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人类美好的道德品质之一,是人生前行的一张通行证,是幸福微笑的一包催化剂,是和谐相处的充要条件。
某个幼儿园老师决定要奖赏孩子们每人一个苹果。但那些苹果有大有小,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老师把这个“难题”留给了所有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向老师提出了很多分苹果的办法。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小朋友默默地来到老师面前,把桌上最小的苹果拿走了。
其他小朋友一看,都纷纷拿那些小的苹果,很快苹果就在大家互相谦让中分完了。
拿到苹果的每个孩子都美滋滋的,尤其那些拿到小苹果的孩子,虽然苹果不怎么好,但是心里笑得很甜。
小朋友们为了能分配好的苹果,开始争论不休,可是当一个小朋友谦让后,小朋友们纷纷效仿,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可见,谦让是和谐的充要条件。
谦让往往使孩子与人无争,显得胸怀大度;谦让是打开别人心灵的窗口,能帮助孩子赢得朋友。
体育课上,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纸球,让学生们先自己练练,然后再教。大家随即一哄而散,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候,只见两个学生站在操场一角,正在抢一个球。老师感到很诧异,心想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球吗,怎么还会抢起球来呢。
老师于是来到两个学生身边,问他们原因。原来他们都嫌另一个球不好,报纸露出一点来了,都认为那只形象好点的球才是自己的。两人都不愿意去拿那只“坏”球,所以才会抢起来。
老师明白了原因,可是那只“坏”球是谁的呢?其实谁都不知道。于是,老师就鼓励其中一个谦让,可是谁都不谦让。
就在这尴尬的时候,另外一个学生拿着纸球过来了。他有礼貌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以用这个纸球,换那个纸球吗?”
老师微笑地点了点头。当这个学生把他的纸球正要交给那两个学生时,那两个学生恍然明白了什么。
其中的一个说:“谢谢你,我看我还是用这个球好一些。”这个学生拣起那个“坏”球说:“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好球。”
由此可见,谦让能够融化隔在人和人之间的冰雪,能够使人赢得朋友。
所以培养孩子,就要培养孩子谦让的品德。因为谦让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在集体中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
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解脱出来。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
2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家长在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妇女,便主动起身让座。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心灵中进一步增强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3用多种手段、途径培养孩子的谦让品行
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语言和动作,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学会谦让。
宽容、谦让的人具有宽阔的胸怀,他们往往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有远大目标和理想,为人开朗、豁达、礼貌。他们对别人的宽容、忍让出自一种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