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4800000003

第3章 善待工作,善待机会

机会就像你身边的小偷,一不小心它就会从你身边溜走,而你将损失惨重。善待机会,这不仅需要锐利的眼光,而且需要付诸行动。而不是消极等待,患得患失。善待机会,需要主动出击,敢于决断,把握机遇,扭转乾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看到机会,才能先人一步,掌握先机!

细心观察,深入总结

“机遇有时缘于上天的青睐,而这要求人们细心观察,深入总结,而不是消极等待。努力总会有收获,这是成功的定律。对一切都视而不见的人,他会失去很多良机,反之则会获益多多。”

1885年,亚特兰大市一个名叫潘伯顿的业余药剂师,经过无数次试验,最后以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作基本原料,炼制成一种有一定疗效的健脑药汁,这便是美国最初上市的可口可乐。商品名称"可口可乐"即是"古柯"和"柯拉"两词的谐译。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均具强兴奋作用,常被印第安人和西非人用作消乏之物。

作为一种药品,可口可乐当时的销售量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一天,一名头痛病人来到店内,要求店员当场给他冲药服用。这个店员配伍后,不是向瓶里注入规定分量的自来水,而是注入了随手错拿过来的苏打水。那位患者并不挑剔,他深呷一口,却禁不住连声叫起"妙"来。

谁也不曾想到,一名店员不经意的行为,竟从此触发了可口可乐酿造和销售上的"大革命",根本改变了它的市场地位。原先五花八门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除了"包治神经百病"的夸示外,此刻又加上了"芳醇可口、益气壮神"等赞语,年销售量居然从原来的25加仑猛增到1887年的1049加仑。可口可乐,竟奇迹般地从一种药剂摇身一变而成为风行各地的饮料了。

但是,时来运转何姗姗!面对健康恶化和经济困难的窘境,潘伯顿不得不把专利权转让他人,自己则在一文不名中郁郁死去。他的后继者康德勒立刻把他对宗教的笃信转移到了对质量的改进和对利润的追求上。他和助手们苦心孤诣,反复尝试,炼丹术和化学方法齐头并进,最后把糖浆巧妙地溶进了这种液体。此外,他们在装潢和广告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到了1902年,可口可乐年销售量骤增至36万多加仑,其广告费用也高达12万美元。可口可乐在世界许多地区,成了最热门的美国货。

(资料来源:《经营管理者》杂志1995年01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宗教运动和禁酒运动中,可口可乐更找到了大行其道的良机,因为它对上帝的信徒是一种"圣洁的饮料",而备受牧师们的青睐。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可口可乐的酿造人又通过特许代销制兜售自己的产品,这一制度一直沿袭至今。康德勒终于如愿以偿,以前人的一纸配方为自己积攒了亿万家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美军的参战,可口可乐也涌向硝烟弥漫的战场。当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追随美国三军人员的脚步,在世界任何地方为他们生产5分钱一瓶的可口可乐时,整个珍珠港的欢腾场面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连当时的美国陆军部也深信,冰镇可口可乐是"提高十气"的一大佳品。据说士兵怀揣一瓶国人制造的这种饮料,"会提醒他们在为谁而战"。

于是,由于食糖紧张而在国内弃置不用的机器,被空运到各个战区就地生产可口可乐。从北非到意大利,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制造厂建立起来了,机器的轰鸣与枪炮的呼啸相应和,谱出了一首奇特的交响曲。

美军最高当局向制造商提出了巨额订货,要求他们用优质高产的服务"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可口可乐达到了问世以来的最高生产纪录,甚至变成衡量美军兵力的尺度之一。如果希特勒了解到,从太平洋东岸到易北河西岸,美国大兵们沿途一共喝掉了100亿瓶可口可乐,他大概也会吃惊得瞠目结舌哩!

大战刚结束,便有64个崭新的可口可乐制造厂从欧、亚、非洲的废墟上拔地而起,其中59个是美国出资赞助的。至于今天,可口可乐更是几乎无处不在地向一切别的饮料业发出先声夺人的挑战。

一份工作,无数机会

“只要你愿意真诚地面对自己,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下定决心改变态度,你一定能够拥有充满幸福、创意与爱的人生。同样的道理,每一份工作同样是我们人生中的机会,机会就在每一份工作中。”

约翰·比特尔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每周只能赚2美元。他刚一进商店时,老板就对他说:"你必须熟悉这项生意的所有环节,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对我们有用的人。""一周2美元的工作,还值得认真去做?"与比特尔一同进公司的年轻同事不屑地说。然而,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作,比特尔却非常珍惜,干得也非常用心。

