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300000032

第32章 春秋

(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日《尚书》家,二日《春秋》家,三日《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日《史记》家,六日《汉书》家。

《六家):《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案《汲冢琐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孔子日:“疏通知远,《书》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琐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国语》云:晋羊舌脬习于春秋,悼公使傅其太子。《左传》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见《鲁春秋》日:“周礼尽在鲁矣。”斯则春秋之目,事匪一家。至于隐没无闻者,不可胜载。又案《竹书纪年》,其所纪事皆与《鲁春秋》同。《孟子》日:“晋谓之乘,楚谓之祷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祷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日:“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藉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干载,而其书独行。

又案儒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举秋以兼冬,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苟如是,则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盖有异于此者也。

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法《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

《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著《春秋》,而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入。或日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观《左传》之释经也,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信圣人之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逮孔子云没,经传不作。

《六家》:至孔衍,又以《战国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太史公所记,参其异同,删彼家,聚为一录,号为《春秋后语》。除二周及宋、卫、中山,其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于楚、汉之际,比于《春秋》,亦尽二百三十余年行事。

《六家》: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计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

L/23《六家》:于是考兹六家,商榷干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

《体):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以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

《二体》: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岁时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此其所以为短也。

《载言》: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阙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孟讽谏之诗……窃谓宜从古诗例,断人书中。亦犹《舜典》列《元首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本纪):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列传):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入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

(表历》:(略,见《周易》同条。)

(书志):然而古之国史,闻异则书,未必皆审其体咎,详其美恶也。故诸侯相赴,有异不为灾,见于《春秋》,其事非一。

《书志):且史之记载,难以周悉。近者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作者犹广之以《拾遗》,加之以《语录》。况彼《春秋)之所记也,二百四十年行事,夷夏之国尽书,而《经传集解》卷才三十。则知其言所略,盖亦多矣。而汉代儒者,罗灾眚于二百年外,讨符会于三十卷中,安知事有不应于人,应而人失其事?何得苟有变而必知其兆者。

(书志):着乃采前文而改易其说,谓王札子之作乱,在彼成年;(原注:《春秋》成公元年二月,无冰。董仲舒以为其时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案今《春秋经》,札子杀毛伯事在宣十五年,非成公时。)夏征舒之构逆,当夫昭代;(原注:《春秋》昭公九年,陈灾。董仲舒以为楚厉王为陈讨夏征舒,因灭陈,陈之臣子毒恨,故致火灾。案楚严王之灭陈,在宣十一年,如昭九年所灭者,乃楚灵王时。且庄王卒,恭王立;恭王卒,康王立;康王卒,夹敖立;夹敖卒,灵王立。相去凡五世。)楚严作霸,荆国始僭称王;(原注:《春秋》桓公三年,日有食之,既。京房《易传》以为后楚严称王,兼地千里。案自武王始僭号,历文、成、穆三王,始至于严。然则楚之称王已四世矣,何得言严始称哉!又鲁桓薨后,世历严、闵、麓、文、宣。凡五君而楚严作霸,安有桓三年日食而应之邪?)……晋悼临国,六卿专政,以君事臣;(原注:董仲舒以为成公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时宿在毕,晋国象也。晋厉公诛四大夫,四大夫欲杀厉公。后莫敢责大夫,六卿遂相与比周专晋,国君还事之。案《春秋》成公十二月丁巳朔,日食,非是六月。)鲁僖末年,三桓世官,杀嫡立庶。(原注:《春秋》麓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刘向以为是时公子遂专权,三桓始世官。向又日:嗣君微,失秉事之象也。又麓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刘向以为麓公末年信用公子遂,专权自恣,至于杀君,故阴胁阳之象见。麓公不悟,遂终专权。后二年,杀子赤,立宣公。案此事乃文公末世,不是麓公时也。遂即东门襄仲。赤、文公太子,即恶也,)斯皆不凭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

《书志》:又品藻群流,题目庶类,谓莒为大国,菽为强草,鹜着青色,负罄非中国之虫。(原注:《春秋》严公二十五年,有蟹。刘歆以为盟,负蓥也。刘向以为非中国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浴,淫风所生。是时严公取齐淫女为夫人,既入,淫于两叔,故蛋至。案负篓,中国所生,不独出南越。)鹦鹆为夷狄之鸟。(原注:《春秋》昭公二十五年,鹦鹆来巢。刘向以为夷狄之禽。案鹦鹆,中国皆有,唯不逾济水耳。事见(周官》。)如斯诡妄,不可殚论。而班固就加纂次,曾靡铨择,因以五行编而为志,不亦惑乎?

《论赞》:夫拟《春秋》成史,持论尤宜阔略。其有本无疑事,辄设论以裁之,此皆私徇笔端,苟炫文采,嘉辞美句,寄诸简册,岂知史书之大体,载削之指归者哉?

