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2700000019

第19章 宣宗至懿宗时期

一、宣宗其人其事

(一)宣宗曲折的经历

唐宣宗是宪宗的第十三子,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唐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封光王。其母郑氏,润州人,本姓朱氏。李锜任浙西观察使时,有相面者告诉李锜说:“此女有奇相,当生天子。”李锜遂娶回家中作妾。李锜反叛被处死后,家产被籍没,家属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入掖庭后,被贵妃郭氏选为侍女,“宪宗皇帝爱而幸之,生宣宗皇帝,为母天下十四年”(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宣宗即位后,遂尊其母为皇太后,安置在大明宫,以便朝夕侍奉。

据载,宣宗幼年不慧,就是有些傻头傻脑,在宫中常为人所戏弄。

唐宣宗像成年后,更加少言寡语,宫中聚会时从未见其说过话。文宗在位时,曾驾临十六宅与诸王饮宴,“好诱其言以为戏笑”。武宗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对这位叔父尤其无礼。从现存的各种记载看,宣宗在即位前经历确实比较曲折,尤其是武宗统治时期更是如此。据尉迟偓《中朝故事》载:敬宗、文宗、武宗相继即位,他们虽然都是宣宗的侄子,但却对他不甚尊重,尤其是武宗对宣宗非常忌惮。武宗即位初期,有一次在禁苑中打马球,武宗命宣宗参加,然后示意宦官仇士良借机除去宣宗。仇士良不愿伤害他,遂跃马上前,告诉他皇帝有旨,要他下马。然后命其他宦官将其抬出,并奏报武宗说:“光王落马,已不可救!”宣宗得以侥幸活命,遂出家当了僧人,游于江表之间。会昌末年,武宗病重,宦官便把他召回京师,并立为皇帝。

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载:文宗崩,武宗担心宣宗另有他谋,遂密令四个宦官将宣宗擒下,幽禁数日,沉于宫厕。宦官仇公武怜悯之,向武宗奏曰:“亲王不应久沉厕中,不如诛杀为好。”在征得武宗同意后,仇公武取出了宣宗,载于车中,上覆粪土杂物,送回其家密养起来,然后报告已经处死了。武宗死后,才与百官奉迎于宫中,立为皇帝,仇公武也得以升任观军容使。

令狐澄《贞陵遗事》载:宣宗在藩时,曾跟从武宗外出,返回误坠马,而众人没有觉察。夜里二更时,宣宗苏醒过来。当时天降大雪,四周无人声。宣宗感到非常寒冷,正好有巡警者过来,宣宗说:“我乃光王,不幸落在此处,又冷又渴。”巡警者取水以进,宣宗一饮而尽,身体微暖有力,便步行回到了十六宅。

以上这些记载司马光认为皆“鄙妄无稽”,在撰写《资治通鉴》时不予采纳。其实有关宣宗曲折生活经历的记载并不仅限于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史料也有种种不同的记载,现一一叙述如下:

《宋高僧传》卷11《唐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传》载:释齐安,俗姓李氏,乃李唐皇室之后。宣宗当僧人时,齐安识得其真实身份,在举行法会之时,齐安预先告知知事僧曰:“明日有异人到此,望你禁杂言,制止不当行为,不要带累了佛法。”次日果有数位行脚僧前来参礼,齐安一眼就认出了宣宗,遂令其高坐,颇为礼遇。齐安与他交谈后,见其言谈不凡,更加礼敬。请其撰写一份供疏,宣宗操笔一挥而就,齐安览后非常惊异。“知供养僧赍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齐安还对宣宗说:“时至矣,无滞泥蟠。”言下之意是,您的时运已来,不要再在社会下层混迹了。齐安还希望宣宗一定要振兴佛法。与《续皇王宝运录》记载不同的是,此书说宣宗被宦官仇公武救出后,不是密养于家中,而是纵其周游天下,备尝艰险。后来还担任过江陵少尹。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而立之”。引文中所提到的这位杨公,即宦官杨钦义,其于会昌三年(843)六月接替仇士良任左神策军中尉。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载:“武宗嗣位,宣宗居皇叔之行,密游外方,或止江南名山,多识高道僧人。”该书卷6又载:“吴湘为江都尉……宣宗初在民间,备知其屈。”

《祖堂集》卷15盐官和尚条载:“师讳齐安……大中皇帝潜龙之日,曾礼为师。甚有对答言论,具彰别录。”此条资料提到宣宗曾拜齐安为师,与《宋高僧传》所载不同,显然不是抄于此书。

《古尊宿语录》卷3《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载:“师在盐官会里,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常礼如是事。’”大中,乃宣宗年号,故引文所谓“大中帝”,则指唐宣宗。

以上这些记载,如果以历史资料细细考校,则会发现有不少不实之处,并为一些学者所指出;但是也有不少方面的内容与史实相合,尤其反映了宣宗与文宗、武宗等人的关系非常紧张,曾一度被迫流落民间,备尝艰辛,这一点已为古今许多学者所赞同。至于他是否真的出家为僧,虽不好论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他在民间时曾多与僧人往来,因而对佛教有着不同于其他唐代皇帝的密切关系,故其即位之始,马上着手恢复佛教,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复兴佛教

唐宣宗即位之初,马上下令杖杀赵归真等道士数人,又将一些术士流放岭南。与此同时,允许长安在两街各留两寺的基础上各增加八寺,从而使长安的佛寺达到了二十寺。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曾规定僧尼归主客司掌管,至此仍归两街功德使管理,所度僧尼由祠部发给度牒。这一切仅仅是宣宗复兴佛教的开始,大规模的行动还在后面。

宣宗曾对宰相说:“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可见宣宗认为佛教在政治教化方面还是具有较大作用的。正是出于这种看法,于是在大中元年(847)闰三月全面开始恢复佛教的行动,他颁敕说:“会昌季年,并省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无损致理之源。中国之人,久行其道,厘革过当,事体未弘。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旧唐书·宣宗本纪》)在皇帝的鼓励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佛寺的热潮,所到之处斤斧之声不绝,不仅使武宗限制佛教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而且使全国的佛教寺院数量有了进一步的增长。

为了复兴佛教,宣宗还为已经去世的高僧宗密等人恢复法号,邀请大德高僧到京师设法坛,宣讲佛法。他还把僧人从晦数次请入宫中,与其高谈阔论。从晦不但精通佛法,而且善于写诗,其所写应制诗多次得到宣宗的称赞。据说佛教禅宗的发展就与宣宗大有关系。从玄宗、肃宗朝起,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从南禅中发展出来的五家七宗,其主要派别沩仰宗、临济宗以及曹洞宗大体上都是在大中后形成的。据《传灯录》记载,南宗沩仰宗是由百丈怀海弟子灵祐以潭州沩山为据点开始创立的,遭会昌灭佛的澄汰,于大中初得以复兴。灵祐的弟子慧寂在袁州大仰山开拓,遂成此一家。怀海的另一位弟子黄檗希运,居洪州高安黄檗山,门下聚徒常千余人,会昌灭佛时得裴休保护,于大中二年(848)重新聚徒,由他的弟子义玄于大中八年(854)在镇州建临济禅院,形成势力很大的临济宗。此外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开派的一些主要人物的成长,大都活动在大中年代,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禅宗的鼎盛期。与唐宣宗有直接关系的禅宗人物主要有黄檗希运、齐安等人,已见前述。齐安与怀海是同门师兄弟,死后宣宗追谥其为悟空禅师。

