又一次地放回。最后,当诸葛亮要第七次放盂获回去的时候,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拜倒在诸葛亮的脚下,表示永不反叛,誓死效忠蜀国了。

试想,若诸葛亮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远大的目标,怎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盂获的反复无常?

忍小,亦是要能忍住急躁之心;谋大,就是为了边寨安定,为了免除日后征战之忧,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曹魏。

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想“谋大”的现代人,能不学会“忍”小么?

2.守本克欲

做人,要能自我把持,严守己之本分,分清事有可为不可为,克制自己之私欲,方是智者之“礼”也。

《周书·苏绰传》中曾说:“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

“正人先正己”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脚。我们在想要求别人廉洁、公正、无贪欲、无恶行时,应该先自省、检视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达到了要求别人做到的标准,否则,“表”歪何以求“影”正?

孔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此言虽是古代做臣子的道理,而用之今日仍可为处世待人之法。

当我们一心一意执法,一心一意待人,一心一意为公,一心一意处事时,自然能做到“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以浩然之气常驻世间。出于师生之情,现在你这样做就是没有理解我的为人原劂。王密还以为是恩师为了面子,怕给人留下话柄才这样说的,于是就自作聪明地对杨震说道:“恩师,现在已是夜深人静,此处又无外人,没人会知道的,你还是收下这些礼物吧。”不料杨震却更加生气,立即正色地反驳道:此事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道?你赶快把这些东西拿走厂王密这才知道自己误解了思师,十分惭愧地低下了头,乖乖地收回了金子。

如果说我们不能克制自己的贪念,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德操,不能以公正廉洁之心对人对己,则终会被贪欲所腐蚀,人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一代名主唐太宗曾认为:“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家庭、一个人,只要能自我约束,以正理、正道行事做人。则可不惧外人之诋毁、恐吓,也能因自己的言行合乎道义而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效仿,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小及大地使整个家庭、国度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廉正无私的氛围,达“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之境界,待老之将至时,方不畏良心、道义之谴责,百年过后,方不被后世万代所指责、唾骂。

晏婴是齐国有名的丞相,历经三朝而未遭难,实乃不易。究其因,并不是因为他三心二意,善于阿谀奉承讨君王欢心,相反,正是因为他有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之心,只是善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此目的而已。如同“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样,目的相同,途径各异。

做人处事白应有其原则,不可为了利益就趋之若鹜,也不可因有了祸害而唯恐避之不及。

隋朝时的大理寺卿赵绰,就曾因隋文帝的命令不合法而拒不执行,虽险招杀身之祸,但仍因自己的一身正气护法而终得隋文帝谅解,同时也得到了他人的尊敬。

唐朝的魏徵以自己的刚正、忠直赢得了唐太宗的赞赏,不仅成为了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亦是后世万代人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赵普是宋朝幽州人,字则平,宋太祖时官任中书令。一次他举荐了一个人为官,可此人不合宋太祖之意,被驳了回来,没有录用。第二天,赵普又推荐此人,仍未录用,第三天,当赵普再次向宋太祖推荐此人时,引起了太祖的怒火,撕毁了赵普的奏折掷之于地。赵普拾起奏折回到家中修补好,第四次向宋太祖举荐终于成功。事后证明,赵普推荐之人到任后非常的称职。

赵绰、魏徵、赵普都不以冒犯“龙颜”为惧,不畏人言,不畏死,一心一意地以国家、社稷为重,坚持自己的原则,忍受失官之忧,丢命之虞,忍受误解、非难,守己做人处事之本,其心不惑,其行不偏,如皓月当空,气贯长虹,方能百世流芳。

守本克欲是为职之道,亦是做人之道。无论君臣、父子、夫妻、同事、朋友之间,若“做人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处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西汉末年,皇太后王政君揽权,给王氏子弟封侯许爵,汉朝的实权均落到了王家手中,王氏家族一时间权倾朝野,一个个穷奢极欲,骄横无比,唯有身为皇太后侄子的王莽与其他人背道而驰,没有同流合污。王莽的父亲死得早,没能封侯,故而王莽一直生活俭朴,刻苦勤奋地攻读诗书,平日里对那些纨绔子弟避让疏远,只与名士们交往,不仅待人谦和恭敬,行事更是小心谨慎,圆滑机巧,对待长辈们也是温驯孝敬。侍汤奉药、嘘寒问暖,全无怨恨之言、骄奢之气,遍获美誉的王莽,以致被世人奉为道德的典范。不久,封侯的王莽便成为了平辈的王家子弟中最显赫的一人。

