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500000084

第84章 外科疾病

1.痔疮

痔疮是直肠下端粘膜下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

直肠肛管位于人体下部,长期的立坐使下部静脉回流困难;直肠静脉无静脉瓣以及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都是痔形成的基础。任何增高腹内压力的因素,如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肝硬化腹水、盆腔肿瘤、妊娠等,都能使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以致直肠静脉丛充血而扩张。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炎症,使静脉壁纤维化,失去弹性,也是痔发生的因素。

痔是一种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3种。内痔位于齿线以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直肠下静脉丛扩张,迂曲所致;因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吻合相通,齿状线上、下的静脉丛均扩大、曲张、称为混合痔。

痔疮有以下临床表现:

(1)便时出血: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出血量也可较大,然后出血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诱因。

(2)痔块脱出: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肛门外,痔块由小变大,由可以自行回复变为须用物推回肛门内。

(3)疼痛:肛门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4)瘙痒:肛门周围瘙痒,甚至皮肤湿疹,常使病人极为难受。

(5)常见体征:血栓性外痔可见肛门周围为一突出的暗紫色长圆形肿块,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之很痛,不能活动。内痔或混合痔除非脱出,一般不能见之于外。

患痔疮最怕大便干燥,为防止干燥,每餐饭前,饭后吃1只梨子或2只香蕉,可以软化大便,增强肠道蠕动,顺利排便,以达到减轻创痛的作用,或用中医验方,即将蝎子、僵蚕各6克,焙黄、研末,分别装入15个破孔的鸡蛋中,搅匀后封好、蒸熟,每日临睡前空腹吃一个,连用15个为1个疗程。

患有严重痔核症又不适于手术治疗的病人,不妨试用不花钱、有良效又方便的提肛疗法:即每天早上起床前,每次大便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力收缩肛门及腹肌(俗称提肛)20~30下,通过这一紧一驰,一提一放,能使血管收缩和扩张,促进静脉血管回流,而达到破瘀、去肿、消除痔核的目的。当然,此法并非几天就能见效的,而要持之以恒,一月、二月、甚至半年才能收到非药物可比的奇效。

2.腹外疝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官或组织,经腹壁或筋膜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肿块。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增高是疝形成的根本原因。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5种。

按发生的部位,腹外疝常见的有以下4类:

(1)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又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2种。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婴幼儿和中年男子。起初症状不明显,但在站立、行走或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力增高时出现腹股沟区肿胀和轻微疼痛,以后在腹沟区或阴囊内有可复性包块,平卧或用手推后肿块消失。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特别是伴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者易增加腹压导致本病,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内侧隆起,但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2)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一般症状轻微,当久站或咳嗽使腹内压增高时,略有坠胀感。股疝的疝块一般位于腹肌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呈半球形隆起,体积不大。

(3)脐疝:多见于小儿和肥胖的经产妇女。小儿脐疝在啼闹、便秘时脐部出现半球形包块,但无其它不适。成人脐疝可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当发生嵌顿时疝块变硬,出现腹痛和肠梗阻的症状。

(4)切口疝:有手术史。站立、行走、咳嗽、腹部用力时,腹壁切口处有肿块突出,可伴有消化不良、腹胀、腹部隐痛等不适。检查时腹部切口可见手术疤痕处隆起,可触及质软的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

对1岁以内的小儿的腹股沟疝暂不手术,可用棉绒束带压迫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部分可在生长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而可自愈。小儿脐疝可用胶布固定法,即将脐疝还纳后,用小块柔软绒布垫住脐部,用5厘米的胶布从一侧腋中线横行紧贴脐部,每1~2周更换一次,半年内可愈。如胶布过敏,也可用5分钱大小的金属片,钻眼穿绳,用软绒布包裹后,按压在脐部。

对老年体弱不宜手术者可用疝带压迫于内环,日间缠带,休息时解除。

中医验方:内服小茴香15克,煎汤内服或补中益气丸内服,或用生香附(研粗末)、食盐各60克、酒醋各适量,炒热,布包频熨患处。

3.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时发生障碍,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严重可致人死亡。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梗阻又分为十二指肠、空回肠(小肠)及大肠便阻。它由两种类型组成:单纯型和坏疽型。前者是血供未受影响,后者是肠段的动脉和静脉血流被阻断。麻痹性肠梗阻常与腹内膜或后腹膜的感染、腹内手术后、或肾或胸内疾病及代谢紊乱(例如低钾血症)有关。

本病以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

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随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内窜动。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部位。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警惕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腹胀明显,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绞窄性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听诊时肠鸣音消失或蠕动减弱),常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有时可扪及肿块。

患者有眼窝内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消失等脱水表现。绞窄性肠梗阻者可有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腹部膨隆,也可有不对称性隆起。触诊可扪及包块,或有腹膜炎体片。

治疗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最常用的是静脉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并补钾,病情严重者尚需给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胃肠减压。

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可选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以抑制肠内细菌的繁殖和减少毒素的产生。