宣宗复兴佛教的行为也招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大中五年(851)六月,进士孙樵上言:

百姓男耕女织,不自温饱,而群僧安坐华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户不能养一僧。武宗愤其然,发十七万僧,是天下一百七十万户始得苏息也。陛下即位以来,修复废寺,天下斧斤之声至今不绝,度僧几复其旧矣。陛下纵不能如武宗除积弊,奈何兴之于已废乎!日者陛下欲修国东门,谏官上言,遽为罢役。今所复之寺,岂若东门之急乎?所役之功,岂若东门之劳乎?愿早降明诏,僧未复者勿复,寺未修者勿修,庶几百姓犹得以息肩也。(《资治通鉴》卷249)

宰相们对大兴佛寺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大规模地兴修佛寺,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为了筹措修寺经费,不免有滋事扰民的情况发生。度僧不精,应该加以选择。至于乡村佛舍,希望能在战争结束后(当时唐与吐蕃之间有战事)再兴修不迟。后来因为财力实在难以承受,改为大县距州城远者可以兴建一座寺院,乡村不再建寺。在这些压力下,宣宗也只好采取妥协态度,同意了宰相们的主张。

(三)起用旧人

唐宣宗的用人一反武宗时的政策,大凡武宗重用的人物他都弃而不用,首先遭到抛弃的便是武宗时的名臣宰相李德裕。宣宗即位之日,李德裕奉册,站在其身边。隆重的仪式结束后,宣宗对左右说:“刚才站在旁边的是李太尉吗?他看我一次,都使我毛骨悚然。”可见宣宗对李德裕厌恶之深。会昌六年(846)四月二日,即宣宗即位后的第六天,就将李德裕贬为荆南节度使,不久又改任东都留守,此后一路走低,先后贬为太子少保分司、潮州司马、崖州司户,后死在了崖州贬所。与此同时,又把武宗时得到重用的与李德裕关系密切的官员,不问贤愚,大都予以贬黜,如工部尚书、判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京兆少尹、权知府事薛元龟等。

几乎与此同时,宣宗又拜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为宰相。白敏中进士出身,先在藩镇幕府任职,后又在洛阳任职,经李德裕的推荐被召入朝中任翰林学士。李德裕失势后,白敏中落井下石,史载:“德裕失势,敏中乘上下之怒,竭力排之,使其党李咸讼德裕罪。”致使李德裕一贬再贬。不仅如此,“凡德裕所薄者”,白敏中“皆不次用之,以卢商为武昌节度使。以刑部尚书、判度支崔元式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韦琮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资治通鉴》卷248)。武宗时贬黜的五位宰相也开始起用,以循州司马牛僧孺为衡州长史,封州流人李宗闵为郴州司马,恩州司马崔珙为安州长史,潮州刺史杨嗣复为江州刺史,昭州刺史李珏为郴州刺史,然后再逐步提升重用。

唐代自宪宗以来,在朝廷中有所谓“牛李党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李党以李德裕为首。通常认为唐宣宗支持重用牛党,打击排斥李党,其实并非如此,宣宗并非刻意支持牛党,他打击排斥的只是武宗所重用的人物,对武宗所排斥的人物由于逆反心理作怪,往往也能得到他的重用。

宣宗在用人方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重用宪宗时的旧臣或者旧臣子弟。如他用令狐绹为宰相,就是出于这种心理。据载,有一次宣宗对白敏中说:“当年朕参加宪宗丧礼,途中遇到风雨,百官及宫人四散避雨,唯有长着长胡须的山陵使攀住灵驾不去,那人是谁?”白敏中告诉他是令狐楚。宣宗问道:“有子乎?”回答说:“长子令狐绪今任随州刺史。”宣宗又问:“堪为相乎?”白敏中说:“此人患风痹病,不如次子令狐绹有才器。”宣宗遂提升令狐绹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后来竟拜为宰相。可见令狐绹的拜相并非因他是牛党中人,而是因其父是宪宗的宰相。

再如刑部员外郎杜胜面见宣宗时,宣宗问其家世,回答说:“臣父杜黄裳,当年首请宪宗监国。”于是马上提拔为给事中。翰林学士裴谂,乃宪宗时宰相裴度之子。宣宗到翰林院,见到裴谂后,遂提拔他为翰林承旨学士。故史书记载说:“上见宪宗朝公卿子孙,多擢用之。”(《资治通鉴》卷248)宣宗读《宪宗实录》,见故江西观察使韦丹政事卓异,问宰相谁是韦丹之子?宰相周墀告诉他河阳观察判官韦宙为其子。宣宗吩咐说:“速与好官。”(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于是升为侍御史,后来做到了岭南节度使。

宣宗用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科举出身的人。李德裕当政时,不许进士在杏园宴集,不准在雁塔题名。宣宗在大中元年(847)颁敕曰:“自今进士放榜后,杏园任依旧宴集,有司不得禁制。”(《旧唐书·宣宗本纪》)同时,他还鼓励公卿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与李德裕对科举的冷漠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卢氏杂说》载:“宣宗酷好进士及第,每对朝臣问及第,苟有科名对者,必大喜,便问所试诗赋题目,拜主司姓名;或有人物稍好者,偶不中第,叹惜移时。尝于(宫)内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太平广记》卷182引)可见其对科举之制已经着迷到何种程度。

二、人称“小太宗”

(一)整顿吏治

唐宣宗未即位时,平日装傻,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他自即位以来,大力排斥武宗所用的大臣,又起用了一批大臣,初步形成了自己能够放心的朝廷班子。为了表示新皇帝即位以来的新气象,大中元年(847),宣宗因天旱的缘故,宣布减膳撤乐,释放宫女五百人,又释放五坊鹰犬,停止营建,并且下诏梳理京师系囚。所有这一切,不过是新皇帝即位后的通常举动,不足为奇。

唐朝中央政府的文武官员人数,元和时为2788员,大中时为2796员。人数微有增加,与元和基本持平。为了掌握官员人数,宣宗命宰相撰《具员御览》,常置于案头,以便随时浏览。此举一为熟悉了解百官情况,二为亲自控制百官人数,不使官员人数有所膨胀。以上所述大中时百官人数的数据,便是宣宗加强控制的结果。