《序例》: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左氏立传,显其区域。科条一辨,彪炳可观。

《题目》:(略,见《周易》同条。)

《编次):昔《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

《编次》:《春秋》嗣子凉阉,未逾年而废者,既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鲁公十二,恶、视不预其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昭而获闻。而吴均《齐春秋》乃以郁林为纪,事不师古,何滋章之甚与。

《称谓》: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日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载文》:至如史氏所书,固当以由为主。是以虞帝思理,夏后失御,《尚书》载其元首、禽荒之歌;郑庄至孝,晋献不明,《春秋》录其大隧、狐裘之什。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载文》:昔夫子修《春秋),别是非,申黜陟,而贼臣逆子惧。凡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采贞实,亦可使夫雕虫小技者,闻义而知徙矣。此乃禁淫之堤防,持雅之管辖,凡为载削者,可不务乎?

《补注》:昔《诗》、《书》既成,而毛、孔立传。传2时义,以训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日注。

《因习》:古者诸侯日薨,卿大夫日卒。故《左氏传》称楚邓曼日:“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又郑子产日:文、襄之伯,君薨,大夫吊。即其证也。案夫子修《春秋》,实用斯义。而诸国皆卒,鲁独称薨者,此略外别内之旨也。马迁《史记》西伯已下,与诸列国王侯,凡有薨者,同加卒称,此岂略外别内邪?何贬薨而书卒也?

《言语》: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若《春秋》载吕相绝秦,子产献捷,臧孙谏君纳鼎,魏绛对戮杨干,是也。

《言语》:故裴少期讥孙盛录曹公平素之语,而全作夫差亡灭之词。虽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

《叙事》:昔圣人之述作也,上自《尧典》,下终获麟,是为属词比事之言,疏通知远之旨。子夏日:“《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扬雄有云:“说事者莫辨乎《书》,说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则意指深奥,诰训成义,微显阐幽,婉而成章,虽殊途异辙,亦各有差焉。谅以师范亿载,规模万古,为述者之冠冕,实后来之龟镜。

《叙事》:尝试言之日:经犹日也,史犹星也。夫杲日流景,则列星寝耀;桑榆即夕,而辰象粲然。故《史》、《汉》之文,当乎《尚书》、《春秋》之世也,则其言浅俗,涉乎委巷,垂翅不举,懑龠无闻。

《叙事》:观丘明之记事也,当桓、文作霸,晋、楚更盟,则能饰彼词句,成其文雅。及王室大坏,事益纵横,则《春秋》美辞,几乎翳矣。

《叙事》:(略,见《尚书》同条。)

《叙事》:又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日省句,二日省字《左传》宋华耦来盟,称其先人得罪于宋,鲁人以为敏。夫以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春秋经》日:“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

《曲笼》: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

《探颐》:昔夫子之刊鲁史,学者以为感而作。案子思有言:吾祖厄于陈、蔡,始作《春秋》。夫以彼聿修,传诸诒厥,欲求实录,难为爽误。是则义包微婉,因攫莓而创词;时逢西狩,乃泣媵而绝笔。传者徒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以为自反袂拭面,称吾道穷,然后追论五始,定名三叛。此岂非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之所致耶?

《摸拟》:盖古者列国命官,卿与大夫为别。必于国史所记,则卿亦呼为大夫,此《春秋》之例也。当秦有天下,地广殷、周,变诸侯为帝王,目宰辅为丞相。而谯周撰《吉史考》,恩欲摈抑马《记》,师仿孔《经》。其书李斯之弃世也,乃云“秦杀其大夫李斯”。夫以诸侯之大夫名天子之丞相,以此而拟《春秋》,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摸拟》:当春秋之世,列国甚多,每书他邦,皆显其号,至于鲁国,直云我而已。如金行握纪,海内大同,君靡客主之珠,臣无彼此之异。而千宝撰《晋纪》,至天子之葬,必云“葬我某皇帝”。且无二君,何我之有?以此而拟《春秋》,又所谓貌同而心异也。

(摸拟》:春秋诸国,皆用夏正。鲁以行天子礼乐,故独用周家正朔。至如书“元年春王正月”者,年者鲁君之年,月则周王之月。(原注:考《竹书纪年》始达此义。而自古说《春秋》者,皆妄为解释也。)如曹、马受命,躬为帝王,非是以诸侯守藩,行天子班历。而孙盛《魏》、《晋》二《阳秋》,每书年首,必云:“某年春帝正月。”夫年既编帝纪,而月又列帝名。以此而拟《春秋),又所谓貌同心异也。

《摸拟》:五始所作,是日《春秋》;《三传》并兴,各释经义。如《公羊传》屡云:“何以书?记某事也。”此则先引经语,而继以释辞,势使之然,非史体也。

《书事》:(略,见《尚书》同条。)

《书事》: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擅雄伯,自相君臣。《经》书某使来聘,某君来朝者,盖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国之大事,不可阙如。而自《史》,《汉》已还,相承继作。至于呼韩人侍,肃慎来庭,如此之流,书之可也。若乃藩王岳牧,朝会京师,必也书之本记,则异乎《春秋》之义。夫臣谒其君,子观其父,抑惟恒理,非复异闻。载之简策,一何辞费?其烦二也。

《人物》:洎夫子修《春秋》,记二百年行事,《三传》并作,史道勃兴。若秦之由余、百里奚,越之范蠡、大夫种,鲁之曹沫、公仪休,齐之宁戚、田穰苴,斯并命代大才,挺生杰出。或陈力就列,功冠一时;或杀身成仁,声闻四海。苟师其德业,可以治国字人;慕其风范,可以激贪励俗。此而不书,无乃太简。

