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已经风靡全球,为众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衰,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医家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
查阅各国百岁老人长寿的记载,的确他们都是爱活动、经常运动和喜欢劳动的人。世界各国的长寿之乡或长寿村多出现在农村,或山区,这不仅是由于那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更重要的是因生活环境的艰辛促使居民出门爬山,以步代车,负重耕耘,耕、耘、锄、刨,全要花费体力。殊不知,这些活动不仅仅只作用于骨骼肌,更重要在于促进了身体新陈代谢的旺盛,使得各器官、各系统活动机能得到协调。遗憾的是,现代人很少有人愿意或很难抽出时间运动,常有人抱怨:“我连睡觉都没时间,哪来的时间运动?”
为什么生命在于运动?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组成人体这座生命“大厦”,除数百万亿个生命之“砖”——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使人体充满活力,运动正是能够促进体内代谢过程,给生命“大屋”增添活力。
1、运动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使食物营养素更充分消化吸收,向各器官组织提供更充分的养料,使细胞的衰老步伐明显推迟;
2、运动可加强心脏功能
新陈代谢的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动使循环功能增强,心脏强大有力,每分钟从心脏泵出更多血液,将更多氧气运送往全身各器官、组织,给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充足的“燃料”;对哈佛大学17000名毕业生普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运动,可使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减少35%。
3、运动能增加肺的功能
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90毫升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4、运动能提高肾脏的功能
这是因为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掉,使肾机能得到很大锻炼。中医认为肾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脱钙、骨质增生、关节挛缩等疾病,也可通过经常的锻炼而得以预防。
5、运动改善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人愉悦和宁静。
运动可促使脑血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台养供应,延缓中枢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轻松的运动,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对神经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正如美国医生怀待所说:“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
6、运动能使骨关节系统保持良好的协调性运动能使骨骼、关节、肌肉功能加强,使生命的“机器”运转正常,延长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7、运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运动还能使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会相应提高。对预防各种疾病以至癌症都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以心脏为例,看看运动对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运动,坚持运动的人停止运动后会发生哪些改变。
运动可使心脏发生一系列的结构与功能适应性改变,以保证心脏的良好功能储备,使其可胜任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需求。这种改变明显不同于心脏病理性改变与其功能代谢不相匹配并呈进行性发展的特征。运动使心脏产生的适应性改变包括:运动心脏肥大程度与其交感神经支配相适应;运动心肌纤维与相应毛细血管的结构机能变化相适应;运动心肌收缩蛋白表型重塑与其收缩功能相适应;运动心肌细胞和亚细胞结构重塑与其氧化代谢功能相适应。
心脏形态改变
心脏中等程度肥大是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形态改变,心脏各腔室均可发生肥大,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此外,运动员的左室和主动脉根部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以及左室心肌重量等参数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心脏功能改变
运动员心脏的泵血功能增强,心功能贮备增加。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心脏保持着良好的节省能量状态,心肌耗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心功能贮备增加。此时,运动员的心率可减慢至40~50次/分,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心率可维持在30次/分左右,心脏每搏量较普通人群增加50%以上,而心输出量变化不大。运动员在运动时,心力储备被充分动员,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最大心输出量可达20~35L/min。这就是所谓运动员心脏。
心脏机能改变
动物试验发现,经耐力训练后的白鼠,心肌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产生结构的数量增多和相应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运动时心肌细胞的氧化和能量代谢增强以及心肌有氧代谢功能储备增加。这些机能改变均与心脏病理性改变有本质区别。
可逆性改变
研究表明,一旦停止运动训练,运动心脏的结构及机能改变可以消退甚至恢复正常。
运动心脏的可复性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心脏是一种生理性和调节性重塑过程,有别于心脏病理性改变的不可逆性特征。
然而,长期停止训练后,运动心肌细胞结构与功能适应性退化,可阻碍心肌有氧代谢和能量产生,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有氧耐力和运动能力。此外,还可影响心脏的收缩性和泵功能,造成心搏量下降与机体供血不足。
停训后运动员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心力储备下降。
研究显示,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停止训练15天,其运动强度和最大心输出量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与停训前相比,停训后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其心脏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少,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等明显增加,心率随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呈近似线性增加。
完全停止训练后的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其心脏的某些适应性改变消失,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脏重量下降,基本恢复至普通人群水平,运动心脏肥大的适应性反应消失。
2.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下降,线粒体功能结构退化,运动心脏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的功能结构适应性反应消失。
3.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下降,毛细血管腔的表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下降。
4.心肌收缩时,细胞内收缩结构钙可获得量增加的生物学效应消失,恢复至正常水平。
5.心肌细胞中特殊分泌颗粒体的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心钠素产生、分泌及释放水平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产生、分泌及释放水平下降。
对其他脏器来说,也有类似运动后功能和结构适应性改变及停止运动后的恢复过程。
可见,运动不足将加速生命之泉的枯竭,而坚持运动,定能使生命之树常绿。当然,运动应谨记“过犹不及”的道理。强调适度,并要求持之以恒。过于剧烈的运动和不科学的运动方式有害无益。
科学合理的运动才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