宣宗非常重视吸取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经验,他令人将《贞观政要》一书的主要内容抄在屏风上,在听政之暇伫立屏风前反复阅读。此书记录了唐太宗贞观时期如何治理天下的经验和君臣之间的对话,对唐初统治政策的形成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做了总结。他又阅读了臣下所撰的《帝王政纂》、《统史》等书,这些书都对他治理国家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宣宗还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他规定凡被任命为刺史的官员,赴任前必须入朝接受皇帝的当面考察,只有证明他确有行政能力,可以胜任刺史之职,才会正式任命。令狐绹当宰相时,曾任命了一个友人为刺史,并允许他就近直接上任。宣宗知道此事后马上询问令狐绹是怎么回事。令狐绹回答说:“因为其所居之地距任职之所甚近,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免去迎来送往的费用。”宣宗对他的回答很不满意,甚至说出了宰相权力太大,令人可畏之类的话。当时把令狐绹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连叩头认错。从此之后,令狐绹做事更加谨慎,对皇帝的决策不敢稍有改变,总是百分之百地执行。令狐绹曾对朋友说:“我当宰相至今已十年,应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可每逢在延英殿与天子面对面商议国事时,心里总是非常紧张,不敢稍有松懈,每次都是汗湿衣衫。”

宣宗还对朝廷大臣要求很严,希望他们忠于职守,不要辜负皇帝对大家的期望,否则君臣之间就很难相处了。在任命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等地方军政大员时,他都要反复考察,慎重对待,不轻易任命任何一位官员。对于新任的地方长官,他也要召见面谈,要他们勤于职守,爱惜民力。他还要求地方长官把他们了解的任职地区的风俗、人情、物产、地理等情况一一告诉自己,要求翰林学士也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编成书籍,供自己浏览阅读。后来翰林学士韦澳撰成了一本名为《处分语》的书面呈皇帝,内容包括全国十道的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

此外,宣宗还经常微服私访,骑一头毛驴,带少数随从,往往是清晨出宫,至黄昏回宫,以至于引起了谏官和左右近臣的劝阻。宣宗却认为要了解民间风俗,体察百姓疾苦,只有亲自出去巡访才可以查知真情,并且表示自己这么做也是学习明皇即位前的做法。从宣宗察访的实际效果看,也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宣宗微行访察寺观时,发现有女道士盛服浓妆,大怒,回宫后立即命令两街功德使将这些女道士全部驱逐,另择男道士主持道观。唐后期的社会风尚,士人与僧尼交往自由,或狎妓,京师僧尼宫观常常是藏污纳垢的场所,所以出现上述宣宗所看到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宣宗非常重视官员的奏章,阅读十分仔细。即使对各地官员所上的所谓谢表,他也认真地进行阅读。通常来说这些表章的内容都是无关大局的文字,所以宣宗的左右就劝他对这类表章不要太认真了,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宣宗却不这样认为,仍然不改这种习惯。宣宗还能虚心纳谏,凡谏官奏论或门下省封驳,只要言之成理,他都会诚心接受。他的这种作风,受到了历代史家的称赞。

宣宗对吏治也进行了整顿,希望能够造就一支忠于职守、勤政爱民的官吏队伍。他强调要加强对官员政绩的考核,规定观察使、刺史在任期满后,如果能够增加一千户的,可以破格予以升迁;如果辖区内户口减少七百户,不但要罢官,而且在三年内不得授予新的官职。他还规定没有任过刺史、县令等地方官职的官员,不能升任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务。还规定地方长官离任时,不得收取资送钱物,也不可向百姓摊派,如果违反,按贪赃论处。对于地方上的一些闲散之职,如州一级的别驾、长史、司马,县一级的丞、主簿等官职,以往都是只拿俸禄不领公事的闲职,规定今后必须参与当地公事的处理,如有违反,致使政事失误者,这些官员要与州县长官一起连坐。

唐后期对官员的考课制度大都流于形式,尤其是地方官员更是如此。宣宗强调必须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按其政绩分三等报告朝廷。第一等交中书门下及吏部优先任用,第二等按规定正常任用,第三等则要给予降职处分。考核要逐级进行,如对县令的考核由刺史、录事参事主持,观察使复核,如发现考核不实,主持考核的各级官员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宣宗还特别注重亲自考察官员,一旦发现优秀官员,马上予以提拔重用。如他在渭水之滨打猎时,路过一寺见百姓祈祷,经询问知道他们在为醴泉县令李君奭祈祷。此人治理有方,百姓安康,即将任满离去,百姓不愿其离去,遂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够实现大家的心愿。不久,醴泉县所在的州刺史出缺,宣宗当即任命李君奭为本州刺史。

宣宗在泾阳狩猎时,遇到了几位樵夫,遂驻马询问当地县令为官如何。樵夫回答说:“县令李行言为官公正,敢作敢为,有一次几个强盗藏匿于禁军士卒家里,李行言知道后,派人前往捉拿,该士卒阻拦,被全部杖死。”宣宗回宫后便把李行言的名字写在殿中的柱子上,后来便升任李行言为海州刺史,并赐紫金鱼袋。

经过宣宗的大力整顿后,唐朝官吏的作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吏治状况比之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唐朝后期吏风最好的一个时期。

(二)收复河湟

安史之乱时,唐朝为了平定叛乱,从西北地区抽调大批军队到内地参加战争,致使西北空虚,吐蕃乘虚而入,逐渐占据了陇右、河西及广大西域地区,迫使唐朝将防御线设在了陇山以西,都城长安也随时处在吐蕃的威胁之下。

唐德宗统治时期,回鹘势力强大,与吐蕃争夺北庭地区,南诏也不堪忍受吐蕃的压迫,转而与唐朝和好,从而使吐蕃陷入孤立的地位。为了摆脱这种地位,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主动向唐朝示好,于是双方签订了“长庆之盟”。此后,虽然吐蕃仍不免有骚扰唐朝边境的事件发生,但激烈程度已远不如前。此后,吐蕃实力逐渐衰弱,已对唐朝构不成大的威胁了。

武宗会昌时期,吐蕃内讧迭起,使其势力更加衰弱。达磨赞普死后,其妃氏立她兄长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乞离胡年仅三岁,权力落到了氏及其同党手中。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自称国相,起兵讨伐氏,并且连战连胜,军事实力大增。为了夺取吐蕃王权,论恐热又向吐蕃的另一实力派人物尚婢婢发动攻击,欲在除去他之后再进一步夺取王权。双方经过多次较量,尚婢婢先胜后败,论恐热在胜利之后,骄傲轻敌,虐杀部下将领,致使部众纷纷叛离。由于吐蕃连年内战,实力大损,原州、秦州、安乐三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萧关、石关等七关将吏纷纷向唐朝投降,使唐朝不战而获得了这一广大地区。不久,唐军又收复了维州和抉州,获得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最大胜利,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景象。论恐热无奈,只好入唐请求支援,唐宣宗虽然接见了论恐热,赏赐财物,但却拒绝了授其为河渭节度使的请求,论恐热怏怏而返。自此,吐蕃各部的实力都走向衰落,对唐朝已无法构成大的威胁。