仕途上一帆风顺的王莽越发的小心谨慎了,尽其所有的网罗天下名土,这些投奔他的宾客们又成了王莽的“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王莽的德望令万众仰慕,如日中天。

为了维护自己克己奉公的美名,王莽不惜以自己的一个儿子的性命为代价,换取了“安汉公”的封号。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王莽又在“大义灭亲”的幌子下,逼死自己的长子,网罗罪名害自己的叔父、室弟及有牵连人数百名,铲除异己的同时掩盖了自己的真面目。

渐渐地,王莽开始露出了狐狸尾巴,毒死汉平帝,自己做了“摄皇帝”又做“新皇帝”,将汉朝改为“新”朝,复古改制,倒行逆施,弄得人心惶惶,民怒人怨。此时,人们才明白王莽从前的一切作法,俭朴、忠孝、勤政等等只是为了要使自己称帝而使用的手段而已。

当民众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攻人长安时,贪念不绝的王莽竟还手执短刀守在60万斤黄金与无数的珍宝前不肯离去,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真心、诚心是做人的根本,忘其本,轻则招来口舌是非;失财毁名,重则有性命之忧,亡国之虞,到头来,自己念念不忘的荣华富贵亦只是过眼浮云,如镜中花、水中月般虚无缥缈,更留得一世骂名了。那是多么可悲呀。一个人内心刚直、讲究原则并不会影响其涉世时的灵活;机智、委婉、变通及情趣。纵观历代建功立业之人,均是善于灵活变通之人。

再以唐朝名臣魏徵为例,他虽以极言直谏,敢于触犯龙颜而流传千古,但实际上,魏徵除了得遇明君之外,主要还是因其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能委婉机智的处理事物,善用虚心圆转的方式来说服君王采纳自己的意见,达到自己直谏的目的。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人只要本本分分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真诚、仁厚之心待人,坚持原则中不失机趣,终能不惧小人、不畏权势、不屑声名、不耻寒贫,以安闲之心涉世,方能“笑天下可笑之人,容世间难容之事。”

3.流水不腐

人的一生不过数十年光阴,在这有限的短短数十年间,怎能放纵自己,贪图享乐而疏于奋斗?

时光如流水,一去永不返。如果不自警觉,一味纵情取乐、贪图安逸,就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会像秋天的落叶般凋零,复归尘土,枉来这世上一遭。

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唯有珍惜时光,积极进取,方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做更多的事情。

诚然,吃饱穿暖,养闲隐逸的生活令人惬意,让人向往,亦是无可厚非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极易消磨斗志,甚而可能蜕化为社会的蛀虫,为人们所厌恶、摒弃。

生命在于运动。

孙思邈在《养性启蒙》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运动的缘故。欲望不能放纵,放纵就要造成灾祸。”

流动着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着的门,其轴不会被虫蛀,人也一样,只有不断奋进,不断制定新的目标,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不会沉溺于安乐窝中,温柔乡里,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不会如秋风过后的草木般枯萎、凋落,空遗一世倜怅。

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后迁至庐江的浔阳。早年的陶侃孤寒贫困,因范达的推荐,方在庐江太守手下做了一名主簿。

陶侃因自己的才识与不断的奋进,终于做到了广州刺史。此时的他并未因自己光耀了门庭,有了荣华富贵而稍有懈怠,满足于已有的功名财富之中,养尊处优,相反还每天坚持着做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早晨起床后将100个坛子从屋里搬到屋外,日暮时分再搬回屋内。不解其意的人问其故,他答曰:“我正准备为收复中原失地出力,怎能让闲适优越的生活磨掉我的志气,消耗我的体力呢?为了能很好的担当此任,因而必须要经常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和高昂的斗志。”

在以后的仕途生涯中,善于忍受舒适安逸生活的陶侃方能统领八个州,显身扬名:成为一时之俊杰。

水,只有日夜不息的向前流动;奔腾,才有活力,才不至于成为蚊蚋的孳生地,成为腐物的产床,在炽热的阳光下变得恶臭腐败,直至干涸,消失殆尽,失却往昔的清澈与亮丽。

人,伺样只有不断地进取,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为之拼搏,其生命才有价值,才有力量,才不至于被生活的锦衣玉食所腐蚀,变得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甚而“乐不思蜀”,惧怕磨难,湮没雄心,待老之将至时徒叹光阴的流逝。若此,与走肉行尸何异?