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年轻的比特尔注意到,每次老板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外国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使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于是,他开始学习法文和德文,并开始仔细研究那些账单。一天,他的老板在检查账单时突然觉得特别劳累和厌倦,看到这种情况后,比特尔便主动要求帮助老板检查账单。由于他干得实在是太出色了,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比特尔接管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老板对他说:"比特尔,公司打算让你来主管外贸。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我们需要能胜任的人来主持这项工作。目前,在我们公司有20名与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但却只有你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凭你自己的努力,用实力抓住了它。我在这一行已经干了40年,你是我亲眼见过的三位能从工作琐事中发现机遇并紧紧抓住它的年轻人之一。其他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比特尔的薪水很快就涨到每周10美元。一年后,他的薪水达到了每周180美元。并经常被派驻法国、德国。他的老板评价说:"约翰·比特尔很有可能在30岁之前成为我们公司的股东。他已经从平凡的外贸主管的工作中看到了这个机遇,并尽量使自己有能力抓住这个机遇,虽然做出了一些牺牲,但这是值得的。"

(资料来源:张保文,王非庶。任务就是成长机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我们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

在实验室中,一只小白鼠四肢捆绑被丢入水中,它努力挣扎,可是一点也没效果,在即将溺毙之际,被捞了上来。第二天,实验者仍将白老鼠再次捆绑丢入水中,它仍努力挣扎无效,也是在最后被救上来。第三天,第四天。。。。。。连续如此。老鼠每次挣扎都无效,渐渐地,挣扎的动作减少了。最后。实验者将老鼠四肢松绑丢入水中,即使它只要用一点点的力量就可上岸,可是它一动不动,无助地等候溺毙。。。。。。老鼠累积了失败与挫折以后,选择了放弃一搏。殊不知外在的环境在变,你的内在能量也在变,或许用力一蹬就会冲上青天。

(资料来源: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b902c4208de3060c0d0622f8ace1d84642c111a3fb4ec30226758848361375ff21c09bdb0692f61447ee08698d61788ac955c6bd370712042db1405d36ef9965124b57bc64de8d91ae5bdf13996a8c696821405c544757d9786f84d0164dd1ff4034594b19838022e61ad9a4172ff286058ec3430b1508fe325190c96f7ad4b3ac43da6150696df22c13405c315b31e6b3334d65bc278462740f73f25e8323813939b4a96286e3157a139c0aeb5b7fc49fccb9c378f8cc0&;p=aa7dc64ad5c02db14ebd9b74095e81&;user=baidu)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机会;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机会;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会;每笔生意也都是一个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成长的养分,带来勇气,培养品德,赢得朋友。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机会,你要知道任何一个机会都孕育着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因素。而且机会是给那些有心人准备的,只要你在平常的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那么你将会获得巨大的收获。不管这个机会是大是小,我们都要充分地去重视它,去发现它,去利用它。不要总觉得微不足道的机会是没有用的,要知道,上天考验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要抱怨你自己没有机会,应该扪心自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认真分析过你手头的工作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就和好处吗?你认真思考过怎样把这份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成为行业第一吗?而你是不是常常在羡慕别人的职位和薪水,而忘记了自己的工作呢?

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不在别处,其实就在你自己身上,而我们常常在别处不断地寻找。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我们的工作,尊重我们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我们就能发现机会,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人生。

西方有一句俗语:"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时运不济的借口

“一个人成败与否,并非天生注定,也不是他人能操纵得了的。实际上,命运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它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工作中处处蕴含着机遇,只有那些心怀珍惜的人才能看得到。机会到处都有,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

许多人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羡慕不已:"为什么好机会都让别人碰上了,我为什么就没有那样好的运气呢?"有的人还抱怨:"要是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早功成名就了。"人一生尽管有很多的机遇,然而,真正能抓住机遇的人并不多。抓住时机的人成就了事业,而失去机会的人则哀叹自己的"时运不济"。

小孙和小杨是大学同学,从学校毕业后,俩人分别进了两家规模都不算太大的公司。由于各自的单位距离很远,直到毕业后的第五年,他们又再度重逢。见了面,两个人自然聊起了分别后的工作经历。

谈起自己的工作,小孙的语气有些失落:"时运不济啊!本来单位就不景气,加上专业又不对口,干活也提不起一点兴趣,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干了不到半年,我就换了一家,还是没多大意恩。我现在的单位已经是第七家了。哦,老同学,你发展的如何呀?"