大中二年(848),沙州人张义潮利用民众不满吐蕃残暴统治的情绪,秘密起事,率领当地汉族民众突然起兵,将吐蕃沙州守将赶走,接管了沙州政权。此后,他领导沙州人民一边坚持生产,一边练兵,反击吐蕃的进攻,并相继攻下了甘、肃等州。大中五年(851)二月,张义潮派来的使者到达长安,带来了归顺朝廷的表章。宣宗下诏任命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十月,张义潮又派其兄张义潭率领使团来到长安,进献了瓜、沙、伊、肃、甘、鄯、河、西、兰、岷、廓等十一州的版籍。宣宗遂改沙州为归义军,任命张义潮为节度使,使这里成为唐朝在河陇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至此,被吐蕃占据了百年之久的河西、陇右大部分地区又重新归于唐朝,在这一地区广大汉族人民的支持下,唐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吐蕃的势力更加削弱,已经失去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张义潮又收复了凉州。次年,唐朝在凉州设节度使府,下辖凉、洮、西、鄯、河、临六州。到了咸通中期,吐蕃在河西、陇右地区的势力被全部肃清,唐朝已无西顾之忧。但是由于中原纷扰,唐朝衰弱,已经无暇治理河陇地区,只是保持着名义上的管辖权而已。这些都是后话,就不多说了。

(三)抑制宦官

唐宣宗虽然为宦官所拥立,但他对宦官势力的坐大并非视而不见,而是采取了一种抑制的态度,不使其过分强大,以至于闹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宣宗对于其父宪宗被杀之事,长期以来一直不能释怀,在其即位之前,自然无能为力,即位之后,他便马上着手铲除这些谋逆的宦官。参与谋逆的宦官经过文宗、武宗时期的惩处后,主要凶党已经铲除殆尽了,然其党羽却没有彻底肃清。宣宗即位后,穷治了当年谋逆之党,除宦官之外,还包括了穆宗当太子时的东宫僚属,死者甚多。

对于甘露之变,宣宗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除了郑注、李训之外,其余诸人皆无罪,于是颁诏予以平反昭雪。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对宦官乱杀朝官的一种不满的表示。有一次,宣宗召见翰林学士韦澳等,为了躲避宦官的耳目,假托论诗,屏退左右向他咨询说:“近日外间对内侍的权势有何议论?”韦澳不知宣宗的本意,遂回答说:“陛下威断,非前朝诸帝可比。”宣宗闭目摇头说:“不对,不对,朕也对其权势有所担心和畏惧。”又说:“卿对此有何良策?”韦澳回答说:“若与朝官讨论此事,恐怕又会导致事变(指甘露之变),不如从宦官中选择那些有才识者与之商议对策。”宣宗说:“此乃末策,朕已试过了,宦官中的无官职及担任中下级职务者皆对朕感恩,可是高级宦官则都是一丘之貉。”可见宣宗对高层宦官是非常失望的。在与翰林学士商议未果的情况下,宣宗又与宰相令狐绹商议这件事情,令狐绹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资治通鉴》卷249)令狐绹提出的这个方略应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虽然耗时较长,但却不至于引起大的动荡,如果持之以恒,宦官专权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可惜的是,宣宗寿命不长,数年后就死去了。

由于宣宗对宦官权势非常担忧,所以对朝官与权阉的交往十分关注,一旦发现则予以坚决打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在宣宗即位问题上出了大力,宣宗对他也比较好,宠遇超过了其他宦官,宰相马植遂与其攀为本家。当初马元贽有功,宣宗赐他一条非常珍贵的宝带,马元贽便把此带转赠马植。有一天,马植上朝与皇帝商议政事,宣宗一眼就认出了这条宝带,遂问此带从何而来。马植不敢隐瞒,如实相告。宣宗听后,很是不悦。次日,便将马植贬为天平军节度使。当马植行走到华州时,又将其再贬为常州刺史。原来在马植离开长安赴任时,宣宗就将马植的亲信之吏董侔逮捕下狱,经审问后,“尽闻(马)植交通之状”(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于是才有了再次贬官之举。马植事件在当时影响很大,从此朝官不敢再与宦官交往,对抑制宦官势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那些跋扈宦官,宣宗也采取了适当的措施进行压制,使其不敢过分张扬。如大中八年(854)九月,有一敕使(宦官)路过硖石驿(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嫌驿中供给的饼黑,一怒之下鞭打了驿吏,以至于打得浑身是血。陕虢观察使高少逸气愤不平,便将这块饼封送到长安,呈给了皇帝。这位敕使回京后,宣宗斥责他说:“山中艰苦,有此食岂是容易?”遂将此人贬到恭陵守陵去了。

内园使李敬实外出,遇到宰相郑朗而不回避,郑朗不平,遂奏报宣宗。宣宗把李敬实召来,当面诘问。李敬实回答说:“供奉官照例不必回避。”宣宗说:“你奉命出使,自可通行无阻,岂能因私外出,遇宰相而不回避?”遂命剥去其袍服,送到南衙充役。

宣宗对外戚要求也较严。即位之初,先后任其母舅郑光为平卢、河中节度使。后来郑光入朝奏事,语多鄙浅,宣宗不悦,遂把他留下来任右羽林统军。郑太后数次对宣宗说其舅家贫,希望到地方任职,宣宗遂厚赐金帛,而不再授其实职,尤其不授亲民之官。在鄠县及云阳县(今陕西泾阳)有郑光庄园各一所,均为宣宗所赐。郑光庄吏倚仗其主是皇帝的亲母舅,拒不交纳租税。京兆尹韦澳刚正不阿,遂将这些人抓了起来。宣宗问他如何处置,韦澳说要依法惩处。宣宗又说如果郑光干预,又该怎么办。韦澳说:“陛下把臣从翰林学士提拔为京兆尹,就是要臣清理京师之弊,如果郑光之吏多年积欠不补而宽贷不治,那就是法律只针对贫户,而不治贵戚,臣不敢奉诏。”宣宗又说:“本应该如此,只是郑光纠缠于我,不如痛杖一顿,不要处以死罪。”韦澳说:“臣将其关押起来,待其补足欠税,然后再释放不迟。”宣宗对自己为郑光求情表示歉意。后来,韦澳将郑光庄吏重杖一顿,责令其补足欠税,然后才交给郑光严加管束。

宣宗对子女的管束也颇为严格。其爱女万寿公主下嫁起居郎郑颢,郑颢之弟郑病危,宣宗遣使探问。使者返回后,宣宗问公主何在,答曰:“在慈恩寺戏场看戏。”宣宗大怒,叹息说:“怪不得士大夫之家不愿与我家联姻,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急召公主入宫,命其立于阶下,不理不睬。公主恐惧,涕泣谢罪。宣宗责备说:“岂有小叔子患病不往探视,而去观戏的道理!”经过这一事件,终宣宗之世,贵戚之家皆谨守礼法,不敢有丝毫越轨的举动。

但是宣宗也不是全然不顾亲情,他的亲妹妹安平公主下嫁驸马都尉刘异,宣宗命宰相授刘异为节度使,初步拟定授其为平卢(即淄青,治所青州,今山东青州)节度使。宣宗对宰相说:“朕只有一妹,时欲相见,淄青去京夐远,卿别思之。”(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宰相遂改授其为邠宁(治所邠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不仅如此,宣宗还允许公主可以使用驿站的交通工具随时入京。