春秋时候,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后娘骊姬赶出了晋国,不得不流亡他国。追随公于重耳左右的还有晋国的九位忠臣,身怀安邦定团之才的他们为了国家的复兴,忍受抛妻别子之苦,与公子一同出亡在外,盼望着公子重耳回去兴邦立国的那一天。

他们一行人到了齐国,公子重耳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姜,日子安定了下来并且生活得很好。

一晃七年过去了,习惯了安稳生活的公子重耳日夜沉溺于儿女情长的温柔乡中,复国兴邦的志气早巳在岁月的流逝中消磨得元影无踪。

跟随公子一同出逃的大臣们原指望重耳能依靠齐国的力量达到复国的目的,可眼下齐国的情况也很混乱,自顾已是不暇,翊6有能力和精力帮助他们?眼看着公子重耳沉迷、陶醉在目前平静、安定的生活之中不能醒悟,终于忍不住纷纷劝说起公子重耳别忘了兴邦复国的大任。可惜此时的重耳却置若罔闻,难以自拔。

几位大臣为此忧虑不堪,聚集在一处僻静之地开始商讨对策。

终于,他们有了一个计划。一位叫狐偃的大臣说:“我们大家回去准备好各自的行装,相机邀公子出城狩猎,待出得城门便劫他上路离开齐国,让他想不走也不行了;”大家同意了这计划,相约严守秘密,不得走漏风声,暗自行动。

谁知这天大的秘密却被当时正在树上釆桑的重耳夫人齐姜的侍婢听了去,待几位大臣离开后,她也赶紧去向主人齐姜禀报。

齐姜听完禀告吓了一跳,侍婢口疏便在训斥一顿之后将她关进了密室,半夜又找人悄悄地去灭了口。

但深明大义的齐姜思考再三,终于还是亲自劝说丈夫要以国家为重,应该振作精神励精图治,也不要辜负了大臣们的一片忠心。可此时的重耳哪里听得进去,不愿再过颠沛流离东奔西走的流亡生活的他没有听从夫人的动告。次日又拒绝了大臣们的邀请。

众大臣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齐姜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后,毅然与大臣狐偃议定:由自己借机会将重耳灌醉,再让大臣们连夜运载出城去。

当夜,在齐姜的帮助下,狐偃一行人带着喝得酩酊大醉的重耳踏上了复国之路,几经风雨磨难,完成了兴邦复国的大业,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有了齐姜的晓大义,明事理,牺牲小我和夫妻恩爱、家庭美满的安乐生活,以及和几位大臣们一样克制贪图享受、安于平淡快乐生活的心理,方才铸就了公子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否则,历史只得改写。

流水,为了“不”腐,为了奔向大海,或者只是为了“流”这一信念,就能忍受高山的阻挡,深涧的恐吓,忍受万里险途的劳苦、寂寞,忍受浊沙的污染,忍受烈日的烘烤,忍受人畜的啜饮,随着地势的起伏时急时缓,时分时合,可它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哪怕是九转十八弯,也不放弃信念,一路高歌着向东流去,直至大海。

作为主宰着万物的人,更应该在不息的信念中学会忍耐忍让、忍受别人的诽谤,忍受命运的不公,忍受挫折的打击,忍受富贵权势的诱惑,忍受生与死的考验,方能铸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忍,说时容易做时难。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适应着这个世界,可圆可方,能强能弱。它是柔韧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它是弱小的,任由别人取之;它是坚强的,“水滴石可穿”。

人要做到忍让,则需要有比别人高一步的追求,高一步的立身,才可以超越眼前一切事物的局限、束缚,不为一时一事之小利小害所迷惑,为之苦恼,争执不休,无法容忍。水,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其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忍让,可以使一个人成就事业、施展抱负、陶冶德性,亦能使一个人碌碌无为、安于现状、无主见、无胆气豪情、猥猥琐琐,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如何认识。