小杨淡淡地说:"你也知道,我的单位也不是太大,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不过,我觉得,既然能找到这份工作,就要好好珍惜,力争把它干好。上班期间呢,就好好干好自己的活;下了班,就给自己充充电,补补业务知识。工作起来反而是越来越有劲了。半年后,由于我干得还不错,领导就把我提为部门主管了。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了,我是我们集团分公司的经理。"

听了小杨的经历,小孙的心中有些惭愧,他现在明白了:原来,所有的问题并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有问题。有的人工作态度浮漂,对工作好像蜻蜓点水,很少能专注于工作,因此,干什么工作都长久不了,也做不出多大的成就。

(资料来源:何山。珍惜工作不抱怨。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任何一个企业的内涵和企业文化都不是一个人在三五个月内就能学得到的。只有去除浮躁,潜心修炼,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进步。把工作当成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我们就会学到很多。如果把工作视为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那只会蒙蔽了自己的心智,看不到工作中所蕴含的种种机遇,就会失去许多提升自我的机会,最终使自己跌进无尽的烦恼深渊。

有的人看到别人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就会酸溜溜地说:"以前他只不过是个人人指使的小职员,没想到现在却飞黄腾达了,真是运气好啊!"就好像别人没有多大的能力,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是完全靠运气。当自己遭遇挫败时,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认为是自己"时运不济"。其实,这种人只看到人家现在的风光,却不去深究别人为工作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很多人相信命运、机运之类的东西,觉得它们有一种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力量,主宰着人生的成败得失。但不管人们对成功怎么看,运气都不是唯的一因素。其实,只要我们理性地分析那些成功的例子,就会发现,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李嘉诚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在打工的时候,同事们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日日如是,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在抢学问"。正是靠了这种抢学问的精神,他才会创造条件使幸运之神得以降临在自己身上。否则,如果李嘉诚终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只会使机运对他"退避三舍"。

人人都有无数的机会,能把握住的机会才是机遇。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如果你一味拿"机遇"作为自己平庸的借口,你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不再主动去努力奋斗,到最后,你就真的与好机运无缘。

这世上存在着无数的机会,一个人要想成功,关键在于自身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只有以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才能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石。否则,即使是天大的好运,如果你毫不珍惜,最终只能失之交臂,抱憾不已。

在今天的职场上,个人的职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纯粹自身的条件,而不是家庭的出身、社会背景等等外在的因素。实际上,机遇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自身主观努力的程度,取决于有多少思想准备。

不论你是硕士学历,还是本科学历,甚至你只有小学程度的文化水平,这些都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职场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绝大多数人在踏上职场时,可以说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本,也是最大的资本,就是你自己。不管你一生中遇到多少幸运的机会,实际上,决定你人生成败的,只能是你自己。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飞出去。"即使这世上真有所谓的"机运",那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不是从天上凭空掉下来。

机遇并非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关键看你是否具备了能抓住它的能力。它并不是静静地站立那儿,等着你去抓它,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很不起眼的。如果你一再犹豫,它就会转瞬即逝。

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那么就要赶紧充实自己,否则你跟好运气永远无缘。只要你始终勤奋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终有一天,好的机运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毫无准备的人,就是穿过整个森林,也不会看到一棵树。"这个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很多人对自己眼前的东西,往往不知道珍惜。即使这世界遍地都是机会,但如果你不努力,你依然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你成功了,除了应该感恩的人之外,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尚未成功,你不能抱怨任何人,最应该为之负责的,只能是你自己。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成功的步伐。

消极等待,错失机会

“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会敲门的次数比人们意识到的多得多,所以当它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抓住,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那是机会,或还没有准备好去抓住它。”

永远没有人知道机会将在何时降临。它通常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它向你要求的东西可能远比你目前准备给予的更多。但是如果你志在钓一条大鱼,你就必须为那条可能出现的大鱼准备好一切。否则,机会就成为一条溜走的大鱼。

约翰·甘布士最初是美国一家纺织厂的小技师。当时,他所在的地区发生了经济危机,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一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甘布士认识到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商机,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嘲笑他是十足的蠢材。

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存货越来越多,妻子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她劝甘布士不要再冒险,否则将血本无归。但甘布士依然故我,只是遗憾自己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货。

十多天后,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货主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了事。事情的发展让人胆战心惊,此时,甘布士虽然内外交困,却依然不为所动。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物价,并且大力支持厂商复业。这时,该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奇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甘布士马上决定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在决定抛售货物时,妻子又劝丈夫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甘布士却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五家百货商店,业务由此发达,最终成为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资料来源:云中天。穷人需要点野心。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不愿意冒风险的人,不敢笑,因为他们怕冒显得愚蠢的风险;他们不敢苦,因为怕冒显得多愁善感的风险;他们不敢暴露感情,因为怕冒露出真实面目的风险;他们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怕冒被牵连的风险;他们不敢爱,因为怕冒不被爱的风险;他们不敢希望,因为怕冒失望的风险;他们不敢尝试,因为怕冒失败的风险。

但是我告诫你必须学会冒险,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有掩耳盗铃的举动,把自己的头藏在沙土中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你成年之后,虽然知道好多事情不能躲避,必须坚强面对,要冒风险,但还会在心底存留着那种逃避和寻求安慰的想法。其实,困难和风险也是欺软怕硬的,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你要时刻记得,最困苦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流泪;最危急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犹豫。优柔寡断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人生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乐于迎战风险的人,才有战胜风险、夺取成功的希望。贪恋蜷缩在温室中、保护伞下,并非明智的选择。妄想处于一个没有风险的世界,只能是海外奇谈。俗语说:"冒险越大,荣耀越多。"

