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许多教师一谈到课堂教学改革,言必“多媒体”,谈必“网络技术”,好像没有“计算机”就上不成好课,离开了“现代技术”就不算是教学改革了,因此一些教师就自怨自艾,说学校实验条件差,跟不上形式,不能进行教学改革。其实这是对教学改革认识的一个误区,是不愿意放弃旧的教学习惯和思维的借口。笔者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就多次大胆地把家用电器搬到教室里,完成了一些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且效果颇好。
如:初中物理《蒸发》一课,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材、教参都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实际经验,故没有设计任何实验。如果不做实验,单凭学生的印象,通过问答式,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理解会产生困难,而且学生参与不够,只会引起部分“尖子学生”的注意。为此,我在课堂上借用“电暖器”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设备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两块完全相同的手帕打湿后,分别晾晒在教室的阴凉处和通了电的电暖器旁。
比较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温度对蒸发的影响。
(实验2)将两块完全相同的手帕打湿后,分别晾晒在无风处和通了电的电风扇旁。
比较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的流动对蒸发的影响。
(实验3)将两块相同的手帕打湿后,将其中一块手帕折叠,另一块手帕完全摊开,放置在电暖器旁。
比较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大小对蒸发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触摸,对比,分析,讨论,学生最后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结论。然后教师提出“加快(或者减慢)蒸发,应该如何办?”“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教师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
上述是笔者在教学中引入家用电器进行教学的一例,在教学中我还引入了台灯、热得快、电吹风、电冰箱、收音机等家用电器,由于这些家用电器学生家中也有,而且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容易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和兴趣;学生在高度的兴趣中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就容易获取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的基础就是“实验”,作为物理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这个“法宝”,有条件最好,没有条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创造出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探索、研究,获得物理科学的真知。
(文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