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22

第22章 回望插队岁月(16)

离开黄土地后,我当过兵,蹲过北京市政府机关,并作为青年干部被派到基层企业接受锻炼,后来赶上恢复高考,就从企业直接考入了大学。但无论怎样年深月久,那段黄土地上激情燃烧的悠悠岁月,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最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

站在延河大桥上的那张照片背后,当时留下了这样几句诗:

延河水长流不断,革命传统永相传。

一代新人赴延安,广阔天地青春献。

再回首,那是一首热血澎湃的青春之歌。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高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云岩大队南窑生产队插队,退休前在国家档案局工作。)

难忘黄土地——插队回忆叙事组诗

李淑勤

一、梦云岩

云岩,

令人梦绕魂牵……

云雾缥缈、云层挂帘、彩云飞舞、乌云漫卷……

啊,云的喜怒哀乐、沸腾、祥安……

云腾磐岩,黄土高坡的岩石真少见,

天工造就,女娲一点,

层层云似的岩,块块青石板,

从川到坡包容、烘托着两个互望的山村——仙境一般。

云状的岩石,色彩斑斓,

形状各异,无穷变幻。

不改初衷的质地硬坚,

是天地赋予的“真诚、正义、中坚与凛然”。

不知哪个年代的云游诗人在此刻下了“云岩叠翠”的名言,伴着寨子山下云岩河流水潺潺,

欣赏沿河川道彩带公路漫漫蜿蜒,

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和美妙的梦幻……

这里是旅游胜地吗?

为何梦境中流连往返、浮想联翩?

在大山中奔跑、寻觅、呼喊?

在河中的列石上跃翻……

月亮弯弯,土窑洞灯光闪、歌声传……

阳光明媚,山峁梯田劳动笑语悠悠漫……

电灯电话……瓜果飘香、牛羊满圈……

睡梦中笑醒,我的云岩让人更是挂念……

啊!云岩,

宜川县云岩公社云岩大队南窑村畔,

那是我的第二故乡,

记忆着热血、青春、酸甜苦辣的似水流年……

二、插队谣

1969年1月9日的那一天,

沸腾的北京火车站,

锣鼓喧天,歌声震撼,

燃烧的青春火焰是送别的主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毛主席指引就是学校时的申请,天安门前的誓言。