许多人常常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成功的到来。他们希望成功会主动关照他们,但他们只愿意为维持生计做一些努力,满以为自己会幸运地抓住某个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如果你不为成功做准备,想要把握降临给你的机会是很困难的。犹如当你面对一桌给你准备的佳肴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没有健康的胃来享用它。成功需要执著、刚毅、志向高远的胸怀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现在,不妨检查一下自己,问问你自己一直以来为成功做了哪些准备。

你是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并全心全意地在为之奋斗?你是否愿意不仅仅辛苦地培好土,播下种,还要精心地去呵护娇嫩的幼苗和刚长出的新穗?你是否愿意多走一里路,多花费精力去捕捉可能出现在前方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如果必要,你是否愿意只身一人继续前行?你是否已经训练出一双识别能力很强的眼睛,当机会一出现就能立刻认出它?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上帝赋予了你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懒惰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而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有头脑的人能够从琐碎的小事中寻找出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从眼前飞走了。我希望你不要做一个守株待兔的蠢人,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为自己创造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竞赛中获胜。

为人呆板,做事消极,所以才会被困,这是很多人的共同缺点。他们不会主动地去抓住的机会,只是老实地坐在哪里等待,即使是机会来了,他也会说算了。抱着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努力,就可以取得你要寻找的成功。现在你可以从积极的心态出发,向前迈出你的第一步。这时你也可能受到消极心态的影响,当你距离到达你的目的地只不过一步之遥时,你却停下来了,那么财富也就与你擦身而过。

敏锐的洞察与远见

“站得高,才能够看得远!不仅要看得远,还要眼光锐利,看得真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看到机会,才能先人一步,掌握先机!”

有句谚语说:"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企业人士需要有非常好的把握变革的远见和环视360度的视野。要能够提前觉察到在地平线出现的任何事物,不仅能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同时还能预见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要发生的一切。远见是信念、经验和勤奋的综合。没有远见的企业只能将未来拱手让给对手。

从商业界的角度来看,这种洞察力,大概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说是要"高瞻远瞩":这既包括了敏锐的洞察力,也包括了非凡的远见。具体地说,就是能够洞察业界的发展方向,发现竞争突破点,树立独树一帜的组织风格,确立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服务范围,然后在这种大胆洞察力的帮助下,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世界汽车行业里,每80辆轿车中就有一辆是"本田"牌的。不过使本田公司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功、扬名天下的却是本田摩托车。本田摩托不仅在日本国内是龙头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这一切,首先归功于它的创业者-本田宗一郎。本田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存在着目标的选择,决策的风险。以20世纪70年代初为例,当时本田摩托在美国市场正畅销走红,本田宗一郎却突然提出了"东南亚经营战略",倡议开发东南亚市场。此时东南亚因经济刚刚起步,生活水平较低,摩托车还是人们敬而远之的高档消费品,许多人对本田宗一郎的倡议迷惑不解。本田拿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解释说:"美国经济即将进人新一轮衰退,摩托车市场的低潮即将来临。假如只盯住美国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便损失惨重。而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腾飞。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处乱不惊。"一年半后,美国经济果然急转直下,许多企业产品滞销,库存剧增。而在东南亚摩托车开始走俏。本田公司因为已提前一年实行创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经营战略,此时便如鱼得水,公司非但未遭损失,还创出了销售额的最高记录。

(资料来源:武齐。洞察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多么惊人的洞察力与远见啊!许多成功的领导人正是在洞察市场变化,研究其发展规律基础上,准确把握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而引领市场潮流并抢先占据有利地位,使企业立于不败。

第二个方面是要能够洞察变化,利导冲突。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多重关系结构,并且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系统。这一系统是随时可能变化的,从稳定到不稳定,从不稳定到稳定,各种变化冲突都是难免的。所以需要希望成为企业人士的我们能够对这种种变化明察秋毫,这样就可以从容地直接参与冲突、变革,或者做协调员、调停人。

这是一种对环境的敏感性,就是随时关注冲突发生的可能,洞察其内在及潜在原因,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控制和减少不良冲突的产生、激化,解决冲突所暴露的问题;同时,力图掌握冲突可能带来的不均衡,并利用冲突所激发的创造力,强化正面作用,降低负面损失。

这里我们以美国通用汽车的土星计划为例。自从第一次能源危机后,日本汽车就开始在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大展雄风。省油、价廉、耐用、售后服务好成为日本车横扫北美市场的利器。全世界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通用汽车,营运和获利都大幅下滑。面对一片恐慌之声,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开始进行一项官僚组织与劳资结合的计划,称为土星计划。他认为事已至此,要击倒日本,就必须加入他们的行列。