4.急流勇退

一个人在获取成功时,鼓舞斗志,激励勇气并不困难,难的是当他功成名就,显赫一时之时,从意气风发中清醒、自愿地隐退下来,从辉煌趋于平淡的那股勇气。

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不仅是指忍受磨难,忍受诽谤,忍受疲乏,更是指需能忍奢侈,能忍功名、权势的诱惑。

能功成名就者肯定都是聪明人,但能急流勇退者却不仅仅是人聪明就能做到的,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急流勇退,放弃的只是一些名利等身外之物,于人于己皆无损,而得到的却是超然人品,自然之心,于人于己皆有益,何乐而不力。

追求功名也好,功成身退也罢,在别人眼中无非只是一种形式,对自己而言,一切外在的形式皆由心生,正如一个人有了肚饿的念头,才会去吃饭充饥,有了身冷的念头,才会去添衣御寒一样。急流勇退不是一时之冲动,更非沽名钓誉之举,它所依赖的是轻权势之念,淡利欲之。须知:一时一事易,时时事事难。更何况需在功成行满之时,得意正盛之机超然物外?

“鸿未至先援弓,免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用;风息起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高手工夫。”古人早巳将把握时机、当机立断之举讲得明明自白,聪明人何须重锤?

急流勇退不是要求你在人生的顺境,事业的巅峰之时抛弃一切,退隐山林,它所看重的只是一种心境,一种不为物欲蒙蔽,不为名利诱惑的淡泊境,它所震要的只是时时警惕,时时自省的清醒头脑而已。

急流勇退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此语出自《周易·大壮》,讲的是一只公羊因看见一道竹篱笆,就自恃自己有坚硬的椅角,便以角撞篱笆,想显示一番,可惜竹篱完好无损,公羊的椅角却被撞伤了,不服气的公羊仍不死心,又向篱笆撞去,这次的结果是被篱笆夹住了椅角,进退不得,只好无可奈何地在那里叫唤。

这虽是一则寓言,可现实之中的人的行为与其何等相似!

我们在笑那只羊愚蠢的伺时是否也应该回头想想自己,检视一下自己?

能做到急流勇退者确也不少,如范蠡(即后来有名的陶朱公、陶渊明、李费等并未因功成身退而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凭着那一股野鹤轻风般的超然之气成为世代流传的美谈。

张良原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大臣,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熟悉兵法,一生以谋略见长,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若没有他,刘邦能否建立汉朝也得打上问号。是他设计攻占秦国首都咸阳;是他设计帮助刘邦逃脱鸿门宴上的杀身之祸;是他英明决断火烧栈道。及时阻止了刘邦准备封赏六国后代的计划;也是他力排众议,在楚汉议和后彻底清灭了项羽;还是他帮助刘邦在得天下后镇抚各将士,建都长安,稳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可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却没有居功自傲,不仅拒绝了封赏给他的三万户领地,还身体力行了老子所讲的“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不倚仗功劳让自己成为显赫家族,而是闭门不出,潜心学道,以引退的方式来表明了他的人生哲学。那么,张良此举是否就是在逃避人生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他晚年为使汉朝免于宫廷内战,为保持社会稳定而帮助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皓”的事例中即可见其是以一种更超然的方式来参与朝中大事的。这位早年在下邳向黄石老人学习《太公兵法》的隐者,深深明了“达士知处阴叙翼,而巉岩亦是坦途”的道理,也懂得“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才是”天之道。

急流勇退不是离群索居,更不是逃避人生,逃避责任。在那个年代的官场中,如果不愿为五斗米向权势折腰,不愿屈身于“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的无聊应酬中,更不愿染上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恶习时,出路似乎就只有辞官隐逸一条。然而,千百年来,辞官隐逸总被视为人生的消极之举,为许多谋求功名者所不齿。然事实究竟如何?在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发觉未必尽是如此。

像前面所说的张良,若与韩信一样贪恋权势,则很可能与之落得同样的下场。如果陶渊明舍不得荣华富贵,亦可能会在官场中消耗掉精力,滑磨掉志气与才情,无法为我们后人留下那一篇篇文风清新、意境悠远而又具有丰富哲理的诗文,无法成为后世的“隐逸诗人之宗”。