根据不同病因而采取相应措施,如氧气驱虫、生豆油(或香油半斤)灌注、中药(如调胃承气汤:芒硝15克冲服,大黄15克,甘草10克水煎内服)灌注、针刺疗法等,各种复位法包括钡灌肠、经乙状镜插管、腹部按摩等。

4.疖

疖是发生于皮肤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症,致病菌通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好发于头、面、颈、腋下、臀部等皮脂腺丰富易于受到摩擦的部位。发生于夏季称为暑疖。如小儿头皮部暑疖治疗不当,引起脓毒留滞或旁窜发病,未破的形如蟮拱头,破溃的形如蝼蛄串穴,则称蝼蛄疖。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小儿脾胃虚弱有关。

临床表现局部出现炎性硬结,红、肿、热、痛,直径多在1厘米左右,并呈锥形隆起。一般无全身发热,寒战等症状。数日后硬结中间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继而脓栓破溃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亦逐渐消退痊愈。

患者应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生于面部,尤其在鼻翼旁和上唇部的疖,切勿用力挤压,以防引发颅内病变。因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引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早期可用热敷或理疗,以促进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成脓未溃时可在顶部点涂石炭酸,或采用针挑、切开排脓,脓头排出即可愈合。

②抗生素治疗: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对有全身症状或复发性疖病,需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2)中医药治疗。

①热毒壅滞:周身散发,发无定处,局部红肿热痛,伴见小便黄,大便干结,舌偏红、苔薄黄根微腻,脉弦滑或微数。治宜清热解毒、消疖。

方药: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地丁20克,黄芩、黄连、山栀、生地各10克,赤芍、连翘、芦根各15克,酒军4克。

②暑热郁阻(暑疖):发于夏暑之季,轻者以头面及上半身多发,重者遍身可见。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成簇生状,破后流脓水,局部潮红胀痛。重者伴见头痛、发热、周身困重,心胸烦闷,舌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治宜清暑化湿、消疖。

方药:藿香、佩兰、淡竹叶、苍术、黄芩、龙胆草各10克,连翘、滑石(包)各15克,蒲公英、地丁、金银花各30克。

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鱼腥草各3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6克。

②中成药治疗:初期可用防风通圣丸、连翘败毒丸、三黄丸、清解片。红肿疼痛者用六应丸、六神丸。

③外治法:初期可外敷金黄散、千捶膏,或用仙人掌捣烂外敷。溃脓期可外敷太乙膏掺九一丹,脓尽可改用生肌玉红膏。

5.痈

痈是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但较疖少见,却更为严重,是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于项、背等皮肤厚韧之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患者感到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呈酱红色炎性浸润区,高出体表1~2厘米、坚硬,一般有手掌大小或更大。中央区皮肤多呈坏死,很多粟粒状的脓头,形成不易脱落的脓栓,脓栓脱落后中心塌陷,脓血样分泌物溢出后状似蜂窝。周围组织明显水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局部灼热,压痛明显,区域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常伴有寒战和高热,头痛和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症状。

痈较疖重,应保持疮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对疮口的挤压摩擦。根据痈发部位,制动相应活动,如腋痈宜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脐痈、臀痈应卧床休息等。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

②炎症范围扩大,中央已形成坏死组织,全身症状逐渐加重者,应采用十字或双十字切开术,要深达筋膜,切断皮下纤维小梁,节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排脓。

③抗生素治疗:轻症,可口服复方新诺明或泰利必妥,或万古霉素。重症,肌注或静滴青霉素类药物。灭滴灵对厌氧菌效果较好。

④卧床休息,疼痛发烧者,可给予解热镇痛剂。

(2)中医药治疗。

①热毒蕴结(初期):皮肤鲜红、灼热疼痛,渐成高肿坚硬,伴见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洪数。轻者可无伴见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赤芍各15克,黄芩、山栀、荆芥、黄柏、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芦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剂的同时,取煎后药渣用布包,湿敷痈肿部位。

②热毒壅滞(成脓期):结块局部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肿势高突,可伴见发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丹参、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黄连、山栀、当归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黄芩、连翘各10克,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

③余邪留滞(溃脓期):溃出黄白稠厚脓液,可夹杂有紫色血块,局部肿痛及全身症状亦逐渐消失。如脓疮口周围坚硬,脓水稀少,多为疮口过小,应扩疮排脓。治宜清热解毒、退肿。

中成药:六应丸或银黄片。体虚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②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黄散、玉露散。溃脓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未尽时外盖金黄膏,脓尽时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盖。如疮口过小,应扩疮排脓后再用药。

6.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是丹毒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侵入所致。病变鲜红如丹,故称丹毒。病变蔓延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有接触传染性。

丹毒的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头痛、寒战、发烧。局部表现为片状皮疹,颜色鲜红,中间淡、边缘清楚并隆起。手指压迫可使红色消退,去除压力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周围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出现水泡。病变部位灼痛,附近淋巴结肿疼和压痛。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并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而发生象皮肿。