他说:"让我们走出这个狭窄的圈子,去发现其他人知道的是什么。和本田的合作,至少可以让通用获得最新汽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第一手数据。"冒着和敌人勾结的议论,他力排众议,和本田开始合作。第二步就是破除官僚化且无效率的层级组织,改变工序控制,实行生产设备在科技上的高度整合。最后,就是劳资结构的重整,要求劳资双方一起工作,共同决策,盈亏均沾,资方不得任意遣散劳工,劳工不得动辄威胁罢工。这些改变使公司脱胎换骨,终于扭转乾坤,再创生机。

(资料来源:武齐。洞察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在这个例子中罗杰·史密斯能够临危不乱,重新强化目标,调整战略,我们再次看到了成功领导者的洞察力!而他成功的引导和操作变革,确立新的发展规划和方案,并随时掌握变化和冲突,使变革顺利进行,也显示了对危机、冲突的驾驭能力。

第三个方面是要能够洞察人性,激励成员。知人善任也是超强洞察力的体现!美国第一银行的执行总裁就认为:"我的角色是首要的人事主管,即能让恰当的人做恰当的事。"日本京都陶瓷的创立人稻森胜夫也认为:"不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企业的任何方面,活力的来源是'人'。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

管理界近年来就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认为成功的管理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对组织的自豪感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的确,在知识愈加重要的今天,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都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的企业需比以往更加重视尊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希望成为真正的商界精英的话,就要能够用各种方式把不同背景和才能的人聚集到一起,并为其提供公平的、合理的机会,使他们贡献他们的最佳表现,实现个人目标,发挥个人潜能的同时,为组织创造价值。所以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周围同事和下属的精神需求,并对其个性特点、价值取向、性格优势等因素洞察和了解,充分认识和理解个体差异性,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工作热情。

掌握有价值的信息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两个基本角色,即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要学会捕捉有用的信息,就应该注意收集、发现和开发信息。”

信息就像人们讲"吃过了吗?""吃过了"之类的寒暄话一样自然而平常。但在这"自然而平常"之中,却有着许许多多的道理和学问,关键就是看你能否捕捉和善用信息。

总有些人不去自发的搜集信息,而只是坐在那里等着信息传达到他们手上。持这种"守株待兔"的态度,当然不可能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就跟空气一样,无处不有又无处不在。在实际生活中,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发现信息的眼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利用自己敏感的神经,不放过每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每一次交谈,只要留心观察,都有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寻找的信息。

美国一家食品制造业,因信息不畅而举步维艰。他们投入资金请亚利桑那大学威廉·雷兹教授为其提供具体可行的发展信息。

威廉·雷兹教授接受委托后,立即着手对亚利桑那地区的垃圾进行研究。这在一般人看来与信息毫无关联,但威廉·雷兹教授就是在垃圾堆里为这个公司找到了有用的信息。

威廉·雷兹教授对当地的垃圾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他与助手一道,从每天收集上来的垃圾堆中挑出数袋,然后把垃圾的内容依其原产品的名称、数量、重量、形式等予以分类,如此反复,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分析。

威廉·雷兹教授说:"垃圾绝不会说谎和弄虚作假,什么样的人就丢什么样的垃圾。查看人们所丢弃的垃圾,往往是比调查市场更有效的一种行销研究方法。"他通过对垃圾的研究,获得了相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信息:

比如,劳动者阶层的人喝的进口啤酒比高阶层收入群体的多,并且他们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种牌子的比例;中等阶层人士比其他阶层消费的食物更多,因为双职工都因为上班而没有时间处理剩余的食物。

威廉·雷兹教授还通过对垃圾内容的分析,准确地了解到人们消费各种食物的情况,并得知减肥清凉饮料与压榨的橘子汁属于高阶层人士的消费品。

后来,这家公司根据威廉·雷兹教授所提供的信息制定经营决策,组织生产,结果大获成功。

(资料来源:西恩。周易清晨的员工课。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

成功的人,往往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在搜集信息时,也自然能对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古川久好曾是日本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老板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他时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经手的报纸上有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上面写道:"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集自动售货机来销售货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公司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于是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他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可将来也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去钻这个冷门,经营这种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里的商品,应该搜集一些新奇的东西。"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共筹到了30万日元,这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以一台1.5万日元的价格买下了20台售货机,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纸杂志等放入其中,开始了他的新事业。

古川久好的这一举措,果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第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因为只需要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你需要的东西。一般来说,一台售货机只放入一种商品,顾客可按照需要从不同的售货机里买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100多万日元。他再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于自动售货机上,扩大经营规模。5个月后,古川久好不仅早已连本带利还清了借款,而且还净赚了近2000万日元。正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造就了一位新富翁。