奔赴延安,义无反顾,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在基层农村扎根锻炼。

1967年曾踏着“前辈的路”徒步长征到过延安,两年后又向往革命圣地的“哺育、磨炼”。

火车、卡车连坐好几天,翻过道道僻岭穷山……

离开北京越走越远……和延安有缘。

穷山沟来了“北京娃”,

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喜开颜。

南窑村想要“男劳力”,

却来了我们“飞鸽牌”五个“女子”叫人遗憾。

谁说女子不如男,

我们个个争先,决心赛过男子汉。

老乡手把手地教,

五个女子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一)生活篇

酸菜难吃,酸臭的韭菜更难咽,糜子面酸窝窝,死饼子是玉米面。

点火做的是夹生饭,还鼻涕眼泪、瘴气乌烟,牵驴、拉磨、推碾子,糊个口可真麻烦。

学着担水压肿了肩,摇摇晃晃像个醉汉,崖畔的娃娃把腰笑弯。

下定决心,拼命也得挺着干,可哭笑不得:桶里的水颠的还剩一点点。

光秃秃的黄土地,“不长”柴草的塬,折柴跑上十几里,有个草毛都喜欢。

汗流浃背喝沟里脏水,掉到坑里就灰头土脸爬上岸,背回的是“袖珍”柴草,那也是过日子的宝贵家产。

窑洞里空降的臭虫防不胜防把身掩,炕上的跳蚤不亦乐乎紧急来交战。

劳动时太阳晒的虱子耐不住闷热寂寞爬上了脸,“革命虫”真叫人心烦。

杜昕、林夕身上奇痒无比、水泡连连,水土不服折腾的惨不忍睹、脓血相间,只好喝癞蛤蟆毒酒,尝尽人间偏方之偏,战天斗地,又战病痛,好辛苦、好艰难。

生活虽苦,也乐天天,“夹生麦粒粥、整根韭菜撒大盐”,送饭到地头,犹如“珍珠翡翠的美餐”,可真是让人笑又被人怜。

“葱花爆炒素萝卜”是创意美谈,自采野菜、地耳蒸包子更是令人好喜欢,逮着了买一回收购站的硌窝儿鸡蛋,“点水爆炒嫩鸡子儿”黄灿灿,没油有点糊也解馋。

煤油灯下写家书学《毛选》,鼻孔熏黑,还有“小胡子”显一显。

天亮互看哈哈笑乐翻天。

哪儿来的女丑角大花脸?

与云岩队男生合灶,互帮互助集体的力量添。

粮食不够,紧着出工地的劳力吃干点儿,重体力活儿,男生就主动多干点儿,知青是一家,吃糠咽菜,心甘情愿。

(二)劳动篇

麦收时节每人都有绽开花的幸福笑脸,二话不说,唰唰唰的握刀就开镰。

“的逑的逑”,人背麦、毛驴驮塬上塬下跑得欢,打麦场上堆麦、碾麦、扬场忙不断。

第一次割“自家”的麦,第一次体会丰收喜悦和自豪感。

虽然口干舌燥,浑身都痛酸,手上的裂口、血泡连成片,但心里美滋滋,回家可有大白馍馍等着咱。

广种薄收,陡坡上掏地(翻地)把奇功练,腿发抖,脚绊蒜,身上巍巍颤,步步往下滑,镢镢把土翻,天女散花撒种子,来年收成还得靠老天。

锄地顶着大太阳,汗珠子砸地摔八瓣,身上热得像蒸笼,头上还在冒着烟。

老乡的眉户剧清唱来叫板,悠扬、动听,解乏、好清鲜。

扶犁揭(耕)地蛇样行,阿(我)就多练练,点籽儿的耧把式,咱也干干,抓粪一脚一个窝,步履蹒跚,学耱(耙)地,牛受惊,狂奔着跑回了圈。

抡镢、挖坑、担水、栽树、垒牮,梯田绿、小树乐、云英渠水歌缠绵。

种菜、维(种)瓜、摘棉花,打铁、拉沙、卖瓦罐……

挥洒热血激情,追求花香淡淡。

劳动的趣事说不完,战天斗地,苦辣酸是一样的甜。

建设新农村,蓝天白纸要画满,涂写上最美的风景,更动人的故事链。

(三)成长篇

春节联欢会老乡能人多,有学不完的好唱段,杜昕的京剧清唱小常宝《八年前》也动人心弦。

我和林夕演姐妹逃荒,跟着共产党才把身翻,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才知今日甜。

跳“忠字舞”,吃“忆苦饭”,访贫问苦到窑里边。

云岩是战争时期“拉锯地盘”,粮食被抢,心惊胆战,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生产队种菜的老汉是五保户,1970年3月4日,云岩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影。后排左一是李淑勤,左五是武桂岑,左六是朱凌;前排左四是郭健;中排左四是云岩公社党委书记张忠智。

老两口慈祥又和善,可他为何当过敌伪的保长?

属于哪个阶级的层面?

队里分我们自留地,资本主义的尾巴怎能沾?

“自家地”荒了一年,才知“柴米油盐贵”,百姓过日子难。

地里的脏棉花分给社员,算不算违背了统购统销,走错了路线?

如果压在库房无人管,浪费也会心不安,“因事制宜”才妥善。

种西瓜,搞副业挣点钱,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隐患?

社会主义就是让农民生活好、前景有盼,没有钱怎么能发展生产?

第一次见到逃荒要饭的“盲流”好可怜,是给社会主义抹黑太阴暗?

还是吃不上饭的受苦人真的还有千千万?