丹毒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患肢抬高,局部用3%雷佛奴尔或50%硫酸镁湿热敷。全身应用磺胺类药或青霉素等抗生素,直至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一周后停药。对下肢丹毒应同时治疗足癣,还应注意接触性传染。

7.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管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经破损的皮肤处侵入,或继发于其他感染灶,致使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

本病多发于四肢,常在手指或足趾部先有一个感染的伤口,然后在伤口近侧皮肤上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向肢体近心端延伸(即向近侧淋巴结延伸)。上肢可至肘部,下肢可至窝,有时也可抵达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处。

患肢原发病灶有红、肿、热痛感。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感,但表现为严重感染症状者少见。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首先治疗原发病灶,清洁伤口,抑制感染。重症需卧床休息,伤口及红线不要挤压或按摩,以免扩散。忌食辣食物,宜多吃蔬菜清淡食品。

②抗生素治疗:口服复方新诺明、红霉素、万古霉素,病重者可肌注青霉素或静滴青霉素。

(2)中医药治疗。

①轻症:局部伤口红肿热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者。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金银花、地丁、天葵子各2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煎服,每日2~3次。

②重症:伴见发热、头痛、周身乏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脉。

方药: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30克,赤芍15克,黄芩、山栀、黄连、丹皮、丝瓜络各10克,生石膏(先煎)、天葵子各20克。

③伤口成脓,应切开排脓。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红油膏。如脓尽改用生肌散或白玉膏。

8.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炎症病灶,是由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到局部淋巴结所致。故急性淋巴结炎常伴见有原发感染的病灶,如咽喉、口腔、头面部等感染,也可伴有颌下或颈部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易发部位为项部、腋窝和腹股沟部的淋巴结。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受累的淋巴结肿大,可推动,并略有疼痛。重者,疼痛加剧,皮肤红肿发热,有明显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坚硬。如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局部触按可有波动感。严重者,脓肿向体表破溃,形成脓腔。伴见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首先治疗原发病灶。忌食辛辣食物。

②抗生素治疗:口服万古霉素或红霉素,或青、链霉素肌注。

③局部早期可热敷,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2)中医药治疗。

①风热痰结(颈痈):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瓜蒌各20克,连翘、淡竹叶、牛蒡子、荆芥、白芷、赤芍、瓜蒌、黄连各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黄芩各10克。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②热毒蕴结肝脉(腋痈):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黄芩、山栀、半夏、龙胆草、连翘、夏枯草、枳壳各10克。脓成者,加皂角刺、炮甲片各10克、生大黄5克。

③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多发于腹股沟或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苍术、车前子(包)、滑石(包)、赤芍、丹皮、萆各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炮甲片各10克、蒲公英30克。

④气营两伤(溃脓后收口期):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治宜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20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白芍、陈皮、甘草、麦冬、牛膝各10克,山萸肉15克,防风5克,五味子6克。

②外治法:初起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也可用仙人掌捣烂掺醋外敷,或鲜公英或鲜地丁捣烂外敷。脓成期宜切开排脓。溃后可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或白玉膏。

9.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为常见腹外科急症,多发生于青壮年。阑尾腔梗阻和细菌的感染为本病的两个主要发病因素。按其病程发展的不同病理变化,可表现为3种临床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接着出现短暂的恶心和呕吐。几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右下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咳嗽时有局限性疼痛,低热。

临床典型特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麦氏征阳性,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肌试验阳性,直肠指诊右前上方有触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如已形成炎性包块、脓肿时,则可触及有压痛的包块。

患病初期应卧床休息,化脓期绝对半卧位,避免饮食不节。病情严重宜禁食,并密切观察。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大剂量广谱抗生药联合静脉滴注,如青霉素、益萨林、庆大霉素、灭滴灵等。

②手术治疗:对于化脓性梗阻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穿孔合并腹膜炎、老年和小儿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并发腹膜炎等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并注意防治术后并发症。

(2)中医药治疗。

①早期急性阑尾炎可用川楝子15克,红藤60克,地丁30克,每日1剂,分2次服用。

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用川楝子、丹皮、大黄各15克,红藤60克,三颗针30,芒硝6克,每日1~2剂,分2~4次服用。

③急性阑尾炎已化脓者可用生苡米30克,丹皮12克,银花、紫花地丁、当归尾各15克,红藤、败酱草各20克,赤芍、生甘草、制大黄各10克。每日1~2剂,分2~4次服用。

10.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阑尾炎穿孔、肠穿孔或坏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穿孔、腹部穿透伤和内脏破裂、肝脓肿穿破、女性生殖器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如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类;按发病的机理则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本病以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发热为特征,并常伴有恶心、呕吐。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宜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上消化道穿孔,用青、链霉素或头孢菌素均有效;下消化道穿孔,常可产生复杂的混合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治疗。

患者禁饮食,半卧位,腹部热敷,注意肛管排气,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2)中医药治疗。