(资料来源: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44f9c93690c66c0161f43f3692ba7a7020ed58449e3732b325017e2ac26520772d2d20a1416de3a4b9bf52173471450c38cbbfb5dacc885585e9f2644676a805664a00eaebb5153c637e75afeae69f0cbfb25e2dac5a2de4324ce44040a97808f4d7360dd6e800340e5b1ef4e022f66ad9a4772ff286058ef3434c650f890251f739681ad4b4db33dd11205d0ef6bbf6454f351b31e683959e509f41f515165bd1171a8182a04e4bf06b0742f5723c114e4ffdcf7b115cb97bd79c2a180f8389517b584a8ee70360b04ed24c8a8bc&;p=987ec45e80934ea85db8c7710748&;user=baidu)

主动探询,主动交流,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珍贵的信息。

日本一家公司计划研制一种供应美国市场的重型机车,于是公司派出一批设计师到美国调查搜集信息。他们与美国司机交朋友,一起开车、聊天、喝酒,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等情况,掌握了他们种种特殊消费需求信息,并了解此类车的环保信息。然后,根据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设计研究,终于生产出一种完全符合美国人"口味"的重型机车,投放到美国市场后,立即成为供不应求的产品。

你不仅要知道从什么人、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信息,还要知道对于你得到的信息加以证实。你要善用信息渠道,与同行业中有经验的前辈交流、参加社团活动、利用媒体等等,扩展自己的信息网络。

凡是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他们认识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信息来源。只要你平时注意与他们交往,能把这些人融入到你的信息网络中,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无形信息资产。

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就不能把范畴局限于公司内部。其他团体也会举办各种讲习会或研讨会,你最好争取参加的机会。吸收一些自己欠缺的信息,这些信息说不定会对你大有帮助。

或许你还会认识一些同行,这样就更加扩大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因为在公司与同事交往久了,收获会十分有限,如果能和外面的同行结识,你不但可以接触到和自己工作完全不同的东西,更能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充实自己。

敢做、敢想、敢冒险

“有一句话讲得好:"发动机只有发动起来才会产生动力,同样,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有想办法才会有机会,如果停止思考,即使天才遇到问题时也会一筹莫展。”

费拉基和米克尔是一家报社发行部的业务员,上级指派他们两人负责南区的零售工作。他们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费拉基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费拉基有点气馁了,对他的工作开始敷衍了事,他觉得这样卖报纸没有什么利润了。米克尔也遇到了跟费拉基同样的困难,但是他没有因为有困难而退缩,而是静下心来想解决困难的办法,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每天他除了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所,先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卖出去的报纸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随着米克尔的报纸越卖越多,费拉基能卖出去的报纸却越来越少了,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

(资料来源:袁文龙。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为什么会如此?米克尔的做法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于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米克尔的,就不会买费拉基的。米克尔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米克尔先占领了市场。米克尔卖得越多,费拉基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购买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报纸的随机性购买较多,也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想办法就会有克服困难的机会,逃避困难永远都做不好工作。想办法才是想到办法的前提。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戴安娜要在伦敦举行婚礼。消息一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发财。有的在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在各式服装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结婚时的图案。但这些经营都不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是一个经营望远镜的商人。

这个商人心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他想,盛典之时,有上百万人在现场观看这场举世无双的英国皇室婚礼。肯定会有很多人因为距离比较远,无法一睹王妃的尊容和典礼的盛况,这些人到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购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果,而是一副能使他们看清人和景物的望远镜。于是他决定生产几十万副望远镜。

盛典开始了,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丽容和典礼盛况而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千百个卖童突然出现在人群中,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皇室婚礼盛典!"没过一会儿,几十万副望远镜就被抢购一空。那个聪明的经营望远镜的商人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钱!

(资料来源:梁子。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所以,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你能够战胜对艰难的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越来越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时,人们都说":不可能";但经过不懈的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是贫油国,地下找不到石油时,李四光带领他的地质勘探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人们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时,杨元庆和同事们以"蛇"吞""象"的大无畏的气魄给了观望者一个肯定的答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资料来源:苏伟伦。好员工不是天生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换一种方式去做,并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是一句普通的话,普通得甚至很多人读后就忘记了。但是,在一些喜欢思考而且眼光独特的人眼里,这却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有16位人士立即对这一信息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即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作为资本金,并办好了营业执照。

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邮政部门告诉他们,由于很快就要进行中期选举,此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办理,开禁时间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办这样的一份刊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环境不理想。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15个人认为局势对创业不利,于是他们很快就递交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一个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却没有理会这一套,也没有把别人那句"不可能"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不利因素"也可能转化为商机,这不,邮政人员一句话,就为他"消灭"了15个竞争者。

华莱士回到他租住的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在未婚妻的帮助下,他们一共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就这样,《读者文摘》诞生了,而且很快创造了奇迹。到了20世纪末,《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几十年以来,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中,《读者文摘》一直牢牢坐在第一把交椅上。《读者文摘》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华莱士已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资料来源:(美)贝纳德编著,张玉译。哈佛家训。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在工作中,假如我们也能像华莱士那样,遇到困难时就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就能发现事物有利的一面。如果华莱士也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上,就不一定有《读者文摘》的名字,而华莱士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华莱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者绝不会等到时机成熟、万无一失时再开始工作,只有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并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现代公司里,一些员工之所以总是遭遇失败,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做事时要等到万无一失再动手,或是一遇到障碍就退缩。因此,在接受上级的工作指令时,他们总是抓住那些消极的因素不放,而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消极的一面变为有利的一面。