“解放全人类”任重道远……以阶级斗争为纲,迷惑了双眼,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实践的基奠。

勤劳,朴实,善良的贫下中农,有最大的魅力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八一八”公社知青开大会,表达了接受再教育的体会和誓言;创办《延安新人》知青报,记录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思想的活跃亮点;青年试验田亩产八百斤,包含了我们多少辛苦和血汗;耕、锄、耙、耱样样行,这是大地母亲的哺育和称赞。

李向罡当上了赤脚医生,服务热情,把人心暖。

针灸医好了社员的哮喘病,治病救人,北京女知青的美名传。

林夕、杜昕云岩街头抡锤打铁,PK男子汉,女子娃干小炉匠,前所未有、奇景非凡,自制的小镢、大镐到集市上叫卖摆摊儿,北京腔的云岩话吆喝美妙绝伦、盖世空前。

赵晓静当民工到泥湾,唯一的穆桂英挂帅——拉沙车上来驾辕,云岩大队的知青是一个共同战斗和生活的集体,女生住河西,男生住河东。照片摄于1970年夏云岩河畔。前排左起李向罡、曹景山、秦亚平、刘和平;后排左起李淑勤、杜昕、林夕、李子猷、黄凤喜。

往往返返几十里,上坡下坡赛飞燕,谁不竖起大拇指:这个北京女子真能干!

村政治队长让我担,政治夜校、田间地头、自编歌曲活跃着搞宣传,还到县、乡演节目,又参加延安地区先进知青的展览,活动范围大,眼界也放宽,但心还系着云岩。

云岩队的男生也是不简单,北京中专毕业的舒适工作抛一边,艰苦的环境来锤炼,建设新农村志同道合,与我们共进又共勉。

李子猷当了大队副主任,还把村会计来承担;黄凤喜是村政治队长,什么事他都管;赤脚医生曹景山服务周到,人人都夸赞;副业会计秦亚平账目清晰,认真负责,是个好青年。

多亏队干部的一双“长远慧眼”,感谢乡亲们的信任和期盼,是党的培养给了机会来锻炼,我们已把云岩当成了家,家的感觉真好、真新鲜。

(四)难舍篇

日夜如梭,风云变幻,1970年初晓静决定赴河南。

“文革”造成一家四口各踞东、西、南、北总挂念,母女干校团聚也心安。

9月份大招工,主要面向北京知识青年。

总感觉在农村有未酬的壮志,谁也不想就此刹车违背心愿。

招工到最后只剩延安钻井队,艰苦单位有人看不上眼。

公社让我们来带头,那只好再次讨论一番。

赤脚医生走一个,副业会计把人换,“在哪儿都是干革命,行行都能出状元。”

1970年冬,云岩大队女民兵合影。后排左一是林夕、左六是李淑勤、左七是杜昕。

景山、亚平好样的,心怀信任、嘱托和依恋,坚定地登上了又一个“高高的山峦”。

年底,向罡有幸去当兵,很快就扬起了新的风帆。

参军是我们最早的志愿,祝福她保家卫国多作贡献。

县里一直想留我到广播站,我因此哭鼻子很是不甘。

支延的北京干部耐心解劝:

要服从工作需要,处理好偶然性和必然。

1971年4月,我光荣入党,也成了县广播站的播音员;不久,黄凤喜、杜昕留在公社当团干和妇干,以后又成长为公社副主任和县法院的法官;李子猷调到了县文化馆,(19)72年上大学留在了西安。