明代李贽曾官至知府,对于一位年已53岁的人来说,舍却荣华归于平淡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他若不能从官场中脱身出来,辞官归隐。还自己一个自由身,那他也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寻求知己,著书立说,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可能成为一代进步思想家为后世传颂。

作为现代人积极进取,完善人生无可厚非,但真正能在某一领域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者,则总会失去很多方可有成。如果多了一分应酬的时间,则少了一分潜心向学的时间;如果少了一分阿谀,则多了一分正直。

现代社会已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宽松的涉世环境,引退隐逸均不必效法古人拘泥其形迹,而应重在取其意。只要葬们明白:引退隐逸并不是让当事人遁入不食人间烟火的寂寞孤独中去,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说“袈裟未着言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一样,逃避现实并非明智之举。而只是要当事人以一种适合自己的处世方式,用宁静的心境去待人处世,看世间万物。

急流勇退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能做到者才是智者。

在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里,不能从历史的积淀中吸取精髓实在是现代人的悲哀。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我们被物欲蒙蔽了心智的时候,回头读读古人的明训,终是好的。

5.忍让之度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忍让也同样如此,若是没有了一定的度,则只是怯懦、软弱的表现,只会使骄傲的人更骄傲,嚣张的人更嚣张。

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人在一生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发生,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时,应该有忍的精神,即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需要我们忍的时候很多很多,如困难、贫苦、误解、诘责、嫉妒、打击、挫折、荣耀、富贵、欲望、诱惑、金钱、名誉、权势、诽谤浮躁、美色等等。

《孟子·告子下》中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几千年前即有贤圣如是告白于天下众生,现代社会虽在调整发展,伹作为一名现代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立于天地之间,是否更需要忍常人所无法忍受的一些艰辛与磨难?人立身处世的优秀品质并非天生而成,这些品质只有靠后天不断地培养与修炼方能拥有。

学会忍耐、忍让固然重要,伹更要分靖可忍与不可忍之事。不问缘由的一忍了之,无原则的一忍再忍,不是智者之举,只能表现出你的懦弱与愚蠢,有时更会害人害己。

忍,有一定的限度。当生存受到威胁时,势必不能坐以待毙;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亦不能让自己也让别人一味地忍,不然不仅是让敌人的气焰更嚣张,更是一种助纣为虐的行为和思想。

忍让有度。

忍有大小之分。一己之私利与尸国之存亡,孰大孰小应分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十年寒窗之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扬名天下,是为小忍。

勾践三年卧薪尝胆,像奴隶一样打柴、养猪为的是有朝一日复兴吴国,重振国威,当为大忍。

忍有轻重之分。声名与气节,其别形同泾渭分明。

昔日韩信蒙受胯下之辱,忍受别人的讥笑与侮辱,只为了他日得一功名,拜将封侯,就是忍的真谛。

西汉苏武忠贞不屈,忍受十数年的塞外流放,不为荣华富贵、威胁利诱所动,只为了不辱使命,不失气节,方能名传千古,这是忍的境界。

忍亦有可忍与不可忍之分。权势之争者可忍,祸国殃民者不可忍。

战国时,陈轸与张仪同时效力于秦国,张仪嫉妒陈轸被秦王重用,便编造谗言毁坏陈轸的声誉,为的是排挤陈轸,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而陈轸却能机智巧妙地击破谗言,保全性命,同时亦未以牙还牙的对付张仪,稳定了秦国社会的安定祥和,这是因为陈轸深明权势之争难免,是可忍之事,故能忍。

东周末年,卫庄公对其小儿子州吁喜爱有加,以至溺爱得任其胡作非为,无法五天。大夫石历亦有一子石厚,其性情酷似州吁,两人图谋弑了卫桓公。石厚虽为己之子,州吁虽贵为皇子,但深晓大义的石厝不能忍受此等祸国殃民之辈横行一世,遂设计诛杀了两人。石厝能大义灭亲,果断做出处置忤臣逆子的决定,即因此事乃不可忍之事,故行之。