在工作中,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行,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做任何事。这样,在任何领域你都能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在很多大公司里,抱着"不可能"心态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不敢冒险,在遇到严峻形势时,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其结果是一一辈子平平庸庸,没有任何大的成绩。

其实,没有什么不能做,要知道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要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魄力。许多成功人士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们比你敢做、敢想、敢冒险。

苍天不负有心人

“幸运只会眷顾有心人,凡事留心就不会错过好事了。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捕捉机遇,这是幸福人生的秘诀。不要抱怨身边不愉快的事,它也许是转变命运的契机,用心才能发现。”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欲望,只要留心对生活的观察,你就会找到财富的大道。

1935年,艾伦已经32岁了,他不想再给别人打工,打算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但他囊中羞涩,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不超过100英镑,他对此很苦恼。

有一次,艾伦到一个朋友家里度完周末,准备坐火车回伦敦。在火车站等车时,他觉得很无聊,想买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打发一下时间。但当他在书摊上看了一圈之后,觉得装帧精美的书籍价格太昂贵(当时欧洲书籍均为羊皮面精装),他自己承受不起,而别的读者也和他一样,在书摊前转一圈就走了,真正买书的人很少。这时候,艾伦脑中突然有了一种想法:为什么不出版价格低廉、内容严肃的平装书呢?这种书一般人都能买得起,肯定有广阔的市场。

回到伦敦后,艾伦便带着自己仅有的100英镑,到各类的出版社去游说,希望他们同意出版平装书。他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出版包括《永别了,武器》等10本平装书,每本定价6便士,价格只相当于精装本的1门2,相当于当时10支烟的价格。艾伦的这一计划,受到了很多出版社的冷嘲和热讽,但他不气馁,相信自己的主意一定会得到出版商的认同。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出版社准备尝试一下这种做法。于是,艾伦就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平装书的设计、出版工作。最初,他想以他家乡的海豚作为这套平装书的标志,但他觉得并不是很满意。正当他举棋不定时,他的女秘书顺嘴说了句:"企鹅怎么样?"艾伦觉得可以试一下。他给了一个年轻画家6便士,让他到动物园画一只企鹅回来。当年轻人把企鹅画回来之后,艾伦觉得企鹅憨态可掬,很可爱。于是,他决定以企鹅作为这套平装书的标志。

平装书出版后,由于花6便士便可以购买、欣赏以及收藏名家名作,人们争相购买。艾伦出版的100万册书籍在几个月内便被抢购一空。

之后,艾伦和他的两个兄弟成立了一家企鹅出版社。由于缺乏资金,他们便将出版社设在了一家教堂的地下室里,以棺木为书架,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克服困难,在那里出版了一百多本平装书。

企鹅出版社的书籍有着良好的销路,封面设计标志很明显:在一个椭圆形的图案中,一只黑白色的企鹅翘首站立。而且,封面的颜色也标志着书籍的分类,其中橘红色的是小说;灰蓝色的是传记;紫色的是剧本;灰色的是时事政治;红色的是特种书;绿色的是侦探破案类;黄色为其他类书籍。到目前为止,企鹅出版社每年出版的书籍就达四百余种,五千余万册,在英国两千多家出版社中排在前10名。在企鹅出版社建社50周年书展时,售出了该社出版的第10亿本平装书。

(资料来源:郑一群。成功就这么简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

善待自己的工作就要善于抓住机遇,它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工作之中到处存在着机会,只要你留心它,就会发现机会,抓住机遇。然而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

1942年,李嘉诚的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3个弟妹,他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这一年李嘉诚只有14岁。

李嘉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一家塑料玩具厂的推销员,从此他便和塑料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工作+分繁忙,但李嘉诚仍心系学习,他白天工作,晚上则到夜校补课。由于他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李嘉诚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李嘉诚具有强烈的自立意识和创富欲望,他不想寄人篱下,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毅然辞去总经理的职位,以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嘉诚发现塑料花正在欧美市场走俏。于是他立即飞往意大利,进了当地的塑料厂,学得塑料花的生产技术。回香港后,他迅速组织人员生产塑料花,并适价销售,在数周之内就占领了整个香港市场。之后,李嘉诚又绕过中间商(洋行),直接将塑料花打入欧美市场,并最终成为欧美第一大市场占有者。到,958年,长江公司营业额达1000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塑料花不仅使李嘉诚淘得了第一桶金,还使他赢得"塑料花大王"的美誉。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建造了1座12层的楼房和1座6层楼的工厂大厦。因建造楼房时买卖地皮的经历,使李嘉诚敏锐地感觉到地产业将大有作为,于是他将"长江"的业务转向地产市场。果然,地产业很快走红,地产价格飞涨,"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的楼宇面积已有1500万平方英尺,其中大型楼宇面积有,38万平方英尺,居香港地产商之首。到1982年,该公司仅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就达2900万平方英尺,除香港政府外,成为香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