《人物》:夫天下善入少而恶人多,其书名竹帛者,盖唯记善而已。故太史公有云:“自获峨以来,四百余年,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废而不载,余甚惧焉。”即其义也。至如四凶列于《尚书》,三叛见于《春秋》,西汉之纪江充、石显,东京之载梁冀、董卓,此皆干纪乱常,存灭兴亡所系。既有关时政,故不可阙书。

《人物》:夫名刊史册,自古攸难;事列《春秋》,哲人所重。笔削之士,其慎之。

《序传》:然自叙之为义也,苟能隐己之短,称其所长,斯言不谬,即为实录。而相如自序,乃记其客游临邛,窃妻卓氏,以《春秋》所讳,持为美谈。虽事或非虚,而理无可取。载之于传,不其愧乎!

《烦省》:及汉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无思不服。会计之吏,岁奏于阙廷,轱轩之使,月驰于郡国。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用使夷夏必闻,远近无隔。故汉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也。

《辨职》:昔鲁叟之修《春秋》也,不藉三桓之势;汉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而近古每有撰述,必以大臣居首。

《自叙》: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日:“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旯欲令博观义巯,精此一经。辞以获棘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

《自叙》:(略,见《周易》同条。)

《自叙》: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恩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而此书多讥往哲,喜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犹冀知音君子,时有观焉。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抑斯之谓也。

《史官建置》: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甚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气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

《史官建置》:至若秦、赵二主渑池交会,各命其御史书某年某月鼓瑟、鼓缶。此则《春秋》“君举必书”之义也。

《史官建置》:又《春秋》晋、齐太史书赵、崔之弑;郑公孙黑强与于盟,使太史书其名,且日七子。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日:“周礼尽在鲁矣。”然则诸史之任,太史其最优乎?

《史官建置》:汉兴之世,武帝又置太史公,位在丞相上,以司马谈为之。汉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叙事如《春秋》。

《史官建置》:大抵自古史官,其沿革废置如此。夫仲尼修《春秋》,公羊高作传。汉、魏之陆贾、鱼豢,晋、宋之张瑶、范哗,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若斯人者,有异于是。故不复详而录之。

《古今正史》:《春秋传》载楚左史能读《三坟》、《五典》,《札记》日:“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由斯而言,则《坟》、《典》文义,三、五史策,至于春秋之时犹大行于世。爰及后古,其书不传。

《古今正史》:当周室微弱,诸侯力争,孔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自隐及哀十二公行事。经成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当世君臣,其辜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疑古》:又案鲁史之有《春秋》也,外为贤者,内为本国,事靡洪纤,动皆隐讳。斯乃周公之格言。然何必《春秋》,在于《六经》,亦皆如此。观夫子之定礼也,隐、闵非命,恶、视不终,而奋笔昌言,云“鲁无篡弑”。斯验世人之饰智矜愚,爱憎由己者多矣。

《疑古》:案《春秋传》云:高阳、高辛二氏各有才子八人,谓之“元”、“凯”。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帝鸿氏、少吴氏、颛顼氏各有不才子,谓之“浑沌”、“穷奇”、“祷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亦有不才子,天下谓之“饕餮”,以比三族,俱称“四凶”。而尧亦不能去。斯则当尧之世,小入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疑古》:《论语》日:“大矣,周之德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案《尚书序》云:“西伯戡黎,殷始咎周。”夫姬氏爵乃诸侯,而辄行征伐,结怨王室,殊无愧畏。此则《春秋》荆蛮之灭诸姬,《论语》季氏之伐颛顼也。又案某书日:朱雀云云,文主受命称王云云。夫天无二日,地惟一人,有殷犹存,而王号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吴、越僭号而陵天子也。然则戡黎灭崇,自同王者,服事之道,理不如斯。

《疑古》:《论语》日:“太伯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案《春秋》,晋士艿见申生之将废也,日:为吴太伯,犹有令名。斯则太伯、申生,事如一体。直以出处有异,故成败不同。若夫子之论太伯也,必美其因病成妍,转祸为福,斯则当矣。如云“可谓至德”者,无乃谬其为誉乎?

《疑古》: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

《惑经》:(略)(共十七条)。

《申左》:古之入言《春秋三传》者多矣。战国之世,其事罕闻。当前汉专用《公羊》,宣皇已降,《谷粱》又立于学。至成帝世,刘歆始重《左氏》,而竞不列学官。大抵自古重两传而轻《左氏》者固非一家,美《左氏》而讥两传者亦非一族。

《申左》:毖扬榷而论之,言侍者固当以《左氏》为首。但自古学《左氏)者,谈之又不得其情。又案桓谭《新论》日:“《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班固《艺文志》云:丘明与孔子观鲁史记而作《春秋》,有所贬损,事形于《传》,惧罹时难,故隐其书。末世口说流行,遂有《公羊》、《谷粱》、《夹氏》、《邹氏》诸传。而于《固集》复有难《左氏》九条三评等科。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说,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