复方大柴胡汤:柴胡、黄芩、枳壳、元胡、川楝子、白芍、木香、双花、连翘、大黄、生甘草。

1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溃疡穿孔后,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消化液及食物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化学性腹膜炎,6~8小时后,由于细菌的滋长,转成细菌性腹膜炎,因此病人有剧烈的腹痛,腹痛呈刀割样,从上腹开始,向全腹扩散,或向右下腹转移(易与阑尾炎混淆)。穿孔病人腹痛难以忍受,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肢体发冷、脉快、恶心呕吐等。

腹痛可以出现一段缓解期,再发展下去可转为细菌性腹膜炎,腹痛又复加重。

检查发现,表情痛苦,呈一定姿势卧位,不敢动,不敢深吸气,脉搏快而细,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呈“木板状”强直,一般上腹部疼重,肠鸣音消失或减弱,约75%病人可有肝浊音界消失或缩小,或有移动性浊音。穿孔后时间较长可以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出现休克时,血压降低。

本病的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于年轻病人,症状轻,空腹穿孔和穿孔时间短,且估计穿孔不大者。

①胃肠减压:通过胃管持续将胃内容物抽出不再继续外漏,促进穿孔愈合。

②输液:支持全身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

③抗生素:多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

④应用抗酸药物,雷尼替丁、洛赛克等。

⑤病人采取半卧位,以利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减少毒素吸收,一旦形成脓肿易于处理引流。

(2)手术治疗。

凡不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穿孔病例或非手术治疗不见效的病例均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特别是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伴有幽门梗阻,大出血,不能除外有恶变的,年龄较高的,均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除外不能耐受手术者。

①穿孔单纯缝合: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危险性小,即使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进行这种手术,术后再辅以治溃疡病的药物治疗。但此手术治疗可能不彻底,有2/3病人有可能再发病,需第二次手术。

②胃大部切除:病人一般情况较好,穿孔在12小时以内,腹腔内炎症和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可以行彻底性手术,即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等。

溃疡病与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气温环境突然变化有一定关系。所以发现溃疡病应及时服药治疗,注意生活起居规律,防止溃疡并发穿孔。溃疡穿孔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者均应采取半卧位,不能平卧,以防止隔下脓肿发生,有利于腹腔内残余渗出积存于盆腔,减少毒素吸收,即使形成残余感染也为盆腔脓肿,容易及时发现和便于引流。穿孔治疗后要注意饮食恢复,但需注意避免过急过多,胃切除后容量大大减少,残余胃虽仍可不断扩张恢复术前饮食,但必须有个过程。

1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它是原因不明的血管炎性和闭塞性疾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常发生于四肢远端中小血管壁非化脓性炎症伴管腔内血栓形成,引起肢体缺血,发生疼痛及周期性发作。吸烟被认为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另外性激素、自身免疫以及环境外伤等因素对发病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临床表现与血管闭塞部位程度、范围有一定关系。本病进展缓慢,疼痛为主要症状,这是由于肢体缺血后继发感染或神经炎引起。病人早期患肢变凉、麻木,足底发紧,走一程路后,小腿及足部肌肉胀痛或抽痛,继续行走疼痛加重,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缓解,再行走,疼痛复出现,这种表现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加重,疼痛出现的行程越来越短,休息时间却愈加长。

还有的病人在发病前或发病中小腿或足部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呈索条状或结节状,伴轻度疼痛、红肿,2~3周消退。一段时间后另外部位出现上述症状。随病情发展,肢体缺血更加严重,休息时亦感肢体痛,尤其是夜间疼更甚,抬高患肢疼加剧,下垂时稍好,病人常抱膝而坐,疼痛不能入睡。

患者肢体常发生营养障碍,趾甲生长缓慢变形增厚,皮肤变薄、干燥,汗毛脱落,色潮红或紫红,小腿肌肉萎缩,病情恶化,肢端缺血加重可出现干性坏疽,趾脱落呈经久不愈的溃疡。

临床检查可见皮温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脑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有局部静脉炎的表现。晚期可见肢端坏疽、溃疡、肿胀等表现。肢体血液测定可出现局部血流减少,或超声发现血栓和肢体血压的改变,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或堵塞的部位、程度及范围。

在预防方面,如发现此病,病人必须立即戒烟,永不准再吸,否则治好还可再复发。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外伤,不能加温或理疗,勿穿太紧的鞋袜,剪趾甲勿损伤皮肤。发病后应早期治疗,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特别是中药治疗对此病有特殊效果。

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上是改进肢体血供,减轻或解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保存肢体,恢复功能,具体分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高压氧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①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托拉苏林、酚苄明、苄苯酚胺、烟酸、罂粟碱、抗栓丸等。

②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粘聚、防止血栓延伸和促进侧肢循环,每日500~1000毫升,用药10~15日。