正是由于宣宗的这些作为,后世史家称其为“小太宗”,并称赞他“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资治通鉴》卷249)。

三、太皇太后郭氏死亡之谜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五月,太皇太后郭氏在兴庆宫突然死亡。

关于郭太后的死因,《资治通鉴》卷248主要列举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宣宗怀疑郭太后参与了谋杀宪宗的阴谋;其二,宣宗的母亲郑太后本是郭太后的侍女,两人素有仇怨,因此宣宗即位之后待郭太后礼薄,郭氏因此而郁郁寡欢。有一天,郭氏登上了兴庆宫中的勤政楼,欲跳楼自尽,被左右之人急忙拉住。宣宗得知此事后大怒,“是夕,(郭太后)崩,外人颇有异论”。言下之意是说郭氏的死与宣宗有直接关系。

关于这一事件,唐人裴庭裕所撰的《东观奏记》卷上亦有记载,录之如下:

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这段记载较之上引《资治通鉴》有两点不同,一是说郭氏跳楼的目的是“欲成上过”,即造成因宣宗所逼而不得不死的事实,使宣宗背上恶名;一是明确记载了郭太后之死是宣宗指使的结果,即所谓“上志也”。可见这件事的发生实际上是宪宗之死的继续发酵,正因为宣宗认定郭氏参与了谋杀宪宗的阴谋,但却没有直接证据,不便明正典刑,只好采取这种隐秘的手段来结束郭氏的生命,为其父复仇。

关于郭氏的死因问题,还可以通过其死后在葬仪方面的争执见其一端。《新唐书·后妃列传》载:郭太后崩,“有司上尊谥,葬景陵外园。太常官王皞请后合葬景陵,以主祔宪宗室,帝不悦,令宰相白敏中让之”。景陵是唐宪宗的陵墓。宰相白敏中召王皞斥之,王皞不服,义正词严地指出:“郭太后是宪宗春宫时元妃,汾阳王孙,迨事顺宗为新妇。宪宗厌代之夜,事出暗昧,母天下历五朝,不可以暗昧之事黜合配之礼!”(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从王皞的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当时人均把郭氏不能与宪宗合葬的原因与宪宗之死联系了起来。所谓“厌代”,即死亡的委婉说法;所谓“母天下历五朝”,是指郭氏作为国母,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从古代礼法的角度看,郭氏是宪宗为广陵王时的王妃,也就是宪宗的元配,其死后自然应该与宪宗合葬,并且配享宪宗庙室。宣宗之所以宁愿违背礼法而不愿让郭氏与其父合葬,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愿让一个谋杀其父的女人享受这样的待遇。

王皞此举为自己招来了祸患,很快他就被贬为润州句容县县令。直到宣宗死后,唐懿宗即位,王皞才被召回朝中。他又旧事重提,这才将郭氏神位移至宪宗庙内配享。

四、宣宗死因辨析

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七日,唐宣宗驾崩,终年五十岁。关于宣宗的死因,新旧《唐书·宣宗本纪》均未记载。另据《资治通鉴》卷249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八月条载:“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则宣宗亦死于服食丹药。

然而从现存史籍所记载的种种情况看,宣宗似乎也是属于非正常死亡,而且谋害宣宗的凶手很可能就是部分宦官。据《新唐书·宦者列传》载:严遵美之父严季实,大中时任掖庭局博士。有一天夜里,严季实在咸宁门值宿,忽闻“有宫人谋弑宣宗”,严季实闻变,“入射杀之”。明日,宣宗召见严季实,劳之曰:“非尔,吾危不免。”当场提拔其为宣徽北院副使,后升任枢密使。这次未遂的谋杀行动只是宣宗最终被谋害的一次预演,这次行动的失败并不等于阴谋者会就此罢手,只会促使他们采取更加隐秘的手段对付宣宗。

当时有一个叫轩辕集的人,他是广东罗浮山的道士,武宗时被召入长安。武宗死后,他被宣宗流放到岭南。宣宗晚年,迷信长生之术,遂将其又召到长安。据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载:“(上)又问曰:‘朕得几年天子?’(轩辕集)即把笔书曰‘四十年’,但‘十’字挑脚。上笑曰:‘朕安敢望四十年乎!’及晏驾,乃十四年也。”关于此事,《旧唐书·宣宗本纪》载:“季年风毒,召罗浮山人轩辕集,访以治国治身之要,其伎术诡异之道,未尝措言。集亦有道之士也。十三年春,坚求还山。上曰:‘先生少留一年,候于罗浮山别创一道馆。’集无留意,上曰:‘先生舍我亟去,国有灾乎?朕有天下,竟得几年?’集取笔写‘四十’字,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可见宣宗与轩辕集的往来是确有其事。众所周知,生死寿夭,非人所能预知,为什么轩辕集却能预知宣宗的死期呢?这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轩辕集曾受宠于武宗,被宣宗所流放,应该说他与宣宗是有仇怨的。据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下载,他又是宦官吴德鄘推荐给宣宗的,这仅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就很值得玩味了。宣宗既然酷好仙道,召轩辕集到长安自然免不了要为皇帝配制药石,会不会在药中做了手脚,这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从轩辕集在大中十三年春坚决要求归山的举动看,他似乎已经预感到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归后数月宣宗便一命呜呼了,说明他的预见是非常准确的。宣宗从会昌六年(846)即位到大中十三年(859)死去,正好在位十四年时间,而轩辕集事先就预计他只能当十四年的皇帝。其坚决要求归山,显然是为了避免因皇帝的突然死去而受到牵连,这一举动只能说明轩辕集很可能参与了对宣宗的谋杀,或者其已经洞察到有人对皇帝将要下手了。关于轩辕集坚决要求归去的原因,胡三省分析说:“惩会昌末年之事也。”(《资治通鉴》卷249胡三省注)可见是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宣宗死后,懿宗即位,参与给皇帝配制丹药的其他道士均未逃脱杀身之祸,而轩辕集却躲过了这一劫。

宦官们之所以要谋害宣宗,与他对宦官采取的政策有关,从而引起了部分宦官的恐慌。实际上宣宗在位的大中时期,距宪宗之死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参与此事的宦官已经死亡殆尽,宣宗所铲除的对象大多为这些宦官的养子和穆宗的亲信,甚至包括对穆宗的清算。大中八年(854)正月,宣宗颁诏说:“长庆之初,乱臣贼子,顷搜擿余党,流窜已尽,其余族从疏远者,一切不问。”这里所谓的“乱臣贼子”,指哪些人呢?关于这一点司马光说:是指宦官、外戚及穆宗当太子时的东宫官属。此文中所说的“族从”,胡三省解释说:“从,一从、再从、三从兄之亲。族,袒免以外之亲也。”可见牵连之广。关于宣宗之所以颁此诏的原因,司马光说:“虑人情不安。”(《资治通鉴》卷249及胡三省注)说明宣宗关于“乱党”的追查已经危及政局与社会的稳定。然而实际情况是,宣宗并没有放弃对这些人的清算,直到大中十二年(858)时,他还下令罢去公卿朝拜穆宗光陵及忌日行香,又把为光陵守陵及负责洒扫的宫人全部移到其他诸帝陵。说明宣宗并没有放弃对所谓“乱党”的追究,大中八年的那纸诏书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正因为宣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所谓元和逆党的追究和查处,使得宫廷内外为数不少的一些人惴惴不安,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不得不铤而走险。