《申左):盖《左氏》之义有三长,而二传之义有五短。案《春秋》昭二年,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鲁春秋》,日:“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然《春秋》之作,始自姬旦,成于仲尼。丘明之《传》,所有笔削及发凡例,皆得周典,(原注:杜预《释例》云:《公羊》、《谷粱》之论《春秋》,皆因事以起问,因问以辩义。)传孔子教,故能成不刊之书,著将来之法。其长一也。又案哀三年,鲁司铎火,南官敬叔命周人出御书,其时于鲁文籍最备。丘明既躬为太史,博览群书,至如祷杌、纪年之流,《郑书》、《晋志》之类,凡此诸籍,莫不毕睹。其《传》广包它国,每事皆详。其长二也。《论语》子日:“左丘明耻之,某亦耻之。”夫以同圣之才,而膺授经之托,加以达者七十,弟子三千,远自四方,同在一国,于是上询夫子,下访其徒,凡所采摭,实广闻见。其长三也。

如谷梁、公羊者,生于异国,长自后来,语地则与鲁产相违,论时则与宣尼不接。安得以传闻之说,与亲见者争先乎。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磐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案二传虽以释《经》为主,其缺漏不可殚论。如《经》云:“楚子麇卒。”而《左传》云:公子围所杀。及公、谷作《传》,重述《经》文,无所发明,依违而已。其短四也。《汉书》载成方遂诈称戾太子,至于阙下。隽不疑日:昔卫蒯喷得罪于先君,将入国,太子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遂命执以属吏,霍光由足始重儒学。案隽生所引,乃《公羊》正文。而《公羊》释义,反以卫辄为贤,是违夫子之教,失圣人之旨,奖进恶徒,疑误后学。其短五也。

《申左):必执二传之文,唯取依《经》为主。而于内则为国隐恶,于外则承赴而书,求其本事,大半失实,已于《疑经》篇载之详矣。寻斯义之作也,盖是周礼之故事,鲁国之遗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旧制而已。至于实录,付之丘明,用使善恶毕彰,真伪尽露。向使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盖语日:仲尼修《春秋),逆臣贼子惧。又日:《春秋》之义也,欲盖而彰,求名而亡,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寻《左传》所录,无愧斯言。此则传之与经,其犹一体,废一不可,相须而成。如谓不然,则何者称为劝戒者哉?儒者苟讥左氏作《传》,多叙《经》外别事。如楚、郑与齐三国之贼弑,隐、桓、昭、哀四君之篡逐。其外则承告如彼,其内则隐讳如此。若无左氏立传,其事无获知。然设使世人习《春秋》而唯取二传也,则当其时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阙如,俾后来学者兀成聋瞽者矣。

《申左》:且当秦、汉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故其记事也……鲁师灭项,晋止僖公,而云项实桓灭,《春秋》为贤者讳……及《左传》既行,而其失自显。语其弘益,不亦多乎。

《申左》故孔子日: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于是授《春秋》于丘明,授《孝经》于曾子。《史记》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旨,有刺讥褒讳之文,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各异端,失其真意,故因孔氏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夫学者苟能征此二说以考《三传》,亦足以定是非,明真伪者矣。何必观汲冢而后信者乎?从此而言,则《三传》之优劣见矣。

《杂说上):案《春秋》之书弑也,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如齐之简公,未闻失德,陈恒构逆,罪莫大焉。而哀十四年,书“齐入弑其君壬于舒州”。斯则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刺之甚也。

《杂说上):案《春秋左氏传》释《经》云:灭而不有其地日人,如入陈,人卫,入郑,入许,即其义也。歪柏举之役,子常之败,庚辰吴人,独书以郢。夫诸侯列爵,并建国都,惟取国名,又称都号。何为鄄之见入,遗其楚名,比于他例,一何乖路!寻二传所载,皆云人楚,岂(左氏)之本,独为谬欤?

《杂说上》:语日:“传闻不如所见。”斯则史之所述,其谬已甚,况乃传写旧记,而违其本录者乎?至如虞、夏、商、周之《书》,《春秋》所记之说,可谓备矣。而《竹书纪年》出于晋代,学者始知后启杀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则与经典所载,乖刺甚多。又《孟子》日:晋谓春秋为乘,寻《汲冢琐语),即乘之流邪?其《晋春秋》篇云:“平公疾,梦朱罴窥屏。”《左氏》亦载斯事。而云“梦黄熊入门”。心欲舍传闻而取所见,则《左传》非而《晋》文实矣。呜呼!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杂说下》:又观世之学者,或耽玩一经,或专精一史。谈《春秋》者,则不知宗周既陨,而人有六雄;论《史》、《汉》者,则不悟刘氏云亡,而地分三国。亦犹武陵隐士,灭迹桃源,当此晋年,犹谓暴秦之地也。假有学穷干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觉其善,逢抵梧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箧,《五经》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安用为?其斯之谓也。

《杂说下》:(略,见《尚书》同条。)