③如有溃疡,应用抗菌素以防感染。

④中药的应用,辨症施治,根据不同情况、病程,不同时期及不同类型,开出不同方剂;或应用中成药,如复方丹参制剂和毛冬青片等。

⑤有效的止痛药物治疗,应经常更换不同止痛剂,以防成瘾。易成瘾药尽量少用或禁用,如吗啡类止痛剂。

可给1%普鲁卡因,静点1000毫升;连续硬膜外阻滞,置硬膜外管保留间断可给药止痛,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如肢端溃疡处经久不愈,坏死界限明确,则要当机立断,截肢截趾,注意保留存活组织以促进伤口愈合。

(2)针灸疗法。

不同病情取不同穴位,还可用耳针配合治疗。

(3)高压氧治疗。

利用高压氧仓,以增加组织氧储备,从而改善组织缺氧,减轻疼痛,促使溃疡愈合。

(4)手术治疗。

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能缓解肢体血管收缩张力,促进侧支循环,改善皮肤血供。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以前,应先作腰交感神经节局部阻滞麻醉,以观察下肢动脉搏动及皮温改变,如有效再行切除手术,一般切除腰2、3、4神经节。

②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或动脉移植术:一般阻塞在股、以下动脉,经检查胫前后或腓动脉至少有一支畅通者,肢体出现严重缺血表现,明显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或肢端溃疡坏疽者适应此手术。

13.甲沟炎

指甲根部与两侧皮肤相连处形成甲沟。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多为小刺伤、挫伤、倒刺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细菌侵入而形成。

指甲一侧的皮下组织红肿痛,逐渐扩散蔓延至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如果未能及时切开可向甲床下蔓延形成为甲下脓肿,此时疼痛加剧,甲下可见到脓液使指甲与甲床分离。如再不及时处理,可形成指骨骨髓炎。

治疗甲沟炎早期可作热敷理疗,或外敷中药金黄散等,以促进炎症消退。

有脓液及时切开引流,引流要彻底,若甲沟感染部皮肤与指甲分开,如蔓延至甲下应该作部分或全部指甲拔除,以利引流。应注意勿损伤甲床,以免影响指甲生长变形。

平时剪指甲时不要剪得过短,如果有微小损伤应涂碘酒、酒精,以防感染。

14.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一种病变。中年男性易患此病,多见于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

本病初起可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肢小腿浅静脉逐渐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状,尤以站立后明显,但抬高腿后消失。病程长者,小腿下端及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呈红肿硬块并有压痛。曲张静脉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预防本病需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长期站立或妊娠期,应平躺并抬高下肢,加强下肢运动。自我按摩或热水浸浴。长途步行或长久站立工作者,应使用弹力袜。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压迫治疗:适宜于病轻无症状、范围小的浅静脉曲张,妊娠期妇女及年老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②硬化剂注射疗法:适宜于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者,或伴皮肤并发症的小腿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2)中医药治疗。

①本病初起无明显症状或仅见小腿沉重者,可服用中成药活血祛风丸或通经活血丸。如患肢皮肤瘙痒、干燥,便干,舌红者,为血燥,可用清肝芦荟丸。如患肢发冷,胀肿重者,为寒凝血瘀,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②溃疡形成:一般不需内服药。如伴有感染,宜清热利湿,用萆渗湿汤加减,或依据疮面的情况,选方用药。

③疮面有腐肉:用九一丹或红油膏外敷。疮面肉芽开始生长时,外敷生肌散或白玉膏。疮面周围有湿疹者,改用青黛膏。

④急性继发感染:脓性分泌物多时,用金黄膏或九一丹外敷。

⑤如疮面出血,可掺用桃花散。出血不止者应结扎止血。

15.肛裂

肛裂是由肛管皮肤深及全层的裂开,形成梭形溃疡的一种病变。

肛裂大多发生在肛管后壁正中部,少数在前壁正中部。一般仅发生一处,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患者多见于30~40岁中年人。本病常可伴发皮赘和肛乳头肥大,严重时引起肛管狭窄,形成肛裂三联征。致病原因,多认为与肛门括约肌的分布、痉挛以及血管因素有关。大便干燥、秘结,常是本病的伴随因素。

肛裂以疼痛、出血、便秘、瘙痒为主要症状。

疼痛: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初有便意时即感到轻微的不适和疼痛,排便时产生撕裂样的疼痛,便后稍有缓解。再次排便时疼痛周而复始,使患者对排便产生畏惧心理而忍便。

出血:肛裂出血不多,有时手纸带血,有时粪便表面带血,有时则为便后滴血。

便秘:即是病因又是忍便的结果。患者刻意减少排便次数,延迟排便时间,使粪便更加秘结,加重了对肛管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瘙痒:是肛裂溃疡面分泌物对皮肤刺激形成湿疹所致。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保守治疗:适于急性肛裂。主要服用缓泻药物软化粪便,配合温水坐浴,促使括约肌松驰,外敷10%的卡因软膏,创面可用20%硝酸银涂抹以利愈合。