五、懿宗的荒淫生活

(一)懿宗是如何即位的

唐宣宗生前迟迟不立太子,大中十二年(858)二月,宰相崔慎由劝其早日册立太子,宣宗不悦,不满十日,就将其罢去了相位。那么,宣宗为什么不愿早日册立太子,并且对臣僚的劝谏如此敏感呢?史载:“初,上长子郓王温,无宠,居十六宅,余子皆居禁中。夔王滋,第三子也,上爱之,欲以为嗣,为其非次,故久不建东宫。”(《资治通鉴》卷249)崔慎由劝宣宗早立太子,无非是属意于皇长子李温,故引起了宣宗的极大不满。宣宗将其罢相,无非是为将来立夔王时可以减少一些阻力,然而使他没有料到的是,还未及等到这一天,自己就已经先死去了。

宣宗不愿立长子郓王李温为太子,显然是他已经觉察到此子生性荒唐,不足以继承大位,故坚决不愿立其为太子。然而这样的人却正是宦官们所愿意拥立的对象,因为只有生活荒淫、不关心政事的皇帝,他们才有专擅权力的可能。

宣宗本来就打算立夔王李滋为太子,当他因服食丹药病重之时,便秘密召见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人,吩咐他们一旦自己不测,便拥戴李滋为皇帝。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因病重一个多月不见朝臣,连宰相也无法与其见面。王归长等三人与右神策中尉王茂玄都是宣宗平时信任之人,只有左神策中尉王宗实与他们素有矛盾,于是他们商定以宣宗的名义任命王宗实为淮南监军。王宗实不知宣宗是否已死,不敢轻举妄动,在宣化门接受敕命后,准备从银台门而出。就在这时,遇到了左神策军副使亓元实,亓元实告诉他这道敕命有可能是假的,劝他入宫察看虚实。“(王)宗实感寤,复入,诸门已踵故事增人守捉矣。亓元实翼导宗实直至寝殿,上已崩,东首环泣矣。宗实叱归长等,责以矫诏;皆捧足乞命。”(《资治通鉴》卷249)对于这一记载,有很大的疑问存在,试想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等既然受命于宣宗,并且已颁敕贬逐了王宗实,难道不事先做好应变准备?而且王宗实仅在亓元实的导引下便可顺利地进入戒备森严的宫门,也是很难想象的。尤其当他们见到赤手空拳的王宗实后,竟然“皆捧足乞命”,更是难以使人相信。可以断定,王宗实一定是率领禁军强行闯入宫中的,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王归长一方才会捧足乞命,承认失败。导致王归长等人失败的还有一个原因,即此时掌握着右神策军兵权的王茂玄并不在宫中,失去了军事力量的支持,王归长等人还有什么力量能与王宗实抗衡呢?

在王宗实一派宦官控制了以王归长为首的另一派宦官后,马上派遣宣徽北院使齐元简迎接郓王李温入宫。随后又颁布王宗实等炮制的遗诏,立郓王为太子,权勾当军国政事,并改名李漼。与此同时,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等人收捕下狱,随即处死。八月十三日,郓王正式即皇帝位,史称唐懿宗,时年二十七岁。

懿宗即位后,马上加封王宗实为骠骑上将军,将为宣宗炼制丹药的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全部处死。

懿宗借助王宗实等宦官的势力登上了皇帝宝座,这完全是宦官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是在旧史家的笔下却写成了天命所归,早有定数在先。如《旧唐书·懿宗本纪》就写道:懿宗气度不凡,姿貌雄杰,异于常人。有一次大病之中,其妃郭氏给他端茶送水,就看见有一条黄龙出入于他的卧室。病愈之后,郭氏告诉他所看到的一切,李温还一再告诫她不要对外人泄露,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并表示将来一旦大富大贵,一定会与之共享富贵的。甚至还记载说,有一次天降大雪,四处雪深数尺,唯有李温所居之室无雪。还说宣宗所撰写的《泰边陲乐曲词》中有“海岳晏咸通”之句,正好与懿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咸通”相合。又记载说在大中末年,长安儿童中流行玩一种名叫“拔晕”的游戏,“晕”字与“郓”字谐音,预示着郓王将要做天子。所有这一切皆荒诞不经,不足为信。

(二)懿宗的荒淫生活

唐懿宗是唐代晚期诸帝中比较荒淫的一个,与其父宣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即位之后的一个时期内,虽然唐朝在政治上没有发生大的变故,但是却从宣宗时期的清明政治迅速地滑向了腐败。

与其父不同,懿宗是一个喜好乐舞和热闹的皇帝,在皇宫里专门为他服务的乐工经常保持在五百人左右,甚至夜以继日地观赏乐舞和滑稽表演而毫无困倦之意。他出手大方,对乐工与优伶的赏赐从来都不吝惜钱财,动辄达千贯以上。乐工李可及为了讨懿宗的欢心,经常谱一些新曲献给皇帝,诱使懿宗醉心于享乐生活,而置国家政事于不顾,成为皇帝最宠爱的近臣之一,除了赏赐给大量财宝外,甚至还任命他为左威卫将军。

这些乐工们不仅有正常的薪俸收入,还可以时常得到皇帝的赏赐,因而在生活上养尊处优。他们还倚仗皇帝的恩宠,与朝臣、宦官们交结,横行不法,干预政事,从而加速了唐朝政治的腐败。宣宗皇帝十分珍惜官爵名位,从不轻易授人,而懿宗却恰恰相反,毫不珍惜官爵,尤其对优人的授官已经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授了多少官职给乐工优人。

懿宗的另一个爱好便是无节制地举办各类宴会。每月在宫中举办的大型宴会不下十余次,或与百官宴饮,或与诸王、嫔妃聚餐。食不厌精,水陆珍奇,山珍海味,无所不备,每次宴会的花费都十分巨大。咸通前期全国许多地方水、旱、蝗灾不断,唐朝又在安南、西川、浙东等地打仗,所需军费不计其数,百姓负担空前沉重,而懿宗的大肆挥霍,对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懿宗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巡游。足迹遍及长安周围的风景名胜如曲江池、昆明池、兴庆宫、灞水与浐水风景区,稍远一些的有昭应的华清宫、咸阳的望贤楼等,至于位于宫城以北的禁苑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懿宗还是一个性急的人,他每次出游,一旦决定,马上成行,不容丝毫耽搁,经常使宫中侍应机构的官员无所措手足。因为要随时保证皇帝出游的需要,官员们索性把乐工、优伶以及乐器、道具、饮食、帐幕等物事先准备好,以便随时支应皇帝所需,甚至从行的诸王也都时刻处于待命状态,立马恭候,以备皇帝随时召唤。