林夕身兼数职坚守阵地,(19)72年就读北京师范学院;学校工宣队托付的社会小青年刘和平病退回京也安全。

还有与我们不同灶的刘小梅、崔芳田,后调来的钱祖玄两姐妹都相继当兵、工作或上学,各奔机缘。

插队只有两三年,知青小组的朋友们陆续聚又散。

带走了真诚的友情和成熟的磨炼,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和未酬的心愿。

忘不了雪花、栓女、婆姨女子、九星子、兰老汉……乡亲们的笑脸,脑海中总浮现老支书孙文锦慈祥智慧的双眼。

常想起我们住过的土窑洞和喂养圆滚滚小肥猪的颇重情感,它被卖到十里山外,竟独自扭搭扭搭逃回了云岩家园。

忘不了我感冒发烧,日夜不眠,乡亲们关怀备至,问寒问暖,送来香喷喷的鸡蛋面,热泪盈眶,一股暖流沁入心田。

忘不了农村的春节敲锣打鼓、鞭炮震天,嫁女子、娶婆姨喜事不断。

米黄、炸油糕金灿灿,米酒、扁食、饺子香喷喷、大烩菜都有肉片片。

社员们祝福知青带来了好收成、好运年,家家请、户户迎,人人都是喜沾沾。

第一次喝酒看见憨厚的猫儿(人名)要顺着手电筒光束上天,第一次见新郎官牵着高头大马喜迎披红盖头新娘好幸福、好美满。

忘不了云岩河发洪水,高墙似的水头子排山倒海呼啸着好壮观,一下子淹到了半坡的青石板,又让人心在抖颤。

河里的漂浮物翻滚,还有受惊的小鱼蹦得欢,云岩人从来不吃鱼,就帮我们来美餐。

忘不了泥泞崖畔上山担水有多艰难,“掌勺人”要给十个壮劳力提供“饱食美餐”。

令人回味的是亚平一顿吃了六碗干捞面,累得当天的“厨师”杜昕哭笑不得直瞪眼。

忘不了集体折柴进入延安临镇的深山,第一次体会成材的树木不能滥砍。

亲身经历了狂风暴雨中山崖下躲避的危险,浑身湿透、人累垮、车胎爆、行路难,延安知青险中救急把友谊牵。

忘不了高亢的塬上呐喊,“呜……吃饭喽”,“呜……打瓜(开始)喽”传得很远很远。

忘不了陕北民歌的优美动听婉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总是在萦绕回旋。

忘不了友谊升华的爱情故事一宗宗一件件,结婚要移风易俗,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办。

“戴花要戴大红花……”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合声诚献,革命风尚、时代特色的美好姻缘同样传奇、浪漫。

也忘不了当年插队才体会到的“势利眼”。

从“天上”到“地下”就真那么难堪?

穿着粗布衣进京城,光着脚走大街多看看,我们是“修地球”的,来自最“底层”的英雄汉。

忘不了……忘不了……

太多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

那是一首诗,一支歌,美妙动人的青春乐坛,将踏入新征程的我,要再次拨响根根琴弦。

(五)宜川县工作篇

到宜川县广播站是播音员,被培养又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多学习多请教,搞采访,也写稿件。

村村安了小喇叭,公社建了转播站,我的声音在全县家家户户都传遍。

“今天和明天都是白天。”

一句口误,现在还是知青聚会时的笑谈。

“这是我们宜川县的邢质斌。”

又是对我的调侃和诚挚的美赞。

(19)71年底参加知青赴京汇报团的展览,(19)72年与上大学失之交臂,深感遗憾。

我需要知识,这是高中时的决心,也是实践后的灵感,但人的一生哪能事事如愿,只要不断进取,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1973年调入县妇联,“婆姨女子的头儿”不能软,要顶起“半边天”。

跟“风头”,荒唐的推广了“批林批孔”的重点,促生产,树立了延安地区有名的妇女植棉能手和移栽试验田。

“外界人”、“屋里人”,对男女的称呼传千年,“男尊女卑”,男女同工不同酬如同枷锁一般。

同类推荐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热门推荐
  • 鬼夫

    鬼夫

    新婚三月夫婿就离了家,她苦等三年,日盼夜盼期望着他能平安归来,不指望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就望着夫妇和睦,能生几个娃子,平安过一生就好。却原来夫婿已身死外头,叫她以后如何指望?放在案桌上的骨灰坛子,屡屡冒出青烟,“难道是夫君归来?”他身死异乡难道是另有隐情?她不甘心,定要查清夫婿死因,然,一个山里小村妇,叫她如何与大家世族周旋,夫君身死可与主家有关?看小小村妇如何为夫洗冤,如何夫妇团圆?
  • 血手情杀不归路

