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侯听了心腹们带回来的消息:幽王不仅要削去他的封爵,还要以虢石父为大将军,准备领兵前来讨伐申国。不禁大吃一惊。他真的没有想到幽王如此寡情薄义,竟然会不顾父子之情,亲戚之谊,反而听从小人之言,出兵讨伐申国。同时也不禁后怕起来,虽然申国的势力有所发展,但以一个诸侯小国的力量去与王朝抗衡,这不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吗?南方的楚国那么强大,又离王室统治中心很远,王室的力量不能有效地控制,它都不能公然抗衡周王室,何况还是离周王室这么近的小国呢。
申侯愁苦不已,便把他的臣属召集起来,把他的担心说了出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夫吕章说:“当今天子没有道行,没有德行,竟然废嫡子立庶子,使忠良离开职位,而小人奸贼得以掌权专位,天下百姓对此都极为怨恨。幽王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号称是周朝天子,实乃是笼中一孤虎,没什么可怕的。犬戎兵力强大,与申国接壤,申侯何不速速致书戎主,借其兵与周天子相抗,并攻打镐京,救出王后,然后要求天子传位于原来的太子宜臼,这样就可以继承周室的大业。但一定得先发制人,不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望主公三思,千万不可等幽王的军队攻打到了申国才作打算。那时就已经失去了机会,无力与周军对抗了,不但王后、君侯、太子命在旦夕,而且百姓也要遭殃。”
申侯一想,觉得这也是唯一的办法,而且前景比较光明,不禁感慨起来:先王啊先王,并非臣等逆主叛国,实在是出于万般无奈,讨伐幽王后定斩妖女,振兴周朝,重振国威。说罢备下了一车金帛,遣人将书送往犬戎借兵,答应破镐京之后,府库中的金帛任其搬取。这时的申侯只顾担心被攻打,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要是犬戎真的攻进了周都镐京,他们会仅仅局限于取走一些金帛吗?眼见一出“引狼入室”的悲剧就要发生了。
(五)真狼来了
上面提到的犬戎,是西周时期西北方的主要民族。在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被笼统地称为“戎”或“西戎”。戎族当中最大的一支是羌人,分布于西北的广大地区,因此后来就有人把“西羌”作为西方各族的总称,或者以“羌戎”称呼这一地区众多的民族。在商代,羌人与商王朝有着叛服不常的关系。武王伐商时,羌人还曾参加了周人的同盟集团,共同进行伐商活动。
在周王朝初建期,由于周的力量很强大,很有威慑力,这才使得西戎与中原王朝能够和睦相处。随着周的力量日渐削弱,犬戎人不断骚扰周的边境,影响周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
而今,申侯为了先发制人,取得进攻的先机,向犬戎借兵。那西戎国主一听申侯的请求,发现又一次大肆掠夺的机会来了,便立即点起一万五千戎兵,分兵三路入侵周境,戎主自己率领主力人马从中路挺进。这时候只见刀枪林立,旌旗蔽日,三军浩浩荡荡地向镐京进发了。申侯在国内得到了戎军已经按时出发的消息,也急急忙忙地让早已组织起来的申国军队,催马赶往镐京,以便出其不意,没用多少时间,大队人马就团团围住了镐京城。
此时的幽王尚不知大难临头,仍旧在虢石父的奉承之语中做着太平天子的美梦。正在琼台饮酒作乐的幽王忽然听说申侯与犬戎联兵围攻镐京,顿时惊慌失措,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量对策。
虢石父奏道:“现在镐京还有一部分军队,可以坚持抵抗一段日子。大王应该火速派人到骊山点起烽火,诸侯的救兵必至,大王与诸侯里应外合,必能取胜。”
幽王连连点头称道:“此计甚好!此计甚妙!关键时刻,还是爱卿有办法!”幽王立即遣人出城赶到骊山点燃烽火,满怀信心地等待诸侯大军赶到,内外夹击围城之军。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冲天,任凭骊山上的烽火燃得再旺,大鼓擂得再响,等了许久也没有等来诸侯们的一兵一卒。因为前几次被烽火所戏弄,诸侯大概仍以为这次也是幽王为讨取褒姒欢心而采取的伎俩,并不是真的来了敌人,因此,他们虽然看见了旺旺的烽火,仍按兵不动。