懿宗的游幸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小行从,指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以及禁苑内的游幸;另一类称大行从,指到华清宫、昆明池等稍远一些地方的游幸。每次游幸的场面都很宏大,随行的有大量的乐工、优伶、军队、车舆等,通常乐工、优人约有五百人,军士三千人,各类车舆一百辆,此外还有装满金帛的大车五辆,用于赏赐从行人员。每次大行从花费约十万钱,规模最大的游幸出动的各类人员竟达十万人之多,这十万钱肯定是不够用的了。

由于懿宗用于游幸的费用开支浩大,且漫无节制,引起朝廷内外许多人士的担忧。一些官员上书劝谏,希望能有所节制,但他都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到了后来,人们也就不再为此多费口舌了。

懿宗还是一个佞佛的典型,他花费在这方面的钱财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最为典型的便是赴法门寺迎奉佛骨。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决定遣使赴法门寺迎取佛骨,群臣纷纷劝谏,懿宗不听,并表示“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资治通鉴》卷252)他下令广征民间工匠,赶造了许多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盖等,皆以金玉、锦绣、

荐福寺塔(小雁塔)珠翠装饰。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大小佛塔,大者高数丈,小者丈余,顶部用金银制成,檐柱以名贵的檀木制成,周身涂以金泥,又用珠玉、孔雀羽毛装饰帐幕,每一佛塔由数百人举在头顶随香车前进。从凤翔法门寺到长安的三百里官道上,车马、人流络绎不绝,昼夜不息,浩浩荡荡。四月,到达长安后,懿宗出动了禁军兵仗以及公私音乐,绵亘数十里,前来迎接佛骨。长安各寺院的僧尼、诸司官员皆奉命夹道迎于城外,许多富室、大户纷纷出资在道路两旁搭盖彩楼,举行无遮大会。他们竞相攀比,或以水银为池,或以金银为树,至于锦车绣舆更是不计其数。场面之宏大,花费之多,远远超过了宪宗时迎奉佛骨的活动。

懿宗亲自驾临安福门迎候,佛骨到后,顶礼膜拜,泣涕不止。他还厚赐诸僧及元和时见到过宪宗迎佛骨场面的长安耆老。宰相以下官员为了取悦皇帝,也纷纷拿出金钱和绢帛向寺院施舍,以表示对佛祖的恭敬和尊崇。懿宗把佛骨迎入宫中,供奉三日后,出置于安国崇化寺,供人们膜拜。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还特意下诏赦免全国囚犯。

懿宗的佞佛并不仅仅表现在迎奉佛骨这件事上,他即位后不久就继承了宣宗复兴佛教的政策,广造寺院、道场,普度僧尼。早在咸通三年(862)四月,懿宗命长安城内的慈恩、荐福、西明、庄严四寺各置戒坛,度人为僧尼。又在宫内咸泰殿筑坛,为宫人出家者就地受戒剃度为尼。当时还把左右街的僧尼全部请入宫中,参加剃度宫人的仪式,一时间钟鼓齐鸣,香烟缭绕,把一座庄严肃穆的皇宫搞得乌烟瘴气。

懿宗还在宫中设置道场,请高僧诵念经文,有时皇帝本人也亲自登坛讲经说法,并亲手抄写经文。至于长安城中诸寺,更是懿宗经常临幸的地方,所到之处随手布施,所用财物不计其数。有一次,他到安国寺,赏赐给讲经僧重谦和澈沈檀香木制成的宝座各一把,宝座高二丈,雕刻有龙凤瑞兽和奇花异草,用黄金扣边,涂漆,座的四周各立有数尺高的瑞鸟神人,制造精细,价值不菲。懿宗还多次举行斋会,规模很大,最多时一次斋僧尼上万人,称之为“万人斋”。至于平时给寺院僧尼的施舍,所用财物更是难以计数。

唐懿宗的这种大肆挥霍民脂民膏的行径,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财,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加速了唐朝政治的进一步腐败,严重动摇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基础。

(三)奢华的公主婚礼

同昌公主是唐懿宗与郭淑妃所生的女儿。郭淑妃是懿宗最宠爱的妃子,此人自幼入宫,陪侍在时为郓王的懿宗身边。当时,郓王虽然贵为皇长子,但由于失去了宣宗的宠爱,其诸弟皆住在宫中,只有他一人居住在十六宅中,孤苦伶仃,身边只有郭妃相陪,两人相依为命,感情自然非同一般。懿宗即位后,郭氏进位美人,不久又封为淑妃。本来郭氏是可以立为皇后的,但由于非名门贵族出身,懿宗担心立其为皇后会遭到群臣的反对,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郭妃与懿宗所生的这个女儿,长到数岁还不会说话,忽然有一天她开口说话了,第一句话就是:“这回可活了!”使其父母感到非常惊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对此女非常宠爱,懿宗即位后遂封为同昌公主。

同昌公主长到十几岁时,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了,懿宗遂在青年贵族中为其物色驸马,最后选定了京兆人韦保衡。韦保衡当时任右拾遗之职,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京兆韦氏的后裔,门第高贵,他本人又是进士及第出身,是所谓年轻才俊之士,才有幸被懿宗选为乘龙快婿。懿宗马上升任他为起居郎、驸马都尉,于咸通十年(869)正月,将公主嫁给了他。

懿宗本是一个讲排场的皇帝,加之同昌公主又是其最宠爱的女儿,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了一掷千金的奢豪习气,为其举行婚礼自然就不能简慢了。懿宗首先命令在长安广化里为其修建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府邸,从福建、云贵等地深山中运来了上好的木材,打造了精美的家具,“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资治通鉴》卷251)。帐幕是穿珍珠而成,其中却寒帘的制造材料据说是用一种却寒鸟的骨骼制成的,看起来类似玳瑁,表面有紫色的斑纹,是外国进贡给皇帝的宝物。其他许多器皿都以五色玉石制成,显得十分豪华精美。公主卧室中有鹧鸪枕,用七种宝玉制成,其表面有鹧鸪羽毛的斑纹,故此得名。此外,还有飞禽羽毛装饰的翡翠匣,绣有三千只鸳鸯和缀有小珍珠的神丝绣被,长百尺、宽三丈的碧绿色瑟瑟幕,据说这种帐幕轻薄无比,举之若无,即使大雨滂沱,帐幕上也滴水不沾。其他珍异物品还有洁白如雪的纹布巾,据说其蓬松柔软,拭水不湿,使用一年也不会脏;火蚕绵,也是外国进贡的珍异物品,用它来制棉衣,最多只需要一两,如果用多了则穿在身上热不可耐。

据史书记载,懿宗倾宫中珍玩赏赐给公主作为陪嫁。仅公主随身佩带的就有不少罕见的宝物,如蠲忿犀,是一种圆如弹丸的佩饰物,据说佩带此物可以使人解除愤怨,平心静气;九玉钗,上面刻有九只鸾,各为九色,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据说是南齐潘淑妃之遗物;如意玉,形如桃核,凿有七孔,象征聪明精思之意。懿宗还不满意,又赐给公主“金麦”、“银米”数斛,现钱五百万贯。朝廷中的许多大臣也都向公主大献殷勤,纷纷拿出巨额钱财或珍异宝物,作为公主结婚的献礼送到了广化里府中。