②扩肛术治疗:适于急慢性肛裂。局麻下手指扩肛,从2指至6指,持续5~10分钟。

(2)中医药治疗。

①阳热燥结,大便不通者,宜泻热通便。

方药:生大黄、厚朴、枳实各10克,芒硝5克。煎服。

②老年或久病习惯性便秘者,可以番泻叶代茶饮。

③中药薰洗:苦参、黄柏各30克,川椒10克,明矾6克,龙胆草20克,煎水薰洗。每日1次。

16.肛瘘

肛瘘一般是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经久不愈而形成。

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肛门周围皮肤上。临床将肛瘘分为内瘘与外瘘、单纯性与复杂性肛瘘、高位与低位肛瘘。本病的特征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流脓经久不愈。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史,管道外口有反复溃破流脓的特点,有间断性肿胀、疼痛。

本病以瘘口溢脓、肛周湿氧排便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

瘘口溢脓:脓液稀薄,或多或少,时有时无,或排气,或有粪便流出。急性炎症期溢脓较多,脓稠浊带有臭味,伴有发热。

肛周湿痒:由于脓液刺激,局部潮湿、瘙痒,可见湿疹样改变。

排便不畅:多见于复杂性肛瘘,肛管纤维化狭窄。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如出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早期应热浴,外敷抗菌消炎药,如无好转,应及早就医切开引流。

②手术治疗:分有肛瘘切开或切除术、肛瘘挂线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激光手术等。肛瘘急性感染期不宜实施手术。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肛瘘,须先治原发病。

③术后治疗:每日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创腔用油纱条填充。结核性肛瘘用链霉素或雷米封溶液换药。挂线术应注意橡皮筋的松紧度,需随时调整勒紧。

④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期、术后均需投以足量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2)中医药治疗(多配合手术治疗)。

①下焦湿热:肛门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短赤,溃脓稠厚,伴有发热、周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利湿热、通便消肿。

方药:黄柏、滑石、丹皮各15克,苍术、牛膝、木通、大黄、山栀、萆各10克,蒲公英、蚤休各30克。

②湿毒蕴结:肛门局部红肿热痛,排便疼痛加重,有发热感,溃脓浊稠味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伴有发热畏寒,口干苦,乏力,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柴胡、龙胆草、芦荟、黄柏、车前子(包)各15克,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木通各10克,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30克。

③阴虚火旺:肛门局部溃疡经久不愈,红肿热痛不明显,溃脓稀薄,时有时无。伴见周身乏力倦怠,时低热,口干少饮,舌偏红苔黄偏干,脉细微数。治宜滋阴清热除湿。

方药:鳖甲(先煎)30克,苍白术、黄柏、牛膝、生地、地骨皮各10克,胡黄连、山药、泽兰泻各、丹皮、夏枯草各15克,甘草5克。

如气血虚者,可服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2)外治法:炎症期取生大黄、蛇床子各20克,苦参30克,百部60克,煎水薰洗。

薰洗后,先用药捻或药丁插至瘘管口再后退少许,外敷黄连膏、如意金黄膏、红升丹等,外盖灭菌敷料固定。隔日换药1次。

17.腹部损伤

腹部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种。

闭合性损伤由钝性暴力如撞击、挤压所致。轻微的可仅累及腹壁,表现为伤处疼痛、肿胀、压痛、肌层血肿等。较严重的可引起内脏破裂。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胰等破裂后,有腹痛和内出血症状,如头晕、苍白、脉搏快、血压降低等。腹部逐渐膨胀,有压痛和腹肌紧张,还可有移动性浊音,穿刺可抽出血液。大量出血时迅速出现休克。因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这些脏器破裂时,除出血外,尚伴有胆汁或胰液的刺激,故体征更为明显。空腔脏器如胃肠等穿破,则主要表现为腹膜炎。

开放性损伤由火器或锐利器械造成。穿透腹膜但未损及内脏者,因带入细菌,可引起腹膜炎;如果伤口较大,大网膜和小肠可脱至腹外。伤及内脏者,症状和闭合性损伤所引起的内脏破裂相同,有时还可见到血液或肠内容物从伤口流出。穿透、穿破腹后壁的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腹部损伤的危险性在于腹部内脏的损伤。内脏损伤可引起腹膜炎、大出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凡遇到腹部损伤,应尽速判定有无腹部内脏损伤。如闭合性损伤仅累及腹壁,可对症处理,给以镇痛药物,减少痛苦。有内脏破裂则需紧急手术。若不能立即确诊,应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准备手术。对脱出至腹外的大网膜和小肠,可暂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的搪瓷碗盖住包扎,急送医院治疗,不可将其推回腹腔,以免增加腹腔感染。开放性损伤的病人都须紧急手术治疗。

18.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引起梗阻,称为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的肠套叠类型是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阵发性腹痛,病者面色苍白、出汗、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可摸到腊肠型、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疼痛的肿块,常位于脐右上方。随着病程的发展可逐步出现腹胀等肠梗阻症状。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受阻,呈“杯口”状,甚至呈“弹簧”状阴影。

慢性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发生原因与肠息肉、肿瘤有关,多呈不完全性梗阻,故症状较轻。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便血不多见,肠套叠可自行复位,所以发作后检查常为阴性。

