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一般来说,“好学生”接受的交友教育是这样的:不能在外面乱交朋友,朋友必须是“老实的”好孩子,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好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朋友,要求是“门当户对”。
所以,“好学生”结交“损友”的风险大大降低,在远离坏孩子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很多。水至清自然也就没有鱼了,因为没有鱼所需要的养分。不但交不到“损友”,连“良友”也为数寥寥,甚至根本没有朋友,导致自闭、自私的心理。
相反,“坏学生”交友的一个特点就是“交心”,你对我好,我自然对你好,如此简单。有人会问,那么若是有人蓄意利用友情怎么办,“坏学生”岂不吃亏?不然,我们说的“坏学生”并非游走边缘的坏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分辨能力。“坏学生”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听话”。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完全对的吗?就一定要听吗?如果是因为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过分关心或者保护过甚,而对孩子正常成长起到了束缚那就得不偿失了。例如,有些家长严禁孩子与成绩比较差的孩子交往,其实,成绩差并不代表一无是处。在其他方面那些差孩子往往可以给成绩好的孩子带去许多,例如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拥有爱心等等。
与比自己差的人交友,同样可以学到东西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应该算个不折不扣的“坏学生”,他的“坏”显然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或者说以当时的“功课”来说,纳兰词可谓独辟一代词风,连康熙皇帝也爱不释手。纳兰性德的“坏”,显然是由于于家长看不惯的“不听话”和“乱交友”。
纳兰性德的老爸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的重臣,身居“相位”二十余载,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样子。按说,像这样的家庭环境,纳兰性德如果不被娇宠得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应该实属不易,可偏偏,纳兰性德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他气质上多受汉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抱负,也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他老爸给他找的工作应该不错了———康熙的侍卫,这是个在当时高干子弟非常艳羡的工作。
可他看到了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与他诗人的禀赋和生活处境相矛盾,遂将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同时,纳兰性德另一个令传统教育不满的就是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无论贵贱,其中多是汉人文士,也有很多与当时政治思想相左之人,他与这些朋友们吟风弄月,诗词相和,相聚绿水亭。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鳞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在纳兰的友情词中,这种以淡薄名利的思想慰藉失意朋友,向朋友倾诉,与朋友共勉的内容,成为他作品中的亮点。可以说,没有他的这些“不入流”的朋友,纳兰词也不会成为有清一代的文学巅峰。
勇敢做回自己,做个有主见的人
有人说,没有主见的人是天性使然。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天性是一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到自身发展的,不仅是外界,还有自身的心理因素,这些都让人在长大后有了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没有主见的人,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失去了自我做主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甚至盲从他人呢?回答是惰性使然。
“随便”,让我们失去了自我
当我们原地转圈圈,转来转去十几圈后站住,结果会如何?身体还是会惯性地继续旋转。如果继续思考惯性,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多得很。当所有人都在被问一个问题时,回答“是”。突然轮到你的时候,提问者突然转换了话题要求你回答的是“否”。想想结果如何?大多你还会惯性地回答“是”。在这种情况下,惯性思维就是一种惰性。
当一个事情被反复强调,思维势必会“懒得”去改变它。长此以往,就会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做主的愿望,随着这种愿望的丧失,长此以往,他连自我做主的能力也就丧失了。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人在“听话”听久了以后,他会在以后的行为中,继续脑袋空白,潜意识里会小声地说随便你吧,按既定方针办。”
“随便”不仅仅会在潜意识中出现,时间长了更会在口头中出现。学生时代,面对不及格的试卷,有些人会说“随便,反正我的成绩就这样了”。工作时代,面对派下来的工作,大大咧咧地说道“随便,爱咋地咋地”。
更多的“随便”其实含有“没有太好的选择”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意味。多年前,有一种冰棍的名字就叫“随便”,这个冰棍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社会现象,张三问李四“你想吃什么冰棍?”答曰“随便”。这一幕几乎天天在上演,于是“随便”这种冰棍便应运而生了。看似可笑的一幕,却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需要?