李嘉诚在房地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又发行股票。当时香港市民在倾向贬值的压力下,都想购买股票来保值生利,他们看到长江实业公司走红,纷纷购买它的股票。这样,当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长江实业公司运用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其联营、附属公司大大增加,资本飞速发展。到1980年,纯利润已达9亿港元。 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李嘉诚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实业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实业集团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1994年除税后营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李嘉诚成为香港华人首富,成为世界超级大富翁。

(资料来源:范伟娜。改变--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每个人的一生都地有几次好的机遇,怎样去运用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生的得与失。常常就是在于机遇的得失,有了一个机遇,抓住它,并果断地进行出击、运用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相反,忽略它、远离它,一生就可能陷在平庸之中。

一个善待自己工作的人,一定是个时刻有准备的人,也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那么,他不会让任何一个机会错过,在机遇来临之时,用心之人就会很好地抓住机会,然后细心观察,深入总结,而不是消极等待。努力总会有收获,这是成功的定律。对一切都视而不见的人,他会失去很多良机,反之则会获益多多。

同类推荐
  • 讲述李静眼中的80后:做自己

    讲述李静眼中的80后:做自己

    书中,李静以励志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在10位明星人物的故事。他们中间有一夜成名的偶像、有粉丝千万的作家、有风格大胆的新锐主持人——李宇春、郭敬明、王珞丹、韩庚、文章、张杰…他们是清一色的80后,虽然年纪不大,却敢打敢闯,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作为金牌主播的李静以一个过来人的眼光记录了这10位明星丰富的成长历程和闪光的拼搏精神,其中对明星奋斗史的解读,更加入了自己的心灵感悟,是一本为正在成长期的8090后度身定做的感人励志书。
  • 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很多人都有一个弱点,就是以自己的成见来测度一切人、事、物。这本书的读者当中,仍有一些会坚信他们无法思考致富,因为他们的思考习惯已沉浸在贫穷、缺乏、失败和不如意之中。而无法自拔。本书就教读者转角思考遇到财富!
  • 莫生气

    莫生气

    本书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如何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气如何适当地控制生气如何让自己的气“健康”地宣泄出来。
  • 老板最大

    老板最大

    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行动,你就具备了老板的心态,你就会去考虑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费用,你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反之,你就会得过且过,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出力流汗拿工钱,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如果是这样,你就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同,不会得到重用,低级打工仔将是你永远的职业。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像老板那样执著,像老板那样奉献,你尽管现在不是老板,但你已具备了老板的素质和能力,只要你想,你总有一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的老板。
  • 做人处事全书

    做人处事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非主流角色

    网游之非主流角色

    对功夫的热爱,让他成为高手对爱情的憧憬,让他走向成熟当一切美好都是骗局,该如何拾起骄傲昂首前行当家族落没人情冷暖,又该怎样斗智斗勇东山再起以一人之力,成传世佳话网游,用一个游戏,书写一段传奇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旷世武圣

    旷世武圣

    一绝世武尊重生几年后,一人一剑,纵横天下,神挡杀神,魔挡屠魔。最终百尺竿头更近一步,成就天武大陆千万年唯一踏入武圣的人。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初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此书历来被视为小说中的翘楚之作,有“空前绝后”的美誉。
  • 我们的四月约定

    我们的四月约定

    当女主贝黎晨,陈雅欢,张梦曦,遇见tfboys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他们又会在故事中有什么破折呢?黎晨,看好你们哦!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盛宠第一农妃

    盛宠第一农妃

    穿越鸟不拉屎的村子,前身零优点,尼玛,还嫁人了,捡回来的病鬼外加三岁小叔子,种田、经商、做美食,过好种田逍遥日。烽烟起,五国乱,当她和他的身份揭晓时,眸光冷寒,倾城之姿,闪瞎了谁的眼?他以剧毒易容之身来到她身边,却乃皇室血脉,狠辣无情,心甘情愿给她一场盛世溺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兵王回归

    超级兵王回归

    名镇西方的兵王之王凌夜,带着任务回归学校。开始校园生活,本应该安心完成任务;可是红颜拥簇百花相争,让他努力踏上人生巅峰。这是小成第一部小说,缺陷很多可以评论,小成可以尽量更改
  • 魔世魔孤

    魔世魔孤

    这个世界我来抒写,这是魔的执着,这是魔的承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隐王令

    隐王令

    一代首皇的突然离去,两皇子的激烈争夺。不知真假的隐王令,不知该不该去守着一位老人的誓言时,一名少年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