治疗肠套叠早期可用空气(或氧气、钡剂)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如果套叠不能复位,或病期超过48小时,疑有肠坏死,或空气、钡剂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时,都应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法:手术复位;肠切除吻合术。成人肠套叠多有引起套叠的病理因素(如息肉、肿瘤等),一般主张手术治疗为宜。

19.肠息肉

凡是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息肉样病变,在病理未确定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

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直径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可有蒂或无蒂。

小肠息肉的症状多不明显,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有的病人可并发肠套叠或在手术中被发现。

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大多数是腺瘤。乳头状腺瘤多见于老年人,癌变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间断性便血,多呈鲜红色,常可引起大出血。息肉如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血便。少数可引起肠套叠。诊断多不困难,可通过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或纤维光束结肠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而确诊。

儿童的肠息肉多数是错构瘤,10岁以下多见。炎性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以内的息肉,可用圈套器切除;蒂较宽的可用电灼或激光切除;较高的息肉可用纤维光束结肠镜切除或剖腹手术(息肉切除或肠切除术)。炎性息肉应抗炎治疗,或治疗有关的原发病。

20.鼓膜损伤

鼓膜损伤有下列几种情况:

(1)直接损伤:即用耳勺等将鼓膜弄破。耳朵眼很敏感,然而,当自己在抠耳朵时,即使耳勺到达鼓膜的附近也不会出现疼痛。但是,在抠耳朵时,如果有外力突然碰撞,往往会弄破鼓膜。

在出现这种直接损伤时,由于未经消毒的耳勺等会进入中耳,所以往往引起中耳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2)间接损伤:从侧面打嘴巴的手掌或投来的球等正冲耳朵的入口部位时,由于突然升高的外耳道气压的冲击,会使鼓膜破裂。这种鼓膜损伤由于是外耳气压升高所致,所以叫间接损伤。在鼓膜破裂的一瞬间,会发出“砰”的声音,并且非常疼痛。但是一般很快会止住,会感到耳中有某种异常和轻度的听力困难。

(3)当有重伤时,如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以及由高处落下的物体等使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而使鼓膜破裂时,鼓膜所受的损伤就会比其他的损伤严重。一般的直接和间接的外伤,耳朵里不会有血流出。当发现有血流出耳外时,说明情况严重,特别是见到好像混杂有水的淡色血液时,那是由于脑膜破裂而混入的脑脊液,所以是相当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应立即到有脑外科的大医院诊治。预后方面,由于鼓膜有再生能力,所以当鼓膜受到损害,但并未发中耳炎时,在2~3周期间便可自愈。对急性中耳炎,为了排脓而将鼓膜切开,待中耳炎痊愈后刀口会很快愈合,其伤痕在放大镜下也看不出来。

为了预防鼓膜损伤之后出现中耳炎,需要注意以下两点:要去耳鼻科检查。非专科医生常有不仔细检查耳内的情况就将浸有药液的纱布塞入耳内的习惯。纱布塞入耳中以后,也有因细菌被挤到中耳而引起中耳炎的,所以一定要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去找耳鼻科专科医生检查处置;在洗头发、洗澡和洗脸时注意不要使水进入耳中。水进入耳内,就会将外耳道的细菌带入中耳。总之,当怀疑有鼓膜破裂时,应去看专科医生。专科医生首先会采取防止并发中耳炎的措施,然后再进行尽快使损伤痊愈的治疗。

同类推荐
  •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中老年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如何通过食疗养生和防病治病。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会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理方法的解释,会提供一个科学的饮食攻略,会推荐两三道改善和调理的食疗方,内容详实全面,实用性非常强。
  • 家庭医生(家庭健康生活)

    家庭医生(家庭健康生活)

    在本书中不仅介绍了如何就医,以帮助病人科学看病,看病省钱,而且,还阐述了家庭检测、家庭诊断和自测健康等问题,使人们有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200多种最常见的内、外、妇、儿以及其他各科疾病,既介绍了防治的最新进展,又着重地阐述了采用顺势疗法,替代疗法、日常生活疗法、厨房疗法、其他简易疗法以及中医药疗法等的治疗,以适应城乡人民中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医疗保健和防治疾病的需要。
  • 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肌表,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依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经络贯通于人体内外、上下联络脏腑,贯通九窍,是气血运行的途径,也是津液输布的网络。经络壅阻,人体气血不畅,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疲劳和病变。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能够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加强营卫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大量科学研究实践证明,人体接受按摩以后,能使大小循环系统畅通,血流丰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解除病痛,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下)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下)

    健康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期盼,而年轻的人们,大多过早离去和被病痛折磨,健康的生命远远少于预期,其中健康至关重要,关系着人的成长,左右着人的生命,没有了健康,就算再有钱,再有权也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保健的奥秘和知识,力图打开那知悉不多的密码,让每个青少年都健康成长。
  • 明明白白降血脂