韦保衡由于当上了懿宗的乘龙快婿,不仅使他一举成为当时的巨富,在物质上享尽了富贵荣华,而且也使其政治地位迅速提高,与同昌公主成婚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被任命为宰相。婚后不久,由于公主患病,夫妻生活变得有名无实,这使他不免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在这一时期,郭妃虽然宠冠后宫,但皇帝毕竟嫔妃众多,对郭氏难免时有冷落,遂使这位女人难以忍受。在这种情况下,不甘寂寞的郭妃与韦保衡在交往中萌生了奸情。他们二人一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一个则是认定了郭妃在懿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为了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不惜以人格与乱伦为代价。为了方便与韦保衡厮混,郭氏经常打着看望女儿的旗号来到广化里公主府中,流连欢娱,数日不归。有时也把韦保衡接入宫中,数日不返。二人之间的这种行径虽然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长安城中便有一股风言风语在流传,只是瞒住了懿宗与同昌公主而已。

同昌公主虽然富贵已极,但却极为薄命,出嫁还不满两年,就于咸通十一年(870)八月病故了。公主的病故使懿宗极为痛心,他把一腔愤怒之情全部发泄到为公主治病的医官身上,下令处死了医官二十余人,将其家属三百多人全部抓捕投入狱中。此事震动了朝野,宰相刘瞻动员谏官上表进谏,谏官们没有人敢出面,刘瞻只好亲自出面,劝懿宗释放被抓人员。懿宗正在气头上,一怒之下将刘瞻贬为荆南节度使。韦保衡先前因与刘瞻议事不合,为泄私愤,乘机与人编造了刘瞻与医官合谋投药毒死同昌公主的罪名,将刘瞻连续贬为康州刺史、州司户参军。受牵连被贬的还有朝官高湘、杨知至、魏筜、孙湟、郑畋、尹温璋等一批人,其中尹温璋被贬后自杀而亡。

咸通十二年(871)正月,懿宗为同昌公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亲自创作挽歌,令文武百官唱之。入葬当天,懿宗与郭妃亲自坐在延兴门楼上送行,陪葬的衣服、器皿、珍宝无数,殉葬的陶俑等物排列有三十里长,仅给抬灵柩的力夫准备的酒就达一百斛之多,准备的面饼等食品用了四十头骆驼驮运。更为可恶的是,懿宗竟然下令将同昌公主的奶妈殉葬,将中国历史上早就废除不用的人殉制度又重新恢复,充分暴露了懿宗草菅人命的残忍本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韦保衡与郭淑妃二人也没有好下场。唐僖宗即位后,借口韦保衡犯有其他罪行,实际上是因为他与郭淑妃的奸情,将其贬死。至于郭淑妃,后来在黄巢义军攻入长安时,僖宗逃亡西川,跟从不及,实际上是抛弃不顾,竟不知所终了。

同类推荐
  • 大宋求生记

    大宋求生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厨师,作为一个航母炊事班长,蔡老炒一直有一个将军梦,可是却无法实现了。当他很快穿越到了古代,本来以为可以实现了将军梦,可是……“你妹,居然是崖山海战现场,难道我要跟着跳海吗?忽必烈,你不让我活,我蔡大厨跟你拼了!”蔡老炒拿着两把菜刀喊道。蔡大厨为了求生,不得不逆袭了蒙古水军。接着,蔡大厨不得不承担起了为大宋所有百姓求生的重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那个疆域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大宋,凡是晋升将军之前,都要在他的铜像下面大喊:“不想当厨师的将军不是好士兵!”(冷兵为主,热兵为辅,不迷信火器!)
  •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 中国秘史

    中国秘史

    本书分秦汉秘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秘史、隋唐秘史、宋元秘史、明代秘史。
  • 霸道庄主

    霸道庄主

    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陌生时空,没有万人敌的高强武力值,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绝世文采。无奈只能沦为一个农民。玉佩空间在手,农民也疯狂。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星光下的我

    星光下的我

    我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我叫默然紫恋,我生活在一个,名为华夏大地的地方,我是一个孤儿,从小被第一家族的首领默然飞收养,他待我如亲生女儿,今天是我上学的日子,爸爸把我送出国,并和我断绝了关系,我伤心死了,后来我知道他一切都是为我好。
  • 王源,是我的错

    王源,是我的错

    他曾经那么差,她曾经那么好,也许,六年级并不能看透一个人,那么,我愿意用一辈子来看透你。
  • 柯南之廿年

    柯南之廿年

    灰色的天空原来是如此悲哀——灰原哀幼年时,三部最爱,哈利波特,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罗琳阿姨拆散了哈利和赫敏这对cp,弃之。火影忍者,鸣人和雏田,佐助和小樱。撒花完结,岸本老师,谢谢你给我的整个青春。名侦探柯南,20年了,青山你不给柯哀,新兰一个美好的结局,那么就让我来吧。廿(niàn),qq讨论群号为:56959859。欢迎大家加入。
  • 重生之纨绔一世

    重生之纨绔一世

    混了三十来年的周幸运一朝醉酒,闯入了平行世界的第一晚就莫名其妙地获得了美女大明星的......娶还是不娶,袭还是被逆袭,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是一个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娇妻如云、美妾如雨的时代,这是一个穷则独过其身、富则妻妾成群的时代......于是,周幸运用力地向这个世界敞开了怀抱。
  • 苍澜神话

    苍澜神话

    万物有始,天地有主。主危在旦夕,天地万物皆系于一肩之上,在巨大的压力和迷茫的未来中我们的主人公会何如何从。六界无主,万物凋零,在这场浩劫中唯有一人打破迷茫。前路坎坷却又不失色彩,九死一生却又祸中得福,他究竟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最后的冒险王

    最后的冒险王

    他不是盗墓贼,但女娲冢、伏羲墓、黄帝陵……这些传说中的埋骨之地,却因他而重见天日;他不是探险家,但香巴拉、罗布泊、百慕大海底金字塔这些诡异秘境,却遍布他的足迹;他自小背负惊人的使命,一路走来传奇不断,艳遇连连,他——就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冒险王”。【2017烧脑神作,绝对好看,不好看我直播吃翔!】
  • 听他轻说

    听他轻说

    我不大会说情话,只知道我的心会为你跳动,直到——地老天荒。因为我的心是你给予的。EnviedevivredanstoncoeurVousaccompagneràlafindestemps.【咳,承诺:永不弃坑,无论写多久。本书永久免费,就是这样。】
  • 恶魔总裁霸爱成瘾

    恶魔总裁霸爱成瘾

    是不是,有些人,非要亲身经历过痛,才懂放手;是不是,有些人,非要伤到遍体鳞伤,才肯罢休。或许自开始以来,便不该如此执着,若允许时光倒流,你/我还会不会选择再次相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