《汉书五行志错误》:引书失宜者,其流有四:一日史记、《左氏》,交错相并;二日《春秋》、史记,杂乱难别;三日屡举《春秋》,言无定体:四日书名去取,所记不同。

《汉书五行志错误》:《志》云: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案成公者,即鲁侯也。班氏凡说鲁之某公,皆以《春秋》为冠。何则?《春秋》者,鲁史之号。言《春秋》则知公是鲁君。今引史记居先,成公在下,书非鲁史,而公舍鲁名。胶柱不移,守株何甚。此所谓《春秋》、史记杂乱难别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案班《书》为志,本以汉为主。在于汉室,直记其帝号谥耳。至于它代,则云某书、某国君,此其大例也。至如叙火不炎上,具《春秋》桓公十四年;次叙稼穑不成,直云严公二十八年而已。夫以火、稼之间,别书汉、莽之事。年代已隔,丢鲁尤疏。泊乎改说异端,仍取《春秋》为始,而于严公之上,不复以《春秋》建名。遂使汉帝、鲁公,同归一揆。必为永例,理亦可容。在诸异科,事又不尔。求之画一,其例无恒。此所谓屡举《春秋》,言无定体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其释“厥咎舒,厥罚恒燠”,以为其政弛慢,失在舒缓,故罚之以燠,冬而亡冰。寻其解《春秋》之无冰也,皆主内失黎庶,外失诸侯,不事诛赏,不明善恶,蛮夷猾夏,天子不能讨,大夫擅权,邦君不敢制。若斯而已矣。案汉帝其武功文德也如彼,其先猛后寒也如此,岂是有懦弱凌迟之失,而无刑罚戡定之功哉!何得苟以无冰示灾,便谓与昔入同罪。矛盾自己,始末相违,岂其甚邪?此所谓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志》云:庶征之恒风,刘向以为《春秋》无其应。刘歆以为麓十六年,《左氏传》释六鹋退飞是也。案旧史称刘向学《谷粱》,歆学《左氏》。既祖习各异,而闻见不同,信矣。而周木斯拔,郑车偾济,风之为害,被于《尚书》、《春秋》。向则略而不言,歆则知而不传。斯皆见小忘大,举轻略重。盖学有不同,识无通鉴故也。此所谓博引前书,网罗不尽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案《太史公书》自《春秋》已前,所有国家灾眚,贤哲占侯,皆出于《左氏》、《国语》者也。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厉,下终鲁之定、哀。而不云《国语》,虽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此所谓屡举旧事,不知所出也。

《汉书五行志错误):又案斯志之作也,本欲明吉凶,释休咎,惩恶劝善,以戒将来。至如春秋已还,汉代而往,其间日蚀、地震、石陨、山崩、雨雹、雨鱼、大旱、大水、犬豕为祸,桃李冬花,多直叙其灾,而不言其应。(原注:载《春秋》时日蚀三十六,而二不言其应。)此乃鲁史之《春秋》、《汉书》之帝纪耳,何用复编之于此志哉。

《五行志杂驳》:《春秋》成公元年,无冰。班氏以为其时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案今《春秋经》札子杀毛、召,事在宣十五年。而此言成公时,未达其说。下去无冰,凡有三载。

《五行志杂驳》:《春秋》昭公九年,陈火。董仲舒以为陈夏征舒弑君,楚严王托欲为陈讨贼,陈国辟门而待之,因灭陈。陈之臣子毒恨尤甚,极阴生阳,故致火灾。案楚严王之入陈,乃宣十一年事也。始有蹊田之谤,取愧叔时;终有封国之恩,见贤尼父。毒恨尤甚,其理未闻。又案陈前后为楚所灭者三,始宣十一年为楚严王所灭,次昭八年为灵王所灭,后哀十七年为楚惠王所灭。今董生误以陈次亡之役是始灭之时,遂妄有占侯,虚辨物色。寻昭之上去于宣,鲁易四公;严之下至于灵,楚经五代。虽悬隔顿别,而混杂无分。嗟乎!下帷三年,诚则勤矣。差之千里,何其阔哉!

《五行志杂驳》:《春秋》桓公三年,日有蚀之,既。京房《易传》以为后楚严始称王,兼地千里。案楚自武王僭号,邓盟是惧,荆尸久传。历文、成、缪三王,方至于严。是则楚之为王已四世矣,何得言严始称之者哉?又鲁桓公薨后,历严、闵、麓、文、宣,凡五公而楚严始作霸,安有桓三年日蚀而已应之者邪?非唯叙事有违,亦自占侯失中者矣。

《五行志杂驳》:《春秋》麓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刘向以为麓公末年公子遂专权自恣,至于弑君,阴胁阳之象见。麓公不悟,遂后二年杀公子赤,立宣公。案遂之立宣杀子赤也,此及文公末代。辄谓僖公暮年,世塞悬殊,言何倒错?