    明明白白降血脂

    本书从血脂的来源讲起,阐释了高血脂对全身的危害,讲解了药物治疗法、饮食治疗法、运动治疗法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的作用。居家调养部分讲解了如何从一年四季的衣食住行入手,调控高血脂;防治并发症部分讲解了如何防止、延缓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高血脂并发症或伴发病。本书特点是用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医学知识,并配有多幅插图,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保健知识,可供高脂血症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蜜恋99天:大牌校草爱上我

    蜜恋99天:大牌校草爱上我

    “公交色狼!你怎么在这里!?”“呵呵,短腿神经病,你也在这里上学啊?”“色狼我警告你啊!以后少骚扰女生,否则,别怪我见你一次踩你一脚!”呵呵,高中的第一天,在大巴上碰见一个咸猪手,林洛宸好心当成驴肝肺,不但没被表扬,反倒被人冠上“色狼”的称号。好啊,色狼是吧,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谁更色!
  • 忆光—校服

    忆光—校服

    我,讨厌夏天,非常讨厌…自出生起的夏天,每一个都是那么讨厌…出生那年的夏天,比我早来到世界的你注定什么都比我快…五岁那年的夏天,你拿到了各种比赛的冠军,我却除了玩什么也不会…六岁那年的夏天,你对着肆意哭泣的我说“别怕,我在”…十岁那年的夏天,虽然再怎么不喜欢你,我还是哭着喊着不让你离开…然而十六岁的夏天,你一声不吭的回到我身边…好讨厌!
  • 错过就回不去了

    错过就回不去了

    有一个男生在和一个女生的第一次相遇中对女生一见钟情。她疑惑的抬头看着他:请问,你有什么事吗?他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真巧,我们又见面了。
  • 永恒地平线

    永恒地平线

    当人类文明第六纪元即将进入第七纪元之时,星际联盟总部的科学家联手做了一次跨纪元预测。在即将到来的第七纪元,将有人发现一个超级公式,统一数学,物理,哲学,将人类文明送出我们的家园。
  • 王者归来之帝魂

    王者归来之帝魂

    上古破灭之世地球修真界最高统领仙帝与地球外的魔帝对抗最终用尽自己与各方的修真力量取得了胜利魔帝被封印但是仙帝也因此重伤各方的修真力量也残余无几修真界受到了重创仙帝遭重伤后发现力量不断消去无法复原就觉得将自己的流量留给自己的有缘人....亿万年后这个有缘人出现了她就是方云修...方云修本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孩子后来在得到仙帝的力量后风雨无阻把魔族的残余力量一支支的消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实力,并当上了护花高手任何恶势力在他眼前都要屈服下来。
  • 凉枫羽,躲进风里说爱你

    凉枫羽,躲进风里说爱你

    昨日,他是一个在电脑前一边打着Dota,一边啃着方便面的堪称世界上最无情商的IT男。今日,他手捧娇艳欲滴的鲜花,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越发衬托出他孤傲的气质。“女神,嫁给我!”她,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她;我,亦不是从前的那个我。【宠文1v1,男女主皆身心干净】
  • 校草大人别来无恙

    校草大人别来无恙

    (LYY殇部落)谁的青春不荒芜,每个人的青春注定是不同的…她在经历过亲情的背叛打击后,为了报仇。她改名换姓,女扮男装。成为世界上第一横跨黑白两道的杀手至尊。一人白手起家创造了站在世界顶层的COS集团…也许有很多人羡慕她,但谁能理解她一人心里的伤痛。直到他出现了,他就站在她的身边,陪她一起面对困难。她女伴男装混进了学院,他也陪伴她进入学院。游戏开始!“曾今背叛过我的狗,记住,我还活着,总有一天,我会一刀一刀的还回去,哦,应该是百倍千倍的……”
  • 任卷舒

    任卷舒

    一个武力值高且偶尔脱线的爹,和一个疑似双重人格具有研究天才的娘,加上一个誓死要把丈母娘拉下马成为京城纨绔之最的男朋友,这鸡飞狗跳的日子,关雎觉得,别说按正常的穿越攻略去开金手指,改天换地指点江山,她连开抽屉寻宝的时间都给耽搁了。
  •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著名的科学家恶心巴拉教授研制出了一种爆炸性病毒,只要将其暴露在空气中,便能以爆炸的姿态瞬间充满周围的空气,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周围扩散,人类在粹不及防的情况下便会全部死亡。巴拉教授在将他的这项发明呈送给卡西欧博士的过程中却因遭遇意外而将病毒丢失。博士惊慌失措,立刻派遣田健三郎带领大批人马前去印度寻找病毒,米娜、卡奇和莱恩也闻声而动,身为联合国特派员的哈利也加入了行动,他们与田健三郎斗智斗勇,努力完成拯救人类的计划……
  •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华夏武魂之名将绝代

    想要领略那些古之名将,金戈铁马,纵横天下吗?想要领略绝世名将的谋略才干,过人风采吗?想要领略兵法谋略,快意恩仇吗?那请读此书,有我带领你去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去探讨,去领略那些绝世之才的英雄事迹!千载之下,仍有后人缅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