    血手情杀不归路

    一壶老酒,一身武艺,笑说江湖趣事,解说江湖恩仇。躲在众人宠爱的庇护之下,他可以自在悠闲,只是世事难料,有多少英雄好汉终究会被卷入江湖世事之中。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英雄的肝肠寸断,才有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但是你怎样才能在江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消极入世,还是拼搏奋起,打下一片天地,侠士群起,英雄纷争,谁又能定夺天下?
  • 都市之万兽随行

    都市之万兽随行

    现实琐碎,生活百般滋味,都市小年轻重生十年前,身负万兽系统,拳打高富帅,脚踢富二代,要问他是什么人,美女校花身边,小保镖一条。
  • 黑白羽翼之残心公主

    黑白羽翼之残心公主

    是不是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从来不认识过我,是不是就不会受伤,可是谁又知道我的无奈与痛苦。当断了翅膀的天使披上了恶魔的羽翼,而天使的心早已遗失在天涯海角。她对自己说,不要把它找回来,它会受伤的,可是还是有人把它找了回来,他想焐热那颗冰冷的心,最终那颗心回到天使的身上时,早已破碎不堪,而那个人的心亦是这样。两颗心都已破碎不堪,它们还能否有交集的一天。花开叶落,缘起缘灭,谁为谁伤,谁为谁哭,谁为谁笑,谁又为了谁遗失了自己,遗失了方向,谁的最后‘‘还好’’!!!在此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没封面的赶快去领取!http://www.mx-fm.com
  • 生化危机之末世降临

    生化危机之末世降临

    谁也没有想过会有末世爆发,虽然会有一些战争的的生活平静而安宁,但谁又想到会有远比世界大战更加恐怖的世界末日?而最令人气愤的事,泱泱大国华国末世爆发的时候竟是举国欢庆的春节年后!一夜之间,世界丧尸遍野,动物异变,植物突变,整个世界弥漫着兽性的血腥!树木匮乏,风沙漫漫,法律崩溃,道德沦丧,六亲不认,人类面临着善与恶的抉择,想要生存,唯有搏杀!
  •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游荡者

    恶魔游荡者

    诡异的都市怪谈。游走在黑暗的游荡者,寻找着一位又一位交易的客人。他是死神的化身带来死亡又带来生命。“交易吗!和我交易吧,我能给予你想要的一切。”
  • 寄居

    寄居

    穷女婿通过了丈母娘的严格审察,时光给他们颁发了一个闪亮的红本本。一个如花似玉的大胖姑娘,开始跟着一个穷小子混天下。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结婚、生娃、安顿小姑子,婆家、娘家、自己家,就业、失业、创业……这对儿寄居娘家的八〇后小夫妻在锅碗瓢盆交响曲的伴奏下,过上了啼笑皆非的生活。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情约花期

    情约花期

    曾经,她以为这个世界绚丽多彩,结果她发现却是昏暗浑浊,曾经,她以为拥有了一段优美甜美的恋曲,结果这声音却戛然而止。后来每当夜幕降临的她,用曾经牵过的温暖的手,变成夜里独自合十。独自享受另一个人带来的黑夜。她和他一直在玩着追逐的爱情游戏,可是游戏的开始时他说:5、4、3、2、1,这个游戏我做主。
  • 我们的器官会说话

    我们的器官会说话

    头会说话?脸会说话?……手会说话?脚会说话?……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说话。是的,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而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像机器的零件,互相配合,协调运转。这些器官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磨损,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科学 以及工作压力太大等都会导致这些器官提前衰老,从而导致身体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当异常出现时,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就会“警示”我们。可是,我们太忙了,也太懒了,这些小症状根本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也不会拿这些小症状当回事儿,甚至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年轻,得病那是老头、老太太们的事儿,和自己无关,只要稍加休息。