其实随便”这个词让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它使我们失去了不少想要的和得到了许多不想要的。知道了想要的,就明白了最需要的;知道了不想要的,就懂得了放弃,近而减轻身上的重压。在懂得了不想要的和想要的之后,我们才能找回自我、杜绝盲从。
向周星驰学习保持自我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自我努力。没有这个即使你是天才都不会成功,如果你有自我努力,即使你是草根也会获得成功。草根周星驰的成长道路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现年47岁的周星驰,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周星驰从事演艺事业的道路多么艰难。他从小和四个姐弟在母亲的抚养下,艰难地上了初中。初中还没毕业,周星驰便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梦想着去当明星。许多人都认为他不行,原因就在于演员或者长得很丑或者长得很帅才可以出镜率高一些。然而,周星驰的模样却并不帅。
他和好朋友梁朝伟一同去考试,结果梁朝伟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影视圈,从此一帆风顺,红了二十多年。而周星驰第一次考试便失败了,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考入。当好朋友已经和刘德华、黄日华等人并称“五虎将”的时候,周星驰还只能当一名跑龙套的演员。起初,扮一个被抓来给梅超风练“九阴白骨爪”的倒霉蛋。最后,终于有了说台词的机会,被黄蓉、郭靖暴打一顿之后跪地求饶。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带着对影视的热爱,对导演说“我伸掌挡一下再死吧”,导演非常蔑视地说道“快点拍戏,不要话那么多!”其实,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喜剧之王》中,便有许多情节是他的亲身经历。
好友的飞黄腾达、人们的蔑视与戏谑,并没有让周星驰气馁。他仍然抱定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心去体验角色。《射雕英雄传》中,他的镜头虽然很短,但却仍透露出了某些成功基因。就在梅超风一掌抓住周星驰脑袋的时候,他那痛苦的夸张表情在日后许多周星驰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从那个时候起,他便在摸索着自己的道路。
果然老天不负有心人,周星驰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李修贤、万梓良等人先后提携他,使他逐渐获得了成功。
通过周星驰的案例,不禁让人想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学会生存》中的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其实,这里的学习千万不要以为是学习文化知识,这里的学习是一种更大的学习。它包括: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会自省、学会自主学习等多种技能,其中关键的就是“自主学习”。
要自我,首先就要学会独立
每个人都要学会自主学习。在学生时代就是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并从中具备做事的能力和知识;到了社会就是自主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学习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等。
学会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不知道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思考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思考现在的环境是否允许我做我想做和我能做的事情。如果允许就去做,不允许就要思考环境不允许下,还需要积累什么样的能力等等。
周星驰在演艺道路上,看到帅哥、丑兄都获得了成功,而自己却平平常常毫无建树。他根据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特别是前人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无厘头”这种表演风格。特别是,切合草根阶层追求上进的心理,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草根在苦难中逐渐成功的形象。如此,既切合自身又符合社会环境,想不成功都很难。
学会独立规划。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团体一样,都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拒绝什么样的诱惑。如果不事先确定这些,其他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永远跟着潮流走。哪个赚钱就做哪个,最终也会因为看走了眼而丧失一切。
在进行上述思考的同时,要学会拒绝其他人,特别是父母长辈对自己规划的干扰。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果经过仔细思考觉得他们的建议有正确的地方就应该采纳。相反的情况出现,就需要加强和父母长辈的沟通,直到他们理解和支持为止。
当周星驰有了一套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后,李修贤出现了。他与李修贤谈了很久,让李修贤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对于电影的执著与新奇观念。由此,使得李修贤拉了他一把。其后,他又拒绝了电视对他诱惑,在成名之后不再接拍电视剧,专心搞电影。其实,在影视圈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电影演员要想保证自己的地位,就不能接拍电视剧。不信你可以看看,凡是国际级电影影星几乎都不接拍电视剧。
找回自己的三部曲
只有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变得有主见。“自我”这个词有时会带有些许贬义。“这个人很自我他自我得让人接受不了”……是的,极度自我的确是不可取的。但是,在茫茫人海中,如果没有自我,混迹于常人又如何被人认出来呢?极度自我不可取,但是,没有自我却不能成功。为了成功,还是试着让我们找回属于自己的认识、个性和爱好吧。找回自我,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培养兴趣爱好
试着去培养兴趣爱好,并不仅仅是爱好本身,通过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着找到自我,找回自信。你可以任意按照心的选择去选择,兴趣未必高雅,只要喜欢就可以。哪怕是做软陶、橡皮泥等小手工,也会在玩的同时,认识到“这就是我要玩的东西”。
第二,学会思考问题试着找一件人们争论的事情,例如一则新闻、一种现象、一件事情,把你对它的看法写出来,和其他人的回答进行对照。寻找哪些评价得比其他人更好一些,特别要注意那些你觉得回答得不如其他人的地方,找到问题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尽力弥补它们啦。
第三,试着接触社会每个人都要接触社会,不论是坏学生也好,好学生也好都是如此。让他们早一些接触社会,可以让他们提早明白真正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只要在这期间,时刻注意不要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毕竟,学生阶段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