忍让之度,即在于道义、伦理、法律之规是否能容。

有度之忍,是因其心无私无畏,其忍方可强而有力。用忍让的精神去面对世界,自然能心胸开阔,豁达开朗;忍让有度,方为智者本色。

同类推荐
  •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外国名言说:“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生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不忍掩卷的智慧故事,以智慧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用机智聪明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汲取国学为人处事智慧,成就员工职场常青之道。国学经典中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对于大家处理职场上的事务亦具有指导意义。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悟道明理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悟道明理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快乐就像眨眼睛

    快乐就像眨眼睛

    本书详尽论述了一系列调整思想、改变行为、获得持久快乐的技巧,帮助读者找到获得持久快乐的基本方法。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热门推荐
  • 航母:十万火急!

    航母:十万火急!

    航母专家瓦西里神秘死亡 ,他的研究成果不知何去。各方谍报机构特工高手云集而来;危言听的梅花党梅花纷沓。北京东城的一座诡异小院,杀机四伏,险象环生,弥漫着阴谋与爱情。
  • 大千世界之无限穿越

    大千世界之无限穿越

    天神飞仙?我一剑斩;鬼差阎王?我一言亡;修仙之王?我一指灭。当年的“死”,今生我定加倍奉还!
  • 圣武仙皇

    圣武仙皇

    神魔大战崩坏天地,致乾坤倒转时光逆流,本应神魂俱灭的主角残留的一缕幽魂来到亿万年后的人间。炼惊世法器,修盖代秘技,唤上古战魂,收仙阶元灵。入京寻母,揭神秘身世;上殿面君,揍嚣张太子。帝王一怒,赤地千里。某人一嘘:惹了我,叫你血飙九霄!圣武宗城,繁衍出人族最精粹修行文明的耀眼城堡。八宗会弑,云集人族各宗派的强者大牛,谁能在会弑中勇折桂冠?是谁要重临颠峰?是谁要傲啸苍宇?我,罗邪!
  • 绝色公主的复仇记

    绝色公主的复仇记

    一位性格冷漠,一位活泼可爱,一位调皮活跃的三位公主。因曾经的过去,使三位公主的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在这条路中遇上了她们的真命天子。她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她们的复仇又会如何进行呢?一个关于爱与复仇的故事,一段唯美纯真的感情,感谢记忆中每一次微笑和泪水,有爱的日子,可以纵容。
  • 穿越之通天九小姐

    穿越之通天九小姐

    彼岸花你拥有绝世的容颜,冰冷的外表。—死神每两天一更,不定时大爆发。更不了我会请假。新人写书,请多多支持。
  • 倾国王妃没有宠

    倾国王妃没有宠

    新婚当晚,她不在房内,王爷微怒,将她禁足,一禁便是半年。半年之后,皇上召见彻底打破她的安逸,他孤傲,绝情,亦有情。她无畏,无情,却冰冷。(大家有什么不懂可以去看作品相关里的前世今生篇,疑问要留言,呼哈。)他看她眼神越来越强烈。她看他,冰冷悄然散去。阴谋降临,一次报复与权利的争夺,渐渐绽放,成熟,国将易主。他绝望心死,蓦然入狱,留给她一纸休书,她蹙眉不理,“我是你的妃,等我救你。”她看着他,勾起了唇,一脸的笑意。
  • 天上没有多余的星星

    天上没有多余的星星

    她闭上眼睛嘴里喃喃道,缓缓走向大海深处,迎面而来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打在她的身上,直到脚尖再也触碰不到地面,“你这辈子都过不好了,谁给你来世”一个深沉的男声传来,她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没有理会,突然身体被揽进了一个坚实的怀抱
  • 末世之明哲保身

    末世之明哲保身

    末日重生了,只想着怎么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的活下去。这是重生后的林芝所在意的事情,但是她拥有了空间,拥有了特别的雷电异能,还能像她想的那样好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么?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都市彪悍大龄剩女一心只想找个英俊多金还宠妻如命的好老公,无奈二十九岁过去了,依旧孑然一身。一朝穿成古代神力小萝利,没有相公不要紧,满地都是无人要的小萝卜头,捡几个回来养。某人过着种田养家奔小康的美梦,却实际上是带着一群孩子,艰难度日。数着身后的一二三四五个小萝卜头某人头疼的想,什么时候相公才长大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