《五行志杂驳》:《春秋》麓公十二年,日有蚀之。刘向以为是时莒灭杞。案麓十四年,诸侯城缘陵。《公羊传》日:曷为城?杞灭之。孰灭之?盖徐、莒也。如中垒所释,当以《公羊)为本耳。然则《公羊》所说,不如《左氏》之详。《左氏》襄公二十九年,晋平公时,杞尚在云。

《五行志杂驳》:《春秋》文公元年,日有蚀之。刘向以为后晋灭江。案本《经》书文四年,楚人灭江。今云晋灭,其说无取。且江居南裔,与楚为邻;晋处北方,去江殊远。称晋所灭,其理难通。

《五行志杂驳》:《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七年,鼷鼠食郊牛角。襄公十五年,日有蚀之。董仲舒、刘向皆以为自此前后,晋为鸡泽之会,诸侯盟,大夫又盟。后为溴梁之会,诸侯在而大夫独相与盟,君若缀旒,不得举手。又襄公十六年五月,地震。刘向以为是岁三月,大夫盟于溟粱,而五月地震矣。又其二十八年春,无冰。班固以为天下异也。襄公时,夭下诸侯之大夫皆执国权,君不能制,渐将日甚。案春秋诸国,权臣可得言者,如三桓、六卿、田氏而已。如鸡泽之会、溴梁之盟,其臣岂有若向之所说者邪?然而《谷梁》谓大夫不臣,诸侯失政。讥其无礼自擅,在兹一举而已。非是如“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相承世官,遂移国柄。若斯之失也,若董、刘之徒,不窥《左氏》,直凭二传,遂广为它说,多肆梦言。仍云“君若缀旒”,“臣将日甚”,何其妄也?

《五行志杂驳》:《春秋》昭十七年六月,日有蚀之。董仲舒以为时宿在毕,晋国象也。晋厉公诛四大夫,失众心,以弑死。后莫敢复责大夫,六卿遂相与比周,专晋国。晋君远事之。案晋厉公所尸唯三却耳,何得云诛四大夫者哉?又州满既死,悼公嗣立,选六官者皆获其才,逐七人者,尽当其罪。以辱及杨干,将诛魏绛,览书后悟,引愆授职。此则生杀在己,宠辱自由。故能申五利以和戎,驰三驾以挫楚。威行夷夏,霸复文、襄。而云不复责大夫,何厚诬之甚也。自昭公已降,晋政多门。如以君事臣,居下僭上者,此乃因昭之失,渐至陵夷。匪由惩厉之弑,自取沦辱也。岂可辄持彼后事,用诬先代者乎?

《五行志杂驳》:哀公十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方。董仲舒、刘向以为周之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氐。出东方者,轸、角、亢也。或日:角、亢,大国之象,为齐、晋也。其后田氏篡齐,六卿分晋。案星孛之后二年,《春秋》之《经》尽矣。又十一年,齐康公为田和所灭。又七年,晋静公为韩、魏、赵所灭。上去星孛之岁,皆出百余年。辰象所缠,氛攫所指,若相感应,何太疏阔者哉?且当《春秋》既终之后,《左传》未尽之前,其阂卫弑君,越灭吴,鲁逊越,贼臣逆子破家亡国多矣。此正得东方之象,大国之征,何故舍而不述,远求他代者乎。且春秋之后,战国之时,史官厥书,年祀难记。而学者遂疑篡齐分晋,时与鲁史相邻。故轻引灾祥,用相符会。白圭之玷,何其甚欤?

《五行志杂驳》:《春秋》麓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成公五年,粱山崩。七年,鼷鼠食郊牛角。刘向以其后三家逐鲁昭公,卒死于外之象。案乾侯之出,事由季氏。孟、叔二孙,本所不预。况昭子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论其义烈,道贯幽明。定为忠臣,犹且无愧;编诸逆党,何乃厚诬?夫以罪由一家,而兼云二族。以此魉目,何其滥欤?

《五行志杂驳》:《春秋》昭公十五年六月,日有蚀之。董仲舒以为时宿在毕,晋国象也。又云:“日比再蚀,其事在《春秋》后,故不载于《经》。”案自昭十五年,迄于获峨之岁,其间日蚀复有九焉。事列本《经》,披文立验,安得云再蚀而已,又在《春秋》之后也?且观班《志》编此九蚀,其八皆载董生所占。复不得言董以事后《春秋》,故不存编录。再思其语。三覆所由,斯盖孟坚之误,非仲舒之罪也。

《五行志杂驳》:《春秋》昭公九年,陈火。刘向以为先是陈侯之弟招杀陈太子偃币,楚因灭陈。《春秋》不与蛮夷灭中国,故复书陈火也。案楚县中国以为邑者多矣,如邑有宣见于《经》者,岂可不以楚为名者哉?盖当斯时,陈虽暂亡,寻复旧国,故仍取陈号,不假楚名。独不见郑裨灶之说乎?裨灶之说斯灾也,日:“五年,陈将复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此其效也。自斯而后,若颛顼之墟,宛丘之地,如有应书于国史者,岂可复谓之陈乎。

《忤时》(略,见《尚书》同条。)

《忤时》: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成别。夫《尚书》之教也,以疏通知远为主;《春秋》之义也,以惩恶劝善为先。《史记》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汉书》则抑忠臣而饰主阙。斯并曩时得失之列,良史是非之准,作者言之详矣。

案:刘氏说《春秋》,颇受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之影响,如:以错举四时释《春秋》名义(《六家》);笃信《经》以一字成褒贬(《表历》),《春秋》乃“垂法将来”之“不刊之书”(《六家》、《自叙》、《古今正史》、《申左》);举“三叛”之例,不取《公羊传》“反袂拭面,称吾道穷”之说《探颐》、《人物》)等,皆本之杜《序》。知几之重杜《序》,实因其喜爱《左传》而及之。