犬戎围着镐京,日夜攻城,而诸侯援军又久久不来,把幽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想着怎么样才能逃出这都城。幽王派虢石父为主帅,此人除了溜须拍马,没有什么别的本事,无奈王命已下,只得带着二百辆兵车杀出城去。申侯在阵中见虢石父出城,令人上前捉拿。没有几个回合,虢石父便被一刀斩于马下。戎兵见斩了周之主将,士气高涨,一时鼓声大作,杀声震天。但没有想到,主帅一死,那一群周兵自是作鸟兽散,谁也不愿意再为幽王卖命。就是城中的周军,由于终日受气也不愿坚守城池。更有甚者,趁着虢石父兵败,将领不注意,混乱之中打开城门,放了犬戎兵进来。幽王来不及点兵,见大势不妙,便用小车载着褒姒和伯服从后门逃走。但被犬戎兵追上,一代昏君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结,而绝代佳人褒姒则不知所踪。直到镐京陷落,诸侯的援军还是没有到来。
(六)平王东迁
犬戎兵进城后,他们的天性就完全暴露出来,毫无纪律可言。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申侯本想阻拦,但戎兵太多,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只得任由其行动。城中大乱,犬戎大军焚烧了宫室,掠走了府库中所藏的珍宝,昔日繁华的镐京城顷刻间便成为一片瓦砾。
当周幽王死后,各国诸侯才得到确实消息,这次烽火并非为戏弄诸侯。卫国、晋国、郑国和秦国的诸侯部带领人马前来救援。各路大军星夜赶到镐京以后,杀退了戎人。但留下的只是一座被焚毁、洗劫后的空城。各国诸侯看到幽王已死,就把幽王的长子宜臼从申国请了回来,与此同时,虢公翰也拥立了王子余臣为天子。于是,出现了两周并立的局面。但宜臼是太子,郑、卫、秦、晋等国共同拥立他为周王朝的天子,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赏功罚罪。晋侯加封河内附庸之地;秦君原是附庸,加封为伯爵。古人特别重视死后的名声,褒姒、伯服、虢石父、尹球、祭公这几个人虽然死了,也有处罚的办法。褒姒、伯服废为庶人,考虑到虢石父、尹球、祭公祖宗功劳很大,而且也是死于王事,所以格外开恩,只是把爵号废掉,子孙后代仍然可以袭位。
处理完这些事以后,平王还是高兴不起来,臣子们很着急,都问周王为什么不开心。周王回答道:“你们看这都城还像是都城吗?被犬戎破坏成什么样子,宫殿都被烧得差不多了,人民也是杀的杀、跑的跑,我都没几个人可使唤。还有最大的问题,那些野蛮人就在镐京的附近,他们来过一趟,对路已经很熟悉,要是再来该怎么办呢?”
大臣们本来就过惯了好日子,受不了这种苦日子,再加上这么危险,早就恨不得赶紧走人。听到周王也这样想,于是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讨论了几天就想到了东都洛阳。西周建国以后,考虑到对各国的控制以及进贡方便,在当时周朝的中心建立了洛邑。并以洛邑为中心,兴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洛邑,即现在的洛阳,被称为东都,与当时西周的政治中心镐京并称为二都。
洛邑作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又是周王东巡时的陪都,既建有成套的华丽宫殿,人口也众多,是各级官僚梦寐以求的胜地。平王听到这个主意以后,不禁眉开眼笑,龙颜大悦。于是平王下令迁都洛邑,此后直至周灭亡的这段时期就被称之为东周。由于史书《春秋》记载此后东周的前期历史,所以又称为春秋时代。后期由于平王封赏的晋国、秦国等诸侯实力增强,互相争夺地盘和人口,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总之,东迁之后,从此诸侯强大,天子势微。
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的,像一场挥舞不开的舞蹈,低眉敛袖。即使一瞬间的张扬,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不可考的生卒、不可考的家乡,零落得一片清净。褒姒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多多少少有姓、有籍、甚至有一段身世。褒姒的生平绮丽传奇,褒姒的经历褒贬万陈。一个朝代,正如一首歌里面唱到的“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子,承受着似乎与她娇柔的肩膀不相符合的重担,她款款从历史的帷幕下走上来,默默接受古今的评论。然而,也正是这些流传下来的关于她的诗词,才使她穿过了几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栩栩如生地活在我们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