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0500000028

第28章 先秦儒学的集大成之作:《荀子》

《荀子》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

荀子(约前313—前238),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荀子入秦拜见秦昭王之事,无论对儒家学派还是对中国学术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约在八十岁左右(一说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荀子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打破“儒者不入秦”的传统,去秦国考察。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举动,它预示着儒家的仁政学说,将与专制统治联姻。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辉煌场面。

《荀子》,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

“天人之分”与“人定胜天”

哲学思想是荀子思想的精华部分,而其中的天道观更为突出。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它有自己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的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亡。天不因为人厌恶寒冷而停止冬季,地不因为人厌恶辽阔遥远而废止其广大。他明确提出了“天人之分”的观点,把天与人严格区分开来。此外,荀子还进一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也就是说,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有力地驳斥了宿命论。在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荀子代表先秦思想的一个高峰。他比同时代的思想家站得都高。

感觉经验与思维作用并重的认识论

荀子的认识论具有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色彩。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就说,人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动力,客观事物是可知的。人依靠感觉器官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耳、目、口、鼻、形”,荀子称之为“天官”。他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荀子?天论》中叫做“天君”。通过心的作用,把由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彼此孤立的感觉上升为认识,比较正确地说明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关系。比如,用眼看到树,知道树的形状、高矮、颜色;通过心的辨别,得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树。荀子的认识论重视感觉经验,同时又注意思维(“心”)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他克服了墨子单纯强调感觉经验的片面性,也克服了孟子单纯强调“心”的作用的片面性。

荀子认为,“心”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虚一而静”,即不要以已经获得的知识来妨碍获得新的知识,不要以已经见到的东西而分心,妨碍认识新的东西,而且“心”还必须安静,不能胡思乱想干扰正常的认识活动。这就是“虚一而静”。

同时,荀子对“知”与“行”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说明,他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即是说,听说的不如看见的,看见的不如自己知道的,知道的不如已经实行的,学到最后要达到实行。他强调“行”在认识中的地位,虽然他所谓的“行”只是个人的行动,还不就是社会实践,但仍属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性本恶

冯友兰先生说:“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延伸阅读

荀子、李斯和韩非的关系

韩非是先秦的最后一位重要思想家,李斯是秦帝国最重要的一位高级官员。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入室弟子,但他们也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历代都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派。同时,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的猛烈抨击。

同类推荐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少年,老夫看你根骨清奇

    少年,老夫看你根骨清奇

    五百年前的一次变革,相互仇恨的苏家和沈家。鼎盛与残破,因一枚魂玉引发的阴谋……当不该相见的两人在街上相遇时,历史的必然却逃不过天命;红线的相交,命运的交错,是否会再次连接?“喂,少年,老夫看你根骨清奇,不如做老夫的徒弟吧!”我愣在原地:“你说什么?!”
  • 权倾天下:傲娇吃货暖情爱

    权倾天下:傲娇吃货暖情爱

    “跟我走吧,晚晚。”“有我陪你,晚晚。”你们这是干嘛,你们。。应该知道的,我的心已经给了别人,回不来了。“姐姐,你别走。”“小离儿乖,姐姐疼你。”前有两尊腹黑大神求爱,后有呆萌妹妹死缠,看女主如何摆脱他们,踏上寻夫之路。。
  • 那年曙光

    那年曙光

    青春,记载了我们的回忆,那一年我们十七岁,有一些东西正在悄悄萌芽。
  • 易烊千玺,半夏微凉不成殇

    易烊千玺,半夏微凉不成殇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的视线,请不要来找我。”“为什么?”“因为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 Red Eve

    Red E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Armies of Labor

    The Armies of Lab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浴像功德经

    佛说浴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涅凰剑

    涅凰剑

    师父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忘记的,只要有时间,无论在怎么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在曾经这个词语下黯然失色。曾经,当曾经的少年不再年少,当曾经的轻狂变得沉稳的时候,过去,便已经回不去了。
  • 婚途以南

    婚途以南

    身世显赫高在云端的地产富商,多年前在一场突发的意外中被一名途经的女生救下,意外重逢后,他不惜设下情爱陷阱引她入局,她恨他,可当所有谜团解开时,浮现他隐晦的爱意,那么浓烈执着。商战浮沉,豪门欲望的纠葛伴着两人因执念而逃避,彼此折磨,彼此慰藉。长相思兮长相忆,惟愿与你厮守浮世!
  • 家有仙师

    家有仙师

    她,七世善人终修成正果。他,六界苍生齐称浮华神。她拜他为师却屡犯天规。他收她为徒却暗生情愫。碧落黄泉,千生千世却换来一段仙缘。她微笑,你可曾记得千年池畔的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