刘氏尝病《汉书五行志》引书失宜日:“史记、《左氏》,交镨相并”,“《春秋》、史记,杂乱难别。”而刘氏本人亦不免此病,其称引《春秋》,时与《左传》混淆不别。如《体》篇谓夫《春秋》者云云,《载文》篇谓《春秋》录其大隧、狐裘之什云云,《言语》篇谓《春秋》载吕相绝秦、子产献捷云云,《汉书五行志错误》篇谓周木斯拔,郑车偾济,风之为害,被于《尚书》、《春秋》云云,皆非《春秋》之文,实为《左传》所有。知几于《六家》簏析《春秋》、《左传》为二家,各陈其流变,泾渭分明。何以后来称引时混为一谈,杂乱难别乎!引书含糊不清,易使读者误解。博学多识如钱钟书先生尝云:“《史通》以《春秋》与《史记》为二体”0,此说显然与《体》篇以《左传》与《史记》为二体之原意不符。在钱先生或即偶涉笔误,在《史通》却属称引不清。宋人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一已指出《史通·二体》中“所谓《春秋》,非指孔子之经,乃指左氏编年之传而言尔”。可参看。

刘氏之于《春秋》,最有争议、最引入注目者是《惑经》篇。知几仿《论衡·问孔》而作是篇,列举《春秋》十二未谕,五虚美,声色俱厉,措辞激烈,因此屡遭后世封建正统文人之讥斥贬贵。无独有偶,物极而反,刘氏亦因此在评法批儒运动中被誉为“法家”。此类褒贬不当、抑扬失中之论,甚误也。其误在于以偏概全,泥于一端。刘氏诋诃《春秋》,并无鄙视否定《春秋》之目的。正如王充批孔同时又尊孔一样,刘氏既有《惑经》之篇,亦有许多尊《经》之文,如《载文》篇日“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载文》篇日“夫子修《春秋》,别是非,申黜陟,而贼臣逆子惧”;《叙事》篇日《春秋》与《尚书》为“圣人之述作”,“意指深奥……谅以师范亿载,规模万古,为述者之冠冕,实后来之龟镜”云云,不一而足。孔子修《春秋),后世史家树为理想楷模,目为名山事业。司马迁继承父亲遗愿,以五百年后之孔子自期,发愤修成《史记》宏篇巨制。刘知几自叙其追慕孔子约史记修《春秋》之举,并借夫子语以自道,俨然有“知我者《史通》,罪我者《史通》”之意。知而罪之,实乃批评之正确立场。若夫不知而罪,或不知而誉,则是批评之大忌。

《叙事》篇推尊《春秋》其言贵于省文竹,“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并举“陨石于宋五”为省字范例,“加以一字太详,灭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春秋》之叙事实不足语于此也。《春秋》之省文出于不得不然,限于当时之书写工具与物质条件,《春秋》失纪漏载之事比比皆是。“较之左氏之记载,洵为断乱朝报。”。刘氏论文尚简要,故以圣人述作相标榜,作出不切合实际之评价。

同类推荐
  • 大宋小官人

    大宋小官人

    “你姐姐是后宫的宠妃是吧、你父亲是当朝一品太师是吧、你哥哥双重节度使手握重兵震慑西北是吧、你身穿滚龙袍乃当今的国舅是吧,我告诉你,你以为这些东西能吓得住我吗?别说,还真吓住我了,可是,那有怎么样,小爷照样敢杀你。”“李元昊你登基称帝就称帝吧,可为什么要从大宋这头老虎里拔牙呢?你要打金明寨是吧、你要过三川口是吧、你要攻延州是吧,那就尽管来吧,小爷等着你。”看异世来的小戏子如何玩转大宋。
  • 制霸太平洋:从珍珠港到东京湾

    制霸太平洋:从珍珠港到东京湾

    隐藏于秘密计划背后的日本人笃信能够击败美国的心态;真实的人间地狱“巴丹死亡行军”和“巴丹幽灵”的大胆突击; 被称为“不可能完成之任务”的杜利特突袭;麦克阿瑟富有戏剧性的“重返菲律宾”;置于主流视野之外的“中缅印战区”;被美国人破译的日本“JN-25”密码如何改变战争进程。
  • 天煞论

    天煞论

    诗曰:繁华消长似浮云,不朽还须建大勋。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驽骀群。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文。这个年代,上天觉醒,只要你有了上天赐予的力量,你就有了你想有的一切,美女,财富,权利等等等......也许下一个被选中的人就是你......
  • 青眸巫女

    青眸巫女

    凰星现,乾坤定,因果循环,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转,暴雨来临之前必是风平浪静一般,是天命所致?还是天命所归?身为巫族后人,我理应肩负重任,虽然我怀有巫族与生俱来的能力,可是要想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单凭我一人之力又怎能成为救世之主实现太平盛世?异世空间,显然我的力量是薄弱的,尽管这样那也不应该把这么大的舆论强加给一个女子身上,难道就因为这个女子天生一双青色眼眸能知晓未来吗?青眸巫女,我巫神乐倒要看看我这个天生富有一双青眸又能预晓未来的巫女本事该有多大?
  • 误闯春秋变霸主

    误闯春秋变霸主

    一场车祸,让西九龙重案组高级督察邹子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变成了晋国二公子重耳。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晋国在外有秦、齐等国虎视眈眈,在内有骊姬和荀息阴谋不轨,还有心术不正的晋国三公子夷吾,再加上胸怀坦荡的世子申生。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的邹子华,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去拯救晋国的命运。假途灭虢,平冤案,斗骊姬,出使楚国,代晋献公参加葵丘之会,蒲城斗秦军,流亡天下,杀夷吾夺回晋国,称霸中原……一幕幕精彩的故事接踵而来都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创造历史,但是因为邹子华的意外出现,会不会让历史上所记载的春秋和现实发生一点点改变呢?(稗官小说不求实事与正史相合,学者通人不必深究。)
热门推荐
  • 流年知我未老

    流年知我未老

    他是她的信仰,是她的动力,是她的执着,是她想要穷其一生追寻的背影,原以为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她一个人的独白。后来的后来,回首时,却发现在不经意间,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人。
  • 侠后

    侠后

    这是一个暴力女侠闯荡江湖的故事。宋盏一心追求天下第一,横扫江湖各大高手,最后却输给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梁霄?宋盏站在凳子上讲得唾沫横飞,一群老少爷们听得津津有味。梁霄端出来一锅红烧鸡,皱眉道:尽胡说。
  • 平衡游戏

    平衡游戏

    你问我什么叫做生活?什么叫做游戏?什么叫做异世界?我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自从我收到了一个奇怪的exe后缀的文件以后,这三种词语似乎都变成了同样的东西。
  • 捣蛋女友

    捣蛋女友

    她,是一位保镖,以自误自乐和以娱他人为己乐的精神生活并辛勤的工作着他,是一个老师,但这只是他的表面身份,实际的身份还要等她自己慢慢的去发掘她,明明是被雇佣了去保护他的,并且还被要求要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要被他发现,但怎么感觉自己是在一个迷宫里绕圈子,而出谜题的人就是他,究竟自己的这次任务能不能完成?要走进一个人的心里究竟要有多远的距离,还真的是山路十八弯呀......
  • 帝少的心尖宠

    帝少的心尖宠

    “一百万,我买你一夜!”惨遭男友背叛的她很不甘心,于是跟陌生男人一夜疯狂,结果不小心惹到了某商界传奇人物。“该死的女人,掘地三尺我也要找到你!”某总裁恨得咬牙切齿……五年后,她带着一对萌宝归国,第一天上班,竟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似曾相识。面对他的步步紧逼,她果断拒绝,“总裁,我已婚!”本以为一切终于平静了,哪里知道自家腹黑又闷骚的儿子居然又主动找上了他……
  • 神医本倾城

    神医本倾城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实验夜,有全世界第一神医称号的潋舒被车撞了……then~华丽丽的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干嘛穿越到一个恶名远扬的花痴相府二小姐楚潋舒上面?!这个在她旁边的球是怎么回事?“娘亲~”不屑的撇撇嘴,这又怎样,咱不怕!开医馆,降白虎,三大美男跟她走~但是,她只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君陌一把搂住云舒,“怎么,你不嫁与本宫?”“不不不,”潋舒仰头看着那双墨绿色如耀石的眸子,“你娶我!”在旁边的楚小仓直接被无视了,谁能告诉他这个和他长得有三分像的坏叔叔到底是谁...为虾米抢了他的妈妈?!嘤嘤嘤,求抚摸求安慰~【本文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不喜者误入。】
  • 嫡女重生记之复仇轮回又一世

    嫡女重生记之复仇轮回又一世

    你瞒我杀害了我沐国上上下下几千人之多,上天待我不薄,让我轮回一世。狗皇帝,血债血偿!
  • 公子的双面妻

    公子的双面妻

    “夫君,听说百花楼来了很多俊男美女耶,咱们去看吧!”百花楼?妓院?!“不准!”有一次…“夫君夫君,孙家公子说要我休了你跟他过耶。”“……”天杀的,如果可以真想把这小妻子藏起来。……………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她是这样的…“杀!”冷酷的下令取走十几余人的性命。有时,她还是这样的…“阉了!”嘴角勾着甜甜的笑,一声令下断了别人的子孙根。………………
  • 萌面小仙之腹黑君王

    萌面小仙之腹黑君王

    靠,你妹的·我特么做个广播体操也能穿越,好吧那也只能算是间接穿越,但是我还是给说一句,老天呀!你是在逗我吗?还有呀,男主大大你要不要这么高调,你划个时空裂缝飞现代来了也就算了,换套衣服行不行,这我还能忍受,最最不能忍受的是,你居然当着全校师生的眼皮底子之下把我抱走了,啊男主大大我爱死你了!!!
  • 醉灰梦:永世风暴

    醉灰梦:永世风暴

    为了力量,行走在不同空间,时间的自己;为了心爱的你,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力量,我成神了,你却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